APP下载

美丽乡村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2016-03-16付东震

武夷学院学报 2016年7期
关键词:美丽规划农民

付东震

(中共建瓯市委党校,福建 建瓯 353100)

美丽乡村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付东震

(中共建瓯市委党校,福建建瓯353100)

美丽乡村建设是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载体,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延伸。通过探讨美丽乡村的内涵要求,分析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动力因素,提出美丽乡村建设需要重点研究的规划、投入、操作和机制等问题,旨在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借鉴。

美丽乡村;内涵;理念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宏伟目标。建设美丽中国,重点和难点在农村。美丽乡村建设是在新农村建设基础上对农村的提升美化建设,是一项惠及民生、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系统工程。建设美丽中国,首要任务是全面提升农村生态环境,努力把农村打造成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的美丽乡村。

一、美丽乡村的内涵要求

美丽乡村需要具备的基本要件:一是农村环境要优美,二是农民生活要富裕。因而,美丽乡村内涵必须是“山青、水秀、天蓝、地净”[1],只有布局合理,错落有致,协调美观才是美丽乡村,而污水横流、垃圾遍地、建筑杂乱是与美丽乡村相悖的。贫穷的乡村也不是美丽乡村,村民连温饱的解决都成问题,居住环境再美丽也难称之为美丽乡村。另外,高楼大厦、钢筋水泥,体现不了美丽的内涵,只有和谐文明,健康淳朴的乡风才是美丽乡村真正的灵魂。可见,美丽乡村之“美”既体现在自然层面,也体现在社会层面,也就是说,美丽乡村的内涵要求是实现生态理念、经济理念和文化理念的有机结合。

(一)生态理念——引领美丽乡村

与城市相比,乡村优势在生态、责任在生态、出路也在生态。美丽乡村建设要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中引入生态文明的理念,从各个乡村的地理地貌、自然景观、农业结构等各个方面去研究,因村制宜、用心策划、努力挖掘、塑造特色。为此,用生态理念引领美丽乡村就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显山、露水、透绿,彰显山青水秀、天蓝地净的乡村风貌,展现鸟语花香、蛙叫虫鸣的乡间美景,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卷。

(二)经济理念——经营美丽乡村

保证每个农民都能在发展中受益,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如果当地经济不发展,农民得不到实惠,那就不是美丽乡村。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是“生态宜居、富民强市”[2],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有经济意识,坚持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理念,把生态富民贯穿到美丽乡村建设的全过程,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的提档升级,以经济理念经营美丽乡村,从而促进当地百姓增收致富。

(三)文化理念——融入美丽乡村

任何东西没有文化,就没有生机和活力。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同样也需要有文化元素。许多农村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地域特色明显,乡村文化也是你无我有,你有我优,还有不少古村落、古民居、古遗址等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遗产散落在绿水青山间。为此,可以把文化理念融入美丽乡村,深度挖掘农耕文化,讲述人文典故,传承祖训家谱,弘扬民间习俗、民间技艺,彰显出乡村文化的特色和韵味,这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根”和“魂”。

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动力因素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建设美丽中国,就必须建设好“美丽乡村”。

(一)中央有精神

新世纪中央出台了13份一号文件指导农村工作,对农村工作高度重视。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生态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2007年十七大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第一次提出要建设“美丽乡村”的奋斗目标,进一步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工作,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到“建设美丽乡村”。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3]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指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要强化规划引领作用,加快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农村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当前,建设美丽乡村,是对建设美丽中国的贯彻落实,也是对习总书记提出的“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积极响应。

(二)现实有要求

近年来,各地都在持续推进旧城改造和新城开发,城市框架不断拉大,城市设施不断完善,城市功能不断提升,城市形象不断更新。但在市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农村建设依然存在基础设施薄弱、规划建设无序、生产生活功能紊乱、发展相对滞后等问题,农村整体环境脏乱差的情况尚未根本解决,距离“百姓富、生态美”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习近平总书记说:“即使将来城镇化达到70%以上,还有四五亿人在农村。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就应该坚持城乡同治,以美丽乡村建设为突破口,从改善农村环境,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入手,推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让农民收入连年增加,农村环境明显改善,农村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实现城市建设与农村发展比翼齐飞。

(三)群众有呼声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在农村,以人为本,就要尊重农民、理解农民、关心农民,就是要把不断满足农民的全面需求、促进农民的全面发展,作为农村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发展必须依靠群众,发展成果必须让人民群众共享。创建美丽乡村也是亿万农民的中国梦。目前,只有将乡村建设好,才能引导广大的农村青年回流,毕竟农村才是他们真正的家,农村稳定,方能全国稳定,农村的现代化,方是全国的现代化。建设美丽乡村,正是广大农村群众建设家园、美化环境的迫切愿望和普遍心声,也是当前践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努力形成生态美、百姓富的良好局面,让广大农村群众共同享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文明成果,一同感受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三、美丽乡村建设需重点研究的几个问题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研究的几个问题众多,笔者认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科学规划是先导,资金投入是基础,实际操作是关键,管理机制是保障。只有把这几个重点问题研究透了、把握好了,美丽乡村建设才能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一)研究科学规划的问题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是龙头,规划不科学是最大的浪费,只有将规划作为先导,列为头等大事,美丽乡村建设才能纲举目张。

1.要有强烈的规划意识

“十一五”以来,各地按照要求在规划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编制了新农村建设规划、村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并力求各项规划有机衔接。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规划方面,有些村做了全面规划,有些村因为财力和其它方面限制做了一部分规划,都有了比较好的基础,但发展有了新要求,形势有了新变化,认识有了新进展,这就要求对过去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再回顾、再反思、再总结、再提炼、再完善,再细化,再深化。作为领导干部首先要树立强烈的规划意识和科学的规划理念,亲自过问,亲自部署,亲自要求,亲自参与,特别是要把要建的中心村规划做细、做精,具体分管负责人和相关职能部门要具体落实,当好参谋助手。

2.努力成为规划的行家里手

领导干部光有规划意识不行,还要懂得怎样做规划,懂得怎样去执行规划。现在有些干部认为规划很专业,不去研究、不去设计,也不提出明确要求,完全依赖规划设计单位。而美丽乡村规划是要落到每个村、落到经纬度上,还要根据地理位置、人口密度、地形条件、产业发展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不能套用一个模式。因此,请规划院做规划时,主要负责人要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对美丽乡村建设未来的愿景作顶层思考,包括对规划理念、规划目标、规划指标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只有多钻研、多琢磨,努力成为规划的行家里手,才会增加规划决策的“话语权”和主动权,增强判断力,提高规划水平。

3.摸清规划的底数

摸清底数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摸不清底数,数字不准确,无论是规划还是决策必然不靠谱。要清楚有多少人口在农村居住,需要建多少个中心村,需要保留多少个自然村,这些数字不仅要计算到2020年,甚至要计算到2030年或更长时期,以此为依据,编制了县域、集镇和村庄体系规划,为今后一个时期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对规划建设的中心村相关数据,包括村庄面积、地形、水文、人口规模、农用地及宅基地数量、农民收入水平、外出务工人数、村集体经济总量、村庄历史文化、传统习俗等等,要烂熟于心,能够信手拈来,这是对新时期领导干部的一项基本要求。

4.确保规划的质量

一是上级加强对规划机构的管理。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公开招标引入高水平、负责任的规划设计单位,优胜劣汰。对规划质量低劣、无法实施的设计单位要进行处罚,甚至列入黑名单。二是让农民群众充分参与。规划与农民利益息息相关,但现在相当多的农村规划存在“两张皮”现象,规划成为“花架子”和摆设。做规划不能搞精英主义,必须把专业人员与群众的智慧结合起来,让群众充分参与。三规划要体现乡村特色、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坚持一村一规划,一定要尊重自然,顺应地形,依山就势,尽量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不尽量保留地方特色的建筑,保护好千百年来传承的自然景观、生产方式、邻里关系、民风民俗。

(二)研究资金投入的问题

建设美丽乡村,投入是基础,是核心要素,也是现阶段最大难题。研究投入问题需要拓宽筹资渠道,构建“市级主导、县乡主力;部门支持、村庄主体;企业助力、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1.市级主导、县乡主力

地级市制定美丽乡村建设优惠奖励政策,由市财政每年筹集资金,通过以奖代补,变“给钱办事”为“以结果奖钱”,引导县乡、村庄和社会增加投入。县乡政府设立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村貌整治、旧村复垦、卫生保洁、线网改造、道路硬化等专项资金,捆绑和整合各部门、各渠道涉农项目资金,把财力用到美丽乡村建设最迫切的项目上。

2.部门支持、村庄主体

充分利用财政、国土、住建、移民、水利等部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政策,统筹调动各部门力量,对国家农业项目、土地整治、小农水、农业综合开发、“一事一议”、农民创业增收等涉农资金,集中用于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需对上吃透政策,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对下整合项目,放大资金使用效应,引导村民变“要我做”为“我要做”,“政府投入为主”为“农户自筹自建为主”,集体经济较好的村庄,要加大投入,集体经济薄弱的村庄,应鼓励农民投工投劳参与建设。

3.企业助力、社会参与

坚持市场化运作原则,采用“谁投入、谁经营、谁受益”等原则,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积极鼓励村企共同合作开发,以独资、合资、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参与农村环境整治建设和经济项目开发,引导企业等市场主体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社会参与就是要发动社会各界,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帮扶乡村,大家一同关心、支持、参与和呵护家乡的建设。

(三)研究实际操作的问题

美丽乡村建设,实际操作是关键,但操作中不能光靠满腔热情,还必须讲究方式方法。

1.善于做群众工作

农民群众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一些干部还习惯于计划经济时期的大包大揽,而群众只能在旁边看,这就是操作问题,反映的是方式方法问题,折射的是观念理念问题。领导干部要研究和学会在开放式社会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规范操作,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从这个角度看,美丽乡村建设是对基层干部思想水平和实际能力的综合考验。美丽乡村建设要注重发挥农民主体和村集体作用,只要给予适当指导,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美丽乡村建设应该在党组织引领下,让村民知道、参与、做主、监督、满意,逐步建立起一套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美丽乡村建设的群众自治机制。

2.善于做结合文章

美丽乡村建设要做到与发展阶段相结合,与群众意愿相结合,与地域特色文化相结合,保证每个农民都能在发展中受益。美丽乡村建设,一要结合休闲旅游,打好“旅游”经济牌。应该依托本地现有山水脉络、田园风光、民俗民风,加大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努力挖掘本地旅游资源打造富有本地特色的旅游品牌,拓展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趣、买农家货”为主要内容的乡村观光旅游,引导农家乐集群发展,努力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二要结合特色农业,打好“农业”经济牌。紧紧抓住本地的农业优势,打造现代农业,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实现特色农业的持续发展,形成以特色优势农产品为重点,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确保美丽乡村建设保持农业特点,提升农业效益,加快农民增收。

3.善于把握细节

在美丽乡村建设起步阶段,尤其要关注细节,坚持精益求精。例如乡村环境整治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工程,直接关系农民生活质量,关系农村人居环境。环境治理要求把握细节:一是清洁家园。即打扫垃圾,规整杂物,清除蛛网。对乡村生产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实现由村庄收集、乡镇集中运输、市区定点集中无害化处理目标。二是清洁水源。即清淤治理乡村水塘、河道、小河流、排水沟、下水道,清理水面漂浮垃圾,处理厕所、畜禽场(圈、栏)污水排放,实现青山绿水与乡村齐美。三是清洁田园。即严格按标准使用农药、化肥,对各种农业生产废弃物进行清收和无害化处理,防止对土壤造成污染。在环境整治上再细致些,可以把所有道路和场所划分成网格单元,每个单元落实具体管理责任人,规范要求,动态监管,严格奖惩。只有将美丽乡村建设的各项工作做得实而又实,细而又细,才能把握关键,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取信于民。

(四)研究管理机制的问题

根据形势发展要求,美丽乡村建设需探索建立科学有效的公共服务管理机制,完善村民自治,健全村规民约,培养健康文明生活方式,保障美丽乡村建设。

1.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则办事,特别是在环卫保洁、公共设施运营、园林绿化等领域,可以采取“政府花钱买服务”的方式,选择实力雄厚、管理规范的专业公司进行市场化经营,争取少花钱多办事。这方面已有不少地方进行了有益探索。安徽南陵县籍山镇通过招标,把全镇30个村,5个集镇街道保洁区作为一个标段,发包给保洁公司承包运作。镇政府将建好的垃圾池、垃圾中转站等基础设施移交给公司,公司按每千人配备1名保洁员的标准实施保洁工作,政府每月对垃圾清运情况进行考核,不仅落实了管护责任,而且降低了成本。

2.健全村规民约

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具体到农村公共管理服务中,不能仅靠农民的自觉,一定要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引导农民群众树立规则意识,自觉遵守规则。落实“有章理事”,出台环卫保洁、村庄绿化、长效卫生管理、“清洁家园”工作考核等制度。例如在环境整治上可以实行十户轮值制度,每户每周挂牌轮值一次,负责垃圾清扫转运。在环境卫生整治中可以成立理事会,制定村规民约和垃圾处理的规定,让村民定时定点投放垃圾,保洁员及时清理垃圾。每月可以不定期开展卫生大检查,实行专人专项检查,测评结果公布上墙,奖优罚劣,促进了卫生整治工作由“让我做”变成“我要做”。通过奖优罚劣等措施,将村规民约真正落到实处,让农民群众更加自觉地遵守公共规则,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提升村民的文明素养

现在农村生活条件改善了,但不少地方垃圾随处扔、污水随地倒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其中有公共设施不完善的问题,但主要是农民生活习惯的问题。一定要把提升农民群众文明素养当成一项长期任务来抓,用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农民增强现代文明意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可以开展美德户、法律户、科技户、文化户、信用户、德馨之家和绿秀庭院评选,探索设立“四榜”(成才榜、孝贤榜、信用榜、大户榜)、红榜和黄榜,先进上“四榜”,好人好事上红榜,不道德的行为上黄榜。当然,提升村民文明素养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但我们绝对不能无为而治,而是要坚持不懈地做,争取一年比一年好。

[1]帅丽芳.做好“美丽”文章 打造魅力乡村:丽水市莲都区仙渡乡美丽乡村建设的个案研究 [J].丽水学院学报,2013(1):12-17.

[2]陈秋红,于法稳.美丽乡村建设研究与实践进展综述[J].学习与实践,2014(6):107-116.

[3]于法稳,李萍.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江西社会科学,2014(9):222-227.

(责任编辑:夏婷婷)

Reflections on Some Problem s in the Beautiful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FU Dongzhen

(Jianou Municipal Party School,Jianou,Fujian 353100)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countryside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in China. It is a further extension of the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an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Through discussing the connotation of the beautiful countryside,it analyzes the dynamic factor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autiful countryside,and puts forward the planning,investment,operation and mechanism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autiful countryside to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practical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autiful countryside.

beautiful countryside;connotation;idea

TU982.29

A

1674-2109(2016)07-0015-05

2016-02-27

付东震(1974-),男,汉族,讲师,主要从事经济学研究。

猜你喜欢

美丽规划农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迎接“十三五”规划
不可错过的美丽配饰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