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故知“新” 复习生“动”

2016-03-16刘晓娟

物理之友 2016年12期
关键词:量筒烧杯注射器

刘晓娟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乌江学校,江苏 南京 211813)

温故知“新” 复习生“动”

刘晓娟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乌江学校,江苏 南京 211813)

本文以测密度专题复习为例,探讨了转变学生在中考实验复习中兴趣低迷的策略,通过新器材、新对象、新设计等新元素的融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课堂复习的生动性.力图通过案例分析,优化教学设计,结合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发展.

初中物理;实验复习;新元素

1 研究背景

在中考复习中,实验复习尤其重要.若只是将以前的实验重复演示,学生会因为已知实验现象和结论而提不起兴趣.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执教老师复习“浮力”时,拿出小番茄作为研究对象,顿时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也变得活跃和生动.可见,实验复习可以在课本实验的基础上融入新的元素,既能让学生感觉新鲜,又能让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深度思考,促进知识体系和解题方法的自主建构.针对这一情况,为了提高学生的复习主动性,在测密度专题复习时,笔者在教学中作了如下尝试.

2 案例分析

2.1 运用“新”器材,突出实验原理

笔者拿出一杯牛奶,问:谁能测出这杯牛奶的密度?

孩子们虽然很快想到了方法,但愿意上台演示的寥寥无几,甚至还有几个同学露出一副“这么简单,我早就会了”的懒散神情.请一位举手的同学上台边讲、边做,顺利地完成了演示.

接着,笔者将量筒从讲台上拿下,换成一只注射器.接着问:利用现有的天平和注射器,你还能测出牛奶的密度吗?

刹那间学生们眉头紧锁,教室里变得非常安静.为了缓解紧张的气氛,笔者说道:大家可以小组讨论.

孩子们好像找到了话题一样,讨论声不绝于耳.笔者心想:终于让你们动起来了.“哪组同学讨论好了,能上台为我们演示?”

好多人跃跃欲试,笔者请了最积极的那一组.

生:可以先用天平测出注射器的质量m1,再用注射器吸取1mL的牛奶,测出总质量m2,则牛奶密度ρ=(m2-m1)/1mL.

这组同学的话还没说完,台下就出现了许多质疑的声音.

生1:就吸取1mL的牛奶,会导致测总质量时误差较大.

生2:注射器的前面吸头处有一段距离,也会储存一些牛奶,这样牛奶的体积就不是1mL了.

师:在我们用量筒测体积时,也会因为牛奶残留在烧杯中而导致体积测量误差较大,当时我们是怎么解决这一问题的呢?

大家又进行了激烈的讨论,科代表一双手高高举起,说道:用量筒做实验时,为了减少误差,我们测量的是倒进量筒中那部分牛奶的密度,现在我们也可以参考这种方法测出被挤出注射器的牛奶的密度.先用注射器吸入适量牛奶,用天平测出总质量m1,读出体积为V1,再挤出一些牛奶,测出剩余牛奶和注射器质量m2,读出体积为V2,牛奶密度ρ=(m1-m2)/(V1-V2).

他说完后,教室里掌声响起,同学们脸上也露出了释然的神色.

师:无论测量器材换成什么,在测量性实验中,我们首先要明确实验原理和待测物理量的意义.在这个实验中,牛奶的密度就是用“牛奶减少的质量/牛奶减少的体积”得到的.还有哪些物理量的测量也能用这种方法?

生:测定值电阻的阻值、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

师:很好,大家既学会了测密度另一种方法,又能将学会的方法应用到其他测量实验中,了不起!

2.2 提出“新”对象,渗透科学方法.

笔者拿出适量大米、天平、烧杯和水,问:大米的密度谁会测?

生:老师,是不是少给了量筒?

师:虽然没有量筒,但是我给了大家“万能”的水啊?

生:哦,我知道了,我来演示.

还没等笔者示意,他已经飞快上了讲台,眉飞色舞地说了起来:先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m1;在烧杯中装适量米,并做出标记,测出米和烧杯总质量m2;再将米全部倒出,向烧杯中加水至标记处,测出水和烧杯总质量为m3;米的密度ρ米=(m2-m1)·ρ水/(m3-m1).

师:能说说你实验中用到的是什么科学方法吗?

生:通过做标记,控制水和米的体积相等,利用了等效替代法.

师:还有哪些实验也用到了这种科学方法?

学生七嘴八舌地补充着,课堂中充满了求知的动力.

2.3 运用“新”设计,拓展操作内容.

师:前面的两个实验都没有用量筒,在第三个实验中,可添加一个量筒,但我要收回天平.

笔者出示一个量筒,其中装入了适量水,水的体积为V1,将一个带盖的小玻璃瓶轻轻放入量筒的水中,使其漂浮在水面上,读出量筒中水面刻度的示数V2.

师:如果要测出小玻璃瓶的密度,允许大家补充一个步骤,你能完成吗?

为了保护孩子们的学习热情,笔者做了适当点拨:物体漂浮时排开水的质量等于物体的质量.所以本实验中还需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测出玻璃瓶的体积.

生:将玻璃瓶的盖打开,并将玻璃瓶压入水中,读出水的体积为V3.

接着同学们一起轻松地写出了测量玻璃瓶密度的表达式,并交流、分析了因为瓶盖而导致的误差问题,学生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3 教学反思

物理实验特有的生动性,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实验复习中如果只是一味地回顾课本实验,就会使学生逐渐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必须优化教学设计,在课本实验的基础上融入新元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思维与兴趣同步,才能提高能力,促进发展.为了能够提高复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结合本例,认为在实验复习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1) 复习时要选择有利于学生在解答过程中暴露问题的实验.在本节课中,笔者将实验器材和对象进行更换,是为了让学生能从自我陶醉中醒悟.从看到学生紧锁的眉头,到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再看到学生会心的微笑,这一过程中知识已经在学生的脑海里进行了升华和重组.在难题出现后,学生敢于挑战,发挥了学习的主动性.最后师生一起总结梳理,并及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方法,应用到同类型实验的测量上.但是在我们平时的复习课上,为了追求复习容量大,或者上课过程的顺利,往往忽视、甚至刻意回避实验中所存在的问题.

(2) 复习时应重视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实验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进行物理复习的过程中,借助实验更容易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复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本节课中的“测大米的密度”是课本实验的改编,如果单纯让学生回忆“测小石块密度”这个实验,学生可能没有兴趣,以为自己已经会了.笔者将石块改成大米,并收走量筒,学生自然就会产生疑问,进而思考实验器材的选择是否恰当,既复习了实验过程,又处理了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课堂气氛很轻松.因此,重视和加强实验复习,是诱发学生复习兴趣的关键环节.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时常以实验设备不足、实验现象不明显、时间不允许等等各种理由借口剥夺了复习课中学生实验的权利,但同时我们必须清楚,在剥夺学生实验权利的同时也一并带走了学生的兴趣与渴望.当笔者拎着实验器材走进教室,学生为实验而鼓掌、兴奋的场景,依然让笔者难以忘却.

(3) 复习时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适当“示弱”,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复习就是重复学习以前学过的知识,目的是要让学生能回忆起遗忘的内容.但平铺直叙、没有波澜的复习课却毫无新意,结果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们听得昏昏欲睡,教师对知识倒背如流,学生仍旧一窍不通,长此以往学生复习的主动性必定降低.所以,教师应该适当地“示弱”,想办法鼓励学生多说、多思、多动、多做,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学习、讨论与合作,这样复习效率自然能够提高.

中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反应总是热情高涨,在复习中巧妙融入新元素,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容易将发现问题、提出质疑、解决问题、纠正错误落到实处,让复习课因“温故”而有序,因“知新”而精彩.

[1] 苏明义.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71-173.

[2] 黄正玉.物理习题实验化的案例分析[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4,39(12).

猜你喜欢

量筒烧杯注射器
特别的“冰袋”
细化量筒 细说作用
蒸腾作用
行动吧, 液压挖掘机!
从“手枪注射器”说起
买香油
远离打针恐惧的儿童玩具注射器
子宫输卵管造影推注器的研制与使用方法
快速溶解物体
有趣的化学小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