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高校图书馆延伸服务探究★
2016-03-16张海卿
张海卿
(唐山师范学院图书馆 河北 唐山 063000)
河北省高校图书馆延伸服务探究★
张海卿
(唐山师范学院图书馆河北 唐山063000)
摘要:介绍了高校图书馆延伸服务的概念、内涵和意义,从学科服务、自助文印服务和校外阅读推广服务等方面介绍了河北省高校图书馆延伸服务的现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结合河北省高校图书馆的实际情况,从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服务空间三个方面提出了构建延伸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延伸服务;服务体系
1高校图书馆开展延伸服务的意义
1.1高校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内涵
高校图书馆的延伸服务是指图书馆在实现基础服务功能的基础上,利用本馆的文献、馆员、设备、馆舍、平台等各种优势资源,为读者提供的外延性服务。
高校图书馆延伸服务内涵有两点:一是高校图书馆延伸服务是图书馆个体基本服务(图书借阅、为读者提供学习空间、参考咨询、文献传递等等)之外的附加的外延性服务。当下高校图书馆延伸服务主要包括:学科服务、延长开馆时间,举办专家讲座等等。二是高校图书馆的延伸服务边界范围包括时间延伸、空间延伸和内容延伸三方面的内容。时间延伸主要是指图书馆基本开馆时间之外延长的为读者提供服务的时间。空间延伸就是突破图书馆的围墙为读者提供的各种服务。内容延伸是指图书馆组织馆员、学科专家或读者对图书馆资源进行开发而为读者提供的各种附加服务。这里的图书馆资源是个广义的概念,包括文献资源、设备资源和各种人力资源等等。
1.2高校图书馆开展延伸服务的意义
首先,开展延伸服务是时代发展的需要。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用户需求和用户行为发生
变化,人们更习惯于从网络上查找信息,图书馆面临生存危机;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不断加强。现在移动图书馆发展迅速,移动数图、移动学习、移动参考咨询、移动阅读和个性化信息需求等服务优势突现,客观上要求图书馆开展延伸服务。其次,开展延伸服务是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图书馆只有更新思想、适应变化,主动开展延伸服务,才能深化服务内容、拓展服务空间和方便服务对象,真正满足学校的教学、科研需求。
2河北省高校图书馆延伸服务的现状和问题
2.1河北省高校图书馆延伸服务的现状
笔者通过网络调查和实地走访的形式,对河北省(以下简称“我省”)高校图书馆延伸服务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其中访问了河北大学图书馆、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等七家图书馆网页,实地走访了石家庄学院图书馆、华北理工大学图书馆、唐山学院图书馆三家图书馆。调查发现,我省排名靠前的高校图书馆延伸服务有所发展,大部分高校图书馆没有或很少开展延伸服务。我省高校图书馆开展的延伸服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科服务。一是设立了专职学科馆员,专门负责联系各院系为其提供学科化服务。例如,华北理工大学建设路校区图书馆有7名专职学科馆员负责13个院系的学科服务工作,并提供了他们的办公电话和QQ联系方式,以便学院能及时联系。二是学科资源建设与服务。学科馆员把师生的资源购买需求和建议集中起来,提高了资源建设的质量与利用率。有的高校还提供了学科资源检索和学科导航服务,如河北经贸大学图书馆网站提供了按学科专业检索资源的一站式服务,方便了读者利用图书馆;华北理工大学图书馆在图书馆网站上还提供了学科导航服务,提供了各专业的全部专业期刊的链接服务,为投稿提供方便。
(2)自助文印服务。如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在馆内设置了六套自助打印系统,读者只要在任意一台可以上校园网的计算机上。下载安装联创打印管理系统,就可以上传任务,在任意一台自助打印机上刷一卡通实现打印、复印和扫描。
(3)校外师生服务。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主页设有校外入口和移动图书馆两个模块,校外入口由本校的在校外的师生通过身份认证登录图书馆主页,就可以查询和利用各种资源,本校师生的用户名分别为教师的工号和学生的学号,初始密码默认为本人身份证的后四位。移动图书馆则由本校的校外师生通过借阅证号和密码成功登录后就可以随时随地的利用各种数字资源,从而延伸了图书馆的服务能力。石家庄学院图书馆明星馆员王子龙在馆领导的支持下,多次利用网络、电视等各种新闻媒体,进行文化讲座和阅读推广,在本地引起了轰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2.2河北省高校图书馆延伸服务存在的问题
(1)延伸服务开展还不够普遍。通过调查发现,只有少数几所高校图书馆开展延伸服务,且大部分是省内重点大学。而一些高校图书馆仍然固守传统的服务阵地,没有危机意识,延伸服务并没有开展。这说明我省有的高校图书馆缺乏延伸服务意识。
(2)延伸服务开展得还不够深入。在资源建设与开发上,一方面,我省高校图书馆的馆藏仍然以纸质文献为主,且低利用率文献比例过高,不能满足读者需要。另一方面,馆藏结构没有形成特色,无法满足重点学科的发展需要;在学科服务上,我省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还处于初级阶段。大部分学科馆员只是起到图书馆与各院系沟通的桥梁作用,服务内容主要是关于学科资源建设与使用,服务方式主要是被动的阵地式服务,没有深入到院系的教学和科研过程,服务流于形式较多,实际效果差,因此有必要开展嵌入式学科服务;在服务方式上,依然以传统的文献为基本单元的信息服务为主,没有充分利用现代移动图书馆的平台和各种技术,提供泛在化的知识服务;在服务空间上,服务主要集中于图书馆的实体空间内,没有延伸到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一线。
3河北省高校图书馆延伸服务的措施
3.1服务内容延伸
3.1.1馆藏资源的延伸服务
在资源建设中,一方面,图书馆要逐步提高数字资源采购比例,以适应读者新的需求趋势,加快数字图书馆建设步伐。以读者需求为导向,开放读者荐购渠道,简化荐购流程,提高对读者反馈资源的采购效率,由采访馆员、学科馆员和专家读者共同决定是否采购,在满足读者需要的同时,提高资源建设质量。并通过对资源利用率的统计分析,及时调整采购策略,动态满足读者需求。另一方面,我省高校图书馆要加入各种图书馆联盟,特别是推进建设京津冀一体化的图书馆联盟建设。我省高校图书馆要积级加入CALIS、CASHL、NSTL、CADAL等各种文献保障平台,实现资源的馆际互借。
在资源开发中,围绕重点学科形成知识体系,提供精细化服务。对重点学科文献资源全面系统的收集,在使其成为本馆的藏书重点和馆藏特色的基础上,重点对其数字资源进行二次加工,建设重点学科资源导航,形成新的知识体系,并实现数据库和网上资源一体化建设和一站式检索,保障重点学科建设需要。此外,建设重点用户数据库,了解他们的信息需求重点,利用信息导航、信息检索、数据管理和知识发现等各种工具,向他们推送新知识,提供个性化和精细化服务。
3.1.2学科馆员的嵌入式延伸服务
(1)嵌入教学。我省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要走出图书馆,嵌入到教学情境中,为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提供资源支持。一是要嵌入课堂协助教师完成教学。学科馆员要选择对口院系中对图书馆工作比较支持或与个人关系比较好的教师合作开展嵌入课堂的试点,以便能迅速打开局面,这是值得提倡的经验。学科馆员要与教师沟通好,围绕教学对图书馆的需求,共同设计好在教学过程中的嵌入点。在课前,学科馆员可以应教师要求查找相关资料,评估后供其使用,以完善课件。学科馆员与老师通过与教务处沟通,为课程提供电子教材和参考资料;在课堂上,把信息素养教育融入教学,根据需要由学科馆员直接向学生推荐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或由教师间接向学生介绍学科馆员及其图书馆资源;在课后,为学生提供关于图书馆资源与使用方法咨询服务。二是要利用移动图书馆和智慧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泛在化学习服务。移动图书馆与教务处智慧教学平台实现对接,学生在教务处智慧教学平台上除了可以查看课程表、电子课件、电子教材、图书馆数字资源等资源外,还可以在课程讨论板上实现学生、教师与学科馆员之间的互动,实现对课程的协同混合式学习。学科馆员在讨论板上不但可以为师生提供图书馆资源查找与评估服务,保证师生随时随地对任何资源的使用,还可以围绕课程对图书馆资源进行知识化重组,推荐给师生使用。
(2)嵌入科研。学科馆员不能满足于为科研人员提供数据库使用方法、信息查找途径等简单的被动式服务,要深入到科研工作一线,嵌入科研过程,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才能在科研服务中取得突破。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课题跟踪服务。学科馆员在取得研究人员信任的基础上,介入课题研究全过程,提供文献检索服务。研究人员在资料收集上往往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影响了研究的进程,因此,他们对信息检索有需求,但他们担心学科馆员提供的信息没有用或不够权威。这就要求学科馆员集学科专家与信息专家于一身,用优质的服务赢得他们的信赖,从而让研究者的精力集中于科研本身。二是科研数据管理。图书馆要与科研处共同管理科研数据,科研处负责科研原始数据的保存和查找,图书馆负责科研数据的开发与利用。学科馆员负责本学科研究数据备份、组织形成学科数据库,为本校研究者提供共享服务。学科馆员通过本学科的科研数据管理,既有效地以数字资源的形式保存了高校的学术资产,更为学科科研水平的提升创造了条件。三是挖掘科研数据,提供个性化服务和用户协作服务。学科馆员利用数据管理工具对科研数据库进行知识化组织,将用户显性和隐性需求实现系统化、可视化,实现为用户提供精准的个性化服务。学科馆员基于对科研数据的总体把握,为实现不同学科或领域的研究者多学科的协同创新研究提供中介服务。
3.2服务方式延伸
(1)建设现代移动图书馆,利用泛在环境提供服务。我省高校图书馆要充分利用网络和通信技术建设现代移动图书馆,实现图书馆资源与服务的泛在化。图书馆要利用移动图书馆平台,主动地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内容,如电子资源的手机移动阅读,利用短信、微信、微博等手段为读者提供咨询,读者登录手机版图书馆门户网站等。高校师生只要利用手机等移动终端,成功登录移动图书馆,就可以随时随地使用图书馆的任何资源及服务。将来在云服务环境下,图书馆可以实现对信息进行任意的分割、重组,为读者提供智能、个性化的知识服务。
(2)整合图书馆与院资料室的资源,实现通借通还。不但要把系资料室的资源统一编目,实现中央数据库的统一检索,更要让全体师生使用一卡通实现对所有资源的通借通还,而不是局限于本院人员。有条件的高校可以把自助借还机延伸到各系资料室,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校图书的自助借还,使全校文献资源在图书馆、各系资料室之间自由借阅、自由归还,大大方便了师生。
3.3服务空间延伸
(1)构建信息共享空间。我省高校图书馆可以根据自身的空间、资源和服务的实际情况,灵活设置IC种类和数量。在空间上,应该至少包括一个服务台、技术支持区和若干个个人空间、协作空间等区域;在资源上,应该包括信息资源、计算机软硬件资源和人力资源。其中信息资源除了图书馆丰富的数字资源、多媒体资源外,学科馆员应该根据用户的学科及学习、研究具体要求,配置个性化的纸质资源,并及时更换;服务上,应以学科馆员为主导,技术人员配合的服务机制,提供的服务有参考咨询、多媒体、资料查找与评估等。
(2)延伸到图书馆外部空间。图书馆的服务场所不能局限于图书馆的建筑内,要走向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一线,主动提供服务。校园哪里需要图书馆,图书馆就把服务延伸到那里,图书馆员要深入到院系、教学楼、宿舍楼和学生活动中心等地方,为用户提供参考咨询、信息素养教育和书刊借阅等服务。此外,图书馆还可以通过移动图书馆把服务延伸到校外的本校师生和社会用户,延伸了图书馆的服务空间。
参考文献
[1]王萍,文丽,王毅.高校图书馆延伸服务研究——以国外医学院校图书馆为例[J].情报资料工作,2014,(6):76-80.
[2]肖永英,孙晓凤.美国高校图书馆延伸服务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3,33(1):15-20.
[3]胡凤萍.地方与高校共建延伸服务多元化探析[J].兰台世界,2013,(3):99-100.
[4]孙晓凤.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延伸服务读者需求研究[J].图书馆研究,2014,(2):119-123.
[5]刘立冬.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地方高校图书馆延伸服务初探[J].现代情报,2009,29(11):158-160.
[6]王丽萍.美国高校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及思考[J] .图书馆论坛,2014,34(11):115-120.
[7]胡凤萍.市校共建公共图书馆的延伸服务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8):183-184.
[8]李玉燕.智慧校园平台下图书馆学科服务创新模式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3,(7):75-77.
[9]吴汉华.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含义及边界[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28(6):21-26.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河北省高校图书馆开展延伸服务的策略研究”(SZ151214)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6-01-04责任编辑:张静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