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46年广东省参议会参议员选举述论

2016-03-16刘裕强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参议会参议员候选人

刘裕强



1946年广东省参议会参议员选举述论

民国后期,省参议会是反映民意的重要机构。抗日战争胜利后,随着“宪政”步伐的逼近,各省民意机关纷纷从“临时”转为“正式”,省参议员的产生方式也由“遴选”变为“选举”。本文围绕着民国后期广东省参议员的选举,着重介绍广东省参议员选举的筹备与规则、选举过程中的弊端种种及分析当时社会精英热衷参议员选举的原因。而参议员选举中存在的诸多不足, 致使民主选举流于形式,这反映了当时社会民主氛围的局限,也削弱了广东民众对民主制度的信心。

广东省参议会;参议员;选举;国民党

近代广东省级民意机关,发端于清末的谘议局。民国以降,先后经历了省临时议会、省议会、省参议会(西南时代)、省临时参议会,而又终于省参议会。学界对战后广东省参议会缺乏关注,本人试以1946年广东省首届参议员选举为个案,探讨民国末年广东省的民主政治文化。

近代广东作为中国“革命策源地”享誉中外,战后的广东当局更是着意要将广东打造成为“民主策源地”,培育民主文化。广东省参议会前身——广东省临时参议会在1939年5月成立,至1946年已逾两届。作为咨询机关,其省参议员产生形式是由政府遴选,代表民意有限。而国民政府早在1944年12月就颁布了《省参议会组织条例》和《省参议员选举条例》,并在1945年5月的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中提出在六个月内,后方各县市与各省临时参议会,应依法选举,成为正式民意机关。

经过多方协商,广东省参议会参议员选举最终定在1946年4月25日开始进行。在当时全省103个县、市、局中,除梅箓、南山两管理局和连南一县因故可延缓选举外,广东当局计划选出100名正式省参议员和100名候补省参议员。

一、选举的规则与筹备

(一)名额的分配与分歧

根据国民政府颁布的《省参议会组织条例》规定:“省设参议会由县市参议会选举省参议员组织之。前项省参议员名额,每县市一人。”[1]这体现省参议会“县权平等”原则。除此之外,广东辖区内其他名额分配方案都一一被否决。如女性参议员比重问题上,早在1946年1月4日“广州市各妇女团体为争取女参议员名额联同赴国民党省党部及省民政厅请愿,要求男女参政权平等,因无答复,11个妇女团体是日再向省政府请愿,并上电中央,请求明令规定各地民意机关组织妇女名额,最低限度应占25%,但均无结果。”[2]

在选举过程中,许多县市参议会也曾提议“各县市选举省参议员名额,应以人口为比例”,但未获许。“广州市临时参议会曾请参加省参议员名额为三人,后电内政部核复,以选举法未修改前,仍照原定办法办理”[3]。地处特殊地理位置的广东也曾电请中央仿照西南时代的广东省参议会,增设华侨参议员名额,均没有获准。

(二)选举方式和候选人资格

广东省参议员以间接选举方式产生,用集会方式,以县市参议员过半数之出席投票选举产生,得到出席者总额过半数之投票为当选,“省县市参议员选举结果无人当选时,应举行再选,再选同票时以抽签决定”[4]。此外,广东省当局还规定“举行省参议员选举之前各县市之候选人得作竞选演说以提倡风气(其竞选演说日期、地点等项由县市政府定之)”[5]。

关于候选人资格,根据南京国民政府的《省参议员选举条例》规定:“中华民国公民,年满二十五岁,在各该省内居住一年以上,经省、县供职候选人考试法所定甲种供职候选人试验或检核合格者,得被选为省参议员”,而“现任公务员、现任军人或警察、现在学校之肄业生”则“停止其被选举权”[1]。

那何为甲种公职候选人试验或检核及格者?据《省县公职候选人考试法》规定,“县公民年满二十五岁,具有下列资格之一者,得应甲种公职候选人试验:一,有普通考试应考资格者;二,曾在初级中学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者;三,曾任乡镇长、保长或乡镇公所干事以上职员者;四,经自治训练及格者;五,曾任国民学校教职员,或在教育文化机关服务一年以上者;六,曾办理地方公益事务一年以上者;七,曾任职业团体或其他人民团体职务一年以上者。”[6]而公民年满二十五岁,具有下列资格之一的,则可以申请甲种公职候选人条件检核:“一,曾任县参议员者;二,曾任乡镇民代表或乡镇长二年以上者;三,有委任职任用资格者;四,有普通考试应考资格,并有社会服务经历三年以上者;五,经自治训练及格,并有社会服务经历三年以上者;六,曾办理地方公益事业服务三年以上者;七,曾任职业团体或其他人民团体主要职务三年以上者;八,曾从事自由职业三年以上者。”此外还规定“经省县公职候选人检核及格者,每届选举时均得参加候选”。[7]此外国民政府还规定“各级民意机关代表及候选人如有曾经附敌附伪行为者应依法办理”[8],取销其资格。

至于为何要检核,官方说辞为“这就是总理遗教的昭示,因为经过检核或试验及格的人,他才具备充任参议员或乡镇民代表的知识水平。”[9]

(三)候选人不足及解决办法

广东省参议员选举之所以几次延迟至1946年才开始,其官方说辞为:“因各县连年受到战争的影响,对于公职人员候选人员过少,不敷选举需要,不得已再稍延期”[10]。广东省当局也曾经饬令“各县市为解决省参议员候选人问题应加紧鼓励地方士绅参加甲种公职候选人检复”[11]。最终广东省政府按照行政院的指导意见决定“由省府发给临时证明书者,均得参加竞选,至此对于候选人不敷问题,始获相当解决,并经于本年(1946)二月,通饬各县办理候选人登记”于“三月三十一日开始编制选举人名簿及候选人名簿”[10]至1946年4月初有报纸登载“粤省甲种公职人员参加省参议员竞选者,达万余人”[12]。

(四)政府当局对选举的控制

从候选人资格来看,并没有财产、籍贯的严格限制,似乎表明国民党要放开政权,“不拘一格降人才”,然而国民党广东当局在选举程序上大做手脚,比如其“‘检核’手续系由各该地县(市)长及国民党部书记长等官方人物组成之委员会先作初步审查”[13],有意参选省参议员的必须“向广东省民政厅申请领取公职候选人证书,经审查合格的发给证书,才得参加竞选。”[14]最终的检核结果 “大都是官僚豪绅的变相”[13]。由于“选举人和候选人的名簿由省府编制的,办理选举的机构,也附设在省府”,省参议员选举具体地点就在所在县、市政府办公地点。故“整个选举都由执政当局所操控”,“如果不是其钦定的人员,一定比骆驼穿针孔还难。”[15]这样也使广东省政府能以行政程序控制民意机关代表的选举,也完全确保了国民党员对民意机关的垄断。

参议员是无给薪的,又有以上资格的限制,这使贫苦大众对省参议员职务“望而却步”。

二、选举过程中的激烈竞争与弊端种种

对于广东省参议员选举,舆论给予重大期望,认为可以借助选举,“合理地表演一次政治的教育实验,总比过去空洞宣传较易见效”[12],认为这是让民众学习民主的好机会。省政府也宣称要确保选举程序公正、合法、有序。

省参议员选举,从竞选方式来看,有传统的宴请、演讲、标语、传单,也有借助于报刊、广播、广告等现代媒体。在选举的实际运作中,政府直接干预、国民党与士绅联手操纵、地方派系争夺则成为选举过程中的常态,这使参议员选举沦为国民党当权者瓜分利益的一种活动。选情“五花八门,怪状百出。如有的县指定人选,要求县长保证选出,有的县包办不了,于是不能不叫一方放弃;也有的竟至爆出冷门,选了非指定的人,只好叫他‘自动’辞职;又有的县选举发生纠纷,以致争吵打闹,闹得乌烟瘴气”[14]。

国民政府当局虽一再申令公平竞选,不得徇私舞弊,但似乎没有多大效果,一些国民政府公职人员,自己不能参加省参议员的选举,也要积极安插自己的势力,利用职权积极推举自己的人参加参议员选举。各县市地方实力派为谋得议席也运用种种手段,拉拢利诱,请客送礼,贿选则是习以为常。据《前锋日报》所载“各县市选举省参议员,以竞选剧烈,多于金钱贿选,或特殊势力竞争,故十之七八未能适合省府当局之理想”[16],选举舞弊的新闻屡屡见于战后广州各大报纸,民间报纸《建国日报》还载“各县选举主任,多有任命现任公务员出席投票及利用其职务时对选举人施以政治威力压迫者”,“各县多有利用政治力量压迫选举,据闻尤以琼崖为甚”[17]。

广州籍的省参议员选举吸引众多地方精英的参选。“候选人有杨绍元、李佩鸣等廿八人”[18]。广州的省参议员选举原计划要举行面向市民的公开竞选演讲,让广州市民感受民主的氛围,但在约定的时间内只有一个人到达指定地点,无奈只得取销公开竞选演讲。因为能否当选为省参议员与公开演讲好坏并无多大关系。与其取悦没有投票权的民众不如花更多时间去获取市参议员们的选票合流。经过两轮投票后,广州籍省参议员于1946年4月29日由中统干将陈永吉当选。

五华县的省参议员选举则是“演出了一幕金钱与武力恶斗的丑剧”。时任广州市警察局局长李国俊为了在粤参议会安插势力,特地派遣其心腹李超桓(时为省临时参议会参议员)回五华县参选,并援助李超桓数百万元选举经费,但李姓并非当时五华大姓,“素与五华人气味不投”,经过角逐与选票合流后形成两大派别对决:“党团派”李超桓对阵“反党团派”张荫卿,双方为选举花费数千万元,有的“猪仔票”也高达“50万”以上。但是金钱的买卖也不能保证胜利,双方得兵戎相见。“远道赴选的代表概用武装护送,浩浩荡荡,像押解犯人一样”,“选举那天,双方都集中了数百名武装”弄得华城鸡犬不宁。[19]

阳江的省参议员选举则是省城“力量”的对决。其如阳江陈炳瀚回忆其在县参议会选举省参议员胜出经过:其主要竞争对手CC系阳江县参议员陈应棠引援广东省党部力量,曾在竞选手续上对陈炳瀚进行“阻滞”。 陈炳瀚则凭借与当时红得发紫的莫与硕的同学关系“搞掂”选举手续。陈炳瀚为了获胜最后从两个封建小集团手上买得二十余张票(以谷折算,大约每票谷1000斤),这当然还不包括那些应酬费及其他费用,而哪怕已经在选举中获胜,还得依靠莫与硕向时任省府主席罗卓英“沟通”方能被公告为省参议员。[14]

开平的省参议员选举则是金钱当道。开平关能创,有钱有势,特别在抗战时期发了些国难财,为一些乡人所不满,但在省参议员选举中几乎全票通过,因为“肯三四十万元的代价去收买一条选票,优劣胜负在一般人意料之中”[20]。参议员贿选总体上就是价高者得的常态。而据当时不愿透漏姓名的省参议员曾言“我这份议座如果在选举最后卖出一样票,也值一二千万元,再拿这一二千万去买个县老爷……”[21]一语道破,有些省参议员的价格实际上与县长价格相差不多。

对省参议员选举,部分媒体事后反讽道:“各县‘选出’的人物,有干过杀人如麻的公安局长,有干过物资献敌的伪朝红员,有干过奸淫邪盗的杀人土霸”,“一部分由谷弹,银弹,钞票弹,宴席弹而来的,自然谈不上民意”[22],还有一些媒体人也有那样的顾虑,认为“许多参议员,在被提名选举时,曾获得当地政府机关的帮忙,在获选后,因就成为贪官污吏的庇护人,直接间接地做着反人民的工作。”[23]

三、追逐参议员之位的原因分析

笔者通过对战后广东省首届参议员的量化分析发现①:当时广东省参议员是由一群社会地位较高、认知能力较强,政治活动能力较强、年富力强的国民党“精英”构成的。当选的参议员多为富贵之家,本身就拥有丰厚物质生活条件。参议员选举过程中实际上也是弊端多多。那为何当时之社会精英对省参议员趋之若鹜,有的甚至不惜屈尊降贵呢?

其主要原因:一是当时广东省政当局要员席位有限,“僧多粥少”。二是靠山(搭档)失势,当时广东省政当局大多“一朝天子一朝臣”。如民政厅厅长何彤在李汉魂卸任省府主席后,何也共同进退,卸任民政厅长,由“官”转为“民”,许多县长也跟着失势,由“官”转为“民”。三是政治投机,如对于贿选的原因当时就有媒体直面问题,分析道“这是政治的投机,正如做生意一样;不过,更合乎时宜罢了!自己先花大批钞票贿选了什么参议,代表,理事之类,就等于先下一注本钱,只要时机到来,本上加利,既风光又获深厚的利钱。‘政治’就是买卖,何乐而不为呢”,“这是花孽钱,求翻身的把戏。抗战期间落水的,或者半干半湿的,都发了卖国财,这些时日,他们的确宁愿大花孽钱,只要把什么名堂弄到手,便可以超脱过往所有的罪行了!”[24]

的确,当选为省参议员还是有潜在优势的,在他们的预想中,即将进入宪政的中国,(参)议会的权力无疑将不断增大。选省参议员获胜,能使自己获得在政治上的发言权,为自己重新回到权力中心做好铺垫。获选参议员也能使自己的人际网络关系得以扩展。民国议会场里实际上缺少真正的劳苦大众。议员大都出身于精英阶层,更准确来说是政治精英,从早期的乡绅到后来的官僚知识分子,多是如此。

四、结语

通过对相关文史资料的研读,抗日战争胜利后,广东百废待兴,省参议会参议员选举作为战后广东全省性的大选,社会曾给予重大期望,然而经过近二十年的一党“训政”,当时民主政治却还徘徊在初级阶段。许多县的省参议员选举缺乏公正,暗箱操作现象明显,深受金钱、权势、地域、宗派影响和控制,当时的民主政治更像是“挂羊头卖狗肉而已”[25]。流于形式的选举反映了当时社会民主氛围的局限,无疑也会削弱广东民众对民主制度的信心,预示着中国现代选举制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注释:

①详见拙文《战后广东省参议会述论》,《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年第4期。

[1]林翼中.省参议会组织条例.广东省参议会第一届第一次大会汇编[Z].广东省档案馆馆藏:政类 -242,1946 :127,128.

[2]广州市地方志编撰委员会会编. 大事记.《广州市志》卷1[M].广州:广州出版社,1999:271.

[3]省参驻委会质询选举种种[N].建国日报,1946-5-30(3).

[4]为解释乡镇保甲长及省县市参议员选举疑义六点电知照并转行知照由[Z].广州市国家档案馆馆藏:卷宗号:04-02-000-002378-011002.

[5]抄送各级民意机关代表及公职人员举行研讨会注意事项希广州市政府表照办理由[Z].广州市国家档案馆馆藏:编号:临3-001-0452-004006.

[6]彭勃、徐颂陶.中华人事行政法律大典[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5:1350.

[7]省县公职候选人考试检核手册[Z].广东省档案馆馆藏:政类-35,1945:46

[8]今知省临时参议会驻会委员会议决定将参议员候选人如有曾经附敌附伪行为者应取销其资格等二事由[Z].广州市国家档案馆馆藏,编号:4-02-000-002378-003002.

[9]李扬敬.代论-我对于选举省参议员的几点报告[N].中正日报,1946-4-24(2).

[10]林翼中.罗主席致开幕词.广东省参议会第一届第一次大会汇编[Z].广东省档案馆馆藏:政类-242,1946:69.

[11]抄送各级民意机关代表及公职人员举行研讨会注意事项希广州市政府查照办理由[Z].广州市国家档案馆馆藏:编号:临3-001-0452-004005.

[12]社论~从粤省参议会改选说起——认识民主政治的基点[N].中山日报,1946-4-8(2).

[13]省参议员谁有资格,通不过党老爷的关,任何人也无法当选[N].正报,1946-4-23(1).

[14]李吉奎.广东文史资料精编·上编(第1卷):民国时期政治篇[G].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385,371,386 .

[15]关于省参议员的选举[N].正报,1946-4-13(1).

[16]省参议员竞选多有舞弊,省府注意澈查中[N].前锋日报,1946-5-16(5).

[17]省参驻委会质询选举种种[N].建国日报,1946-5-30(3).

[18]省参议员今日举行竞选,李扬敬谈竞选问题[N].和平日报,1946-4-25(3).

[19]钞票政治与手枪政治[N].正报,1946-6-17(2).

[20]开平新选正式参议员关能创发迹史[N].正报,1946-6-11(2).

[21]参议员何价[N].中国报,1946-11-29(4).

[22]如此民意代表大杀百姓[J].政海人物秘闻,1947,第33期,1-2.

[23]社论~谈不上民主的省参会[N].华商报,1946-10-14(1).

[24]真伪民主生死搏斗中,贿选毒菌无孔不入[N].正报,1946-4-25(2).

[25]徐汉豪.当前之选举问题[J].中国评论,第1期,1947:7-11.

责任编辑:李 玲

2016-02-16

刘裕强,男,硕士,广州市荔湾区白鹤洞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广东 广州,510380。

K291/297

A

1672-3562(2016)03-0096-05

猜你喜欢

参议会参议员候选人
从参议会提案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底色
村党组织委员会候选人预备人选的推荐与确定
关于2020 年《乐器》杂志新一届编审委员推荐候选人的公示
1946-1949年杭州市参议会组织构成、职权限定及其评价
小巫见大巫
首届启功教师奖候选人名单
33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议会制度理论与实践初探
——以陕甘宁边区参议会为视角
小巫见大巫
陕甘宁边区参议会自身建设的历史经验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