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徽州传统武术的文化要义探究

2016-03-16陶克祥

黄山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徽商宗族传统武术

陶克祥

(黄山学院 体育学院,安徽 黄山245041)

徽州传统武术的文化要义探究

陶克祥

(黄山学院 体育学院,安徽 黄山245041)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徽州传统武术的文化要义进行探究。研究认为,徽州传统武术深深扎根于文化底蕴深厚的徽文化之中,徽风、徽戏、徽商对徽州传统武术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作用。徽州传统武术的文化要义主要体现为:护族保商的宗族文化传统、修身尽孝的理学文化精髓、诚信有为的徽商文化精神、文武兼备的儒家文化风尚等。探究徽州传统武术的文化要义,既是对建设和保护徽州文化生态园的积极响应,也是对发展黄山文化旅游事业的认真思考,更是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时代强音的主动回应。

徽州;徽文化;传统武术;文化要义

徽州传统武术是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具有独特的文化特质,徽州传统武术孕育于徽州民风民俗之中,成熟于徽戏、徽班之中,发展于徽商之中。时至今日,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蓬勃发展,随着黄山文化旅游业的兴旺发达,徽州传统武术魅力凸显。在徽文化获得国家文化部重点文化保护工程之际,探究徽州传统武术的文化要义,弘扬徽州传统武术的文化精神,无论是对推动黄山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加快徽州生态文化园的建设,还是对推进新世纪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和谐社会,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徽州传统武术的文化概览

徽州不仅孕育了文化底蕴深厚的徽州文化,同时也诞生了徽州武术这朵武林文化奇葩。传统徽州武术不以谋生为手段,主要用来防身,没有特制的武术器械,仅以随身携带的物品作为器械,注重健身功效。徽州武术主张以武会友,崇尚“立德”,徽州武术界流行着的“九戒”,充分体现了徽州传统武术的“行德”文化。徽州武术既注重实践,如太极推手,又注重表演,如花拳绣腿。徽州传统武术具有显著的文化特征:一是注重实用,以防为主,徽州传统武术突出“桩功”,攻击性较弱,“不求伤人,但求自保”,这是徽州传统武术的文化要旨。二是各自为阵,藏而不露,受徽州地理文化的影响和儒、释、道精神的熏陶,徽州人习武忌讳张扬。三是崇文习武,以文掩武,崇文可谓是徽州的文化传统,练武乃是不得已而为之。四是兼收并蓄,本土化成效明显。

徽州传统武术在实践中呈现出强烈的功利性目的:一是看家护院,生存环境的恶劣迫使徽州人不得不向外寻求出路,十三四岁的男儿就要背井离乡,外出谋生,为了家中安全,古徽州人采取了主动防御和被动防御两种方式,被动防御主要体现在徽州房屋建筑上,主动防御就是练武。二是为外出防身,很多徽州人在外经商,他们随身携带的是银两,出入安全系数较低,长途行商,需要武功高强之人来保护财产和身家性命,练武防身进而成为徽州人习武的直接目的。三是为走科举之路,在中国封建社会,科举是下层社会通向上层社会的重要阶梯,通过武艺来求得功名利禄被徽州人所看重。四是为了抗击外来侵略,徽州是一个相对闭塞的地方,但时有外来人入侵,捍卫乡里是徽州人习武的重要目的之一。五是为了强身健体,徽州传统武术中有很多具有健身的功法,徽州人以习武来健身颇为盛行。

二、徽州传统武术的文化要义

(一)护族保商的宗族文化传统

谈及徽州传统武术,人们自然而然便会想到其所蕴含的宗族文化传统。大凡到过徽州地区或了解徽州文化的人们无不知晓徽州的宗祠,徽州人通过建祠堂、修族谱、订族规等措施,形成聚族而居的宗族文化传统,徽州地区多大姓,莫不聚族而居,徽州宗族文化传统的隆盛可见一斑。

徽州传统武术蕴含着深厚的宗族文化传统,诚如我国知名武术史学者程大力教授所言:“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宗法社会,宗法社会要求内向凝聚、外向排斥,为了宗族利益,民间常常结社习武,这应是明清时期武术兴盛的一大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因。”[1]35-85徽州封闭狭迫的地域空间、有限的生产生活资源往往引发徽州人与外来人之间的冲突,惯常武力化解成为家常便饭。古代徽州社会是通过宗族来维护地方秩序和既定道统的,族群在进行自我体认的同时,也表现出对“他者”的排斥,诉诸武力必然成为维护宗族利益的重要途径,进而徽州人在文戏中也把武戏的宗族教化功能淋漓尽致地凸显出来。徽戏凝结着徽州人宗族记忆情感,徽戏中的文唱和武功交相辉映,令人赏心悦目。服务于宗族自保与自为的徽州传统武术是徽州武戏的重要素材采撷源头。从社会政治意义而言,徽戏堪称为徽州人宗族伦理文化的一种集体记忆,凝结着徽州原乡宗族情结,为徽商极力推崇,藉由徽班进京,遂使徽州传统武术得以艺术化地呈现在众人面前。

(二)修身尽孝的理学文化精髓

宋明理学思想对徽州传统武术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徽州传统武术中的武德武训,充分体现了宋明理学思想的文化精髓,反映了徽州人对社会伦理规范与价值的正当性识见和对主体道德的个体自觉智慧。徽州传统武术正是循着这种思想精神兼修文武,以武弘道,以文载道。正如程胤兆在《少林棍法阐宗·跋》中所言:“吾族自晋、梁、唐、宋以来,理学文章之外,间以武功显”[2]178-180。正是在宋明理学思想文化的熏陶下,徽州传统武术格外重视族人的文修武备素养,程冲斗的《耕余剩枝》和程子颐的《武备要略》等武术书籍的出版,充分说明徽州传统武术所蕴含的理学文化精髓。“不求伤人,但求自保”的武术文化要旨,反映了徽州传统武术重视格挡防御、自保自为的习武风格,体现了徽州习武之人修身为本的理学思想风范。徽州传统武术在实践中极为重视儒家的人伦道德规范,徽州文献保存的大量习武“拳关”,细致地表达了徽州人拜师习武的庄重过程,充分体现了徽州人尊师重道的文化传统,同时也体现了徽州人恪守尊重孝道的理学思想,“通过习拳练武来护身、守身,使‘身体发肤’不受损毁,恪尽孝道”[3]435-448。徽州传统武术所追求的习武自保、尊师重道、强身尽孝等儒家伦理价值,深刻揭示了宋明理学思想的文化精要。

(三)诚信有为的徽商文化精神

宋明以讫,徽州文儒唯朱子之学是瞻,《朱子家训》成为徽州人制定宗族家规的依据和论道处世的原则,朱子理学思想促成了“礼莫大于尊祖,和必重于睦族”[4]的徽州宗族社会的形成。徽州族人素以外出经商为生存发展之道,形成了“亦儒亦贾”的徽商文化景象,“以儒为体,以贾为用,业儒仕宦从而光宗耀祖成为徽州人的终极关怀”[5]33。徽商对徽文化的发展和成就功不可没,毋庸置疑,没有徽商的存在和发展就没有徽文化。徽商留给徽州人不仅是丰厚的物质财富,更为重要的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就是被人们所熟知的“徽商精神”。徽商精神弥足珍贵,是徽州人世代发展受益无穷的财富之源。徽商奉行先义后利、义中取利的商道,恪守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奉公守法、互惠互利的商业伦理规范,这为徽州人树起了“诚信仁义”的光辉旗帜。正是受到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和徽商精神的感召,徽州传统武术呈现出“文武兼备”的文化气象,体现了“刚健有为,入世进取”的儒家思想文化精神。“刚健有为,入世进取”是儒家思想文化的精神体现,这种入世有为的文化精神深得徽州传统武术的积极回应。

(四)文武兼备的儒家文化风尚

浓郁的崇文之风与徽商发展对武力的需要和培植,积蕴了徽州文武并重的文化态势:文人多尚武,武人喜习文,文武悉通仕。文献资料载明,“歙县历代儒风甲于诸邑,其文武生员情况极具说服力,其明代文举482人,武举75人;清代文举1042人,武举226人”[6]141。“具体到歙县江村就更为明显了,明代文举7人,武举8人;清代文举31人,武举11人”[7]3317。正是在文武之风隆盛的徽州文献之邦,才会涌现出程鸣凤、程若川等魁甲天下的武状元。浓厚的文教熏陶赋予了徽州武艺人良好的文化素养,为他们著书立说、承继宗族武艺、并传给后世,进而成为一代武术“宗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著名军事家矛元仪就因 “棍艺莫详于近世新都程宗猷之阐宗”[8]而将《少林棍法阐宗》全文载录其《武备志》一书中。

由此可见,以文佑武成就了徽州很多武术大家,故武术“宗师”多出于徽州府邸也就不足为奇了。若无文风相助,惯以护族保商为目的的徽州武艺之人,充其量不过是威震一方的“拳师”而已,难以成一代“宗师”之威名。文人尚武在徽州成为普遍现象,很多徽儒喜武擅武,前述程宗猷就是先文后武的典型代表。

三、结 语

徽州传统武术是地方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的区域性武术文化,它是中华传统武术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受浓郁的徽文化浸润,表现出独特的文化特征,即护族保商的宗族文化传统、修身尽孝的理学文化精要、诚信有为的徽商文化精神、文武兼备的儒家文化风尚。徽州传统武术向来在进取有为与保守无为之间作出合理的利弊权衡,有为时则积极进取,无为时则退让保守,诠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儒释道精神。时至今日,随着徽文化传承保护工作的开展,徽州文化生态的保护与研究引人瞩目,大力弘扬徽州传统武术,无论是对推动今日黄山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还是对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朱万曙,卞利.戏曲·民俗·徽文化论集[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

[2]汪俊祺.儒家伦理对明清徽州武术的影响探析[J].黄山学院学报,2007(5).

[3]叶显恩.儒家传统文化与徽州商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26(4).

[4]徐道彬.朱子形象在徽州 [EB/OL].[2015-12-01].http://www. xqahw.com/article.22032-1.html.

[5]黄山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徽州大姓[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

[6]王鸿鹏.中国历代武状元[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2.

[7]矛元仪.武备志[M].台湾:华世出版社,1984.

[8]唐小文,钟川.剑走偏锋:少林寺武学指导马明达[EB/OL]. [2015-09-20].http://hs.wenming.cn/wmhz/hxyj/201103/t20110 319-6658.html.

责任编辑:曲晓红

Research on the Cultural Essence of Traditional Martial Arts in Huizhou Region

Tao Kexiang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Huangshan University,Huangshan245041,China)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logical analysis,the paper explores the cultural essence of traditional martial arts in Huizhou.The research suggests that traditional martial arts in Huizhou are deep rooted in Hui Culture with profound connotations.The custom,drama and merchants of Huizhou have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martial arts.The cultural essence of traditional martial arts lies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the cultural tradition of protecting Huizhou clans and merchants,the neo-Confucian?culture of cultivating moral character,the Hui merchants culture valuing honesty and success,the Confucian culture advocating excellence both in pen and sword.To explore the cultural essence of traditional martial arts in Huizhou is both for an positive response to the construction and protection of cultural ecology garden in Huizhou,and for reflecting upon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culture in Huangshan.More importantly,it’s also for an active response to the call of constructing socialist culture power.

Huizhou;Hui Culture;traditional martial arts;cultural essence

G852.9

A

1672-447X(2016)02-0011-03

2015-09-15

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AHSKY2015D88)

陶克祥(1966-),安徽舒城人,黄山学院体育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体育人文社会学。

猜你喜欢

徽商宗族传统武术
魏晋南北朝宗族體制與家庭文化建設
论“新徽商”的定义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云南彝族传统武术溯源
传统武术在高等教育中发展研究
79首同名民歌《放风筝》的宗族关系
代际分化与“俱乐部式宗族”的形成
徽商回归
竹枝词视野下的徽商妇形象
明清时代的徽商与江南棉布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