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院校导游专业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
2016-03-16张静
张 静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武汉:430080)
论高职院校导游专业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
张静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80)
摘要旅游的审美本质和旅游业实现向精细化与高品质转变的发展趋势,决定了审美素质在高职院校导游专业学生素质结构中的重要地位。导游专业学生素质结构既包括审美观、审美力和审美心等一般审美素养,也包括导游主体美、导游对象美、导游内容美和导游过程美等个性化内涵。审美素质培养的着力点不在于审美知识的传授,而在于以审美心的养育为核心培育学生的审美意向、以审美法则的培养为主导提升人的审美能力、以审美实践为关键深化审美教育。
关键词导游专业;审美素质;审美观;审美心;审美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年)明确提出:要开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大力发展旅游业[1]。这既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如何实现优质高效发展,如何实现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笔者认为,其重要的路径之一,在于着力强化旅游管理尤其是导游专业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
导游专业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课题,然而关于旅游业大众化和高品质化发展向导游的审美素质提出了哪些新要求,审美素质在导游素质结构中居于何种地位,导游审美素质培养的核心和着力点是什么,等等问题尚需要作细致深入的思考。
1前瞻性地界定审美素质在导游专业学生素质结构中的重要地位
人的素质要求是一个结构体系,诸如外在的身体素质,内在的精神素质,而在精神素质方面又包括人的科学素质、道德素质与人文素质等,其中审美素质属于人文素质的重要构成。社会生活对于人的素质结构的要求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下,不同的素质要素在其素质结构体系中具有不同的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日益认识到审美素质在人的素质结构中的重要性。正如邹彩屏指出的那样:“在知识经济和中国实现综合现代化的宏观背景下,2l世纪的人才应具备的核心素质,除通常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外,还应包括道德素质、学习素质、创新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信息素质等。”[2]可以说,审美素质在当代人尤其是导游专业学生的素质结构中成为最基本的素质构成。导游除了必须具备的旅游管理知识素质、人文地理民俗等文化素质、文明守法刚毅等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外,审美素质越来越成为其最核心的素质。
1.1满足旅游的审美属性需求
旅游的最本质属性就是审美,正如叶郎先生曾经精辟指出的那样:“旅游,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审美活动,离开了审美,还谈什么旅游?旅游涉及审美的一切领域,又涉及审美的一切形态,旅游活动就是审美活动。”[3]人们通常认为,旅游只是一种休闲娱乐活动,吃、住、行、游、购、娱是旅游的六大要素。其实,随着旅游产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旅游的要素也不断拓展。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旅游要素观,他认为商、养、学、闲、情、奇等六者正在成为新的旅游要素[4]。把旅游作为审美过程的意义在于,有助于以审美的态度感染游客,或以审美的态度直接影响游客的心境,从而促进旅游诗意化,提升旅游的品质。可见,审美乃是现代旅游的真正本质,即旅游不仅仅是休闲娱乐,而且更是一种“寓美于游”的审美实践。因此,导游专业学生具备相应的审美素质,这是现代高品质旅游新业态的内在要求。旅游审美可以满足人对更自由超越的形而上审美境界的领悟和体验,人们在审美的氛围中营造自身,从而大大提升生活的品位与质量,实现自身综合能力的创新与提升,进而实现精神境界的升华。旅游审美观念的机制在于,主体在观照审美对象时,经过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多种心理功能的交互作用而获得精神的完善、飞跃和升华。
1.2符合旅游产业的文化功能定位
高品质的旅游的最核心功能是文化功能。诚然,旅游的功能是多样的:有休闲娱乐的功能,也有经济功能,但旅游的审美属性和本质使得文化功能成为现代旅游的最核心功能。通过参与旅游审美活动,旅游者在获得美的享受的同时,心灵得到净化,情操得到陶冶,精神得到升华。这是高品质旅游之所以成为高品质的关键。旅游业转型升级和高品质发展的基本路径就在于,不断增强文化功能,以情操陶冶和精神升华增进旅游的魅力。要真正发挥旅游的文化功能,就必须切实提升导游的审美素质。
1.3适应我国旅游业未来发展
毋须讳言,尽管我国旅游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行业整体水平趋于低端,旅游投诉事件频发,旅游之旅往往成为旅游者的不满之旅。加快转型升级,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这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就导游审美素质的现状而言,有研究表明,当前我国大学生包括导游专业学生在审美素质方面的普遍性缺陷表现在审美态度消极、审美趣味庸俗、审美能力低下等三个方面。因此,无论从我国旅游业现状及未来趋势,还是从导游审美素质的现状来看,提升旅游品质的至为重要的路径就在于提升导游的审美素质。
应该看到,“十三五”期间是我国旅游业加快发展的黄金机遇期,也是旅游业转型升级、突破瓶颈的关键期。我国旅游产业在国际化、现代化、产业化、大众化、品质化、区域化等方面实现创新突破,离不开人才兴旅战略,离不开突破旅游人才制约瓶颈[5]。只有真正把审美素质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特别是导游专业学生的最基本素质构成纳入教育教学体系,才能为现代旅游的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队伍基础。“审美素质的提高,在培育和促成各种心性能力协调而全面发展的同时,不仅使人的感官和心智都获得了美的享受,而且也能从根本上促使科学创造力的更好发挥,尤其是能够使人更加热爱生命、热爱人生,确立一种超凡脱俗的审美精神。”[6]在审美大众化的时代,人的审美素质的提高与审美精神的确立已成为历史的必然要求。
2全面把握导游专业学生审美素质的系统内涵
审美素质既有社会大众审美素质的一般性要求,又有导游专业学生审美素质的特殊内涵。要切实培养导游专业学生审美素质,就必须在把握一般性审美素质要求的基础上,全面把握导游专业学生审美素质的特殊性的和个性化的内涵。
2.1一般内涵
一般性的审美素质可以在两个角度上加以理解。一是在静态的角度上,审美素质是指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所体现的审美系统的综合水平,包括审美态度、审美情趣、审美标准、审美理想;审美知识、审美经验、审美能力;传递美的责任感和自觉意识、审美的生活态度和美化生活的能力等各种因素的总和。其中,审美态度、审美情趣、审美标准、审美理想表征着人的审美观;审美知识、审美经验和审美能力体现着人的审美力;而传递美的责任感和自觉意识、审美的生活态度和美化生活的能力则表达着人的审美心。审美观、审美力和审美心三者构成人的审美素质的最基本、最一般的内容。在审美观系统中,审美趣味、审美理想和审美标准等要素相互联系,有机地结构在一起:审美趣味“是人们在社会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对审美对象进行审美判断时的一种带有特殊倾向性的主观爱好形式”,审美标准源于生活实践的经验概括,是参照审美理想和熔炼审美情趣而形成的评价审美对象的规范系统。……是人们进行审美判断时所自觉或不自觉地秉承的尺度。审美趣味是审美理想的前景化,是审美标准的具体化[7]。二是在动态的角度上,审美素质体现为人们感知美、鉴赏美、理解美、创造美的基本能力和自觉意识,在这样的意义上,审美素质既体现为对美的接收和欣赏的过程与能力,又转化为对审美文化的鉴别能力和审美文化的创造能力。这种能力包括审美感知力、鉴赏力、判断力、理解力、想象力、领悟力、表达力等,是观照、体验审美对象并获得审美感受的能力,是带有强烈感性色彩又具有严密理性思考的心灵能力。
人的一般性的审美素质具有三个显著特征。其一,审美素质与人的科学素质、道德素质和人文素质既联系又有明显区别。“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是由两种不同的心性发展而来,前面的特点在于它的专门性、技术性和工具性,而后者的特点则在于它的综合性、精神性和气质性。”[6]人的科学素质体现为对于科学知识与技术掌握的水平与基本能力,道德素质表现在对于社会以及人际之间关系把握的水准与状态,人文素质重在显现人们对于各种人文知识、理论与能力所达到的程度,而审美素质则重在表现人们在审美活动与欣赏和创造方面具有的基本水平与能力。如果说科学素质代表人的智能人格,道德素质代表人的品德人格,那么,审美素质则代表人的审美人格,就广义而言,审美人格与道德人格和智能人格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人格包含了智能人格、品德人格和审美人格。……审美人格包含了智慧人格和品德人格,审美人格的发展又促进智能和道德的提升与完善。”[8]365其二,审美素质既包括感性力,也包括理性力。“审美活动不仅需要有敏锐的感觉力和深刻的直觉力,而且也需要有丰富的想像力和理性的知解力。审美必须让感官和心智同时激发起来才有可能,每一美感的产生,都是感性能力同理性能力之间的自由游戏而达到的精神愉悦,没有敏锐的直觉和丰富的想象,就捕捉不到流动于对象中的旺盛生命活力和真切的美感意境,而没有理性知识的参与,美的欣赏就很难从直接感官的欣赏进到内在形式和精神的欣赏。”[6]其三,审美素质集中体现了人的文明水准。按照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人的需求是有层次的,由低级需要向高级需要的序列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交往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是人的最高需要。而作为人的审美素质的丰富与完善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的创造力的构成,正是属于这一最高需要层次的核心内容,体现着人的文明水准和精神高地。
2.2个性化内涵
导游专业学生审美素质的内涵既包括人的一般性审美素质,又有其特殊的和个性化的内容。概要地说,导游专业学生审美素质的个性化内涵主要有导游主体美、导游对象美、导游内容美和导游过程美等方面。这里侧重分析导游主体美和导游内容美两个方面。
导游主体美是导游者自身的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导游主体的内在美包括导游的人格美和学识美,如导游主体的道德、爱心、责任、智慧、个性以及广博的学识;导游主体的外在美包括仪态美、情趣美、语言美等。导游主体美是导游专业学生审美素质的基础。其中导游主体的内在美是核心,外在美是关键。导游主体集内在美和外在美的有机统一,才能真正使旅游过程成为一种审美过程。例如,如果导游具备高尚的人格美,具有优雅的仪态美、礼节美和情趣美,那么,这次旅行必将有助于拓展视野、增进智慧、催人上进、养育德性、发掘潜力、砥砺人生;如果导游具备深厚的学识美和语言美,其视野旷达、博闻强识、质朴淡定,语言上语气生动、语调丰富、节奏鲜明、态度真诚、逻辑严谨并辅以合理的幽默,那么,这次旅行就必将像郁达夫先生在《故都的秋》中所言:“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生,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或有如何为先生在《普陀三日游》中所述的境界:“游罢潮音洞,踅入紫竹林,绕禅院一周,踏着积年的满地竹叶,想起一片悉悉索索的足音,别有一番情趣。”这样的旅游或如赏花开花落、听鸟语虫鸣,饮溪涧山泉,必至纳天地灵气、吸万物清新的审美境界。
导游内容美也是极其广阔和深刻的范畴,因为旅游过程所遭遇的对象本身是极其广阔和深刻的。旅游内容美不仅包括自然美,更包括生活美、艺术美、社会美、人之美、科技美,这些美的内容在表现形式上有喜剧之美、悲剧之美、崇高之美、优雅之美等等。旅游成为一种审美过程,依赖于导游在主体美的基础上,引导游客发现、品尝和体味这种种美的内容及其表现形式。自然美是旅游的常态,导游应引导游客产生像北宋画家郭熙那样的情趣,在郭熙的眼中,春山如笑,夏山如滴,秋山如妆,冬山如眠。各种自然风景、自然现象和自然物,本身无所谓美丑,关键在于发现、鉴赏和创造出自然的意蕴:如松柏之刚毅、梅之傲骨、竹之俊逸、兰之清雅、菊之高洁、荷之清廉等,进入自然审美的比德状态。旅游审美内容除自然美以外,还有生活美、艺术美、社会美、人之美、科技美等,例如德国物理学家法德罗意称爱因斯坦和他的相对论“这种解释的雅致和美丽是无可争辩的,他该作为二十世纪数学物理学的一个最优美的纪念碑而永垂不朽”,这其实是科技美的典范。导游内容美不仅意味着体验自然的、社会的、艺术的、科技的等等美的内容,更意味着品味这种种美的内容的呈现方式,品味种种美之所以为美的精华,如喜剧之美所呈现的轻松愉快和褒美贬丑的喜悦;悲剧之美与崇高的相通性,通过正义的毁灭或英雄的蒙难而激发出的伦理精神的高扬;崇高之美所展现的力量感以及庄重、勇气和胸襟;优雅之美所蕴含的宁静温馨和怡情悦性。
概括起来,导游专业审美素质的内涵包括由审美观、审美力和审美心所构成的一般审美素养以及由导游主体美、导游对象美、导游内容美和导游过程美等所构成的个性化审美素养。当然,一般审美素养和个性化审美素养的区分只具有相对的意义,个性化审美素养其实是一般审美素养在导游专业和行业领域的具体体现。
3科学构建导游专业学生审美素质培养的基本路径
席勒曾经指出:“要使感性的人成为理性的人,除了首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没有其他途径。”[9]马克思也曾说到:“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10]可见,人的审美素质培养离不开生活经验的积累,更离不开审美教育。审美教育简称美育,狭义上指通过艺术手段对人们进行陶冶和塑造的教育活动;广义上指通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的一切美的形式陶冶情操,使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产生审美体验,达到美化人们的心灵、语言和行为,提高人们道德和智慧之目的的教育活动。[11]然而,通过审美教育培养人的审美素质,关键是要找准审美教育的着力点和路径。笔者认为,在导游专业学生的审美教育中,审美知识的传授固然重要,但审美心的养育、审美法则的内化和审美实践的积淀显得尤为重要。
3.1以审美心的养育为核心培育学生的审美意向
一个人不管他的审美知识和审美经验是否丰富,如果缺失了审美心,就不可能有真正审美的生活。所谓审美心,即审美的责任感和自觉意识、审美的生活态度和美化生活的觉解。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指出:“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12]就是说,审美心或审美的生活态度标志着人从狭隘的功利心或功利主义生活态度中抽离出来,从单纯的物质需求中超越出来,从媚俗戏谑的视界中超拔出来,自觉地赋予自身的生活以非功利的、精神的、优雅的态度和情趣。在某种意义上说,审美心标志着一个人的审美素质的高低和审美可能达到的境界。
相应地,审美教育不能简单地停留在美的知识和审美知识的传授上,而应该把审美心的养育作为相对终极的目的。尽管关于美和审美知识十分重要,审美素质也离不开关于美的知识,但是审美素质毕竟不等于美的知识,也不等于审美知识,而在于审美意向,即自觉地过一种审美的生活的意向。在美学史上,虽然也有老子和柏拉图等思想家主张美是理念,有毕达哥拉斯等主张美是客观事物本身(如事物的数的比例和谐),但大多数美学家认为,美是物之性质、形状等与主体意识交融而形成完整形象的那种特质,主张美既离不开物,更离不开人。这实际上确证了在审美素质中审美心的核心和关键地位。
3.2以审美法则的培养为主导提升人的审美能力
如前所述,人的审美能力如审美感知力、鉴赏力、判断力、理解力、想象力、领悟力、表达力等,作为感性力和理性力的统一,都是基于审美法则的。没有审美法则,就谈不上审美能力。所谓审美法则,在客观意义上指客体或对象之所以美的理由或根据;在主体意义上指主体进行审美活动的社会的和心理的规律。对象之所以美,美之所以美都是有其内在根据的。研究表明,事物和对象之所以美的内在根据主要有:多样统一之美如对称、均衡、虚实、主从,富于变化而又暗藏规律;节奏韵律之美如长短、强弱等有规律的组合;调和对比之美如色彩、音韵、格调的调和与对比;对称均衡之美;沉静庄严与祥和之美,质朴纯洁与善良之美等等,这都是美之所以美的内在理由。平湖秋月、绚丽晚霞、巍峨群山为自然美,勤劳勇敢质朴为社会美和人性美,都是基于以上内在的根据。这就是美的法则,也是审美的客观法则。当然,审美作为人的生活过程和生活状态,也有其主体法则,即人进行审美活动的社会规律和心理规律。一定社会的历史与文化赋予特定的美学价值标准,而人的感知、思维与认知方式也有其一定的规律,这都成为审美活动的基本法则。
审美教育的重要着力点和路径就在于着眼于审美法则的教育。审美法则的教育不同于审美知识的传授,其根本任务在于使学生理解美的根据,理解美之所以为美的理由。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确立起学生牢固而正确的审美观、审美情趣和审美标准。
3.3以审美实践为关键深化审美教育
审美素质的培养与其他教育相比具有鲜明的特殊性,因为审美本身是一种独特的实践活动。其独特之处在于,它是人与世界通过感性形象直接交流、主体身临其境的活动。[8]27-43审美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审美教育必须以审美实践为关键。首先,在学习美学知识和审美知识的基础上,广泛体验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技美,培养美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其次,通过审美实践,不断体验审美的愉快感,使审美对象与自身意向、情感达致融合,进入审美状态,培养审美鉴赏力;再次,以审美的角度去运用自己的五官和心智,学会以审美的态度去看、去听、去想,不断提高审美评价能力,提升审美层次、升华为审美趣味;最后,在审美实践中,学会以审美的态度去生活,不断发现自己、超越自己,同时发现生活、创造生活,逐步完善审美心理结构。总之,审美教育必须在整个审美实践中,培养学生注重品德修养,发展审美人格;加强学识修养,丰富文化底蕴;提高导游艺术,渗透审美意识;端正审美观念,培养审美能力。
应该强调,上述审美教育着力点的落实不能离开学校系统的课程体系,系统的课程体系是全部教育的有效保障。因此,必须强化诸如美学概论、旅游美学、导游美学、旅游地理学、旅游文化学、旅游心理学、旅游社会学等课程在导游专业培养计划中的地位。当然,哲学课程的实施不能局限于知识传授的目的,而应当围绕审美心、审美力、审美观的培养来展开。
参考文献
[1]凤凰财经.http://finance.ifeng.com/a/20151103/14054229_0.shtml.
[2]邹彩屏.2l世纪人才应具备的核心素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142.
[3]叶郎.旅游离不开美学[N] .中国旅游报,1988,1(20).6.
[4]赵珊.新六大要素构成旅游新业态[EB/OL].中国共产党新闻网http://history.people.com.cn/n/2015/0205/c393599-26514599.html.
[5]石培华.中国“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的思考与建议[EB/OL].中国经济网http://travel.ce.cn/gdtj/201510/14/t20151014_2947314.shtml.
[6]杨可.审美素质与审美人生[EB/OL].中国文学网http://www.literature.org.cn/article.aspx?id=2831.
[7]胡家详.审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281,288.
[8]顾永芝.美学原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9]席勒.美育书简[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116.
[10]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12.
[11]陈海英.当代大学生审美教育初探[J].江苏高教,2007,(3):111-112.
[12]黑格尔.美学(第1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147.
(责任编辑:李文英)
Cultivation of Aesthetic Quality of Tourist Majors in Vocational College
Zhang Jing
(Wuhan Engineering Institute, Wuhan 430080, Hubei)
Abstract:The aesthetic essence and realization of elaboration and high-quality in tourism makes aesthetic quality an important factor in quality structure of tourist majors. General aesthetic quality like aesthetic standard, aesthetic ability and aesthetic psychology as well as aesthetics of tourist subject, tourist object, tourist content and tourist process constitute the quality structure of tourist majors. The stress of cultivating aesthetic quality should not be placed on knowledge-teaching, but rather, on cultivating their aesthetic intention while centering on aesthetic psychology, on nurturing their aesthetic code to improve their aesthetic ability and on strengthening aesthetic education based on aesthetic practices.
Key words:tourist major; aesthetic quality; aesthetic standard; aesthetic psychology; aesthetic ability
收稿日期:2016-05-15
基金项目:本文系武汉市市属高等学校教学研究项目“涉外导游高职学生专业能力培养探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G2015164)
作者简介:张静(1972~),女,硕士,副教授.E-mail:wh_zj001@163.com.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524(2016)02-009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