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共享发展理念推进民生建设
2016-03-16宋成鑫
宋成鑫, 王 冰
(东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以共享发展理念推进民生建设
宋成鑫, 王 冰
(东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创造性地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其中共享发展理念被首次提出。共享发展理念在改革开放以后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厘清共享发展理念与民生建设的逻辑关系,从而在公共服务、教育、就业创业、收入以及社会保障制度方面,切实做到共享发展理念的落实,推进民生建设。
共享发展理念;民生建设;社会保障
共享发展在2015年10月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并列作为五大发展理念被首次提出。“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1],这表明共享发展理念实践主体和获益主体是全体人民。理解共享发展理念,要以过上美好生活作为共享发展的目标、以坚持以人为本作为共享发展的核心、以遵循公平正义作为共享发展的成果。
一、共享发展理念自改革开放以来的逐步推进
我党自改革开放以来,更加重视人民福祉,尤其将人民的幸福生活作为工作之重,将“一切为了人民”作为工作核心。共享发展理念的首次提出,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对于发展的升华认识,不仅指明未来发展的方向与目标,也与一直以来发展理念的推进密切相关。
邓小平会见日本首相太平正芳时第一次提出了“小康”这一概念及其目标。邓小平分别从人民的基本生活、居住条件、就业问题、文化教育、公共福利等方面对小康社会进行了描述,即以人为本的小康社会。他的“共同富裕”的民生思想一直不断地向前迈进。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讲话中,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作为社会主义本质提出,他曾强调社会主义国家能够做到共同富裕,这是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键所在;财富得以创造,首先归于国家,之后就要归于人民。
江泽民在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强调了“全面建设”这一程度。经济、政治、科教文化、社会以及人民生活等“民生”方面的建设都做到切实落实,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江泽民在十五大公报中强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时,指出“保证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3]。这表明人民群众要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共享创造成果。
胡锦涛提出要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切实解决当前阻碍民生建设中的如就业、教育、收入等问题,做到“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4]胡锦涛自十六大以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做到发展过程共同建设、发展成果共同享有,形成“人人共享”的局面。
2012年11月习近平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5]总书记在教育、就业、收入、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民生方面强调的“更”字,表明他对于民生建设的更高要求与更高目标。习近平同志于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中强调,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全体人民都能够享有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指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6]。三个“共同享有”的提出突显在创造价值的时候人民群众享有共同的机会;在收获成果的时候人民群众也享有共同的机会。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中明确广大农民不仅要共享发展成果,同时他们有机会参与到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共享发展成果体现着社会公平正义原则,做到让全体人民均能享受国家发展带来的收获。
二、共享发展理念与民生建设的内在逻辑
关于“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里的“民”指百姓的意思。当今民生存在着狭义和广义两个概念。从狭义上讲,民生往往定义成“人民的生计”,与人民群众生活中遇到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问题息息相关。从广义上讲,民生除了涵盖“人民的生计”这一层面以外,还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紧密相连。共享发展理念在民生建设的不同阶段全面体现,对于民生建设的目标与成果也有了更高层面的要求。
(一)追求美好生活的共享发展目标,注入民生建设的中国梦灵魂
2012年11月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同中外记者见面时提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7]。理解共享发展理念,将创造美好的生活注入到了中国梦的精髓之中,成为中国梦的具体落实方面。
人民的幸福体现在实现美好的生活,人民群众的创造力与实践力不仅是中国梦实现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精神支撑。这不仅要依靠厚重的中华文化,繁荣的经济、民主的政治也成为了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障。中国梦是个人进步的梦,也是全体人民共同发展的梦,归根到底就要为人民创造福祉,那么高水平的教育、稳定的工作、可靠的社会保障等方面就成为了民生建设努力的方向。
(二)以人为本的共享发展理念核心,增强民生建设的群众获得感
“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在十六届三中全会被提出,自此在民生建设的发展中,“以人为本”成为了改善民生的重要核心。理解共享发展,紧紧以人民为核心,昭示着要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尊重人民对生活的追求,提高人民生活的质量。要持之以恒地坚持围绕“以人为本”这一核心原则,就要切实让人民群众具有获得感。
“获得感”一词是习近平在2015年2月27日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时首次提到的,即“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8]。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也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同时要让全体人民在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获得感来自人民群众最直观的感受,是人民群众最切实关心的关于收入、社会保障、医疗改革、教育公平等一系列问题的感受,是人民群众实实在在获得的。同时随着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提升,会反过来对国家进步、市场进步提出新要求、新期待,从而实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真正达到共享美好生活的发展目标。
(三)公平公正地共享发展成果,契合民生建设的普惠性原则
实现公平正义,不仅仅要处理好人民群众、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更重要的是能够维护全体人民的合法权益,公正地给予每个人全面发展的机会。民生公平正义作为民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共享发展成果的前提基础,尤其对于公平正义这一发展成果的实现,取决于采取普惠性原则、建设普惠型社会,关注各方面的困难群众。
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一度成为中国共产党民生建设的准则,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进一步强化民生建设的普惠性原则,“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1],真正做到使人民群众共享美好生活、共享发展成果,创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公共服务供给的公正分配、教育就业面前的公平机会,保障惠及人民群众能够共享更公平、更实际的发展成果。
三、落实共享发展理念,推进民生建设
(一)实现公共服务供给的均等化是民生建设之基
公共服务供给的增加在达到共享发展的大目标下,可以促进社会公平、增进人民幸福。推进和完善民生建设,做到公共服务供给的均等化,是社会主义注重公平正义原则的重要体现。
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到党的十八大,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从被概括为要更加完备,到不断扩大公共服务,到进一步提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如今,将公共服务供给方向与人民群众紧密结合,突出强调人民群众共享公共服务供给均等化,公共服务供给成为了落实共享发展、让全体人民拥有更多获得感的重要途径。
做到公共服务供给的均等化,就要使不同区域、不同民族、不同职业的全体人民,在公共服务面前享有公平的、平等的机会。为达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这一目标,一方面要实现公共服务全覆盖,合理分配公共资源。在服务对象方面,要从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转变并逐步做到全覆盖;在服务范围方面,要实现区域全覆盖,以基层为重点进行网络分散覆盖;在服务内容方面,针对各个区域间社区医疗、教育、文化等方面采取均衡发展模式。另一方面要在供给方式上采取多元化结合,将政府职能分散并进行多元化整合,与社会、市场进行结合,多多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并引导其在服务内容方面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从各个方面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尤其对于边、远、贫、弱地区要达到公共服务供给基本覆盖,为群众提供基本生活公共服务,缩小区域间的差距。
(二)注重高质量且公平的教育的普及是民生建设的关键
在民生建设的发展中,教育公平为社会公平奠定了稳固的基础,它不仅提升了国民素质,同时促进共享发展理念的落实,成为共享发展理念成果的重要实践。让每个公民都享有教育机会,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被平等对待就成为了教育公平的核心思想。习近平在2013年9月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上指出:“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9]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强调“提高教育质量”,这意味着工作的重点逐渐成为让每个孩子都享有高质量且公平的教育,更加注重优质教育的普及。真正落实共享发展理念,需要切实落实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缩小教育差距。正如习近平提出促进教育公平,具体落实到区域、城乡。一方面要将教育经费重点向教育薄弱地区倾斜,提升这些地区的教育水平,保障基础教育实施的高质量;另一方面要完善建立义务教育领导层与在岗教师的轮岗制度,从而保持义务教育的均等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缩小教育差距。
(三)扩大就业创业是民生建设之本
就业是民生的根本保障,它保障了人民的就业权利,创造经济价值,满足人民群众自身的生产生活需要,从而提高其生活水平。以就业为基础的创业,同时带来更多更新的就业机会,以创业带动就业成为了扩大就业的重要方式。在共享发展的目标下,就业与发展成为了社会关系中的重要存在。2013年5月习近平在天津考察时指出:“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要靠发展。”[10]
“十三五”规划中,十三大战略中的“就业优先战略”被提出,不仅要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同时支持“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扩大劳动者的就业渠道,对大学生要引导和鼓励其就业使得他们将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存在的优势落实到工作中。对于农民工返乡就业方面,要抓住这一重要的突破口,对其加强职业培训,保障再上岗的成功率。劳动者投入到工作中,自身价值得到实现、创造成果得以共享,从而获得更多幸福感。
在落实“就业优先战略”的同时,重视以创业带动就业的举措。“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了“促进就业创业,完善创业扶持政策”新方针。“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1]青年工作者是加快创业步伐的动力,要鼓励青年科技工作者创业,发扬敢闯敢干的精神,勇于创新创造。因而在就业创业中,随着实际情况转变择业观念,一切从实际出发,要共享创业机会、创业文化、创业经验,同时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创业制度、创业环境。
(四)缩小收入差距是民生建设的工作之重
缩小收入差距,合理科学地规范分配秩序对于民生建设的稳定、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提升以及共享发展理念的强化具有重要作用。收入是民生之源,持续缩小收入差距,公平规范收入秩序,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是维持民生建设稳定的重要因素。“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有利于构建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1]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初次分配、再分配都注重效率和公平,再分配需要更加注重公平。缩小收入差距,朝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党的十六大以来,从提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方面需按照贡献多少参与分配,到健全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方面需按照市场需求决定报酬机制,到了“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对于缩小收入差距,不仅提出两个“同步”要求,同时在收入方面,对低收入、中等收入以及非法收入均作了相应阐述。针对社会慈善,强调动员社会力量进行社会救济、互助与志愿者活动。
(五)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民生建设的基本保障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保障体系在范畴上要求“覆盖城乡居民”,手段上实现“多渠道筹措基金”,解决的问题是“低收入人群的基本生活”。到十七大,社会保障体系的对象侧重为“农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采取“加大廉租房建设”的方式,从而解决“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等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根据我国国情,采取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强调不仅要提供基本保障,同时要满足人民群众发展需要,对特殊人群进行特殊扶持,确保全体人民群众都能够享有发展成果。习近平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等指导思想,即以保证社会保障体系的公平为目标,针对特殊人群与特殊发展区域进行重点倾斜;在城乡居民保障、社保基金、重大疾病救助制度等方面要形成全面的、完善的满足多层次群众需要的体系。在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到社会保障制度,强调“更加公平”、“更可持续”,这就将社会保障制度在民生建设中的发展趋势做了更加细致的界定。一方面,社会保障制度要更继续完善,在基本医疗、基本养老、城乡低保等方面得到初步建立的基础上,更加公平地落实“全民参保”、“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城乡居民大病养老制度”等来确保民生建设更加稳固。另一方面,要做到社会保障制度的更可持续,不仅要基金可持续、待遇可持续,同时要保持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相结合的原则。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N].人民日报,2015-11-4(1).
[2]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J].求是,1997(18):13-13.
[4]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2007-10-25(1).
[5]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6]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人大,2013(6):3-3.
[7]习近平在常委见面会上的讲话(全文)[EB/OL].(2012-11-15)[2016-11-7].http://news.china.com/18da/news/11127551/20121115/1753053 2.html.
[8]科学统筹突出重点对准焦距 让人民对改革有更多获得感[N].人民日报,2015-2-28(1).
[9]习近平.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J].中国农村教育,2013(10):1-1.
[10]习近平:要从全局高度重视就业问题 把蛋糕做大[EB/OL].(2013-5-14)[2016-11-7].http://www.chinanews.com/gn/2013/05-14/48168 12.shtml.
[11]研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问题[N].新华日报,2006-5-27(2).
On Promoting Construction of People's Livelihood Based on the Idea of Shared by All
SONG Cheng-xin, WANG Bing
(Marxism College of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Haerbin,Heilongjiang 150000)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onvened the fifth plenary session of its 18th Central Committee to announce five developing ideas,and the idea of shared by all was announced first.The idea of shared by all has developed constantly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 up,and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on the key period of building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Clarifying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idea of shared by all and construction of people's livelihood,such as public service,education,working and social security,and practice the idea of shared by all,so that it can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People's livelihood.
shared by all;construction of people's livelihood;social security
D616
A
1671-9743(2016)12-0028-04
2016-12-0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及其当代启示研究”(DL13CC07)。
宋成鑫,1973年生,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王 冰,1989年生,女,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