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实践需求 共促教师成长——以怀化学院“国培计划”项目为例
2016-03-16张慧春
张慧春
(怀化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 湖南 怀化 418008)
把握实践需求共促教师成长——以怀化学院“国培计划”项目为例
张慧春
(怀化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 湖南 怀化 418008)
摘要:做好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的培训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大工程。通过对“国培计划”实施过程研究发现,要确保培训实效,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切实了解需求;2.严把入口遴选;3.明确教师成长方向;4.做好影子实践;5.加强重点反思;6.开展对话交流。
关键词:实践需求;课堂;反思;对话;教师成长
2015年的“国培计划”有重大的变化。主要面向乡村教师,采取置换脱产、送教下乡、网络研修、短期集中、专家指导、校本研修等有效方式对教师进行专业化培训。积极做好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的培训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大工程。在新一轮的“国培计划”实施过程中如何把握参培教师实践需求,确保培训实效,真正让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的培训能立足课堂、立足岗位实践,发挥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这是我们每个国培管理工作者和参与者都值得深思的问题。多年的“国培”实施经验使我们深刻认识到,要想确保“国培计划”的培训实效,必须加强高校、教育行政部门、参训学员、基地校的沟通协调。只有组成教师培训协作共同体,形成多方联动培训合力,才能有效保证培训项目的顺利开展。基于“政府协调、高校组织、学员参与、基地校配合”的思路,我们在新一轮的“国培计划”实施过程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尝试。
一、了解需求——在培训内容上唤醒教师专业成长动力
对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需求的了解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培训的要义是在于唤起教师专业追求意识,颠覆教师的思维定势。如果培训内容的设计不贴近中小学骨干教师的实际需求,不能很好满足教师对继续教育的需求,培训的针对性必然大打折扣,培训效果必然会受到影响。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培训团队先后在怀化、衡阳、湘潭等地州市走访了20多所农村中学,通过座谈、问卷、访谈、听课等方式了解参培学员急需解决的问题,分类列出清单作为设计培训方案的依据。在课程设置上坚持“三贴近”原则,即贴近中学一线教学、贴近课堂、贴近参培骨干教师教学工作实际。在培训内容设计上注意三个维度。一是政策维度,准确理解和把握湖南省《关于做好2015年度中小学教师“省培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内涵。二是需求维度。在培训前一周向所有培训学员发放培训需求问卷调查,对中小学目前的教学现状、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及对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师资的要求等做全面了解。三是能力维度,新课标的实施对中小学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在设计教学内容中始终把握好“教学内容要有助于提升教师专业实践技能,要能真正解决农村中学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的原则,以尽可能满足目前农村中学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和教学需求。
二、严把入口关——在遴选中为教师专业成长提质
培训对象的遴选是保证培训目标实现、保证培训质量的重要因素。“国培计划”是针对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一线中小学骨干教师而进行的。在以往的培训中,有些地州市学校在推选学员对象时没有严格坚持标准,有些并非是骨干教师,有些甚至不是本学科专任教师,有的参与培训者有替换和推迟报到的情况。学员的参差不齐会导致一些参训学员不能很好地理解、掌握所学内容,特别是那些没有专业知识背景和经验的学员会在培训中听不懂专业课程而影响参训积极性,造成培训资源的严重浪费。我们认真了解和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一部分中学为了正常教学工作的开展以及应对上级领导的检查都不愿意派送比较有经验的教师来参加培训,而选派那些刚工作的新人来参加培训。针对以上情况,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积极加强与各地市州教育局联系,通过登门汇报、电话联络、qq群网络联系等方式,使教育行政部门主管领导及时了解和掌握我们国培工作运行情况,从领导层面给予最大的支持;二是针对部分学员不到位、专业不对口等问题,直接地与地市州教育局对接,督促所属学校积极配合,从行政管理层面督办,及时解决实际问题;三是针对学员离岗参培无人顶岗存在的困难,我们积极与派送学员所在单位联系,促成学员如期到校参培,从基层单位得到理解和配合。
三、立足课堂——明确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向
借鉴以往培训工作的经验,我们努力从宏观上把握培训的方向,在内容和细节上精心策划,力求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首先确定了“聚焦课堂教学,提高实践智慧”的培训主题,系统制定了学科培训课程体系,为了突出中学骨干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提高和教育实践智慧的提升,外国语言文学系组织授课专家与参培学员到中学进行教学观摩。通过案例观摩与专家的点评,让参培学员走进名师课堂,以名师课堂为研习平台,以真实教学现场为学习情境,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观摩隐含的技能、技巧和细节,通过观课、研课与名师互动交流等方式,深化了对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的理解,使学员们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得到了不断提升。为了真正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中文系在培训形式上设计了三个模块:专题讲座、主题讨论、课例分析。围绕中学语文教学教改的核心内容与热点专题,做了不同层面的讲座和研究报告,通过素材翔实、表达生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引领,开阔学员的视野,激起他们思想的碰撞。同时,针对培训学员们普遍关注的中学语文学科疑难、重点问题,我们专门组织了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学员主题讨论和课例分析,学员们收获很大。我们的培训始终立足课堂,做到既有专家的理论引领,又有学员的自主探究;既有静态的理论学习,又有动态的实践活动。
四、影子实践——在研修中提升教师发展能力
影子实践是让学员同优秀的一线名师“如影随形”般的近距离接触并密切交流,在基地学校导师指导下全程参与基地校的教学工作,在真实的现场情境中仔细观察一线名师的日常教学与管理行为,通过观摩、体验、试做、反思的螺旋式循环方式,把“听、观、问、议、思、做”等自主学习行为整合为一体,深刻感受与领悟一线名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及学校、班级管理技能,达成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转化。在“影子实习”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遴选省级以上的教师培训基地。通过省教育厅提供的省级教师培训基地名单,我们在不同地域选择五至六所优质中小学校作为国培学员“影子教师”实践基地,充分发挥所在学校的培训资源优势;二是积极加强与基地校联系,精心设计“影子教师”实践实施方案。三是组建研修指导团队,搭建参培学员与“带教导师”与“培训专家”的建设平台和资源,形成了立体化的研修共同体,为学员在理论和实践上做好专业引领和研修指导。四是对学员提出参训要求。如对学员到基地校听课、评课,上课、教研活动有具体的工作量;对学员每天的上课、研讨、考察与实践等活动要进行考勤。学员们在“影子教师”实践结束后交纳《学习情况登记表》、《基地校学员研修实训鉴定表》、公开课教案、教育教学论文、个人总结等实训材料。培训实践证明,“国培计划”要准确定位参培学员的角色,突出实践需求,积极加强与基地校通力合作,才能进一步达成有效实施“影子教师”的培训目标。
五、重点反思——在实践中打造教师专业成长的通道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posner)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它的发展将会受到很大的限制。”要使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动力真正变为教师完善自身素质的自觉行为,就要求中小学骨干教师做到不断地学习、自觉反思,在实践与反思中提高能力、锻炼自我。外国语言文学系在学员报到的第一天就给每个学员布置了学习任务,要求每人在培训结束时必须完成“十个一”的项目。即:简笔画作品一份、课堂教具一份、教材PPT课件一份、教案一份、微格教学录像一次、“影子教师”实践体会一篇、“影子教师”学员研修实训鉴定一份、国培学员返岗实践报告一份、教研论文一篇、学习总结一份。这“十个一”的项目将学员从教学的动手能力到教学反思归纳能力再到教学培训能力进行了全方位的“再包装”。“同课异构”也是我们组织学员开展反思性学习的主要实践内容之一。外国语言文学系在怀化市三中等重点中学开展了观摩一线中学老师示范课及“同课异构”活动。通过观摩,充分挖掘和分享了优秀教师的实践智慧,使培训学员的理解由浅入深,从微观课堂教学案例开始到教育教学理念的内化,最终聚焦课堂教学实践这一主阵地,最后锁定在促进中学骨干教师专业成长这个命题上。通过开展的“同课异构”活动,让学员门见识了传统教学法、五轮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指导下的英语教学课堂。学员们通过对传统教学法、五轮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等方法的对比研究,开展了实质性的讨论与反思,不同的教学方法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大大打开了学员们的教学思路,引发了学员们智慧的碰撞,学员在实践中得以反思,在反思中得以提高,真正实现了从实践能力→交流能力→探索能力→引领能力的一个飞跃。
六、加强对话——在互动中激发教师专业成长活力
当今信息时代,相互交流已成为中小学骨干教师的精神需求,也是骨干教师自我成长的一条捷径。我们通过名师现场示范讲课、专家及一线教师与学员现场面对面研讨、现场答疑等形式,使学员们能够开放式地展示自己的优势资源并与他人分享,大家为改进教学而合作,针对存在的问题而交流,不断纳他人之长、优势互补,使个人的理念在多维思想的交织中不断升华。特别是外国语言文学系组织开展的“参与——分享”培训模式,使“培训”与“教学”融为一体,使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教学研究的过程,有效地促进了中小学骨干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这种深受学员的喜爱的互动对话形式,既发挥了所有参培教师的主体作用,又提高了培训的实效性,每一位授课教师都在自己的课堂上为学员提供成功经验分享的空间,一些学员提出的疑问,或由另一些学员响应作答,或由学员相互讨论解决,这样充分调动了学员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员成为培训的主人。他们热情高涨,课内没有能完成的讨论延伸到课外。工作坊研修已成为学员们网络对话的基本方式。在“国培工作坊”中,学员们就教学中的困惑向专家、一线教师们讨教,在合作互动中搭起了平等对话的平台,营造了宽松的研究氛围,学员们在这种快乐参与的学习环境中集研究、反思、学习、交流于一体,既彰显了学员们的教育价值,又达成了专业成长的近期目标。
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的培训既有理论上的培训,更多的是在专业上的培训。骨干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不断学习的同时留有反思、吸收的空间,通过实践、反思、研究、提高,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感受到自己的专业成长与素质提升过程,进而获得更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多年的培训实践也证明,只有最大化地激发高校、教育行政部门、培训学员、基地校四方的资源潜能,实现与现下中学教学的无缝对接,才能真正落实高校培训为地方建设服务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余新.有效教师培训的七个关键环节[J].教育研究,2010(2):77-78.
[3]张慧春.“国培计划”政策实施的有效性研究[J].怀化学院学报,2011(10):121-122.
作者简介:张慧春,1961年生,女,湖南芷江人,教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基金项目:湖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课题(XJK12JJZB029)。
收稿日期:2015-12-28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743(2015)01-012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