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大学生党员主动性培养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以“学生党员培养中心”工作实践为例

2016-03-16宋水安沈哲琼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培养教育积极分子学生党员

宋水安,沈哲琼

(集美大学,福建厦门,361021)

新时期大学生党员主动性培养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以“学生党员培养中心”工作实践为例

宋水安,沈哲琼

(集美大学,福建厦门,361021)

学生党员是党组织的重要细胞,细胞是否健康,关系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的发挥,关系中国梦的实现。提高党员培养教育成效是党建工作的重点,本文提出了“变被动为主动”的教育模式,通过搭建“学生党员培养中心”的平台,使学生党员积极参与平台建设,主动查找差距、承担责任、发挥作用,不断提升政治素养和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实现学生党员从被动接受教育到主动学习、主动发挥作用的转变。

学生党员培养中心;党员培养教育模式;成效

高校肩负着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人才培养、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历史使命。同时,高校也应该加强对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使他们能够带动广大青年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一、加强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的意义

学生党员是党组织的重要细胞,关系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生命力;学生党员是祖国未来建设的脊梁,关系伟大中国梦的实现进程;学生党员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和弘扬。提高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的成效,是加强我党先进性建设的需要,也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

(一)加强学生党员培养教育是实现中国梦的战略需要

第二十三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强调要“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各项工作,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1]党的十八大提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构想,这需要全体中华儿女为之努力奋斗。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大学生党员是学生中的优秀群体,在大学生中起骨干带头和先锋模范作用。大学生党建工作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必须加强大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提高学生党员的政治修养和觉悟,增强大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使学生党员通过不断学习和成长,拥有客观、理智的评判事物能力,形成胸怀天下、勇担责任的价值追求,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大学生群体自觉肩负起祖国和人民寄予的重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二)加强学生党员培养教育是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

当前,高校已经步入到“90后”学生时代,“90后”的大学生,他们个人自我意识增强,寻求独立与自由,思想活跃,追求个性,但在涉及国家利益和民族荣誉上,他们乐意承担责任,愿意付出。学生党员也同样具有这样的特质,他们思维活跃,注重现实,积极完成组织交办的任务,但也存在着党员意识较薄弱、政治敏感度低、缺乏全面客观思考问题能力等不足[2]。因此,要对党员的进行培养教育,要通过不断帮助学生党员解决发展中的困惑,引导他们更加全面认识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他们的头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修炼他们的灵魂,使学生党员自觉做到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与遵守党的组织原则的统一、个人全面自由发展与组织目标的统一、追求民主权益与党员组织纪律性的统一、吸收多元文化与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统一。

(三)加强学生党员培养教育是永葆我党纯洁性和生命力的需要

加强大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党员质量的重要手段,是保证学生党员质量、发挥学生党员作用的重要途径[3]。当前发展党员工作过程中,一般是入党前培养教育计划周详,注重对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的考察教育,而入党后的培养教育处于相对弱化状态,缺乏教育的连续性和系统性,这样很容易让新入党党员产生“入党前努力表现,入党后等着转正”的错觉,忽视对于自身党性修养的锤炼和对党的知识的不断学习,导致一些党员对党组织纪律性认识不够深刻、组织观念淡薄等情况,影响了发展党员质量[4],使党的纯洁性和生命力受到损害。因此,必须加强学生党员培养教育,使党员通过不断学习和锻炼提高能力,强化组织观念,提高党性修养,为提升党建工作质量提供良好的组织保障。

(四)加强学生党员培养教育是促进学生党员综合素质提升的需要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我们培养出爱国敬业、积极乐观、诚实友善、守法协作、勤奋学习的大学生群体,这也是我们对学生党员的基本要求。可是,在当前有一部分学生党员存在着入党后可以“歇一歇”的思想,放松了对自身的要求,学生党员存在着诸如辞去所担任的学生干部工作、只顾投入自身专业课的学习、集体活动参与明显减少等情况,党员的先锋作用发挥不明显,给同学们造成“入党后就万事大吉”的错觉,这既不利于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也败坏了党员队伍在同学们心中的形象,降低了党组织在同学中的威信。因此,要通过有效的培养教育模式,为大学生党员的成长成才搭建良好的平台,通过一定的教育引导路径,鼓励他们实现从被动工作到主动发挥作用的转变,通过实践锻炼提升个人综合能力,最终成长成为政治坚定、积极向上、服从大局、热爱集体、关心群众的合格共产党员。

二、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党员在实践中成长

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学生党员的培养应该结合新时期大学生的个性特点,结合党建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注重学生党员主动性的发挥。我院结合当前高校思政和党建工作形势,在深入了解90后学生党员特点基础上,成立了“学生党员培养中心”,改变以往组织分派工作任务、党员完成任务汇报、组织反馈的被动教育模式,建立学生党员在院党委的指导下主动承担学院党建工作任务,主动发挥党员作用的培养模式,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该培养模式得到不断完善,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学生党员培养中心”概念的提出

1、基于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新挑战。当前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着社会多元文化渗透冲击、新媒体传播路径加速影响舆论引导等诸多挑战,学生的入党热情和愿望相对减弱,传统的传播式、说教式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党的知识的要求,也不利于建立学生对党组织的全面认知[5]。发展党员过程中,我们对工作能力、学习成绩的考核清晰准确,而对思想认识和党性修养的考核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仍需要我们加强对党员的教育,使他们在接近组织、融入组织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共产党员的身份意义。因此,应该构建党员培养教育的有效方法,使这种教育模式既能达到培养、锻炼、教育党员的效果,又能发挥学生党员在党建工作中的作用,提高党建工作成效。

2、基于学生党员培养教育思路的创新。追求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教育的重要目标,这其中的关键点就是“变被动为主动”,即让学生党员由“被动”学习、工作到“主动”发挥作用的转变。我们设计的培养思路是“开始带着做,中间看着做,最后放手做”,通过培养、培训、指导,创造学习机会,使学生党员成为学院党建工作的助手;培养方式是“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提高,在实践中成长”,即要求学生党员参与到学院党建工作和学生工作实践中,推进党员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使他们在实践中明确职责,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而自觉维护组织的形象和尊严,成长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二)“学生党员培养中心”的组织架构和工作职责

1、成员及机构组成

由全体非毕业班党员组成,每学期初根据新发展党员调整成员,确保每一名党员入党后至少在学生党员培养中心工作一年以上。下设五个工作小组,分别为办公室、学习组、指导组、检查组、实践组,组长一般由三年级的正式党员担任,保证各项工作开展的质量,并通过锻炼,成为高年级学生党支部书记的候选人来源;副组长一般由二年级首批入党的预备党员担任,保证学生党员尽快熟悉党建业务和培养中心运作程序,保持各小组工作的延续性。

2、职责分工

(1)办公室:学生党员培养中心的中心枢纽,主要负责协调和监督各工作小组的日常工作及党务信息整理。一是负责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入党申请人基本信息的汇总整理。协助进行党员数据库系统的维护和信息录入。二是负责党建相关文档的管理,以及收集信息、发布通知,起到上传下达作用。三是负责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相关会议的通知和组织工作,做好会议考勤及记录整理工作。四是负责各组间工作的协调及各组工作情况记录。五是协助学院党委完成党建规范性材料的撰写。

(2)学习组:主要负责各党支部学习材料的发放及全院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政治理论学习活动组织及成果检验。一是负责学生党员学习室的相关资料的整理、存档。二是关注时事动态,收集整理理论学习资料,组织安排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理论学习。三是负责相关党的知识文献资料的收集,并通过网络等途径向广大学生宣传党的知识及热点时事。四是协助负责各支部、各党小组的学习资料分配发放工作。

(3)指导组:主要负责对各项党建材料规范化书写及对党建工作程序给予指导。一是在新生入学时做好入党申请书书写指导,发动新生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二是配合分团委进行团支部推优工作的指导。三是对入党积极分子如何撰写思想汇报,如何填写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表进行指导。四是协助各党支部书记对发展对象的入党志愿书的规范填写进行指导。

(4)检查组:开展党建材料规范化检查,协助党委开展党员考核工作。一是及时查阅入党申请书、思想汇报等材料,保证基本材料的规范化书写。二是定期对预备党员培养考察表、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表考察意见等书面材料进行检查,并结合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表现实际进行考察,保证考察意见能真实反映被考察对象的现实表现。三是协助各支部开展预备党员、发展对象、积极分子的考察,对其日常表现进行考核督促。四是协助各支部做好培养对象及新发展党员的档案整理,及时向各支部反馈材料检查情况,确保入党志愿书和党员入党材料的规范完整。

(5)实践组:主要负责党员实践性工作的安排,协助开展学生管理和服务工作。一是负责学院党员带新生班级暨新生入学学习生活指导人员的安排。二是负责新生晚自习人员轮值及学业辅导安排。三是负责学院学生文明督导、宿舍卫生情况抽查人员的安排。四是协助完成其他临时性服务同学工作的人员安排。五是根据汇总统计学院学生党员参加学生管理和服务各项工作开展情况,评估党员在学生党员培养中心的总体实践工作情况。

三、“学生党员培养中心”取得的成效

几年来,通过学生党员培养中心的运行,培养锻炼了一批批党员,使学院学生党建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保质保量完成了党员发展、教育、考核等任务,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促进了党员自身的成长,增强了党员在青年学生中的号召力

每一名预备党员入党后即被纳入学生党员培养中心,根据党员自身特长分派到某一个工作小组,为了更好地完成培养中心的工作,大多数党员均能主动学习相关知识,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组织发展党员流程、党建规范材料书写等均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党员们在开展学习活动组织、指导、检查等实践中也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他们主动地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党员们在对积极分子考核、征求群众意见等环节中,更加明确了组织对于一名合格党员的要求,他们会在实践中对照自己,不断完善自己,促进了党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开展工作过程中,党员深入同学,并诚恳认真地对追求入党的积极分子给予党的理论方面的指导和具体工作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帮助,于无形中向广大青年传递了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正能量,增强了党组织在同学中的号召力和吸引力。

(二)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学院党建工作顺利开展

增强了全院学生政治理论学习效果。由理论学习组组织开展学院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政治理论学习,他们的组织设计贴近当代大学生特点,把日常的理论学习组织得生动活泼,有效调动了积极分子和普通同学的学习热情。如每周开展时事热点讨论会,由他们讨论选定主题,组织同学参与观看热点视频,并进行讨论,党员同志为了在讨论会上能引导同学深入思考,事先必是做足了功课;开展党建知识“一站到底”竞赛活动,带动各团支部成员全面学习党情党史,并从中选拔了一批“理论先锋”协助开展知识传播工作,也使学院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的政治理论学习效果得到明显提升。

提高了学生党建工作效率。学生党员们通过学生党员培养中心的平台,全面熟悉了发展党员工作程序,进一步明确了作为一名学生党员的职责,他们能自觉约束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在群众中形成良好的辐射作用,增强了党组织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党员们也用行动诠释着一名学生党员所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对入党申请人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许多同学在争取入党的过程中不断调整完善自己,最终成长为政治坚定、积极向上、服从大局、热爱集体、关心群众的合格共产党员。学生党员培养中心同时为高年级输送了优秀的学生党支部书记候选人,这些经过培养中心锻炼的学生党员熟悉党务工作业务、思想觉悟高、综合能力强,担任党支部书记后均能独立出色地胜任支部工作。

四、进一步开展学生党员培养教育工作的启示

“学生党员培养中心”是我院学生党员培养教育模式的一个创新,把本来就依托于党员协助完成的工作组织化、常规化,也创造了一个党员培养教育的新平台,对支部开展党员教育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从“学生党员培养中心”的实践中,我们得出了学生党员培养教育工作的几点启示:

(一)要重视学生党员入党后的教育问题

当前普遍存在重视入党前考核,轻视入党后教育的问题。客观原因是各高校对要求入党的大学生均有明确的思想、工作、学习等方面的要求,而对于入党后的党员而言,他们已经满足了前述入党基本条件,对他们更高层面的要求如政治素质、党性修养、群众服务等方面的考察较难衡量与量化。因此,很难注重对入党后大学生的教育。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的优秀群体,他们的成长不是止步于成为一名共产党员,而是要把成为一名党员作为新的起点,新的高度,实现他们个人新的突破。因此,学生党员入党后的教育是我们培养和造就优秀人才的需要,也是我们对党的事业负责的需要,应该加以重视。

(二)要注重学生党员培养教育平台搭建

学生党员有丰富的学生工作经验,也有良好的专业基础知识及综合素质,能够在学生工作中发挥较大的作用。学校要建立推动学生党员成长进步的机制,为学生党员的成长提供更广阔的空间,要善于搭建各种培养教育学生党员的工作平台,引导学生党员主动承担工作,加强工作创新,提高工作成效。要通过合理的教育机制推动党员主动开展工作,使学生党员在开展工作过程中增强作为学生党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把追求卓越、为同学服务内化为自己的精神追求,真正实现从被动受教育到主动发挥作用的转变。

(三)要促进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

在实现学生党员从“被动”教育到“主动”发挥作用转变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从党员“带头”到党员“带领”的转变。学生党员入党后的表现、入党后的进步情况受到了全体同学的共同关注,党员在组织中的成长情况是组织优越性的最佳证明,也最容易让广大同学看见并接受。因此,学生党员的一言一行关乎组织的形象和声誉,直接影响着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应该通过党员的培养教育使党员真正树立组织意识、大局意识,在学生党员周围形成良性辐射,促进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把广大优秀青年吸引和团结在党的周围,坚定广大青年跟党走的决心,带领广大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1]第23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情况综述.[OE]http: //www.moe.edu.cn/s78/A12/s8352/moe_1445/201501/t20150112_ 182961.html[2015-1-12/2015-12-20].

[2]张锐,夏鑫.“90”后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26-27.

[3]刘文伟.创新大学生党员培养教育方法的实践性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4(3).111-114.

[4]陈元才,周学增.谈新时期做好学生党建工作的几个环节[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3).51-52.

[5]施向荣.新时期大学生党员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世纪桥, 2007(8).126-127.

The Practice and Thinking of Student Party Member’s Initiative Education in New Period——take the work practice ofStudent PartyMember TrainingCenter

SONGShui-an,SHENGZhe-qiong
(Jimei University,Xiamen 361021,Fujian)

The student partymember is the important cell in the partyorganization.Whether this cell is healthyor not affects the fighting capacity and the cohesive force of the party organization,and also affects the realization of Chinese dream.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party member training education is the key of the party construction.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education mode of "change from passive to active",and constructs the platform of"student party member training center".Student party members actively participate the platform construction,and initiatively find out the difference and take responsibility and play a role.The student party members constantly improve political quality,responsibility consciousness and dedication,in order to change from the passive education tothe active learningand playan active role.

student partymember trainingcenter,partymember trainingeducation mode,efficiency

D267.6

A

1671-5004(2016)04-0106-04

2016-3-25

福建省委教育工委党建工作研究项目“新时期大学生党员教育培养方法与途径研究”课题成果(项目编号:AZ07JYGW)。

宋水安(1962-),男,福建厦门人,集美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讲师,研究方向:学生党建与思政工作。

沈哲琼(1981-),女,福建诏安人,集美大学党委宣传部秘书、讲师,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猜你喜欢

培养教育积极分子学生党员
志愿服务在民办高校党员培养教育中的功能研究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确定发展对象必须听取哪些人的意见?
教育微论坛
以“实践团”为平台拓宽入党积极分子培养途径
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联系人,你合格吗?
研究生培养教育的协同式创新探析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
高职学生党员职业价值观的培育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