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艺术设计类专业基础课程设置的现状研究
2016-03-16徐芬
徐 芬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
独立学院艺术设计类专业基础课程设置的现状研究
徐 芬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
独立学院要加强教育理论的研究,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完成课程设置等各方面的工作。目前独立学院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基础课程设置和课程结构还不够规范,涉及教育缺乏理论指导。这对于独立学院的艺术设计类专业发展是非常不利的,要根据自身特色、结合对学科前沿的研究和社会需求状况,制定具有前瞻性和可持续性的课程设置体系。
独立学院;基础课程;课程设置
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独立学院作为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在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及专业实际工作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这也是独立学院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
艺术设计类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包容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是体现着文学、艺术学、民俗文化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诸多学科交叉的学科。独立学院的艺术设计类专业除了具备以上共性特点,还普遍存在办学机制灵活,建立时间短、文化积淀不深,教育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等情况。
独立学院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基础课程设置,表面看来表现出比较稳定的状态,有固定的课题、结构、内容与实施方法,其主要原因是照搬母体高校的课程设置体系。但是它并没有形成符合独立学院自身特点的理论框架和比较完整的体系,课程目标模糊。再加上独立学院普遍校龄较短,缺乏大学应有的深厚底蕴,特别是一些新开设的专业,课程设置完全照搬母体高校该专业的设置,并没有根据独立学院自身特点以及独立学院本身的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等条件来进行论证并设计,不够科学合理。虽然面对这种情形,有些独立学院在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的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仍然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我国独立学院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基础教学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转变,但大多数相关院校的基础课程设置依旧存在照搬办学母体高校的情况,教学改革盲目性较大,没有脱离素描、色彩、图案、三大构成等无差别课程,并没有打破单一性的课程分科样板模式。
大部分独立学院艺术设计类专业像大多数艺术院校一样,大学一年级的专业基础课程有素描、色彩、速写;大学二年级的专业基础课程有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这样的基础课程的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把绘画和构成分离开来,然而在实际生活的应用当中,绘画与构成是相互包含、有机结合、不可分割的东西,大多数课堂都是教师讲授一些规律,提供一些范例,然后学生根据这些例子在依样做一些类似的练习。在这样的基础课教学过程中,学生难以获得的自我经验,更多不是体验而是模仿。
课程设置不够科学还表现为基础课程自成一体、相对封闭。基础课程是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是专业课程。它们之间缺少内在联系,基础课程的内容和课题存在“为基础而基础”的现象。比如素描这门课程,基本上就是以素描的长期作业作为主要的授课形式,过程和结果都是指向素描作品最后的完成效果,对于造型与设计的关系极少涉及,对该课程与后面开设的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几乎完全没有,为素描而素描、为造型而造型。
我们可以在相似的课程与课程之间找到共性和联系。课程与课程之间有哪些交叉点,对于后续的课程来说内容上又存在哪些空白处。例如《色彩》和《色彩构成》两门课,同样是色彩课程,但是分别开设的时候之间横向联系太少,学生出现色彩基础课上的写生作品已经非常好了,但是色彩构成学习又从零开始,搞的作业也是一团糟。如果在《色彩基础》课中适当增加构成方面的观察方法训练等内容,如“色调的构成与形成原理”等,而不仅仅是写生而已,在《色彩构成》课的构成训练过程中,通过一些联系实际生活的课题,如“静物(风景)色彩的提炼与概括”等,而不是仅仅讲一些规律性的、概念性的构成理论。在无形中就将两门看似完全独立的课程联系到了一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提炼出鲜活的理论知识,为后面的艺术设计色彩应用方面的课程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
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是独立学院培养合格应用型人才的基本手段,是独立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的中心内容。艺术设计类专业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说联系实际生活更为紧密,可以与市场直接接轨,学生的一件作品也许就会变成产品,甚至商品。所以艺术设计专业更要重视课程设置的前沿性和创新性,以满足实际需要,这同时也要求我们的基础课程设置要遵循实用性原则。独立学院处在普通国办高等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之间的夹缝中,要生存发展就要增强专业的特色和实用性。关注新动态、新成就、新发展,紧跟社会发展和专业发展的实际状况,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用具体的、实用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过程使学生掌握艺术设计类专业能力,适应社会需要。例如色彩这门课程,应该既能训练学生的色彩表现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和艺术创作能力。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避免单纯的复制模仿,尽力培养其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其他的设计类基础课程也应该大力强化实用性和实践性,开展实践类的课题,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
从上述结论来看,根本问题还是对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认识问题。要加强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切实做好专业基础教育。从宏观上看,这是一个涉及独立学院可持续发展和艺术设计学科教育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以作者目前的认识水平和研究能力难以做出够深够广的研究,只能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对一些具体问题进行粗浅的分析。当然,其中有些观点也许还有待斟酌,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1]谭平.设计基础[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8:
[2]赵农.设计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凌继尧.艺术设计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凌继尧,徐恒醇.艺术设计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5]曹田泉.艺术设计概论[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徐芬,2008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现任教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设计系。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花鸟画家协会会员,湖南省工笔画学会会员,湖南省女画家协会会员,长沙市花鸟画家协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