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赵松庭的竹笛教学思想

2016-03-16田钧宇

环球市场 2016年22期
关键词:竹笛基本功乐曲

窦 治 田钧宇

中国矿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音乐系

浅议赵松庭的竹笛教学思想

窦 治 田钧宇

中国矿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音乐系

本文论述了赵松庭先生竹笛教学中的几个关键问题,从重视基本功训练,到德艺双馨的全面教育、因材施教等四个方面进行论述,简要分析归纳了赵松庭的教学成就和教学思想。

赵松庭;竹笛;教学;思想

赵松庭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竹笛艺术最杰出的代表之一,有“笛王”的称号,赵松庭先生对推动当代竹笛发展和完善起到重要作用。他在竹笛作品创作上达到了一个中国竹笛发展历史上的顶峰,还在竹笛的演奏技巧,管乐器的制作与改良,竹笛传播发展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研究赵松庭的竹笛艺术思想,发掘其精髓和特点。对作品的理解与演奏,教学方法、学习方法、艺术研究等方面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赵松庭先生探索了一套完整的教学方法,他是一位教育家,从各方面对自己的弟子进行教育。毫无疑问,赵松庭的教育方法是成功的。通过多年的教育积累,逐渐形成竹笛流派的一个谱系。赵先生的学生大都是活跃在当今笛界的第二代演奏家。上海音乐学院的詹永明;中央音乐学院的戴亚;中国音乐学院的张维良;浙江民族乐团的蒋国基;浙江音乐学院的杜如松等都是赵松庭先生的弟子。他们都继承了赵松庭的竹笛演奏风格,在这个中国竹笛发展迅速的时代,他们也无时无刻的在传承和发扬着赵松庭先生笛艺的精髓。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是一个百业待兴的时代,竹笛的教学与演奏没有形成系统,他认真研究总结,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方法,为整个中国竹笛教育奠定了基础。赵先生的教学细致且严格。他教育学生,很注重基本功,对于练习曲的掌握很是看重,学习教材也是很重要的一环。他扎根于民间戏曲音乐,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理解很是深刻,知道演奏民族音乐需要很扎实的民族音乐风格的底子。他总结自己的吹奏技术技巧,自己对竹笛教育的理解与看法,编著成了教材。1983年6月广播出版社出版了《笛子演奏技巧广播讲座》教材并播放讲座。其中戴亚、杜如松参与其中,成为了这份教材的首批受益者,他们两人也是广播讲座的录音者。直至今天在我国国内和港台新加坡地区等许多地区的笛子教师都还在采用这本教材。赵松庭用自己成熟的教学方法,从各方面对自己的弟子进行教育。毫无疑问,赵松庭的教育方法是成功的。

1.重视基本功训练

竹笛这种乐器对基本功的需求非常严格,只有掌握好了扎实的基本功才能在技术技巧上取得进一步的突破和进展,才可以吹奏出完美的音色,演绎出乐曲的内涵。当然,想要有一个扎实的基本功就必须有一套科学有效的练习方法。

在基本功方面赵松庭有着深刻的认识。在吹奏姿势基本掌握的前提下,它主要提出三个训练要点,及“气、指、舌”。

首先,气。吹管类乐器,重在一个吹字。吹,自然是用气去吹,对于气息的运用,这是竹笛演奏最基本也是最难的一个要点。对于气的训练,在音乐的修行中不管是什么乐器亦或是声乐,都是融会贯通的。讲究气沉于低,音灌于顶。意守丹田,全身放松,控制小腹发力。丹田与口风配合,力度与口风角度的配合,演奏出完美的音色。

对于音色,赵松庭认为要做到强但是不能噪,弱也不能够虚浮。这也是演奏乐曲所必须要掌握的一项技术。因为每首曲子都有强弱之分,这样才能跌宕起伏,展现乐曲的叙事性。

对于气的具体训练方法,最有效的就属长音练习了。每天需要练习15-20分钟,练习时从低音5至高音6,反过来从高音6至低音5重复练习。这也是竹笛的音域。练习时不断的去调整口风角度和小腹力度,去感受最舒服音色最好的一个位置,去加以练习和记忆,能够最有效的增加练习效率。

在长音练习的基础上,还可以进行更为针对气震音练习。气震音是指在长音的练习里控制小腹发力配合口风使长音产生震动。在乐曲中多有运用此技巧,需要从震动的幅度,强弱进行全方位的练习。

指的训练是指对于手指的灵活程度,放松程度,以及一些技巧的掌握程度上进行训练。比如颤音练习是练习手指的灵活程度,在演奏乐曲中,有很多颤音技巧,这里的颤音练习对演奏乐曲时也有很大的帮助。又比如揉音的练习,在一些有着浓郁地域风格的乐曲中会使用此技巧。

2.德艺双馨的全面教育

赵松庭对自己学生的教育不仅仅是对其笛子方面进行教导,更是最学生的品德,人格,进行全方面的教育。

经过总结,赵松庭的教学理念大致是从学生自身的文化素养,品的人格进行基础教育,在此基础上进行音乐教育,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基本功是技术,基础之上是技巧,技巧是需要完全掌握而且需要不断创新的。在拥有技巧的前提下,最后需要的就是不断的提高自己的音乐审美能力,对乐曲的理解,对内涵的感受。

“笛,涤、涤然也,所以涤邪纳雅正也。”(汉.应劭《风俗通义》)这是赵松庭生前最喜欢引用的一句话。这不仅是前人对于笛文化的一种理解,更是赵松庭这一生的追求。

赵松庭以自己为例,从生活中去教育学生们该如何做人。因为他认为,如果一个演奏者的综合素养没有很好,那么他对生活的感悟是不对的,对乐曲的理解就不会很好,很难有对更深刻的文化内涵的体会。在音乐方面的造诣也不会很高。

在赵松庭那一个时代的笛子演奏家中,也许他是其中少量的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的人。正因为他有深厚的的文化底蕴作为基础,有严谨的理论作为指导,有科学知识作为工具,所以他能够将事件中的经验加以梳理、分析、研究。也正是这些缺一不可的元素在一起加上他本身坚韧不拔的性格和开放明朗思想才铸就了这位笛艺泰斗。

3.注重民间音乐风格的掌握

竹笛是中国的传统民族乐器,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其发出的音色更是中国风十足。赵松庭出身于民间,对民间音乐的理解和热爱更是使其将其深刻的融入自己的创作之中。赵松庭可以说是以浙江民间音乐为根基,采众家之所长,集南北风格技巧于一身,结合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社会、对生活的理解创作了这一大批经典曲目。在赵松庭的作品中《二凡》、《三五七》、《幽兰逢春》等乐曲都是以民间音乐为底蕴创作的。

民间音乐是广大人民群众和劳动者的成果。其中有着“真、善、美”的元素。“真”,民间音乐是人们在生活中劳动中所创造出来的,具有着真实性。“善”,我国劳动人民一直都是善良的,平和的。我们创造出来的音乐自然也是善良的。“美”,自古以来,人类无不是在追求美丽。我国的劳动人民自然也不例外,不管是不同地区还是不同民族,大家都在追求着美的享受。经过时间的考验,流传至今的民间音乐无一不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精髓。赵松庭将这些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当作他的根基实是明智之举。

所以他对学生的要求中,对于民族音乐风格的掌握很是看重,他会让学生结合原汁原味的民间乐曲进行风格性的技法训练。能否掌握民间音乐风格也是能否将乐曲中的地域风格和民族文化演奏出来的关键所在。

4.因材施教落到实处

赵松庭对学生的教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比如对年龄很小的学生,他就使用自己的一套完善的基本功教学方法,打好功底。对于一些来求学乐曲的人,他就叫他们吹曲子。把自己的演奏经验交给他们。对于一些年纪大的求学的人,他就教他们他们所想学的东西。他的教学方法,完全是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情况,根据学生的功底,技术程度和学习竹笛的实践来进行有特点有针对的练习。

赵松庭的教育方法特色不仅仅是因材施教,他还给每一个学生指明方向。为学生们指明一个正确的方向,这往往才是赵松庭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让自己的学生们,弟子们努力的朝着自己所为他们规划的未来进步着。

赵松庭的这种告诉他们今后应该向什么方面发展,如何结合自身的优点和特色去努力,这种先进的思想和超前的教学理念在当时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也正是这超前的教学理念加上浙江一代的学笛的良好氛围,造就了如今一批叱咤笛坛的竹笛艺术家。

总之,笔者经过考察实践研究,包括实地采风,参加活动,演奏代表作品,听纪念音乐会等。对赵松庭先生竹笛艺术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学习,赵先生用自己的一生去努力实践他的教育体系,并为中国的竹笛事业做出巨大贡献,本文的研究是初步的,但他的教育思想对竹笛艺术工作者和爱好者都是一个宝藏。

[1]宋延雷.笛曲<早晨〉演奏之技巧[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05).

[2]卢竹音.功高万仞流芳百世--赵松庭先生对中华民乐事业的卓越贡献浅谈[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4(04).

[3]王鲁光.赵松庭竹笛艺术研究[D],山东:聊城大学,2014

[4]赵松庭.笛艺春秋[M],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1(10).

[5]赵松庭.笛子演奏技巧十讲[M],文化艺术出版化,2001(01)

该项目是在指导教师徐登峰副教授的帮助下完成的,在此致谢。

中国矿业大学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课题,项目编号:X10290285。

窦治(1994.10~),男,汉族,籍贯安徽淮南,

田钧宇(1995.03~),男,汉族,籍贯江苏扬中,二人分别为中国矿业大学音乐学专业竹笛演奏方向2012级、2013级学生。

猜你喜欢

竹笛基本功乐曲
始乱
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
My Mother
练好“四干”基本功 争当人大出彩人
练好基本功,提升维修能力
我的坚守
竹笛
准妈妈必听十首胎教乐曲
悲伤的乐曲
梅兰芳苦练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