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位一体”德育课程体系

2016-03-16徐永辉河北省廊坊市第八高级中学校长

未来教育家 2016年8期
关键词:育德仁义三位一体

徐永辉/河北省廊坊市第八高级中学校长

“三位一体”德育课程体系

徐永辉/河北省廊坊市第八高级中学校长

课程,以学生为立场,我个人理解,就是课程的开发和建设要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发展学生。近年来,以学生发展为核心,从学生发展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开发校本课程是我们课程开发的基本想法。在多年的高中教育工作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学生的道德教育问题是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自2008年起,我校开始了以德育校本课程开发建设来促进学生道德素养提升的探索之路,经过八年的艰辛努力,初步构建了“理论学习——道德实践——文化感染”的“三位一体”德育课程体系,伴随着道德教育的进步,我校整体办学水平逐步提高,升学率和录取分数线每年都有进步,社会认可度也在逐年提高。

理论学习课程

我校开发校本课程围绕的核心内容就是传统美德中的“仁义孝”。“孝者,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教人以孝,忠可移于君,顺可移于长。”至圣先师告诉我们,孝道是道德教育最根本和最基础的内容,是一切道德教育的源泉,道德教育应当从孝道开始。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显示高中的孩子们接受孝道的观念,但缺乏系统孝道理念,有孝心但缺少孝行,尤其是系列孝行。孝道教育具有针对性和迫切性。因此,我们站在学生全面发展的立场,确定了道德教育课程的内容——“仁义孝”。经过历时两年的精心编写,于2010年10月由原北大附中副校长程翔教授作序的《仁义孝》读本正式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正规地纳入了我校课程体系。该课程分三年开设,高一开“孝”,高二开“义”,高三开“仁”,每篇40学时,共计120学时。系统深入的道德教育取得了良好教育效果。

道德实践课程

一个时期以来,道德教育存在着与社会生活脱节、重说教轻实践的问题,出现“只学不习,或学多习少”的现象,造成道德理念停留在头脑的多,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少,道德教育效果不是十分理想。为解决这一问题,2008年开始,廊坊八中推出了一个道德实践课程,即育德作业课程。开设这一课程的目的是引导我校学生把“仁义孝”课程中学到的道德理念应用于生活之中,通过做实实在在的事情领悟道德含义,内化并生成道德品质。我们规划育德作业内容涉及三个层面,共五十件事,一个层面是为父母为家庭做事情,设计20件事;一个层面是为班级、为学校做事情,设计20件事;一个层面是为社区、为社会做事情,设计10件事。在课程开发中,我们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发挥学生潜能、体现学生立场。学校又对这一课程进行了规范化的设计与管理,从布置作业到课程监督、作业上交、作业反馈,再到考核、评价,并与综合素质评价等各环节、各步骤严密设计、严格检查、严格反馈、严格评价、及时挂钩,一系列举措保障了育德作业这一课程的落实。为深化课程改革,我们一方面实施了电子化作业和家长微信平台反馈的举措;另一方面开展了一月一次的育德报告会活动,优秀典型向全体同学报告育德作业的完成情况,交流体会与收获,教育效果明显增强。这一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既从道德实践的深度促进了道德品质的形成,又改善了家长与孩子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促进了和谐家庭、和谐校园的建设。

文化感染课程

文化氛围的感染应该是时时处处的,学校既是教育阵地,又应该是文化氛围感染的重要场所。我们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秉承“以传统文化为核心,让墙壁说话,让实景育人”的文化氛围建设指导思想,在校园的不同区域、各个角落都营造了浓厚的传统道德的教育氛围。我们还把教育阵地中的教育内容印成了三个小册子,作为课程教材,利用部分晨读时间,分三个年级段设置诵读课程,高一诵读父母十恩,高二诵读道德故事,高三诵读励志故事。诵读的内容要人人会背,并有严格检查考核,每学期搞一次全校性的传统文化诵读比赛。这个课程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地感染和熏陶着莘莘学子们,使他们感受道德的力量、人格的力量,震撼他们的心灵,激发他们的家国情怀,鼓舞他们为国为民勤学奋进。

猜你喜欢

育德仁义三位一体
行仁义与由仁义行
探求中考毕业班级足球的育德路径
三轴搅拌桩在仁义排涝站基础处理中的应用
新时代高校教师育德能力的提升途径
育德养正:幼儿园教育的理性回归
仁义不过是“客栈”?
仁义不过是“客栈”?
学校、家庭、社会如何做到“三位一体”
基于“三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研究
论“有趣、有用、有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