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教育家的成长
2016-09-14荣俊艳北京市大兴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委党组书记区教委主任
荣俊艳/北京市大兴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委党组书记、区教委主任
为了教育家的成长
荣俊艳/北京市大兴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委党组书记、区教委主任
近年来,北京市大兴区不断强化对校级干部的培训,有效整合区内外、市内外和系统内外的培训资源,构建了“一阵地”“两论坛”“三项目”“四层次”“多基地”的教育家型校长培养培训体系。
“一阵地”——以大兴区教育党校(区中小学干部培训中心)为主阵地,统筹教育家成长所需的各类培训资源。在区委教育工委、区教委的领导下,教育党校(干训中心)通过参加“培训者培训”项目,提高培训者的素质和能力;通过全员进学校、进课堂,了解干部的培训需求和课堂教学改革形势;通过与兄弟区县、省市干部培训管理部门加强横向交流,不断提升干部培训管理工作水平。
“两论坛”——大兴区从2002年起,坚持每年举办一届校长教育思想论坛,从未间断,至今已举办了十四届。从第十届起,与全国教育领域高端专业的媒体合作,聚焦校长的“教学领导力”“文化领导力”“教师领导力”“教育创新力”等,举办面向全国的校长教育思想论坛,开阔校长眼界,展示校长风采。另外,从2008年开始,和北师大联合举办“兴师教育论坛”,坚持邀请全国教育领域著名专家、教授围绕教育改革、创新,从不同角度为校级干部作专题讲座。近年来,又将论坛与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扩大会进行整合,进一步扩大视野,邀请教育领域之外的专家学者,就党建、国学、中医、心理学、应急管理与媒体应对等主题为干部作专题讲座,至今已举办四十多场。
“三项目”——大兴区相继实施了大兴区名校长培养工程、在职校级干部研究生课程班和校级干部远程培训项目。“十二五”期间,大兴区和北京师范大学共同启动了“大兴区名校长培养工程”,该项目定位高端,通过笔试、面试、群众测评等环节,从全区近400名校级干部中确定了30名培养对象;聘请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的15名教授、副教授担任理论导师,聘请北京市中小学15位知名校长担任实践导师,实行“双导师、双培养”制度,每名理论导师培养两名校长学员、每名实践导师培养两名校长学员且互相交叉。在这样的制度设计下,每名学员均有一名理论导师和一名实践导师,且导师阵容均不相同。学员和导师结成紧密的师徒关系,每年导师到学员所在学校指导工作不少于10次、学员到实践导师所在学校跟岗挂职锻炼不少于一个月,平时通过电话、短信、邮件、QQ、微信等密切联系。项目组每年组织学员利用寒暑假、小长假等集中学习,平时分散学习,取得了良好效果。大兴区教委和北师大教育管理学院共同实施的“在职校级干部研究生课程班”,按照北师大面向全国统招的教育专业硕士标准配备师资、安排课程,共招收校级干部55人,项目组利用寒假、暑假组织学员集中完成规定学时的学习任务,平时每个月组织学员走进一所名校进行主题参观学习,还有六名学员通过全国统一考试考取了北师大教育管理专业硕士,占当年北师大全部招生名额的十分之一。“大兴区校级干部远程培训项目”,是指大兴区委教育工委、大兴区教委与教育部中国教育干部网合作成立的“中国教育干部网北京大兴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心”,覆盖全区各学校、各单位50岁以下、副主任以上领导干部,每年全区约有600名干部参加远程网络学习,并不断总结、调整,逐渐摸索出一整套适合本区干部实际的管理制度,在此基础上又尝试重要培训活动的同期视频网络传输,形成现代化的网络培训格局。
“四层次”——统筹国家级、市级、区级、校级四级干部培训层次。国家级培养培训方面,主要是与驻区的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不断深化合作,用好高端培训资源,选送区内教育系统处级、科级干部参加全国教育系统干部专题培训和高级研修班培训。市级培养培训方面,紧紧依托北京市普职成教干部培训中心的各种培训资源,选送区内中青年骨干校长、副校长和部分管理干部,参加全市统一组织的干部专题培训和京苏粤班、境外研修班、教育管理硕士班等高级研修班培训。区级培养培训层面,主要是大兴区委教育工委根据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向教育党校(干部培训中心)下达年度培训任务,由区委教育工委组宣科和教育党校共同实施的区级干部培训项目,比如,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班、新任校长岗位管理实务培训班和幼儿园园长研修班、成人学校校长和民办校校长专题培训班,以及德育干部、教学干部、总务主任、办公室主任等中层干部研修班、团队干部进党校专题培训班。校级培养培训层面,主要是学校党支部、行政班子协助教育工委做好校内副主任、主任、副校长的日常培养、管理、使用、评价等工作。
“多基地”——大兴区从2009年开始,坚持实施校级干部异地挂职锻炼与到高校脱产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方式。近年来,先后选派校级干部到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以及华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高校进行两到三周的脱产培训,在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师范大学和部分地区性重点师范大学建设大兴区中小学校级干部培训基地。同时,还先后组织校级干部到重庆沙坪坝、江苏苏州、浙江金华、浙江诸暨、陕西西安、湖南长沙等地区中小学挂职锻炼,下一步将与江苏、山东等地基础教育管理部门合作,在全国10个左右基础教育相对发达地区建设大兴区中小学校级干部实践锻炼培训基地。
基于以上实践,大兴区教育家型校长队伍建设特别是培训工作的主要特色和经验可以简单概括为“上下互动、内外联通;项目带动、高端引领;贵在坚持、勇于创新;盘活资源、借力发功;按需培训、强化实效;立足校本、重视梯队。”
通过以上措施,大兴区教育系统校级干部队伍成长较快,王群会、张文凤两位同志分别入选北京市第二期、第三期名校长培养工程;白淑新入选北京市首批幼儿园园长发展工程;在北京市组织的中小学文化建设示范校评选中,大兴区参评首批和第二批评选入选的比例均超过北京市各区县平均水平,也超过同类区县水平。2015年,大兴区为张文凤、白淑新、贾海军三位校长举办了个人办学思想与实践研讨会。近几年,张文凤、白纯舵、赵旭莹、王敏等越来越多的校长开始走出北京、走向全国,公开出版专著,到各地宣讲教育思想理念,打造出了大兴教育的品牌。
让教育家办学的种子落地生根,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和使命。回顾过去,大兴区在加强教育家型校长队伍建设上做了一些工作,采取了一些措施,有些是适应新形势的工作创新,有些是基于教育规律的坚守与坚持。面向未来,教育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教育创新以前是、现在是、未来还将是当代教育家办学的神圣使命,为教育家的成长搭建平台、创造条件,让越来越多的教育家型校长教师脱颖而出,更是我们教育管理部门的使命和责任。
让越来越多的教育家型校长教师脱颖而出,更是我们教育管理部门的使命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