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元素化合物教学中设计教学主线
2016-03-16林进太
林进太
(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 广东深圳 518055)
在元素化合物教学中设计教学主线
林进太
(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广东深圳518055)
摘要:元素化合物是中学化学知识的主要内容之一,属于化学事实性知识的学习,在教学中合理设计教学主线,能够将所学知识串成线,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的记忆。文章通过举例提出了在元素化合物教学中设计教学主线的三种方法,分别从联系生活、化学史、揭秘释疑三个角度来介绍教学主线的设计,启发读者。
关键词:教学主线;教学设计;元素化合物
现代化学教学中,传授者对于元素化合物的教学多以知识的讲授,性质的累加等形式来组织课堂的教学,而也有不少的教育者通过设计教学主线来讲述元素化合物。元素化合物是中学化学知识的主要内容之一,在中学化学教材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大量叙述性材料为特征,属于化学事实性知识的学习。这类知识通常都是物质及其变化的宏观表现,具有生动具体、形象直观的特点,学生理解起来一般不存在困难,但由于涉及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种类较多,内容相对零散庞杂,往往导致学生记忆困难,而围绕着一条主线来开展知识的学习,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还能帮助学生更好的记忆。
针对上述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特点,教师作为课堂上的主导者,可以合理的设计教学主线,提高教学效果。以下来谈谈在元素化合物教学中设计教学主线的三种方法:
一、以元素化合物的性质与生活的联系出发设计教学主线
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内容,而性质决定用途,在教学设计中如果能够将所学元素化合物的性质与生活中的事物、新闻事件等相联系,以元素化合物知识在生活的联系与应用出发,构建教学主线,则能让课堂教学条理清晰,内容紧凑。
以高一必修1第三章“硫和氮的氧化物”第一课时“二氧化硫”为例,在教学设计中,可由“硫的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能溶于水及其酸性、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出发,将二氧化硫的知识与2010年广州亚运会联系起来:开幕式上烟花绽放(烟花中含有硫磺)引出硫的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亚运会期间,空气质量的检测中包含对二氧化硫含量的测定引出二氧化硫能溶于水,生成亚硫酸呈酸性,并由此进入酸雨的学习;由亚运食品卫生安全制度要求检测一次性筷子中二氧化硫是否超标,引出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以上的教学设计,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广州亚运会来作为主线,将所学的内容贯穿于其中,使得整个教学的过程生活化,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从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的联系与应用出发设计教学主线,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与重要性,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学好化学的意识。
二、以化学史出发设计教学主线
每一个元素,每一个化合物的发现都有着一段历史故事,在元素化合物内容的学习中,合理利用化学史将所学知识串成线,将化学史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也是在元素化合物教学中设计教学主线的一种重要方法。例如东北师范大学的葛秋实等[1],在高一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气”的教学设计中,以氯气的发现过程为主线,巧妙的将氯气的发现史与学习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沿着科学家的足迹重温氯气的研究之路:发现之旅第一站1774年舍利发现氯气的物理性质;发现之旅第二站1785年贝托莱证实氯水具有漂白作用——探究氯气与单质反应的化学性质;发现之旅第三站台耐特用氯气制得漂白粉——探究氯气与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性质;发现之旅第四站吕萨克与真理失之交臂;发现之旅第五站戴维证明这种气体是单质并命名为氯气——小结。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中,教学的过程不再纯粹是一个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让学生置身于化学物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追踪氯气发现之旅的足迹,与科学家对话,一同探究氯气的性质,揭开了氯气神秘的面纱。显然,在这样的教学过程,趣味性与探究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以化学史为教学主线,让学生沿着科学家的足迹重温科学探究之路,不仅能再现知识的动态演变过程,而且可以揭示知识背后所蕴含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领悟科学精神,全面提高科学素养。[1]
三、以设疑解疑出发设计教学主线
好奇心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特质,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这种本能的学习冲动,为学生提供直接反馈和亲身体验的机会。[2]以设疑解疑出发设计主线,是指将教学的过程以某种载体(如揭秘某个案件,揭晓某个谜语等)串成线索,让学习的知识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这与情境导入不同之处在于用作教学主线的载体贯穿于整个教学的过程,而不仅仅作为情境导学的过程。同时主线里应包含着学生对知识学习的理解掌握,以及对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例如高一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中第三课时“氢氧化亚铁的实验室制备”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由氢氧化亚铁制备过程中的实验现象出发,设计一道谜语:父为碱,母为盐,性随父,自出娘胎白如雪,进入社会千万变,倘若制得法,可留清白在人间,(打一化学物质),谜底是“氢氧化亚铁”。在课堂中,教师带着学生一步一步解析谜语,学习氢氧化亚铁实验室制备的过程其实也就是谜底揭晓的过程。在以上的教学设计中,充分满足了学生对物质世界进行探索的好奇心,可以牢牢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以设疑解疑出发创设教学主线,还集中表现在将学习的过程转化为某个案件的揭秘过程。以乙酸的酯化反应为例,教师在教学导入中提出为何“百年陈酒十里香”的疑问,然后与学生一同展开揭秘行动----寻找陈酒散发香味的功臣。通过学习酿酒的过程,指引学生提出并验证猜想,最后解决问题。揭秘的过程便是学习酯化反应的过程,以揭秘行动为载体,便让课堂既充满趣味性又不乏探究性。
课堂中明晰的教学主线好比一条精品旅游线,把学生带进一处处风光秀丽的景点。[3]一堂没有设计教学主线的课往往导致知识散乱零碎,难以让学生的注意力持久地集中于课堂上。因此,教师应在反复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把握设计的方法,巧妙设计教学主线,运筹帷幄,设计出有个人特色与风格的课堂教学,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也能让教学顺利进行,收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葛秋实,王秀红.基于化学史的教学设计:与科学家对话——重温氯的发现之旅[J].化学教育,2011,(1):35-37
[2]刘知新.化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15
[3]黄新亮.巧设主线—让课堂教学明晰起来[J].小学教学参考.2007,(Z3):14-15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4.011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4-0029-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