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参与背景下政府回应力探讨
2016-03-16贾永猛
□文/贾永猛
(大连理工大学 辽宁·大连)
一、研究背景
(一)公众参与的扩大。公众参与是现代民主的核心理念。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利益多元化格局日趋明显,公众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公众参与社会公共事务、与政府合作对话的热情高涨。同时,各种制度化安排和信息技术平台的发展,使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的途径、表达自己利益诉求的渠道增多。在这种趋势下,公众参与的理念逐渐兴起,公众参与的实践日益展开。
(二)政府回应力的不足。在公共行政的语境下,政府回应力指政府在公共管理过程中有效地运用各种社会资源与手段对社会公众、企业及其他社会组织提出的诉求及时做出反应与回复所具备的能力。对于公众来说,公共参与不仅仅是一种利益的表达,它的最终目标是把自己的声音反映给政府,使其做出回应,进而保障自己的利益。但是目前的现状是,虽然政府为公众提供了各种制度性的安排,扩展了公众表达自己利益诉求的渠道。其中,价格决策听证更是与公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公众通过价格听证会来表达自己的意愿更为普遍。但是,当政府要提高居民生活用品价格举行听证会时,听证会参加者中有很多人反对,同时社会舆论也不支持涨价,然而听证会的结果却是“逢听必涨”。政府对这些声音的漠视,制定的公共政策不能很好地反映社情民意,体现了政府回应力的不足。
二、公众参与背景下政府回应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在各种价格听证会上,往往是“逢听必涨”。然而民众的实际需求有时却与听证会的结果恰恰相反。政府是否真正回应民众的利益诉求是值得令人怀疑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部门也在不断转变自己的作风,对于民众的利益诉求有了一定的关注和回应。但是距离回应型政府、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还有一定的距离,其中在政府回应方面暴露出来的问题还有很多,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公共行政人员缺乏服务意识,回应意识淡薄。由于受传统“官本位”思想的影响,政府部门人员尤其是领导人员自以为高人一等,高高在上,缺乏与民众平等交流的心态。在工作中,对需要办事的民众缺乏耐心,用语生硬,表情冷漠,内心完全没有为人民服务的热心。这可以看出,部分政府人员没有那种为民请命的决心和为人民服务的热心,究其原因,是他们不愿意承担责任,逃避风险,安于现状的心态在支配着他们。
(二)政府回应低效。政府回应的有效性是指政府部门在知晓民众的利益诉求后,能够及时地采取相关的措施妥帖地处理和解决民众反映的各种社会问题,给予民众一个快速而满意的答复与回应。有效的政府回应是政府所应追求的,是建设服务型政府、回应型政府的题中之意。面对公众的利益诉求,政府本应及时、快速的回应,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但是听证会“逢听必涨”却反映出了政府回应的低效。自从听证会被引入到价格调整的程序中,几乎每次听证的结果都是涨价,然而民众通过听证会表达自己不愿涨价的诉求没有得到回应。可以看出,政府经听证后所实施的政策并不符合民众的真实利益诉求。政府以这样的政策来应对民众的利益诉求,这样的回应不能不算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
三、公众参与背景下政府回应力分析
(一)政府自身建设的不足
1、公务员回应观念淡漠。目前,我国的行政文化还深深印有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烙印,行政人员“官本位”思想严重法制观念淡薄,家长制作风在行政机构内部依然存在。关于政府回应的制度、规章虽然不是很完善,但是近年来国家也确实出台了不少政策、法规。然而,一些领导人员法制观念淡薄,人治色彩浓厚,对政府部门的规章制度熟视无睹,面对一些民众的问题完全靠个人的好恶来作为是否解决以及是否及时解决的标准。家长制作风导致政府人员对上负责,完全忽视民众的诉求,以至于不能采取措施加以解决民众面对的问题。
2、政府机构设置不科学。中国的政府层级结构从中央到基层存在着5级政府部门,政府部门的层层节制、只对上负责的管理体制造成信息、权力传递的困难。地方政府直接面对公众,每天需要处理大量、复杂的公共事务,这些事务直接关系到民众的切身利益。然而由于决策权以及权力和资源的配置权在上级部门控制之下,层层的上报、层层的审核,导致信息的失真,传递的滞后。同时,层级过多、部门膨胀、政府人员人浮于事,又加剧了政府回应民众的滞后。政府部门条块分割,部门设置不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造成民众办事找不到主管部门以及政府部门相互推诿、互相推卸责任,也导致政府回应力低下。
(二)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虽然近年来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热情被激发,政治参与越来越普遍,然而由于受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公众政治参与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导致政府回应缺乏压力与动力,造成政府回应不力。
1、公民政治参与意识淡薄。长期以来中国民众意识中普遍存在一种被管制的认知,他们意识不到自己是这个国家的主人,几千年形成的官尊民卑的思想压制了他们参与政治的热情,他们对自己的利益不去主动争取,反而等待政府的“恩赐”。久而久之,普通民众普遍缺乏政治参与意识,虽然近年来我国公民政治参与逐渐增多,但是普通民众对于自己的利益诉求仍然不去主动争取,这样就造成了政府对民众的利益不重视,不去积极、主动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2、公民政治参与能力不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政治生活民主化不断推进。公民政治参与相对之前有所扩大,越来越多的民众通过各种渠道表达自己的诉求以及对社会发展发表自己的看法与建议。然而,很多民众的政治参与往往停留在感性层面。很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存在参政能力不高的情况,他们其中的一些人投票往往是一味的投赞成票或跟风投票。在听取各种报告时,经常是沉默不语或仅仅举手表决。很少有一些代表、委员站起来发表自己的意见。象征性的政治参与、缺乏理性的政治参与纵容了政府部门,不能向政府部门的不作为、不回应施压,从而导致政府对一些民众的诉求置之不理或反应迟缓。
(三)政治参与制度设计的缺陷。政治参与制度设计作为民意表达的渠道在政府与民众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使民众的诉求得以传递到政府,进而政府对此作出回应,来解决民众遇到的社会问题。我国目前有一些民意表达机制,例如听证制度。然而听证制度或多或少存在着缺陷,在改进之前不免会导致政府回应不力。价格听证制度中消费者参与的缺失。价格决策听证制度自从引入公共事业价格制定的程序中来,很多公共产品在价格调整时都要召开听证会,来听取各方意见进而作为价格变动的依据。但是全国各个地方、各个层级的听证会往往是涨声一片,听证会变成了“听涨会”。
四、提升政府回应力对策建议
政府回应不力问题的存在阻碍了建设服务型、回应型政府的步伐,不利于解决当前改革所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如果政府不能对民众所反映的问题加以及时解决,则会造成社会矛盾的堆积,影响社会的稳定。提升政府的回应能力需要从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改进公众参与和完善政治参与制度设计三个方面来进行努力。
(一)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政府作为回应的主体,其回应力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自身的建设。在公众参与背景下,政府回应出现那么多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因为公务员回应观念淡漠和政府机构设置不科学等。因此,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政府回应力,就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1、树立公共服务理念。政府部门要加强行政伦理建设,让每一位公务人员明白自身手中权力的来源与该如何去正确使用,提高其运用权力的正当性。在政府部门营造一个良好的现代行政文化,使公共精神、公共理念在政府部门和政府工作人员思想中生根发芽,着重培养他们的公共精神和公共理念的品质,让他们的观念中存在一种“公共利益至上”的意识。
2、优化政府组织机构。政府回应的很大一部分是基层政府、下级政府作出的,它们与民众直接打交道更多,每天面对的都是民众的现实、迫切的问题。因此,它们手中掌握一定的决策自主权和资源配置权尤为重要。我国当前政府机构层级过多、基层政府权限过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政府对民众的回应。因此,要优化政府组织机构,减少管理层次、扩大管理幅度,使决策权延伸至基层政府、下级政府,让它们自主地去处理面对的社会问题。同时,扁平化的组织机构也方便各级政府之间信息、资源的传递,相对以前更加快捷、及时,使政府部门更好地对民众的诉求及时地做出回应。
(二)改进公众政治参与
1、培育公民参与意识。公民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产物,公民在现代民主社会有着一定的社会地位、社会权利和社会责任。公民在一个国家中有着自己的尊严、自由和价值,是国家的主人,是政府权力的授予者。每一个公民应该有一种权利意识,能够认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有权利参与到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当中。属于自身的权益要积极去争取,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应该去维护、去抗争。同时,要有民主意识,对于政府的不作为,应该敢于去指出、批评,让那些政府回应不力的现象曝光,给政府部门以压力,使他们去积极回应民众的诉求。
2、提高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公民政治参与不仅仅是感性活动,更是一种理性行为。高水平的公民政治参与能够给国家社会发展提供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将会对政府提出更高的要求,会很大程度上提升政府的回应能力。然而,提升公民参与能力比培育公民参与意识更任重而道远,需要国家和社会以及个人的共同努力。
(三)完善政治参与制度设计。价格听证制度作为一种重要的民意表达机制,更是一种政府回应、反馈民意的制度设计。由于其存在的消费者参与不足等问题,导致了政府回应的不畅,因此要重塑价格听证制度。在听证会的整个过程中,消费者参与不足是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因此要保证消费者代表的权利,确保消费者代表的意见完全、准确地得以表达。首先,经营者、行业协会、政府部门要向消费者代表提供相关的材料和信息,确保涨价的依据真实、合理;其次,要提供一些专家、学者供消费者代表进行咨询,对于相关的专业问题使消费者代表能够了解;最后,对于价格调整的方案要让消费者代表参与到制定当中去,方案所依据的材料也应该让消费者代表得以了解。
[1]卢坤建.政府理论研究的一个走向:从政府回应到回应型政府[J].中国行政管理,2009.9.
[2]何祖平.关注政府回应[J].中国行政管理,2011.8.
[3]罗依平,覃事顺.我国政府回应能力有效提升的路径研究[J].理论与改革,2010.14.
[4]赵芳.公共决策中的大众、专家与政府——以中国价格决策听证制度为个案的研究视角[J].中外法学,2006.4.
[5]武文英.政府回应视角下的公共决策听证制度[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8.
[6]翁士洪,叶笑云.网络参与下地方政府决策回应的逻辑分析——以宁波PX事件为例[J].公共管理学报,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