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劳动解放社”到“布尔什维克党”
——俄国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建立的历史考察

2016-03-16秦勃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者民粹主义俄国

秦勃

(中共湖南省委直属机关党校,湖南 长沙 410001)

从“劳动解放社”到“布尔什维克党”
——俄国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建立的历史考察

秦勃

(中共湖南省委直属机关党校,湖南 长沙 410001)

从一般的马克思主义团体“劳动解放社”到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们为建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具有严密组织的无产阶级政党经历了艰苦卓绝的努力,这其中既包括与资产阶级的坚决斗争,也包括对党内错误思潮的无情批判。

列宁;劳动解放社;布尔什维克;无产阶级政党

19世纪70-80年代,已经进入资本主义阶段的俄国依然是一个落后的小资产阶级国家,资本家对无产阶级的残酷剥削暴露出资产阶级的贪婪和反动,俄国工人阶级处境十分悲惨。但是,他们已经在与资本家的斗争中逐渐觉醒,并且通过罢工、捣毁工厂机器等行为表达对资本家的不满,先进的工人更是认识到只有把工人阶级组织起来才能形成强大的合力与资产阶级进行斗争。从最初成立工人协会到建立独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俄国无产阶级经历了艰苦卓绝的努力。

一、俄国马克思主义团体“劳动解放社”的建立

(一)民粹主义的兴起

“民粹主义”的英译为 populism,俄译为HapoдничecTBO,我国主要采用的是俄译,翻译成中文意思是“为人民利益奋斗的人”。19世纪上半叶,俄国封建农奴制对农民的残酷压迫不断升级导致了农民运动频发,农奴制度岌岌可危。此时,以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为代表的平民知识分子在俄国社会反抗农奴制的革命民主主义日益高涨的情势下提出了“农民连同土地一起解放”的主张,由此,兴起了一股“通过独有的村社传统制度使俄国走上一条既不同于资本主义又不同于西方发展模式的农民社会主义理论”思潮,这种将村社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思想在当时十分流行。

早在19世纪20-30年代,赫尔岑就受到当时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和恰达耶夫等思想的影响,并于19世纪40年代末形成了自己的村社思想。正是由于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在构建村社思想中所起的开创性作用,以至于后来的民粹主义者将他们的村社思想作为民粹主义的理论基础,这种村社思想实质上就是农民社会主义理论。迫于农民运动的压力,特别是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失败,沙皇政府为了平息人民愤怒的情绪和维持摇摇欲坠的农奴制度不得不于1861年开始推行自上而下的改革。然而,改革并没有真正解放农民,维护的依然是统治阶级的利益,阶级分化更加严重。面对更加悲惨的遭遇,俄国农民怀着失望的心情开始新一轮的反对沙皇统治和争取土地与自由的斗争。1874年春,奉行民粹主义的知识分子提出了“到民间去”的口号,并且深入农村广泛发动农民开展反对沙皇统治的暴动,尽管“到民间去”的运动最后失败了,但是其在俄国社会所产生的深刻影响是不容质疑的。1876年,民粹派的组织“土地与自由社”在彼得堡成立,该组织主张赋予村社完全的自主权,并且将土地平分给农民。由于在策略选择上产生了严重的分歧,“土地与自由社”在1879年分裂为“民意党”和“土地平分派”。前者主张以个人恐怖活动破坏沙皇的统治,逐渐奉行冒险主义思想;后者继续坚持“土地与自由社”原来的纲领开展革命活动,普列汉诺夫成为该组织的领导人,并任机关报《土地与自由》编辑。1881年3月1日,民意党人通过精心策划将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炸死,然而,这不但没有改变俄国沙皇专制统治,反而招致了沙皇政府更加残酷的镇压,民粹派被逼走上了绝路。

(二)“劳动解放社”的成立

1880年初,普列汉诺夫为了躲避沙皇政府的迫害不得不第二次逃亡国外,开始了他长达37年的流亡之路。19世纪80年代末,普列汉诺夫等民粹派革命者流亡的西欧正处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的时期,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亲自关心和教育下,德、法、英、美等已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涌现出了一批革命活动家和宣传鼓动家,这些资本主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者将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纷纷成立了各自的社会主义政党。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下,许多流亡者逐渐放弃民粹主义的信仰转而把马克思主义作为革命的行动指南。1883年9月25日,普列汉诺夫、查苏利奇、阿克雪里罗得、伊格纳托夫和捷依奇五位流亡者在瑞士日内瓦成立了俄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团体——“劳动解放社”。之所以把这个团体称为“劳动解放社”是为了表明这个组织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因为马克思在1864年10月起草的《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中曾经有过这样的表述:“劳动的解放既不是一个地方的问题,也不是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涉及存在现代社会的一切国家的社会问题,它的解决有赖于最先进各国在实践上和理论上的合作。”[1]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劳动解放社”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其指导思想,并且通过发布通告的形式公开宣称与民粹主义观点彻底决裂,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在“劳动解放社”成立后所发布的《关于出版〈现代社会主义丛书〉的通告》(以下简称《通告》)中,普列汉诺夫等人宣称他们已经改变原来的纲领,要把俄国工人阶级组织成一个具有明确社会主义政纲的单独政党,并且彻底摒弃民粹主义(旧的无政府主义)的倾向。《通告》十分明确地提出了“劳动解放社”的两项任务,即1.翻译和传播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和他们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2.批判革命中占统治地位民粹主义学说,并从科学社会主义和俄国劳动人民的利益出发,阐明俄国生活中最重要的问题[2]。

(三)“劳动解放社”从事的革命工作

“劳动解放社”自成立以来就按照《关于出版〈现代社会主义丛书〉的通告》中所确立的两项主要任务广泛开展革命工作,他们从思想上严重打击了民粹主义,在革命实践中发展和巩固了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俄国工人运动重要的理论基础。在“劳动解放社”开展革命活动的二十年中,为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为俄国工人政党的建立、为俄国民主革命的顺利进行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他们所做的具体革命工作非常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在“劳动解放社”成立伊始所公开发布的《通告》中,明确提出“把马克思和恩格斯学派最重要的著作以及适合不同修养程度的读者的著作译成俄文,用这种办法传播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并以此作为该社革命工作的任务之一。当时,该社普列汉诺夫、查苏利奇和捷依奇等创始人亲自翻译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许多著作,包括《共产党宣言》、《雇佣劳动和资本》、《哲学的贫困》、《费尔巴哈论》、《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关于贸易自由的演说》、《恩格斯论俄国》(《论俄国社会问题》等),并且将翻译的这些著作以《现代社会主义丛书》的名义出版,通过秘密的方式在俄国传播。马克思和恩格斯还专门为自己的某些著作的俄文版写了序言,这给“劳动解放社”所翻译的马恩著作赋予了更多的权威,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在俄国无产阶级中的传播。

除了翻译马恩经典著作以外,普列汉诺夫还写了许多著作和文章来宣传和捍卫马克思主义。1883年秋出版的《社会主义和政治斗争》这本小册子就是普列汉诺夫阐述社会主义与政治斗争这二者之间重要关系的著作,提出了只有通过工人阶级的政治斗争,通过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才能达到社会主义的观点。这是俄国马克思主义者出版的第一部马克思主义著作,它为广大俄国革命者从接触到接受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重要的途径。

第二,批判民粹主义理论的错误。民粹主义在19世纪70-80年代的俄国社会曾经产生过十分深厚的影响,一大批有“良心”的俄国知识分子纷纷投其怀抱,他们试图通过独有的村社传统和发动农民战争推翻俄国农奴制度。但事实上,民粹主义的许多理论是错误的,按照他们的理论根本无法达到改变俄国专制制度的目的,正因为如此,一些原来奉行民粹主义的革命者后来觉醒后转向了马克思主义,其中包括普列汉诺夫、查苏利奇、列宁等。

自从“劳动解放社”与民粹主义分道扬镳以后,以普列汉诺夫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就对民粹主义理论的错误进行了无情的批判。1883年出版的普列汉诺夫所著的《我们的意见分歧》一书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出发分析了俄国所发生的经济过程,体现出“劳动解放社”毫无保留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和历史理论,在经济思想领域为论证民粹主义理论的错误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基础。在对当时俄国资本主义的认识上,普列汉诺夫批判了民粹主义认为“俄国资本主义是‘偶然现象’,是一种没落和倒退的现象”的观点,普列汉诺夫论述了俄国资本主义的进步性,并且阐释了革命者的任务就是要依靠资本主义发展所产生的俄国无产阶级组成革命力量与专制制度和资本主义进行斗争。民粹主义刚发端时,民粹派就把农村村社视为社会主义的基础,视为反对资本主义的堡垒,普列汉诺夫等人认为这是毫无根据的,事实上,1861年改革以后俄国农村村社已经有瓦解的倾向,土地赎买、割地等政策将贫农置于富农和高利贷者的压榨之下,村社实质上成了贫农的负担,此时的村社沦为沙皇政府榨取农民税收的一个工具。民粹主义还过分夸大农民的革命性,否定无产阶级的先进性,对此普列汉诺夫等人认为他们犯了严重的错误,真正能起革命作用的不是农民,而是工人,因此要发挥工人的主动性,积极发动工人组织起来反抗沙皇统治。此外,普列汉诺夫还批判了民粹主义错误的社会观,通过对民粹主义社会观的批判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和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这种思想集中体现在其在1895年出版的著作《论一元史观的发展问题》一书中,该书对当时的俄国革命者影响相当深远。直到1910年,列宁在《论“前进派分子”的派别组织》中回应“前进派分子”伊万对普列汉诺夫的这本著作的中伤时还评价这本书是“培养了整整一代俄国马克思主义者的著作”[3]。

第三,为俄国建立工人政党扫清了道路。“劳动解放社”成立后,普列汉诺夫就亲自动手起草了组织纲领《社会民主主义劳动解放社纲领》,并于1884年在日内瓦以单行本发行,该纲领在广泛征求马克思主义小组的意见以后经过修改于1887年修订为《俄国社会民主主义者纲领第二草案》。“劳动解放社”的纲领为推动俄国工人运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具体规定了在反对沙皇专制制度中应提出和实现的基本要求,确定了俄国马克思主义者的斗争道路和任务,把工人阶级作为争取社会主义的独立战士,把实现“共产主义革命”作为社会民主党人最终目标。在制定了无产阶级党的纲领以后,“劳动解放社”的成员还亲自参加了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创建工作,成立于1894年的“俄国社会民主党人国外联合会”就是在“劳动解放社”的倡议下成立的,该组织后来在1898年召开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成立代表大会上被承认为党的驻国外机构。1900年12月24日,“劳动解放社”成员普列汉诺夫、查苏利奇、阿克雪里罗得和列宁等流亡国外的革命者在德国莱比锡创办了第一个俄国马克思主义者的秘密报纸《火星报》,报纸名字取自“星火燎原”之意。随后还出版了政治刊物《曙光》杂志。普列汉诺夫和列宁在《火星报》和《曙光》杂志上发表了多篇宣传革命的文章,为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在思想上、理论上和组织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批判第二国际的无政府主义思潮。1889年7月14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国际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标志着第二国际的成立,“劳动解放社”的创始人普列汉诺夫和阿克雪里罗得作为该组织的代表应邀参加了此次代表大会,普列汉诺夫在会议上发了言,他批判了沙皇的专制制度,指出俄国工人运动的现状和光辉的前景,后来恩格斯从会议记录上看了普列汉诺夫的发言后非常高兴。“劳动解放社”与第二国际取得了联系,并逐渐成为俄国工人运动与其他国际工人政党交流的桥梁和纽带。1891年8月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召开的第二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上没有俄国的代表,但是“劳动解放社”的成员还是向大会提交了书面报告;普列汉诺夫作为俄国唯一的正式代表参加了1893年在瑞士苏黎世召开的第二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此后还参加了1896年在英国伦敦召开的第二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在前四次第二国际代表大会上(或报告中),普列汉诺夫严正批判了无产阶级队伍中出现的无政府主义思潮,还在德国党的要求下用德文写了一本批判无政府主义的小册子《无政府主义和社会主义》,并于1894年出版。在这本小册子中,普列汉诺夫通过考察无政府主义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指出无政府主义已经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桎梏,他从根本上批判了无政府主义的思想基础。

此外,普列汉诺夫还对当时的伯恩斯坦修正主义进行了严厉的批判,他认为以伯恩斯坦为代表的修正主义者提出的所谓“阶级矛盾缓和论”和“资产阶级社会的阶级对抗消失论”纯属无稽之谈,在资产阶级专政下只有无产阶级通过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才能真正结束阶级对抗,无产阶级不应当拒绝使用暴力,这些观点体现在他发表的《论所谓马克思主义的危机》、《伯恩斯坦与唯物主义》等著作中。此外,“劳动解放社”还同“合法马克思主义”、“经济主义”等各种机会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二、俄国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成立

“劳动解放社”的成立为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提供了重要的途径、为建立俄国无产阶级政党提供了理论支撑、为造就俄国第一批马克思主义者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劳动解放社”毕竟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无产阶级政党,它只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团体”,而且“劳动解放社”的创始人还曾一度认为无产阶级应当依靠资产阶级,他们惧怕社会主义的“红色幽灵”,这促使他们后来最终倒入了机会主义的营垒。列宁在1914年5月4日发表的《工人运动中的思想斗争》这篇文章中评价了“劳动解放社”,认为它“只是在理论上为社会民主党奠定了基础,并且迎着工人运动跨出了第一步。”[4]真正的俄国无产阶级的政党——社会民主工党成立于1898年,作为俄国第一批马克思主义者中的杰出代表,列宁与他的战友们为党的成立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建党前的思想准备

1893年秋天,列宁离开萨马拉来到彼得堡,此时的列宁已经完全摈弃民粹主义成为俄国第一批马克思主义者。在参加彼得堡的马克思主义小组的革命活动中,列宁彰显了他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政治活动能力,并成为彼得堡公认的马克思主义者的领导者。当时,民粹主义依然是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主要思想障碍,因此,在思想上彻底粉碎民粹主义力图阻碍马克思主义在革命者中的影响以及阻碍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成为俄国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任务,列宁作为俄国马克思主义者中杰出的代表积极投入到了批判民粹主义的第一线。1894年春夏,列宁撰写了《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党人?》一文,并于当年夏天秘密出版。《人民之友》是一篇在思想上批判民粹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著作,列宁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出发,通过社会生活的唯物主义观点反对民粹派的唯心主义历史观。他指出了革命民粹派与自由主义民粹派的根本区别,即前者是在农村分化不严重的前提下活动的,基本反映当时农民群众的情绪;而后者是在农民收到资本主义发展影响已经发生分化的前提下活动的,因此所代表的是农村上层部分的利益,是虚伪的“人民之友”。在关于革命领导权和革命同盟者问题上,列宁批判了民粹派的错误观点,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思想,并且指出工人阶级在反对沙皇专制制度的斗争中的同盟者是农民,由此,列宁成为俄国马克思主义者中提出关于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和工农联盟思想的第一人。

此外,列宁还批判了当时革命马克思主义者的另一个敌人——“合法马克思主义者”。这是一个打着马克思主义旗号,在合法的(经沙皇政府许可的)报章杂志上宣传自己观点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群体。以司徒卢威为首的“合法马克思主义者”披着马克思主义的外衣曾经批判过民粹派,但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国内资本主义的发展,所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完全取消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为了批判“合法马克思主义者”的错误思想,1895年列宁发表了《民粹主义的经济内容及其在司徒卢威先生的书中受到的批评》一文。在这篇著作中,列宁指出“合法马克思主义者”就是马克思主义在资产阶级著作中的反映,是自由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合法马克思主义者”表面上自称为马克思的拥护者,实质上阉割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内容,甚至修正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所以他们是“伪装的敌人”。

俄国的马克思主义就是在列宁等马克思主义者与民粹主义、“合法马克思主义者”等“公开的敌人”和“伪装的敌人”的坚决斗争中发展和巩固起来的,从思想上粉碎了错误思想对俄国马克思主义者的侵蚀,明确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任务,为建立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做好了思想上的准备。

(二)建党前的组织准备

19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在俄国较之农奴制解放之初有了很大的发展,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例不断增大,铁路、冶金、能源等领域发展迅猛,由此也吸引了大量的外资投入,工业的繁荣使得产业工人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此时的工人已经逐渐觉醒,他们面对资本家的残酷剥削和政治上的毫无权力开始由自发斗争转变为自觉斗争,并且开始建立独立的组织。1875年,先进的工人在敖德萨成立了俄国第一个工人阶级独立组织——“南俄工人协会”,它为工人阶级在工人运动中传播政治斗争思想提供良好的组织保障。与此同时,彼得堡的先进工人也在积极筹建自己的组织,并于1878年成立了“俄国北方工人协会”。南北先后成立的工人协会证明了俄国工人运动不断走向成熟,但是,它们又没有完全摆脱民粹主义的影响,集中体现在对待农村村社和农民的态度上还带有民粹主义的痕迹。觉醒的工人阶级由于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熏陶逐渐提出了广泛的政治要求,工人阶级需要明确地把自己同其他阶级区分开来,要从一般民主主义运动中分离出来,在思想上和政治上实行自决,这就需要工人运动克服民粹主义的小资产阶级思想,以马克思主义观点、立场为行动的指南。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19世纪中叶就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他们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论证了工人阶级的世界历史性作用,指出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的必然性和作为最革命、最先进阶级的现实客观性,提出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科学论断。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还指出,工人运动要想取得胜利就必须与社会主义结合起来,而工人阶级的政党就是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相结合的重要组织保证,它所代表的是整个无产阶级的共同利益,而不是个别工人集团的利益,这个独立的工人阶级政党就是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无产阶级政党思想无疑对列宁等俄国马克思主义者的影响是巨大的,1895年,在列宁的倡议下彼得堡各马克思主义小组组成了一个统一的社会民主主义的秘密组织——“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以下简称“斗争协会”)。“斗争协会”在彼得堡三个不同的区设立了基层的工人小组,“斗争协会”由以列宁为首的中心组领导,并编辑各种革命刊物。他们的革命活动引起沙皇政府强烈关注和惶恐,于是对它进行了残酷的镇压,许多成员被逮捕入狱。哪怕在这样艰苦的斗争环境中,列宁等马克思主义者没有停止革命活动,并成功领导了1896年首都纺织工人总罢工。“斗争协会”根据革命的需要培养了一大批党的工作者,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做好了人才储备。此外,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也相继成立无产阶级革命组织。如1893年成立了波兰社会民主党;1896年成立了立陶宛社会民主党和立陶宛工人协会;1897年成立了崩得(即俄罗斯和波兰犹太工人总联盟)等,这些组织的成立为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成立提供了有效的组织保证。

(三)明斯克秘密代表大会与党的成立

1898年3月1-3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明斯克秘密召开。大会一共有9名代表,他们分别来自彼得堡、莫斯科、基辅和叶加特林诺斯拉夫的“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以及崩得和基辅《工人报》小组。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成立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决议并以大会的名义发表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宣言》,通过选举产生了3人组成的中央委员会。代表大会的决议对“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组成、中央委员会的产生和职责、中央委员会应遵守的原则、党的经费的来源、地方委员会的权利和党的正式机关报等内容进行了确定。同时,《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宣言》也明确指出:“俄国无产阶级将摆脱专制制度的桎梏,用更大的毅力去继续同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作斗争,一直斗争到社会主义全胜为止。”[5]6

在明斯克秘密召开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宣告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成立,这成为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历史中一个重大的事件,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同时会议的召开也在分布于俄国各地的社会民主主义者中起到了极大的革命宣传鼓动作用,这个鼓舞广大工人群众的消息激励了许多从事艰苦秘密工作的党的干部。在当时的革命条件下,尽管《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宣言》对党的一些基本思想提得还不够明确,但是它毕竟公开宣称了自己目标。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时,列宁虽然由于被沙皇政府流放没有参加此次代表大会,但是他是同意大会发表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宣言》的。列宁后来在评价这次代表大会的功绩时曾说过:“党在1898年诞生时就是‘俄国的’党,即俄国各民族无产阶级的党。”[6]

三、俄国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与列宁主义的诞生

尽管1898年秘密召开的代表大会宣告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成立,但实际上由于党的各个基层组织没有订立统一的党纲、党章和策略,没有中央的统一领导以及没有在思想与组织上形成统一,因此,新成立的社会民主工党并没有建成为一个统一的集中的组织。而且社会民主工党成立后不久就遭到了沙皇政府的残酷打击,沙皇警察逮捕了刚刚当选的两名中央委员以及其他社会民主党人,党的机关报《工人报》也被迫停刊。沙皇政府对新生的社会民主工党的破坏加剧了党内思想的动摇,此时由于列宁等党内核心还在流放地,这更导致了一些机会主义思想的不断蔓延。在如此艰难的革命形势下,各地的党组织并没有停止秘密活动,成立一个战斗的、集中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已经成为革命的迫切需要。

(一)列宁的建党计划与《火星报》的创办

20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已经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俄国国内垄断组织的迅速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的处境越来越艰难等多种因素相互交集、发酵,俄国爆发革命的形势一触即发。而此时的俄国社会民主党在思想上非常混乱,在组织上十分涣散,正处于一个动摇的时期,要想建立一个集中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显然十分困难。面对机会主义的盛行,列宁同“经济派”等改良主义者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并且号召马克思主义者对“经济主义”的整个思想进行不调和的斗争。

列宁还在流放地的时候就已经在思考如何才能把党从当时的困难处境中拯救出来,才能使工作走向正轨,才能保证社会民主党对工作有正确的领导。特别是在他流放的最后一年,经过反复的思考,最终得出一个结论:应当从组织全俄性的报纸着手,把它设在国外,使它尽可能地同俄国的工作密切联系起来,同俄国的组织密切联系起来,尽可能地搞好输送工作[7]。列宁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1900年当他刚刚结束流放生活回到彼得堡就立即着手筹备创办报纸,在国内短暂停留的这段时间,列宁同许多社会民主党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争取了很多对报纸出版提供支持的人。不久列宁转赴西欧,与“劳动解放社”普列汉诺夫等人共同磋商报纸出版的相关具体事宜,并且拟定了出版计划。1900年12月24日,《火星报》创刊号在德国莱比锡正式出版。列宁亲自为《火星报》创刊号撰写了一篇社论《我们运动的迫切任务》,指出《火星报》的主要任务就是支持社会民主工党把社会主义思想和政治自觉性灌输到无产阶级群众中去,并在俄国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他说:“只要我们能够把日益觉醒的无产阶级的一切力量和俄国革命者的一切力量联合成一个党,并能使俄国一切生气勃勃和正直的人都倾向于这个党,我们就一定能够拿下这座堡垒。”[8]然而,建立一个独立的、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究竟从何着手来建立一个这样的党成为《火星报》创刊后列宁思考的问题。1901年5月,列宁在《火星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从何着手?》的社论,全面论证了他在流放时期的建党计划,深刻阐述了关于建立无产阶级新型政党的思想。列宁认为,广大群众迫切要求斗争,而革命者却没有一个做领导工作和组织工作的司令部,因此建立一个能够统一所有革命力量和能够领导运动的革命政党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至于从何着手来建立这样的政党的问题,列宁回答说:“创办全俄政治报应当是行动的出发点,是建立我们所希望的组织的第一个实际步骤,并且是我们使这个组织得以不断向深广发展的基线。”[9]这里,列宁强调指出了创办全国性的政治报纸对于在思想上粉碎工人运动的内部敌人和维护革命理论的纯洁性的重要性。

(二)《怎么办?》与列宁的建党理论

从1901年秋天开始,列宁着手撰写一部阐述建立新型工人阶级政党思想的著作,直到1902年2月完稿。1902年3月,一部名为《怎么办?》的列宁著作出版了。这部著作是在俄国社会经济矛盾十分尖锐,国内工人、农民革命热情十分高涨的形势下出版的,它的出版对于粉碎“经济主义”等错误思想,对于在俄国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0世纪初的俄国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两种思想体系:资产阶级思想体系和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作为统治阶级的资产阶级试图把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灌输给无产阶级,而无产阶级显然更趋向于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于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在思想体系方面展开了不可调和的激烈斗争,这是除政治和经济领域以外,二者在另一个重要领域的斗争①。列宁指出:“问题只能是这样:或者是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或者是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这中间的东西是没有的。……因此,对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任何轻视和任何脱离,都意味着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加强。”[10]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列宁认为要对侵蚀无产阶级的各种资产阶级思想进行坚决的斗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捍卫无产阶级的思想独立。当时的“经济派”是危险的敌人,他们号召工人仅仅提出经济要求,以比较隐蔽的方式维护机会主义思想,试图把无产阶级沦为资产阶级的政治附庸。列宁在《怎么办?》中揭露了经济主义的机会主义的思想,指出俄国经济主义实质上就是国际机会主义的变种,论证并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意义和重要性。列宁认为正确的理论是革命斗争的强有力的工具,它能使无产阶级在达到自己的目标的过程中更加顺利,因此,列宁在这部著作中发挥了他在1897年提出的一个十分重要论断:“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11]列宁所指的这个“革命的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它是革命运动的可靠的指南。列宁认为,俄国工人阶级政党应该拒绝“经济派”那种对自发性的崇拜,因为那会使工人阶级政党成为消极力量,会使党沦为工人运动的尾巴。“经济派”力图建立狭隘的工会式的组织的思想是错误的,工人阶级必须要有自己的坚强组织,这个组织就是一个战斗的、集中的、密切联系群众的、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怎么办?》这部著作论证了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运用到党的建设和工人运动中的极端重要性,它全面、深刻地阐述了列宁关于建立新型工人阶级政党的思想,从理论上回答了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诸多问题。他在批判“经济派”机会主义的错误思想的基础上捍卫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召开和建立一个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提供了理论基础。

(三)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

《火星报》的创办为建立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提供了思想和组织保证,《怎么办?》的出版为党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几乎所有党的委员会都团结在《火星报》周围的时候,通过召开党的代表大会巩固《火星报》的胜利成果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了。

1903年7月17日至8月10日,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分别在布鲁塞尔和伦敦秘密召开。参加这次大会的有43名代表,共代表26个组织,拥有51票表决权②。代表的成分比较复杂,除了坚定的《火星报》拥护者外,还有不坚定的“火星派”分子以及少数改头换面的“经济派”分子、崩得分子等等。如此复杂的代表成分导致了各派代表在大会中的斗争异常激烈,首当其冲的就表现在对党纲的讨论上。以列宁为首的火星派坚决要求把“无产阶级专政”的原则写进党纲;而以阿基莫夫为首领的机会主义分子借口西欧各国社会民主党的纲领中并没有提出争取无产阶级专政这一条,因此反对把这个原则列入党纲。由此,大会围绕党纲中关于无产阶级的原则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列宁和他坚定拥护《火星报》的战友给了机会主义分子以坚决的打击,在党纲中肯定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原则。此外,机会主义者还反对把农民问题写入党纲,他们认为农民没有革命性,害怕发动农民进行革命,其实质就是反对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领导作用,歧视工人阶级的同盟者农民。在土地纲领中,列宁等人在发言中维护了“消灭农奴制残余”口号所具有的革命的性质,提出了在农村中放手发动阶级斗争的任务。在围绕民族问题的斗争中,列宁批判了崩得分子和波兰社会民主党人反对民族自决权和他们提出的所谓“民族文化自治”的主张,列宁认为这种提法暴露了崩得分子等人彻头彻尾的机会主义和民族主义的特征,并给予了他们严厉的批判③。以列宁为首的火星派最终在党纲斗争中击退了机会主义分子的各种进攻,大会通过了火星派提出的纲领。在关于党章问题上,火星派与反火星派分子展开了更加激烈的争论,这个争论主要集中在党章第一条,即关于党员资格的条文。党员必须具备什么样的资格?党的成分应该怎样?党在组织上以一种什么样的形态存在?(整体还是不成形?)在回答这些问题时,大会出现了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列宁提出的条文是:“凡承认党纲、在物质上帮助党并亲自参加党的一个组织的人,都可以作为党员。”[5]41-42马尔托夫提出的条文是:“凡承认党纲、在物质上帮助党并在党的一个组织领导下经常亲自协助党的人,都可以作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党员。”显然,二者在“承认党纲和在物质上帮助党”是成为一个党员的必要条件这一点上意见是一致的。但是,列宁认为党是一个有组织的整体,每个党员必须参加党的一个组织;马尔托夫则把党看作一种不成形的东西,认为一切愿意加入党的人都可以入党,不要求他们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可见,列宁对党吸收党员的要求是严肃而慎重的,这使小资产阶级分子和动摇分子难于钻进党内,而马尔托夫则照搬了第二国际一些国家社会民主党所谓的“门户开放”政策,这无疑削弱了无产阶级政党组织的原则。尽管包括普列汉诺夫和坚定的火星派都支持列宁所提出的条文,但是,由于不坚定的火星派、查苏利奇、阿克雪里罗得、托洛茨基、阿基莫夫等一切机会主义者都联合起来,这就使得马尔托夫所提出的条文占据了优势,大会最终以1票弃权,28票对22票通过了马尔托夫提出的党章第1条条文[5]44。

由于大会决定取消在国外的两个组织“俄国社会民主党人国外联合会”和“俄国革命社会民主党国外同盟”,致使2个国外联合会代表因抗议退场,加上崩得在会上所要求的其作为犹太无产阶级唯一代表的要求没有获得通过导致5个崩得分子代表退场,一共就有7个机会主义者退场。7个机会主义者退出大会使得力量有利于坚定的火星派一边,在对中央机关人选表决上拥护列宁的人在选举中获得了多数,于是被称为布尔什维克(俄语意思为多数派),它的观点体系被称为布尔什维克主义;马尔托夫等反对列宁的人获得少数票,于是被称为孟什维克(俄语意思为少数派),它的观点体系被称为孟什维克主义。

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出现标志着俄国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和列宁主义的诞生,正如列宁的接班人斯大林所说:“布尔什维主义和列宁主义实质上是一样的。这是同一个东西的两个名词。”[12]俄国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列宁后来在提到它的重要性时说:“布尔什维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思潮,作为一个政党而存在,是从1903年开始的。”[13]

注释:

①列宁认为除了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和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没有中间的东西,因为人类没有创造过任何“第三种”思想体系,而且在为阶级矛盾所分裂的社会中,任何时候也不可能有非阶级的或超阶级的思想体系。参见《列宁全集》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38页。

②按照大会规定,每个委员会有权派出2名代表参会,由于有的委员会只派出了1名代表,所以43名代表一共拥有51票表决权。

③关于列宁反对崩得分子等人的民族主义和民族文化自治的思想,可参见周仲秋、秦勃:《列宁克拉科夫时期文化思想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学报》,2013年第1期,第50—56页。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卷21[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16.

[2]高放,高敬增.俄国劳动解放社的历史功绩——纪念劳动解放社成立一百周年[J].河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4):57—63.

[3]列宁.列宁全集:卷19[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308.

[4]列宁.列宁全集:卷25[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140.

[5]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中央全会决议汇编:中文版第1分册[G].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6]列宁.列宁全集:卷23[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335.

[7]娜·康·克鲁普斯卡娅.列宁回忆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33.

[8]列宁.列宁全集:卷4[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336.

[9]列宁.列宁全集:卷5[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6.

[10]列宁.列宁全集:卷6[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38.

[11]列宁.列宁全集:卷2[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443.

[12]斯大林.斯大林全集:卷6[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6:305.

[13]列宁.列宁全集:卷39[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4.

[责任编辑:葛春蕃]

From“Em ancipation of Labor”to“The Bolshevik Party”:A HistoricalReview of the Establishmentof theNew Russian Proletarian Party

Q I N B o

(P arty Schoolof the C P C H unan P rovincial C ommittee,C hangsha,H unan 410001)

From the general M ar x istgroup“Emancipation of L abor”to the new proletariat party“B olsheviks P arty”,pioneersof the proletarian revolution in Russia e x perienced the arduous effort to establish the proletarian party which took M ar x ism asa guide,and had a close-knit organi z ation.The process included both firm strugglesw ith the bourgeoisie,and the ideological trend of relentlesscriticism of theparty error.

L enin;Emancipation of L abor;B olshevik;proletarian party

K512

A

1674-831X(2016)03-0097-08

2016-02-06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B05)

秦勃(1979-),男,湖南桂阳人,中共湖南省委直属机关党校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思想史研究。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者民粹主义俄国
民粹主义研究的概念泛化问题及其辨正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道路自信思想研究——以李大钊为例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机制建设研究》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观条件分析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的作用
新民粹主义:中东欧政治现象的解读
关于李大钊与民粹主义关系的辨析——重读《青年与农村》
在俄国历史中理解历史俄国
俄罗斯提出俄国式的二元政治模式
《20世纪俄国史》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