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背景下师范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分析

2016-03-16熊十华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师范生新课改评价

熊十华

(九江职业大学, 江西九江332000)

新课改背景下师范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分析

熊十华

(九江职业大学, 江西九江332000)

教育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师范生作为未来的老师,加强其综合实践能力是对基础教育新课改的必然要求,同时师范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采用多种方式循序渐进的进行培养;开设有利于综合实践能力形成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构建以培养综合实践能力为取向的课堂教学方法体系,创设有利于将课堂教学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教学条件,构建立体化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实施学术导师制培养师范生科研能力。

师范生; 综合实践能力; 培养; 新课改

随着国家对于基础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加深以及教育理论研究的的发展,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逐渐向教育的本质靠拢,新课改背景下的课程内容逐渐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在我国的新课改当中,为了顺应改革的新趋势,综合实践课程已经被纳入到中小学的课程设置当中。高校的师范生是未来中小学老师的储蓄人才,对中小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当前阶段需要不断提高师范生的实际操作以及动手能力,从而满足新课改对教师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的需求。具体来说,新课改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主要有基础教学能力、教育能力、发展能力以及改革创新能力等几个方面。我国大部分的院校为了迎合新课改的需求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培养在校师范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但是从总体来说,当前的师范院校都倾向于理论的学习,而对实践能力的培养意识还不足,因此虽然对师范生综合实践能力有一定的提升作用,但是其效果还不够明显。探讨师范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开设有利于综合实践能力形成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在当前的新课改当中,为了提升学术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综合实践活动课已经成为了一门必修课程,同时也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能力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能力都需要在职前的教育阶段开始培养,这就需要师范生在校期间要接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训练与实践。师范院校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多种不同形式的综合实践课程,例如各种文娱活动以及社团活动等,从而培养师范生在教学组织管理和人际交往中的能力,还可以利用学生的假期时间进行各种调查活动或者社会实践活动,这种性质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帮助师范生更深的融入社会,还能增强师范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也为师范生在将来的工作中带领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一定的经验[1]。

第二,师范院校在开设综合实践课程时需要突破教材与学科的局限性,结合师范生的经验与社会要点,不仅要提高师范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还需要让师范生掌握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的能力。

第三,师范生要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方法进行了解,并通过实践不断加深对研究性学习的了解,从而提升自己的探索与创新能力。此外在组织师范生进行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中,要给师范生将理论与实际联合起来的机会,同时加深师范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

第四,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时,其评价方式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如可以采用自我评价、学生互评都等方式对教师评价进行补充,还可以采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发展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的方式,并需要将评价的结果纳入到学分管理体系中去[2]。

二、构建以培养综合实践能力为取向的课堂教学方法体系

不同价值取向的教学方式会对教学的效果有着不同的作用,也是决定教学目标能否最终顺利完成的决定因素。而在师范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方面,选择具有一定实践性的教学方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实践性教学方法不仅能提升师范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也能培养师范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但是在当前的师范院校当中,课堂教学还是以教师教授为主,通过各种分析论证与推理向学生灌输 各种各样的理论知识,在课堂当中,教师依然是教学的主体,学生通过听课与笔记记录等方式被动的接受教师所传授的各种知识[3]。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很难受到学生的喜爱,同时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所学习到的知识时不完善的,学生无法积极主动对教师所传授的内容进行消化与吸收,并进一步的纳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来,同时在实践过程中也无法将所学到的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起来。

当前阶段在提升师范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教学中,改进当前的教学方法是具有较高的效率,在学校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需要根据师范生的特点,采用各种手段让学生进行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提升师范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师范院校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点,要突破教材的限制于束缚,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与师范生的真正交流。同时在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师范生的学习激情与自主学习动力,通过启发性问题的研究与实践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三、创设有利于将课堂教学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教学条件

第一,在整个教学体系当中,教学目标对于教学过程的实施以及最终的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在进行师范生课堂教学的目标设定时应充分考虑到师范生的实际情况与社会的基本需求,既要根据学科的自身属性与知识结构,以提高师范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教学的切入点,同时还应该根据师范生自身的特点,在教学中培养师范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之上不断提升师范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第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增强情景教学法的运用,而不是单纯的向学生传输各种理论以及相关的论证推导等,同时创设的情景要包含与实际教学相关联的多种信息资源。例如在师范生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之后,可以让学生自主进行模拟教学情景的设计,从而在实践过程中获取更过的信息与知识[4]。

第三,为了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需要与之相配套的评价体系。由于在师范生的教学涉及到多个参与主体,各个不同主体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而如果采用单一的评价体系,则无法真实的反应师范生的实际学习状态,在评价体系中需要包含教师、同学以及学生本人等多个评价主体。同时评价应该采用过程化的方式。课堂教学是包含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其中的每个过程都应该是评价关注的重点,而不能片面的对问题的最终解决过度关注。

四、构建立体化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师范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采用分层次分步骤的模式采用逐步提升的策略进行[5]。立体化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是培养综合实践能力强、专业素质高、具有创新能力教师的关键。

在立体化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中,首先我们要建立观摩课,观摩课可以采用通过播放教学视频的方式进行,也可以组织学生进入到中小学的优秀课堂中参观学习的方式进行,在进行观摩学习的过程中,师范生可以了解到教师对于课堂问题的实际处理能力,如教学内容的导入、教学的组织以及教学难点的处理等,增强对课堂教学的感性认识。在获得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之后,师范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之下,结合自己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进行课堂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新能力。在完成课堂设计之后,可以让师范生进行模拟教学,其他同学则充当课堂上的学生并对该师范生的教学进行评估。在完成模拟教学之后,教师与同学可以对该师范生进行评价与分析,从而进一步的改进课堂设计与模拟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教育见习是师范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主要方式,可以让学生直接了解到理论知识如何在实际中进行运用。教育见习应该结合师范生学习的过程分批次进行,高校师范专业一般学制都为四年,可在四年当中每年进行一段时间的教育见习,结合教学计划增强师范生的综合实践能力[6]。

五、实施学术导师制培养师范生科研能力

师范生的科研能力对其综合实践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师范生在未来工作中的研究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学术导师制度则是提高师范生科研能力的重要保障,学术导师可以利用自己在专业上的知识,带领师范生参加各种各样的科研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引导师范生进行学生进行创新型思维,提高其科研能力[7]。

在进行导师选择时,应该采用双选制,学术导师向学生介绍自己的研究领域与未来的研究内容,师范生则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导师的研究内容选择适合自己的导师,同时导师也可以选择接受或者不接受该学生。在低年级阶段,师范生可以在导师的指引下了解各种科研活动,学习科研方法的选取等初级内容[8]。随着学习的不断加深与师范生科研能力的提高,学生可以逐步参与到教师的课题中去,在导师的指引下进行相关的研究,并接受严格的科研训练。而学生最终的学术科研能力要达到能够独立完成相关课题研究的能力。

六、结语

教育是一个国家与民族腾飞的希望,对未来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师范生作为未来的人才培养者,在进入工作岗位之间的教育阶段需要不断增强其综合实践能力,这对创新型与实践型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也与我国当前的新课改的要求与目标相一致。在本文当中,笔者分析了提升师范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多个策略,希望能对当前的师范院校进行师范生培养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 张玲.师范生从教能力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2] 刘昱萱.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校地理师范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4.

[3] 刘娟.新课改下历史师范生向教师转变问题调查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3.

[4] 李建玲.新课程背景下高校物理专业师范生素质培养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9.

[5] 丁海燕,武燕,张国发.生物新课标背景下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途径探索[J].学园(教育科研),2013(7):10-11.

[6] 周瑛.西部民族地区高师院校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改革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1.

[7] 张勇,向云波,邓江楼,舒亚岚.新课改背景下高师院校地理科学专业教育实践与改革[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5):111-115.

[8] 周晓馥,李晓灿,刘倩榕.高师院校师范生(生物)教育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22):223-225.

2016-09-02

熊十华(1981-),江西萍乡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学教育,电话:18986232272。

G652.0

A

1671-4733(2016)06-0123-03

10.3969/j.issn.1671-4733.2016.06.038

猜你喜欢

师范生新课改评价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进一步完善免费师范生政策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