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女性迁移劳动者中的养老护理人员的再教育
2016-03-16崔红丽
宋 岩,崔红丽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 广州511450 )
论女性迁移劳动者中的养老护理人员的再教育
宋 岩,崔红丽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 广州511450 )
对养老护理人员中女性迁移劳动者进行再教育,不仅有利于提高城市和乡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而且对女性迁移劳动者自身的发展起也将到积极推动作用。因此对从事养老护理工作的女性迁移劳动者的再教育模式的研究与探讨,是积极应对老龄化社会发展的重要路径。
女性迁移劳动者; 养老护理; 再教育
随着改革开放引起的农村变化,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者流向城市。从而出现了数目可关的迁移劳动者,其中包括一大批女性。根据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显示,在2006年的农村外出打工者中,女性已经占到36 %,总人数接近4 400万[1]。与此同时,我国老龄化人口日益增加,截止2014年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12亿,占总人口的15.5 %[2]。这个数字超出了老龄化社会一般标准的5.5 %,说明我国早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在这种情况下,便有一大批女性迁移劳动者成立城市养老服务人员。随之而来的是,既关乎老龄事业,又关乎妇女权益的许多问题需要研究解决,其中从事养老护理工作的女性迁移劳动者的再教育,便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对养老护理人员中女性迁移劳动者进行再教育的必要性
所谓再教育,主要是只对其进行职业训练,使其掌握与充实护理知识,不断提高护理水平。养老护理队伍的现状表明,从事养老护理人员一般都没有经过职业训练,所以连基本护理知识都不具备,特别是其中的迁移劳动者更是如此。这种情况显然不能适应老龄事业发展的需要。而对她们进行再教育,则惠及城乡,有益各方。具体说来是:
有利于城市养老事业的发展。我国现阶段仍存在城乡差别,农村老龄事业的发展,比起城市还有很大距离。不论老年人居家养老还是社会养老,其专职护理人员都多集中于城市。所以如果护理水平提高了,首先会直接有利于提高城市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其次,对农村老龄事业的发展也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有利于养老护理队伍中女性迁移劳动者自身。这些女性迁移劳动者一旦掌握了护理知识与技能,人们对其会更加重视与尊重,而且护理水平越高就越被人所爱戴,从而会明显地改变其社会地位。同时,随着社会地位的变化,其薪酬待遇等会得到改善。再者,护理知识与技能对其自身保健和养老,也是一笔不容忽的财富。
可以带动养老护理队伍中非迁移劳动者的再教育。现在城市居家养老和社会养老机构从事护理的人员中,大部分都是女性迁移劳动者,还有一部分非迁移劳动者。例如,有统计数据显示,广州各类养老机构中,非迁移劳动者占11.5 %;上海则占10 %。同时,农村养老护理队伍人数虽然不多,但一般都是本地土生土长的非迁移劳动者。随着养老护理的女性迁移劳动者再教育的开展,不论城市还是农村都会受到影响。在城市,她们会同迁移劳动者一起受到再教育;在农村,则会有城市提供的再教育模式的参照,从而使所有养老护理人员都受到再教育。
对农村老龄事业的发展教育有重要的积极意义。上述情况表明,现在城市养老护理队伍中,大部分是女性迁移劳动者,由于她们家居农村,将来会有一大批叶落归根者再迁移回到农村。所以,这些经过再教育回乡的养老护理人员就会护理自家的老人或服务于农村养老机构,从而会在农村形成一支养老护理的生力大军。就是说,现在城市的养老护理人员中,潜藏着一批受过再教育的农村养老护理的雄厚力量。
二、对养老护理人员中女性迁移劳动者进行再教育的可行性
对养老护理人员中女性迁移劳动者进行再教育是可行的,而且一定能够做得好,因为:有党和政府的关切。对养老护理人员中女性迁移劳动者的再教育,涉及老年人和妇女两个弱势群体的民生,涉及老龄事业的发展和妇女权益的增进,因而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大事。党和政府对弱势群体非常重视,对老年人和妇女非常关怀,所以党和政府对养老护理人员的再教育会非常重视并加强领导。而且从这种再教育的本身来看,党和政府也日趋重视,许多地方规定养老护理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就是其中一个预示。这种预示从近期来看,在党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会使这种再教育有序进行;从长远来看,还会建立一套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有举措、有制度而又规范化了的完整的再教育体系。党和政府的这些关怀和重视,为做好这项工作提供了根本保证。
有接受再教育者自身的可塑性。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她们为了能上岗,并且能够适应新的工作需要而愿意接受再教育,从而会自觉地参加有关的学习活动。这为进行再教育奠定了思想基础;另一方面,她们中的大部分人员具有一定的文化程度。例如,北京市2003年的一项调查结果是:在23所养老机构的474名护理人员中,具有高中文化水平的占35 %,初中文化水平的占51.9 %,小学文化水平和文盲各占8 %和5.1 %。这些人员具有一定的文化程度,为进行再教育提供了教育对象内在的可行性因素。
有社会的支持。这主要表现为社会上对其进行再教育有强烈的要求。现在许多老年人的儿女对护理人员有两怕,一怕护理人员身患肝炎、肺结核等传染性疾病;二怕护理人员缺失护理知识而耽误了对老人的抢救时间。不少媒体更是直呼养老护理人员必须进行培训,有的还亲自参与了培训工作。所有这些都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反映了人们对老护理人员进行再教育的愿望和要求。顺众之事必兴,逆众之事必忘。在群众和社会各方力量的支持下,实行由女性迁移劳动者的再教育而带动起的对养老护理人员的再教育,无疑是会得到顺利地进行。
三、对养老护理人员中女性迁移劳动者进行再教育的实施方案
在养老护理队伍中,女性迁移劳动者的年龄不等,文化程度不同,参加工作先后不一,对自身职业生涯的追求各异,因此,对其进行再教育的形成和内容不应强求一律,而是应该视情况而定。大体上可设想为以下几种情况来进行:
上岗培训。可采取家政服务的方式,招收以女性迁移劳动者为主的服务对象,边培训边安排工作,把培训和介绍职业结合起来,做到培训后即上岗,持证上岗。由于迁移劳动者的经济条件受限,急于寻职业创收入,故培训时间不宜过长,一般集中10-15天为宜。培训内容为护理常识,应主要包括:心脏、癫痫、腹痛、外伤等急症处理;营养常识,膳食的合理结构与搭配,食物的相克相补知识;心理疏导的主要原则与方法;老年体育常识及应该注意的问题等。以实现在上岗后的实践中,对突发急症者能争取抢救时间,能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与健康水平,能使老人有个良好的心态。
在岗培训。即对已经上岗的人员进行培训。这里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没有持证上岗的,一种是已经持证上岗的。对前者有关部门应组织其进行职业训练,内容应与上岗培训的相同,但时间不宜集中,如何安排为宜应由主办单位视具体情况而定。或者通过电视举办讲座,但应进行职业资格考试,考试通过者发给上岗证;对后者,可根据文化程度不同,可考虑分别举办(包括通过电视)初、中、高三级护理学习班,考试通过者,发给结业证,并享受相关待遇。
自学成才。对奋发自学者应予以鼓励和支持,并创造条件,使其通过函授、远程教育和自己攻读有关教材等方式,达到相应的中专、大专或大学所授专业水平,经考试合格者发给毕业证书,其待遇应与正规教育同等学历者相同。
四、建立养老护理人员中女性迁移劳动者进行再教育的机制
(一) 激励机制
应有相关的举措和规章制度,激励以女性迁移劳动者为主的养老护理人员积极参加再教育。其中包括:1、坚持持证(职业培训证明书)上岗的做法。这不但是对护理人员必须参加再教育的约束,而且当上岗者领到上岗证书时也会产生一种欣慰感,从而起到激励作用。2、应有养老护理人员职称评定制度。比如,养老护理人员可考虑分为四级,即护理员、初级护理师、中级护理师、高级护理师并以级论酬。每级有各自不同的标准,其中包括受教育和再教育的程度,并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评定。为此,还要制定相应的评定办法,设立相应的评定机构,制定相应的薪酬级别等。根据目前情况,养老护理人员的职称,暂时不宜与现行的“正高职”、“副高职”并轨,可在养老护理人员中标识按劳取酬,各得其所,以资鼓励。3、建立奖励制度。对进行和参加这一再教育的,先进区市和先进个人应进行奖励,区、市、省乃至全国应有这方面的参照个人,省和全国还应有这方面的参照市区。随此而来的,还要制定相应的评定和奖励办法。
(二) 教育机制
由养老护理人员中女性迁移劳动者再教育引发人们思考的是,我国需要怎样一只养老护理队伍。从长远来看,需要一只经过正规中等和高等教育的专业队伍。而目前这只庞大的队伍却是以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女性迁移劳动者为主力军。这就提出一个现实的问题,即当前对养老护理人员的教育必须实行双轨制,一是通过正规中等和高等教育培养养老护理专业人才;一是通过培训、补习、自学等非正规教育的方式提高现有养老护理队伍的整体水平,以期将来这支队伍逐渐被正规专科和高校有关专业毕业生所取代。在正规教育方面,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教育部对护理专业的课程机构做了调整,增加了《老年护理学》,这是非常必要的。但由于这只是护理专业的一门课程,所以学生毕业后还是奔向医院等医疗学院。服务于养老机构的寥寥无几。因此,有关高等院校应设立养老护理专业。这样,学生一入学,就做好了服务于老龄事业的思想准备,毕业后也就能自觉地走向要老护理岗位。在非正规教育方面,地方有关部门应该制定上岗培训制度和培训办法,并加以切实实施;规划并开展有关中专、大专和大学本科的养老护理专业的函授教育和远程教育;举办电视学校进行养老护理专业教育;提供教材鼓励和支持自学考试并制定和实施自学考试办法等。
(三) 协作机制
这一工作涉及多个部门,诸如妇联、老龄委、社保及教育、卫生等部门,也涉及电视台和其他媒体等,所以需要协作才能完成这一工作任务。为此,建议以市为单位成立有关部门派员参加的协作体。在这个协作体的统筹安排下,按具体任务需要成立有关协作机构,如可以妇联为主,老龄委、社保局等有关部门参加的上岗培训协作机构;以教育部门为主,卫生、电视台等部门参加的自学考试或电视教学等非正规教育协作机构;以教育部门为主、卫生和老龄委等有关部门参加的规划安排本地院校养老护理专业设置的协作机构;以社保局为主,妇联、老龄委等有关单位参加的拟定养老护理人评级标准、办法协作机构等。这样使多个部门协同活动,形成合力,共同完成对从事养老护理工作的女性迁移劳动者的再教育的任务。
[1] 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OB/OL].(2008-02-21)[2016-10-27] http://www.stats.gov.cn/tjsj/tjgb/nypcgb/qgnypcgb/200802/t20080221_30461.html.
[2] 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报告[OB/OL].(2015-02-26)[2016-10-27] 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502/t20150226_685799.html, [2015-2-26].
[3] 王黎,郭红艳, 谢红. 国内外长期护理机构护理人员资质及培训现状研[J].护理管理杂志,2014,14(8):29-31.
2016-10-27
全国教育科学 “十二五” 规划2011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 “城市养老女性护理人才培养的国际比较研究”( 项目编号:DDA110198)的阶段性成果
宋岩(1964-),女,山东莱州人,教授,研究方向为女性教育,电话:13392641278。
R47-4
A
1671-4733(2016)06-0110-03
10.3969/j.issn.1671-4733.2016.06.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