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全程化机制研究
2016-03-16赵纪新于培超
赵纪新,于培超
(山东工商学院学生工作部(处)、武装部, 山东烟台264005)
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全程化机制研究
赵纪新,于培超
(山东工商学院学生工作部(处)、武装部, 山东烟台264005)
“互联网+”之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把握“互联网+”,如何使用“互联网+”,这需要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主动探索,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常态,形成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新动能,实现高校党建工作的提质增效升级;梳理了“互联网+”时代的内涵及发展趋势,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互联网+”视域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山东工商学院“OEC管理”高校学生党建目标化、过程化、系统化的工作模式为例,总结了“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
互联网+; 学生党建; OEC管理; 新常态
一、互联网+时代给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带来的机遇
“互联网+”是将互联网的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提升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创新力和生产力,推动组织变革、效率提升和技术进步,形成以互联网为基础构建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新常态。面对新一轮的全球产业转变提升和科技革命,互联网在与各领域的协同融合发展中,表现出无限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已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社会发展潮流,对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的各领域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战略推动作用。
积极推进“互联网+”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融合工作,把握机遇,形成新动能,充分发挥“互联网+”已经形成的理论优势和技术比较优势,不断推陈出新,有利于激发高校学生党员的创新活力和创新基层党组织的服务组织新模式,积极开拓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新方向,塑造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新形象,实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提质增效升级。
“互联网+”不仅推进新一代互联网技术高速提升,也促进了知识社会创新2.0逐渐演化新常态。“互联网+”基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能极大地提升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提高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效率,实现基层党组织信息传播由点对面的信息沟通升级转变为点对点、面对面的互动实时交流模式,实现第一时间对党组织的政策、方针的学习交流。通过互联网平台的“线上线下”党建工作相结合,支持师生互动、开放共享,开阔和疏通了交流渠道,加强了监督,使得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更加公开化、规范化、系统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将“互联网+”新技术应用到基层党建工作中,既是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的必然要求,也是基层党建工作与时共进、改革创新的重要表现。一定程度上,“互联网+”可以成为未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一个主要方向。面对“互联网+”的生态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要提高认识,主动而为,推进网上网下党组织活动相结合,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常态。
二、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挑战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契合了“互联网+”时代这个难得的机遇,但同时,互联网的复制性传播、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信息传播的扁平化延伸也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形成了冲击,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向更自主化,更个性化,更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颠覆了从课堂和纸质媒介获取知识的传统,进一步增强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开放性。移动互联网已经深入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很多大学生每天睁开眼的第一件事就是刷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甚至在睡醒之前就开始“触网”,“互联网+”、“众创+”等已经成为大学生活的“水电气”。基于手机等智能屏幕的碎片化学习越来越多,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党建信息和交流的主要渠道,而互联网信息平台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多种价值观念、利益选择取向和道德观念相互交叉,相互作用。在世界格局深刻变革、文化交融交锋这种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理念、行为方式、思维特点和价值取向皆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迫使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由相对单一密闭变为复杂开放。
伴随着经济社会中主体多元利益和社会矛盾的集中爆发,部分大学生在入党动机方面更加趋于功利化,将加入党组织视为将来就业、升学的跳板。高校在对发展对象、学生党员考察、管理、教育的过程中,往往侧重中管理,存在支部培训走形式,党组织活动走过场的情况,忽视了教育、管理、引导的有机融合,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没有有效发挥。
因此,面对“互联网+”的破坏性创新,如何有针对性和创造性地利用“互联网+”平台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模式,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信息对学生党员的成长成才影响,已成为当前高校党建工作研究的重要内容。
三、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开拓创新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孕育着“+”的机会,如何把握“互联网+”,如何使用“互联网+”,从而更好地加强党的领导,构建现代化的高校学生党建阵地,掌握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主动权,保障其政治性和严肃性,是当前需要认真思考的重要任务。
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2004年中央16号文件发布以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进展迅速,无论是学生党员数量还是基层党组织设置数量都有了大幅度提升,既重视组织入党,更重视思想入党。学生党员的宗旨意识和组织纪律性得到有效加强,充分发挥了学生党员的凝聚力和榜样作用。
从1990年开始,党中央召开一年一度的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指明了推进的方向。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对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进行了调研。2014年,在全国第23次高等学校党建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要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中央政治局2013年1月召开专题学习会议,对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工作进行研究部署,提出“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新时期党建总要求(原十六字方针为“坚持标准,改善结构,保证质量,慎重发展”)。2014年6月,《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将十六字总要求写入总则,这为“互联网+”新形势下,高校提高学生党建工作科学化、标准化水平指明了方向。
高等院校要始终坚持把学生党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龙头,坚持把宣传党的创新理论作为学生党建工作的基础,引导大学生正确理解和把握党的最新理论,重视大数据在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价值,牢牢把握“互联网+”平台网上舆论话语权和主动权,提高学生党组织的管理服务水平。坚持把弘扬时代主旋律与实现学生党建方式多样性的结合,通过开设专题党建信息网站、构建网上党支部、党建公众平台和网上互动答疑等方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宣传,第一时间传达党的方针政策,有效解决高校党组织联系服务学生党员“最后一公里问题”。积极引导大学生确立积极的思想取向,培养大学生的政治敏锐性和自律能力,并满足大学生对高校党建信息获取的多层次、多方面的现实需求,进一步落实在思想上入党的承诺。
在我国现有2 529所普通高等学校中,教师和学生党员共计390多万名,其中学生党员人数接近在校生总人数的百分之十,共有学生党支部9万多个。高校承担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创造者和事业开拓人的历史任务,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不但不能松懈,反而应该积极进取,只有切实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才能适应社会和时代的进步,为实现中国梦储备人才。
四、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探索实践
各高校要积极开拓,使学生党建工作更贴近常态,更切合于大学生实际生活,在学生党团组织、专业性社团、学生社区中大胆推行“党建带团建,支部在网络”的建设工作新模式,制作一批党建微课程、微视频,及时推送,激发学生党员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党建工作的效率。学生党建网络平台使学生党员随时随地就能够接受党组织的信息与指导,参加党组织的集体活动,并且在党组织网络平台中逐渐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网络文化主旋律,以满足学生党员经常性、个性化学习需求,使高校学生党组织更具有吸引力和凝聚力,带头弘扬社会正能量。
高等院校要强化对学生党建工作的实时监督机制,以“互联网+”打造网络监督反馈平台。学生党组织要及时将责任目标、考核评价制度、组织生活等在党建平台实时公布、及时更新,让广大学生党员及时了解并且监督学生党组织的工作开展情况,推动学生党组织信息由静态公开向动态公开主动转变,让学生党员随时随地对党建工作点赞,对基层党组织进行网络测评,对基层党组织提出意见建议。
近年来,各高等院校积极顺应新形势,利用“互联网+”思维,学习大数据网络平台,加大支持力度,采取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的新方式,形成学生党建工作的网络化工作新模式,在实践中提升了学生党建工作的主动性。山东工商学院从理论认知、目标管理、评价制度等方面出发,创新“OEC管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新模式,将入党前的现实表现、培养过程中的榜样作用以及自我评价和师生评议转化为量化的指标体系,建立了目标化、过程化、系统化的学生党员组织发展量化考评程序和标准,有效提升了学生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OEC管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新模式由理论学习、专业学习、日常行为、志愿服务等四个量化考核指标系统构成,以《中国共产党章程》等文件为提纲挈领,立足顶层设计,实施量化考核和过程评定,每一部分的量化分值都注重引导考核对象下一步的努力方向。把握过程关口,自大学生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之日起,将其纳入在“OEC管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指标系统中接受量化考评,原始分数为60分。严格培养过程,入党申请人的考核分数达到70分时可由团支部推荐发展为入党积极分子,并在指标体系中用量化考评方式清除政治素养不高、入党目的性较强、组织纪律懒散等的学生。坚持发展程序,入党积极分子考核分数达到80分以上可推荐成为党员发展对象。坚持优中选优,学生党支部依据“OEC管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指标系统对列为党员发展对象的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民主评议,采取“差额预审”的方式确定人选,并在系统内实时接受师生党员的评议意见。严肃组织生活,预备党员考核分数达到90分以上按组织程序予以转正,做好层层监督、逐级考核,并注重新生入学、毕业生离校等重要窗口期的考核,激励学生党员不论是在入党前还是入党后都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山东工商学院充分运用大数据平台,融合创新思维和“互联网+”意识,并结合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由学生工作处牵头建设的“OEC管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指标系统将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演化为一个目标任务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做到了全过程、全方位的实时互动,已在二级学院运行6年,累积了经验,不断修正了不足,有了明显的效果。
“OEC管理”高校学生党建信息系统体现了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考核,又结合考核对象的现实表现,综合反映了考核对象的真实状态,营造了比学赶超的积极氛围。在考核中统一考核标准,避免出现评价标准混乱化,增强了考核过程和结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将“从严治党”的理念落实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全过程。2014年,该项目获评为山东高校基层党支部活动创新案例一等奖;2015年,该项目入选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培育建设名单。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学习辅导读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 陈海堂.新时期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0.
[3] 中国共产党章程学习问答[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2.
[4] 周聪聪.网络时代传统媒体争取舆论主动权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
[5] <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学习读本[M].北京:红旗出版社,2014.
[6]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4.
[7] 刘锦,张春梅.高校学生党建中互联网应用的创新发展[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61-64.
[8] 闫树.“微文化”时代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10):26-27.
[9] 曹普华.“互联网+”时代,基层党建怎么抓[J].人民论坛,2015(27):66-67.
[10]陈孟增.新常态下大学生党建工作实践与探索[J].党史文苑,2015(16):49-50.
[11]张丽娜.高校学生党员纯洁性教育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5.
[12]郝明宇.大学生党的建设科学化问题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5.
2016-10-28
教育部2015年高校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OEC管理”——大学生党建创新模式研究》;2015年度山东工商学院学生教育管理专项“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建工作研究”(项目编号:2015XSZX001)
赵纪新(1971-),男,山东聊城人, 博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党建、心理健康教育、国防教育及辅导员队伍建设,电话:0535-6893412。
G641;D267.6
A
1671-4733(2016)06-0045-03
10.3969/j.issn.1671-4733.2016.06.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