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连接古今的窗口
2016-03-16住总集团市政道桥工程总承包部向倩
□住总集团市政道桥工程总承包部 向倩
节气,连接古今的窗口
□住总集团市政道桥工程总承包部 向倩
近年来颇爱读书,最爱的书籍莫过于朱伟的《微读节气》。初次接触这本书中的小文是在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的“夜读”栏目。央视主持人敬一丹配乐诗朗诵,使得原本就美丽的文字更加趣味盎然,情趣和美感跃然耳边与眼前。
说起二十四节气的由来,《尚书·尧典》中已经有了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记载,只不过叫日中、宵中、日永与日短。古人以星座在黄昏时出现来定位春夏秋冬,有一套星相学知识,两至两分确立后,加上两启(立春、立夏)、两闭(立秋、立冬),就有了八节。这八节每节三气,就成了二十四节气。
整本书中,我最爱“大暑”节气这篇。大暑为六月中,天热到极点。大暑三候:大暑之日“腐草为萤”,古人认为萤火虫乃腐草所变,是大暑迎接立秋的诗意之虫,轻罗小扇扑流萤,萤火虫袅袅神秘在静夜里穿梭时,其实凉爽的秋已经不远了。后五日,“土润褥暑”,褥是湿,湿气浓重,蒸郁而令人难耐。再五日“大雨时行”,因湿气积聚而招致大雨滂沱,而大雨时行以退暑,最热时秋即携大雨来临。还是东汉刘熙《释名》解释的最准确,他说:暑是煮,火气在下,骄阳在上,熏蒸其中为湿热,人如在蒸笼之中。
重新审视我们古人的生活态度,节令可能是一个有趣的窗口:从春到秋到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饮,耕田而食,鸡犬互为鸣吠,四时自然成岁。人在天地荫庇哺育下,随季与草木鸟兽和谐共生。
节气,它系着我们的血脉。一代又一代的文人雅士从中吟花弄月,又随季发展出一整套诗意化的生活方式,诞生出大量的诗词歌赋,使本来平常的一个个日子都变得有滋有味,无论朝代更替、即是兵荒马乱也不被影响,一代代人复归为泥土,又一代代诞生。它们就支持着一个伟大的民族,有滋有味地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