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年前:苏禄王访华开启中菲友好历史
2016-03-16吴冀川
文/吴冀川
600年前:苏禄王访华开启中菲友好历史
文/吴冀川
菲律宾与中国,早在600年前,就曾有过国家间的友好交往。菲律宾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叫苏禄国,位于今天菲律宾的苏禄群岛。这个国家以盛产珍珠闻名,还被西方殖民者称为“香料之国”。明代初期,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于1417年代表明朝政府会见了当时的苏禄国东王巴都葛·叭答剌。这次会见,使东王了解到,在大海的北面,有一个国力强盛的大明王朝,巴都葛·叭答剌决定对明朝进行访问以建立友好关系。这一年是明永乐十五年。
巴都葛·叭答剌说做就做,他邀请苏禄群岛另外两个国家的国王——西王麻哈剌叱葛剌麻丁、峒王叭都葛巴剌卜一同访华。就是在会见郑和不久,苏禄三王率领眷属陪臣340余人,组成庞大的访华使团,携带珍珠、宝石、玳瑁等礼物,乘坐海船,历经三个多月上万海里的航程,于七月到达中国泉州。在泉州稍作休整后,三王访华团继续北上,经京杭大运河,于八月抵达明朝首都北京。在北京,明朝皇帝朱棣与苏禄三王进行了高端会见。苏禄国三王访华团,是明代中国政府接待的阵容最为壮观的外国使团之一,这也是中菲两国最早的元首级会晤。三王来华,几乎是三国政要倾巢出动,足见当年苏禄国对中国的重视程度。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中国是礼仪之邦。大明皇帝朱棣自然对三王来访高度重视,给予苏禄三王以最高的外交礼遇。朱棣与太子分别宴请苏禄国王,并对来访嘉宾全部给予丰厚馈赠。苏禄国王一行在京27天,加深了对大明王朝和中国风土民情的了解。
访问结束后,苏禄国三王踏上回国路程。当他们抵达山东德州的时候,东王巴都葛·叭答剌不幸染病,病逝德州,葬于德州城北二里北营村。永乐帝朱棣惊闻噩耗,“不胜痛悼”,亲自撰写祭文,并按照中国皇族亲王的礼制,在东王墓前立碑。在祭文中,永乐皇帝盛赞东王访华对两国友好关系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并预言东王的事迹“昭播后世,与天地相悠久”。他还按照中国的传统习惯,赐赠东王“恭定”的谥号。
苏禄国东王王妃葛木宁、次子安都鲁、三子温哈喇等十人,没有回国,而是按照中国传统习俗留在德州为东王守墓。只有太子返回苏禄国继承王位。按照大明礼制,守孝三年期满后,王子等守墓人员都可以离华归国,但他们放弃了回国的机会,长居德州。两位王子还以各自名字的第一个字,为子嗣取姓“安”、“温”。东王妃及二位王子逝世后,分别安葬在巴都葛·叭答剌墓园的东南侧。至清代,苏禄王后裔正式“以温、安为姓入籍德州”,成为清朝子民,并逐渐融入回族,至今已传到21代。
位于山东德州的苏禄王墓,是中菲传统友谊的象征。数百年来,中国历代政府对苏禄王墓和苏禄王后裔,十分重视,并对苏禄王的后裔给予了特殊照顾。1988年,德州苏禄王墓还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00年前,苏禄王访华开启了中菲友好历史。600年间,中菲两国人民延续了世代友好。愿这种友谊代代相传,继续造福于两国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