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艺创作需要尊重历史

2016-03-16吴明福

工会信息 2016年32期
关键词:史书关羽三国演义

文艺创作需要尊重历史

抗日神剧中经常会冒出中国士兵手持汤姆式冲锋枪、特战队员穿戴着现代军人才拥有的个人装备杀敌无数、勇冠三军的形象;一梭子只有30发子弹的轻机枪,可以超常发挥,长时间扫射但子弹总也打不完;甚至在画面中日本的轻型坦克变成了新中国59式;每支中国军队和日本军队中,都有若干美女闪现,而且往往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稍具历史常识的观众,观看这样的电视剧,总有被愚弄的感觉。文艺创作,电视剧制作,为了创作和剧情的需要,添加一些想象的成分,无可厚非,但想象没了边际、虚构成分与真实历史严重不符,甚至相差十万八千里,那就值得商榷了。包括电视剧创作在内的文艺创作,如若选择了历史题材,还是需要充分尊重历史的本来面目的。

虚构和戏说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就是一例。小说《三国演义》中,关于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关羽温酒斩华雄、刘关张三英战吕布、关羽过五关斩六将、诸葛亮火烧博望坡、诸葛亮草船借箭等故事,有的在真实的历史中是不存在的,有的则是别人所为安在了他们头上。譬如:草船借箭,正史记载为东吴周瑜所为,而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换成了诸葛亮。可一般的百姓,确是对此深信不疑。这一方面是由于深奥的史书,寻常百姓不可能去深入研读;另一方面,则由于《三国演义》自元末明初创作出来,600多年间始终在民间流传不衰。其结果就是人们将“演义”当做了真实的历史。即使是关羽、张飞使用的兵器——青龙偃月刀和丈八蛇矛,经史家分析,也纯属虚构。然而这些虚构的历史,却成就了关羽、张飞等人的“高富帅”形象。关羽最终还成为中国的“武圣人”,成为关圣大帝,成为佛教寺院中的护法伽蓝。

虚构历史,即使是在文学作品中虚构历史,在电视剧中“戏说”历史,创作者可能认为这不过是娱乐的需要,与严肃的史书不可同日而语,其实确有混淆视听的流弊。 自古至今,中国的寻常百姓对历史的了解,很多时候不是通过史书,而是通过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评书、戏剧乃至电影、电视剧。隋唐演义、三国演义、杨家将、岳飞传、水浒传等等,连同这些文学作品中的“历史人物”,通过各类民间说唱艺术,构成底层百姓特别是“文盲”族内心中的“历史”。一说起三国历史,百姓自然认为刘备是仁厚领袖的代表,关羽是忠勇义士的象征,诸葛亮是智慧大师的不二人选;相反地,曹操则被认为是奸佞之臣的典型。然而翻开正统的史书,会发现这些脸谱化的人物,其自身特征并不完全与真实的历史相吻合。历史与文艺的密切关联,换句话说,文艺对传播历史的这种特殊重要作用,使得文艺创作者“触史”,自然就背负上还原历史、活化历史、尊重历史的神圣职责。如若文学作品的创作者,抑或是评书、戏剧、电影、电视剧,掺杂了过多的有违历史本来面目的“因素”,那么,这无异于对历史的亵渎和篡改,无异于对史学严肃性的挑战。譬如:罗贯中在创作《三国演义》时,一不留神将自己“崇刘贬曹”的个人好恶融入了笔下,人为改写了历史,其结果是在数百年间误导了数不胜数的普通读者,干扰了一般读者和听众对真实历史的准确把握。其流弊至今未泯。

“触史”要慎重。而今,抗战题材电视剧热播不衰。抗战题材电视剧,对激发当代受众的爱国主义情怀,是具有巨大帮助的。其正面意义显而易见。但“触史”电视剧的创作者应当始终秉承尊重历史的态度,通过艺术手段,尽量去还原真实的历史场景、历史风貌、历史细节……这样做了,不仅仅是增加历史题材电视剧的真实性,更重要的,则是向广大受众普及了真实的历史知识。让受众在审美愉悦之余,了解到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真实的历史国情。

吴明福

猜你喜欢

史书关羽三国演义
“关羽”去世
华容道
《三国演义》骗了你多少年
闲话关羽护嫂
“汗青”原来是史书
为小人物喝彩
三国演义
关羽大意失荆州
三国演义
“善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