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黄石矿冶工业遗产的突出特色*

2016-03-16刘金林

关键词:重工业黄石特色

刘金林

(1湖北理工学院 公共文化研究中心,湖北 黄石 435003;2湖北师范大学 汉冶萍研究中心,湖北 黄石 435002)



试论黄石矿冶工业遗产的突出特色*

刘金林1,2

(1湖北理工学院 公共文化研究中心,湖北 黄石 435003;2湖北师范大学 汉冶萍研究中心,湖北 黄石 435002)

[摘要]2012年,黄石矿冶工业遗产入选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这是中国近现代工业遗产获得的最高殊荣。文章论述了黄石矿冶工业遗产分布的广泛性、历史的延续性、重工业的世界性、集中的成片性、交通设施的立体性、档案的丰富性、名人的专业性等突出特色。

[关键词]黄石;矿冶工业遗产;特色;重工业

黄石矿冶工业遗产分布广泛,内容丰富,古代矿冶遗产独特,近代重工业遗产门类多、保存完整,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在我国具有重要而特殊的地位。黄石矿冶工业遗产完整地展现了我国古代灿烂的矿冶文明、近代曲折发展的工业历程、现代辉煌的工业腾飞之路,其完整性、系统性、代表性在全国罕见。2011年,湖北省政府批准建立黄石工业遗产片区,主要由三处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华新水泥厂旧址、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和全国第一座国家矿山公园——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大冶铁矿东露天采场)组成。2012年,黄石矿冶工业遗产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这是中国近现代工业遗产获得的最高殊荣。黄石矿冶工业遗产与中国其他城市的工业遗产相比较,具有突出的地方特色。

一、工业遗产分布的广泛性与重要性

(一)黄石矿冶工业遗产分布

工业遗产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工业遗产包括史前时期加工生产石器工具的遗址、古代资源开采和冶炼遗址以及包括水利工程在内的古代大型工程遗址等工业革命以前各个历史时期中反映人类技术创造的遗物遗存[1]。黄石地区的工业遗产即古代矿冶遗址特别丰富,有100多处,具有成片分布、相对集中的特点,主要集中分布于铁山—下陆、金牛—大箕铺、富池等三个区带。绝大多数为古铜矿遗址,时间久远,其中以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历史价值最高、世界影响最大。

狭义的工业遗产,我国主要是自19世纪后半叶以来的近现代工业遗存。黄石地区近现代工业遗产分布广泛、内容丰富,特别是近代重工业遗产非常重要,如,近代工业初创时期(1875—1911年)有汉冶萍铁路和码头、下陆车站、华记水泥厂码头、华记湖北水泥厂旧址、大冶铁矿露天采场等;近代工业发展时期(1912—1937年)有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源华煤矿办公楼、源华煤矿铁路运输专线、盛宣怀纪念碑、下陆工人俱乐部、利华煤矿井口等;抗战时期(1937—1945年)有卸矿机、公安路立交桥等;近代工业辉煌时期(1945—1949年)有华中钢铁公司办公楼、华新水泥厂旧址、华新高级职员宿舍、大冶电厂泵房、大冶电厂煤仓等[2]。

(二)黄石矿冶工业遗产的重要地位

大量的矿冶工业遗产奠定了黄石作为青铜古都、钢铁摇篮、水泥故乡的坚实基础。与上海、无锡等城市的工业遗产相比,黄石近现代工业遗产的时间不是最早的、数量不是最多的;但从古代、近现代工业遗产的全面性、在世界历史地位的重要性、在全国工业部门的支柱地位、在全国工业遗产保护的开创性等方面来讲,黄石工业遗产是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

黄石是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最早开始的城市。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工业遗产是从铜绿山古铜矿遗址的保护开始的,保护的级别之高、影响之大,在全国是罕见的。

黄石矿冶工业遗产无论在古代,还是近现代,都拥有当时最重要的支柱行业的遗物遗存,在世界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如,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是先秦时期最重要的铜矿开采与冶炼行业的遗址,是我国发现的规模最大、连续生产时间最长、科技水平最先进、文化内涵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的古铜矿遗址,也是世界上古代规模最大、文化内涵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的古铜矿遗址;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不仅是中国近代最重要的支柱产业——钢铁工业最悠久的工业遗产,也是亚洲最早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的工业遗产;华新水泥厂旧址是远东第一水泥厂工业遗产,也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水泥工业遗产遗址。

二、工业遗产历史的延续性与先进性

黄石的矿冶以及工业历史悠久,三千年延续不断。矿冶工业有三大发展阶段,即:领先世界的古代矿冶业阶段;领先亚洲的近代工业阶段;领先中国的现代工业阶段。这三个阶段都留下了宝贵的工业遗产。黄石工业遗产在历史悠久、领先中外以及同时具备古代、近代及现代工业遗产的完整性方面,居全国前列。

(一)领先世界的古代矿冶业——以铜铁为核心的矿冶之都(商朝晚期—19世纪70年代)

据调查,黄石地区共发现古代矿冶遗址多达170余处,绝大部分属于先秦时期。这些矿冶遗址反映了远在古代,黄石地区矿冶生产的规模就极为宏大,是我国早期矿冶生产的主要基地之一[3]。

1973年发现的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在古矿冶遗址的调查、发掘和研究方面,成为中国古代青铜器研究和中国考古学当时开辟的一个新领域。1980年6月2日,夏鼐先生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召开的中国古代青铜器学术会上,向世界宣布:“铜绿山古铜矿的发现和发掘,对了解我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尤其是青铜业的生产具有重要意义。”[4]

(二)领先亚洲的近代工业——钢铁摇篮、水泥故乡和煤炭摇篮(19世纪70年代—1949年)

钢铁摇篮:湖广总督张之洞和近代实业家盛宣怀在黄石创办了大冶铁矿、大冶钢铁厂,用近代技术开采大冶铁矿,用近现代技术冶炼钢铁,黄石成为近代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

水泥故乡:1907年,清政府批准兴建湖北水泥厂(即华新水泥股份公司前身),是中国水泥工业的发祥地之一。1945年8月,华新水泥公司决定兴建中国最大最先进的水泥厂——大冶水泥厂。1946年该厂从美国引进了2条水泥生产线,这是当时亚洲最先进的水泥生产设备。

煤炭摇篮:19世纪70年代,湖北创办开采煤铁总局,在阳新县开采煤矿,黄石成为中国煤炭工业的发祥地之一。1891年,张之洞在黄石开办王三石煤矿,这是湖北省最早用机器开采的煤矿。1909年开办的富源煤矿和后来开办的富华煤矿、利华煤矿是当时湖北省规模最大的三大煤矿。1936年,富源煤矿和富华煤矿合并,组成源华煤矿。

(三)领先中国的现代工业——工业特区、重工业基地(1949年至今)

1949年,新中国第一工业特区——大冶工矿特区建立。随着华中钢铁公司、华新水泥厂、黄石电厂的投产,黄石成为领先中国现代工业的江南明珠。1950年,黄石市建立,华中钢铁公司成为第二钢都,华新水泥厂已是远东第一水泥厂,黄石电厂成为中南第一电厂,黄石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近现代重工业基地。

三、重工业遗产的全国性与世界性

黄石以近代重工业遗产为核心,在行业分布以及重要地位方面,即工业部门齐全的系统性、重大历史影响的代表性方面,居全国前列,在世界上也占有重要地位。清末民初,黄石地区是中国拥有钢铁、水泥、煤炭、有色金属、电力、机械等重工业部门齐全的重工业基地。新中国成立后,黄石重工业地位进一步增强,除原有工业部门进一步发展外,机械工业发展较快。由于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缓慢,主要集中在纺织等轻工业,而由中国政府和民族资本家创办的近代重工业非常稀少,黄石许多重工业遗产成为中国工业遗产的“孤品”。如,在世界上有重大影响的重工业遗产、亚洲最早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工业遗产——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亚洲保存最完整、当时引进设备最先进的水泥工业遗产——华新水泥厂旧址;亚洲开采时间最长、形成落差最大的露天铁矿——大冶铁矿东露天采场;中国保存完整连接长江的煤矿铁路运输专线——源华煤矿旧址。

黄石近代重工业遗产主要有: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华新水泥厂旧址、华记湖北水泥厂旧址、源华煤矿旧址以及汉冶萍铁路和码头等工业遗产。黄石现代重工业遗产主要有:第二钢都筹建时期的华中钢铁公司工业遗产;大冶钢厂工业遗产;华新水泥厂旧址中建国后的部分、大冶有色及其新冶、铜绿山、铜山口、丰山、赤马山等铜矿山工业遗产;大冶铁矿、灵乡铁矿和金山店铁矿等铁矿山工业遗产;黄石煤矿工业遗产等。

四、工业遗产分布集中的成片性与线型性

黄石工业遗产特别是近代工业遗产地理位置分布非常集中,主要分布在黄石港、西塞山、下陆、铁山四个城区100平方公里的狭小范围内,成片排列。如,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华新水泥厂旧址、大冶铁矿东露天采场、源华煤矿旧址等重大工业遗产的集中分布程度之高,居全国前列。

黄石市区是以矿建厂,以厂连镇,逐步形成的城市格局,从1892年“入”字型框架形成后一直延续至今,是一座城市框架百年不变的城市。黄石城市格局是由厂矿的兴建发展而来的,近代工业厂矿的分布是黄石城市格局形成的原因和行政区划划分的依据。“入”字型的两条线是城市形成的核心骨架,“入”字的“撇”线是指1892年建成的汉冶萍铁路线,它是城市形成的生命线;“入”字的“捺”线是指从1892年开始兴建的汉冶萍运矿码头以及众多厂矿码头所形成的长江航线(后来汉冶萍铁路延伸与长江航线平行)。两条线连接了黄石港、石灰窑(今西塞山区)以及下陆、铁山等乡镇,连接了大冶铁矿、大冶钢铁厂、华新水泥厂、黄石电厂、源华、利华煤矿等厂矿。特别是1950年黄石市建立,沿着两条线兴建了马路、居民区、工厂,黄石市城市格局最终形成。近代厂矿分布集中,黄石市建市60年来,市区行政区划范围基本没有变化,是黄石工业遗产集中分布、百年不动摇的主要原因。

黄石工业遗产集中分布,形成了几个重要的工业遗产片区,如,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华新水泥厂旧址、大冶有色工业遗产片区、大冶铁矿工业遗产片区等,由于通过汉冶萍铁路连接,总体上呈线型性工业遗产的特征。在工业遗产旅游设计中,可以利用这一特征,乘坐古老的蒸汽火车开展汉冶萍铁路工业遗产文化线路旅游,把各工业遗产片区连接起来,重温近代工业摇篮的辉煌。

五、工业交通设施的完备性与立体性

黄石是中国近代以采矿与冶炼为核心的重工业基地,采矿与冶炼的绝大部分产品的销售市场在外地,交通运输是黄石的生命线,交通运输决定着黄石的城市格局,1892年“入”字型城市框架形成并延续至今,关键在于汉冶萍运矿铁路线与长江码头航线的形成。黄石近现代工业交通设施完备,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如,铁路、内河航运、公路、高架索道、高空索道、皮带长廊、隧道铁路、湖底隧道等交通运输方式,以及开辟了铁路与长江联运航线、铁路与江海联运国际航线等等,特别是具有近代世界罕见的海(江海联运)、陆(铁路公路)、空(高架高空索道)立体化重工业交通网络特征。

在近代黄石工矿区100多平方公里的狭小范围内,在交通运输工具的使用方面,时间早、方式多、技术先进,在世界上是罕见的。1892年建成的汉冶萍运矿铁路是中国第一条铁矿运输专线铁路;1893年通航的汉冶萍铁路与长江联运航线是亚洲第一条铁路与内河联运的铁矿运输专线;1900年通航的汉冶萍铁路与江海联运到日本长崎、神户航线是亚洲第一条铁路与江海联运的铁矿运输专线国际航线;1909年湖北水泥厂建成的从厂水泥出仓口至胜阳港江边码头的高架索道成为中国水泥工业最早的索道运输线;1919年建成的象鼻山铁矿运矿铁路是湖北省境内第二条铁矿专用铁路。1892年,大冶铁矿率先在石灰窑上窑江岸建起了第一座运矿码头——老汉矿码头,1899年、1908年又兴建了供日本运矿砂的东汉矿码头和专供汉阳铁厂用的新汉矿码头;随后,象鼻山铁矿在沈家营,湖北水泥厂在胜阳港,富源、富华、利华等煤矿在下窑和中窑,都分别建起了本企业的码头;1920年,大冶钢铁厂在厂区兴建了生铁码头、焦煤码头、发电所码头。近代黄石港口成为长江上最大的运矿港口。1934年,利华煤矿建成越山高架索道,从黄荆山南翻越黄荆山到长江卸煤码头,全长4.5公里,这是中国第一条翻越高山的架空索道[5]。

六、工业档案的丰富性与稀缺性

黄石不仅近现代工业遗产在全国罕见,工业档案遗产丰富,特别是属于国家稀缺的近代早期重工业档案数量多、价值高、影响大,主要包括湖北省档案馆馆藏的汉冶萍公司及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华中钢铁有限公司档案共6 656卷。黄石市档案馆馆藏的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华中钢铁有限公司、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源华煤矿股份有限公司、利华煤矿股份有限公司、大冶电厂五大厂矿的档案。特别是汉冶萍公司档案(包括华中钢铁有限公司档案)是第一批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国宝档案遗产。这些档案所反映的近代黄石企业在全国影响之大、数量之多、地位之高,在全国地市级档案馆中是罕见的,充分说明黄石是近代中国工业摇篮、中国矿冶之都。

汉冶萍公司档案以及黄石市档案馆馆藏的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华中钢铁有限公司、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源华煤矿股份有限公司、利华煤矿股份有限公司、大冶电厂五大厂矿档案成为黄石工业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七、工业名人的代表性与专业性

工业名人资源是黄石工业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张之洞、盛宣怀、翁文灏等人对中国近代重工业有卓越的贡献,是中国近代重工业化的开拓者和杰出代表。近代黄石地区是中国钢铁、水泥、煤炭、电力等民族重工业分布最集中的矿冶工业基地,也是近代重工业专业人才最集中的地区,特别是钢铁工业、水泥工业的大量人才从黄石走向全国,促进了中国近现代重工业的发展。

黄石是中国近代钢铁工业和水泥工业等重工业专业人才的摇篮。王涛,是中国第一位水泥总工程师, 黄石华新水泥厂的创始人,是我国水泥工业的重要奠基人和开拓者。李维格,我国近代钢铁专家,大冶钢铁厂厂长,也是汉阳铁厂的主要开拓者。王宠佑,我国近代第一批矿冶专家,曾担任大冶铁矿矿长,他是中国地质学会及中国矿冶工程师学会的创建人之一。吴健,大冶钢铁厂厂长,我国第一位钢铁冶金工程师,钢铁冶金界的先驱。王季良,黄石利华煤矿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富华煤矿股份有限公司矿师,我国著名的矿冶专家。黄文治,大冶电厂(今黄石热电厂)的创始人,我国著名的电力专家[6]。

如今,张之洞塑像、盛宣怀纪念碑、王涛故居等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新中国国家领导人也钟情于这片热土,特别是毛泽东主席两次视察黄石工矿企业,这在全国钢铁工业企业中是唯一的,其影响深远。为了纪念毛主席对工业基地的重视,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黄石工矿企业制作了六座大型的毛主席塑像,现已成为黄石工业遗产的一道靓丽景观。

参考文献

[1]单霁翔.关注新型文化遗产——工业遗产的保护[J].中国文化遗产,2006(4):10-46.

[2]刘金林.永不沉没的汉冶萍 探寻黄石工业遗产[M].武汉:武汉出版社,2012.

[3]张实.矿冶文明与黄石地区的城市化[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6):6-9.

[4]黄石市博物馆.铜绿山古矿冶遗址[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

[5]刘金林.汉冶萍公司与近代长江经济带的初步形成——以大冶重工业基地的创建为中心[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5):11-17.

[6]刘金林,聂亚珍,陆文娟.资源枯竭城市工业遗产研究——以黄石矿冶工业遗产研究为中心的地方文化学科体系的构建[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尹春霞)

The Prominent Characteristics of Huangshi Mining and Metallurgy Industrial Heritage

LIU Jinlin1,2

(1Public Culture Research Center,Hubei Polytechnic University,Huangshi Hubei 435003;2Hanyeping Research Center,Hubei Normal University,Huangshi Hubei 435002)

[Abstract]In 2012 Huangshi mining and metallurgy industrial heritage was included on "The Tentative List of China World Heritage", which is the highest honor that Chinese modern industrial heritages have obtained.The prominent characteristics of Huangshi mining and metallurgy industrial heritage are presented.They are the extensive distribution, the continuity of history, the universal of heavy industry, concentrated plots, the stereo of traffic facilities, rich archives and professional celebrities.

[Key words]Huangshi;mining and metallurgy industrial heritage;characteristics;heavy industry

[收稿日期]2016-01-20

[作者简介]刘金林,研究员,本科,湖北理工学院公共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湖北师范大学汉冶萍研究中心研究员,长江中游矿冶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矿冶文化、工业遗产与汉冶萍历史。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662(2016)03-0001-04

DOI编码:10.3969/j.ISSN.2095-4662.2016.03.001

* [基金项目]湖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公共文化研究中心基金资助项目“公共文化视野下的黄石工业遗产研究”,项目编号:2015kyb01。

猜你喜欢

重工业黄石特色
黄石国家公园庆祝150年蛮荒岁月——这是怎样的历史
奋力创造建设现代化新黄石的崭新业绩
特色种植促增收
黄石俱乐部度假别墅
中医的特色
黄石高速公路改造项目中互联网+工程建设管理系统的应用
完美的特色党建
斯大林工业化思想论析
浅论我国前四个五年计划对当代改革的启示
浅论我国前四个五年计划对当代改革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