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用伴奏音型在歌曲弹唱教学中的运用*

2016-03-16

关键词:织体和弦

张 俊

(1湖北理工学院 长江中游矿冶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湖北 黄石 435003;2湖北理工学院 艺术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3)



常用伴奏音型在歌曲弹唱教学中的运用*

张俊1,2

(1湖北理工学院 长江中游矿冶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湖北 黄石 435003;2湖北理工学院 艺术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3)

[摘要]伴奏音型是和声进行时的运动轨迹,是表现音乐内容与渲染气氛的重要手段之一。正确地、合理地运用伴奏音型,是歌曲弹唱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教师在进行常用伴奏音型教学时,要根据作品的主题旋律、表现内容、曲式结构和内在情绪等,选择适当的伴奏织体进行歌曲弹唱的设计和组合,最大程度地丰富作品的主旋律,让歌曲弹唱形式更加丰富多彩,课堂教学氛围更加生动活泼。

[关键词]伴奏音型;歌曲弹唱;织体;和弦

音型是指音的类型或形式,作为一种能在特定场景中表达出某一情绪及音乐意境的艺术表达形象,音型带有强烈且明显的节奏感,可以在乐曲中反复出现,具有统一乐曲格调的作用并贯穿始终。音型主要表现在节奏音型和伴奏音型两个方面。伴奏音型作为歌曲弹唱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体现了音乐作品的主题内容、音乐语言的组织方式、和声进行时的运动轨迹,加强了乐曲的表现力、情绪的渲染力,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作品内容,便于教师在课堂上更好地进行歌曲弹唱教学。

一、歌曲弹唱教学中常用的伴奏音型

常用的伴奏音型分为以下3类。

1)柱式和弦伴奏音型。和弦中的各个音在同一时间内,同时演奏出现鸣响,称为柱式和弦伴奏音型。它根据乐曲内容的不断深化和演绎,从节奏方式和结构方式两方面辅以相应的变化,具有和声音响丰满,气势辉煌,节奏短促、轻盈,音乐沉稳、坚定的特点。在歌曲弹唱教学中,柱式和弦伴奏音型既适合进行曲或气魄较大的歌曲,也适合舞蹈性的歌曲。

2)半分解式和弦伴奏音型。和弦中的音有单一弹奏的,也有同时弹奏的。单音与和弦相互交替进行,有时单音在前,双音在后;有时双音在前,单音在后。它具有音乐走向平稳、节奏组合规整、音响效果偏柔和的特点。独有的节奏变化和灵活多样性,使其在各类体裁的歌曲弹唱教学过程中都能进行配乐运用。

3)全分解式和弦伴奏音型。和弦音全部采用单音弹奏的,称为和弦全分解式伴奏音型,即琶音式伴奏音型。此类音型通过音区、节奏等方面的对比,按照有规律的组织形态和变化方式,形成各种排列方式。这类织体通常抒情性较强,适合演奏柔和、优美、婉转的旋律,作为和声的一种重要的织体类型,它也是歌曲弹唱教学中,常用伴奏音型里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类。

二、常用伴奏音型在歌曲弹唱教学中的表现形态

(一)基本形态

音乐的基本形态包括作品的主题旋律、演奏的力度、速度、曲式结构等等。本文从歌曲弹唱教学入手,将3种不同的伴奏音型从有旋律伴奏和无旋律伴奏两方面进行阐述,用音乐的基本形态来研究常用的伴奏音型的形式与内容[1]。

1)柱式和弦伴奏音型。在有旋律的伴奏中,右手作为主导,主要弹奏乐曲的主旋律部分,而左手则负责弹奏基本的伴奏音型。在无旋律的伴奏中,右手可以弹奏3~4个不同的和弦音,左手只需弹奏一组柱式和弦即可。在教学中,老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分清主次关系,左手配合右手,左手弹奏力度适中,节奏均匀,以突出右手主旋律。

2)半分解式和弦伴奏音型。在有旋律的伴奏中,右手依旧负责主旋律的弹奏部分,左手则弹奏低音加半分解和弦进行伴奏,左右手弹奏一般相隔1~2个音组。在无旋律的伴奏中,右手要与左手相对应,通常来讲,左手如果弹奏一组半分解和弦,那么右手则需弹奏与之相对应的和弦音,左右手弹奏的一组音的总数量不会相差3个。在教学中,老师要根据主旋律的变化,灵活运用左右伴奏中的单、双音来指导学生弹奏时的节奏要随音乐旋律的起伏而变化。

3)全分解式和弦伴奏音型。在有旋律的伴奏中,右手弹奏主旋律,左手弹奏低音加全分解式和弦伴奏音型。在针对超过八度的伴奏音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点讲解和演示左手伴奏的连贯性弹奏,指导学生在弹奏时,注意手指的独立性、灵活性和连贯性,加强音级八度跨越和弹奏力度的练习。在无旋律的伴奏中,通常是左手弹奏一个低音,右手弹奏3~4个和弦音,较有旋律的伴奏,对学生来说掌握起来更加容易。

(二)变化形态

1.顺序的变化

将和弦音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变化,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音波,音波多,则乐曲的活跃成分较多;音波少,则乐曲的平稳成分较多[2]。音波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最终的音响效果,使乐曲在旋律进行和乐思表达上也发生一定的改变。在教学中,将音型中的各音排列顺序重新进行改编,可以使伴奏音型在乐思表达上、音乐表现形式和表现力度上,更为细腻、准确、灵活和丰富,提高学生对乐曲的理解和伴奏能力。

2.节奏的变化

节奏是指音乐中长短相同或不同的音所结合成的有机组成关系,它包含了音的强弱和长短两种不同形式及一些简单的基本要素。节奏的变化可分为两方面:放宽与紧缩,搭配与组合。前者属于横向变化形态,它可以将音符的时值打乱,或长或短或休;也可以将音符的强弱规律重新进行组织。后者属于纵向变化形态,它旨在融入新的节奏,将新旧节奏进行重新搭配与组合,既可以在乐段中使用,也可以在乐句中使用。无论是横向变化形态,还是纵向变化形态,为了使伴奏音型的表现力更加突出和丰富,在教学中,我们一般将节奏的变化与和弦顺序的变化结合使用,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提升其伴奏的丰盈度。

3.演奏技法的变化

演奏技法的变化主要是指连奏与断奏之间的变化。连奏在教学中适合演绎抒情流畅的乐曲,断奏则适合演绎轻快活泼的乐曲,奏法的不同使伴奏音型展现出不同的音乐形象与艺术特点。一般情况下,连奏在乐曲弹奏中所占的篇幅较大,运用成分较多, 这样很容易造成忽视断奏运用的现象。所以,教师在选择伴奏歌曲时应向多元素音乐靠拢,这样有利于伴奏音型的变化和组合;即便是同一个曲目,由于情绪和走向不同,也可以将连奏与断奏互相结合或相互转换,摒弃单一老旧的伴奏方式,使歌曲听起来更加生动活泼,趣味盎然。

4.音乐扩展形态的变化

音乐扩展形态的变化表现在有旋律伴奏和无旋律伴奏两方面。在教学中,有旋律伴奏的音乐扩展形式相对自由,可以根据歌曲的需要进行单音的增减、音程的扩大与缩小,甚至扩展出八度音程;无旋律伴奏的音乐扩展形式相对简单,最常用的是在伴奏音型进行的方向上,进行和弦的八度音程的扩展。总的来说,双手衔接的扩展比单手弹奏更容易,也显得曲调更流畅自如;而采用自上而下的音型,能够更好地突出伴奏效果,使音区色彩丰富明亮。

三、常用伴奏音型在歌曲弹唱教学中的运用原则

一首歌曲倘若只用一种伴奏音型,听起来固然协和,不容易出错,但往往会显得单一乏味,尤其是当歌曲的情绪有所变换时,伴奏音型就更需要随着歌曲情绪的变化而变化,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歌曲内容,渲染歌曲气氛,将旋律推向高潮。

在教学中,通常是以乐曲的曲式结构入手,分析常用伴奏音型在不同乐段中的不同运用。常用曲式结构分为单一部曲式(简称单乐段)、单二部曲式和单三部曲式。

单乐段结构虽然仅一个乐段,但它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曲式,揭示完整的作品内容,塑造完整的音乐形象。因此,在为一个乐段的歌曲编配伴奏的教学过程中,为了防止伴奏音型的堆砌,避免零乱无序,常常以一种伴奏音型为主,只在歌曲情绪变化的地方采用不同的伴奏音型,然后再回到主要伴奏音型上,给人一种协和的结束感。

单二部曲式由两个同等重要的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乐思的初步陈述,是完整的乐段结构;第二部分是第一部分乐思的进一步陈述和展开,并将乐曲的进行引向结束部分[3]。两个部分清楚显示着整体乐思发展的不同阶段,既有着各自的任务,又结合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单二部曲式的第二部分可以是再现的,也可以是具有对比性的。在为两个乐段的歌曲编配伴奏音型的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歌曲内容和情绪的需要,选用不同的伴奏音型。这两种不同的伴奏音型,或演奏风格形成对比,或音乐内容互相补充。

单三部曲式由三个同等重要的部分组成,是音乐作品中最常见的曲式结构。第一部分一般为正规乐段,第二和第三部分有可能是乐段,也有可能是相当于乐段的非正规结构。单三部曲式分为带再现和不带再现两类。在为带再现的三个乐段进行歌曲编配伴奏音型的教学过程中,一般第一乐段与第三乐段采用相同的伴奏音型,达到首尾呼应的效果,而第二乐段则需要改变伴奏音型,突出音乐的灵动感。在为不带再现的三个乐段的歌曲编配伴奏音型的教学过程中,则可以遵循单二部曲式的伴奏音型的运用原则,在此基础上,对第三部分的伴奏音型进行小规模的改变,比如说,将乐句的时值进行相应的增减,乐节出现适当的休止音符,乐汇加入个别的装饰音等。

在遵循常用伴奏音型运用原则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3种不同曲式结构的分布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正确引导学生灵活运用不同的伴奏音型,让学生顺利掌握歌曲弹唱技巧。

四、常用伴奏音型在歌曲弹唱教学中的运用实例

(一)柱式和弦伴奏音型

在歌曲弹唱教学中,此类伴奏音型常用以表现热情、激动、豪迈的情绪,尤其在歌曲高潮部分的演奏,能起到推动和烘托音乐气氛的作用。下面以歌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为例。

此曲为G大调,四四拍。曲调铿锵有力,结构规整,节奏感强。左手伴奏时,可在I级音的基础上构成原位三和弦与转位三和弦交替使用。谱例1的第一小节,用四个相同的三和弦伴奏体现进行曲式风格:干脆有力、积极向上;第二小节用I、III、V级转位三和弦与II、V、VII级转位三和弦交替使用,既表现出音和主旋律的级进,又为后面第三小节I、III、VI级转位三和弦的伴奏做好铺垫和衔接;第四小节先用II、IV、VII级转位三和弦伴奏,随后I、III、V级转位三和弦结束时,与第二小节在调式上相呼应,在节奏上相一致。教学中,老师要力求整曲的伴奏音型既有变化又不失统一,引导学生在遵循强弱、次强弱的节拍规律上,演奏要表现出作品中所表达的坚定有力、统一规整、振奋人心、严于律己的决心。

(二)半分解式和弦伴奏音型

根据节奏和交替方式的不同,此伴奏音型在歌曲弹唱教学中,既适合舞蹈性歌曲,也适合抒情性歌曲。下面以儿童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为例。

此儿歌为C大调,四二拍。由姆卡楚尔宾娜作曲,思渊洋改编,律动感强,节奏欢快,主要体现活泼的风格和快乐的气氛[4]。教师在示范弹奏伴奏声部的半分解和弦时,应突出和弦的单音,双音稍轻;每一个伴奏音与主旋律音在节奏上都是八分音符的叠置,遇到右手是十六分音符时,左手依旧保持八分音符的弹奏,让整个节奏在快乐的走向中保持稳定的前进。学生可从中感受轻松愉快的曲风,在弹奏时手指灵活轻巧,轻松应对。

(三)全分解式和弦伴奏音型

全分解式和弦伴奏音型也称琶音分解式伴奏音型,适合运用于细腻柔和、优美婉转的抒情歌曲弹唱教学中。

歌曲《送别》,词作者李叔同。整曲感情真挚动人,意境唯美深邃。此曲为C大调,四四拍。这是一首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结构的乐曲,共16小节,每一个乐段都是由两个乐句而组成。老师在教学中,可将第一乐段与第三乐段采用相同的伴奏音型,达到首尾呼应的效果,而第二乐段则需要改变伴奏音型,突出音乐旋律的变动和走向。第一、三乐段音乐起伏不大,气氛寂静冷清,在选择伴奏音型时,要根据乐曲的和声色彩、音乐情绪的变化而改变[5]。和声色彩浓重时,伴奏旋律也变厚重;音乐情绪上扬时,伴奏旋律也随之上扬。第一乐段在平稳的伴奏中描绘出与第二乐段完全不同的音乐意境,为第二乐段的出场做铺垫。从第二乐段开始,情绪逐渐变得激动,似叹息、似不舍,别样离愁跃然曲中。9-12小节,采用III-V、III-IV的和声进行,伴奏力度加强,速度加快,与第一乐段平稳的描绘乐曲画面形成鲜明对比。第三乐段又回到第一乐段的主题旋律和音乐意境,加强了整首作品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在采用了一些相似或重复乐句的基础上,根据乐曲的情愫意境和风格个性,伴奏音型和和声配置的使用更加灵活,旋律流畅抒情,上下行连续的琶音将歌曲推向高潮,给人以柔和、清晰、细腻的感觉,赋予整曲一种别样的情怀。

五、结语

伴奏很大程度上靠的是和声功能,或柱式和弦,或分解和弦(包含半分解和全分解和弦),最好二者兼顾。另外再采取一些加花、副旋律之类的加以点缀,确保主旋律正常进行时,融入一些生动有活力的音乐元素。由于各种伴奏音型所表达的情绪都是相对的,所以即使是相同的伴奏音型,根据伴奏方法以及速度、力度、音区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这就要求老师在进行歌曲弹唱的教学中,要提醒学生演奏时要跟随音乐的情感走向,在不同的时间、地点、环境、音响条件及现场气氛下,灵活变换伴奏手法,熟练运用伴奏音型,在不喧宾夺主的前提下,使伴奏更为生动、出彩,使演奏效果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曾晓安,曾小梅.钢琴即兴伴奏教程[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辛笛,沈真瑱.视唱与钢琴即兴伴奏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0:1.

[3]周世斌.音乐欣赏[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3.

[4]马丽娜.幼儿歌曲弹唱实用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

[5]洛秦.音乐中的文化与文化中的音乐[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陈咏梅)

Instruction of Commonly Used Accompaniment Figures in the Instruction of Song Playing and Singing

ZHANG Jun

(1Research Center of mining and metallurgy culture and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Hubei Polytechnic University,Huangshi Hubei 435003;2School of Arts, Hube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Huangshi Hubei 435003)

[Abstract]Accompaniment figure is the organization way of harmony movement and an important means in the expression of music content and atmosphere creation.Therefore, the instruction of commonly used accompaniment figures is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instruction of song playing and singing.In the instruction of commonly used accompaniment figures, the teacher should teach the performers to design the song playing and singing through selecting appropriate accompaniment texture according to the theme melody, performance content, melody structure and inner emotions so as to enrich the theme melody of the work and to achieve more colorful playing forms and more lively teaching atmosphere.

[Key words]accompaniment figure;song playing and singing;texture;chord

[收稿日期]2016-03-10

*[基金项目]湖北理工学院长江中游矿冶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开放基金项目“‘劳动号子’在矿冶活动中的应用及保护研究”,项目编号:2016kywh130。

[作者简介]张俊,讲师,本科;研究方向:音乐教学理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662(2016)03-0074-04

DOI编码:10.3969/j.ISSN.2095-4662.2016.03.014

猜你喜欢

织体和弦
属七和弦解决在配和声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莫尔吉胡《弦乐四重奏第1号》第二乐章的织体运用
常用的六种九和弦
一次搞懂吉他常用和弦
现代音乐中常用的吉他和弦及图表
简论中国歌曲钢琴即兴伴奏织体类型与文化意义
想让你的吉他和弦更有色彩吗?欢迎来到七和弦的世界!
凝而不固 层层铺进
苦练和弦勇闯难关
格里格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织体创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