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振邦建设新河北思想评介
2016-03-16杨俊杰闻永健
杨俊杰 闻永健
(新疆大学人文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孙振邦建设新河北思想评介
杨俊杰 闻永健
(新疆大学人文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抗战胜利后,各地事业百废待兴,作为国民党河北省政府大员的孙振邦面对此种情形主张改良政治、发展文化教育与地方特色经济,进而实现战后河北地方政治的革新。虽然其建设目的是巩固国民党统治、抵制共产党,而且受战争环境的制约,建设新河北的预期设想没能实现,但是这些建设措施的提出显示了他改善地方政治、经济状况的决心,其中一些建设思想对当代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建设新河北;背景;原则;建设内容
一、建设新河北历史背景
孙振邦的建设新河北思想产生于抗战后国民党政治腐败和解放战争的双重背景之下,日本投降后,蒋介石为推行其独裁内战的方针,加紧抢占华北战略要地,1945年9月1日改组河北省政府,委任第11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兼任省政府主席,孙振邦任民政厅长。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后,河北成为重要战场,国民政府认为“只有这个地区,才可以支援东北。”①1946年7月河北省政府迁往保定,国民党省党部、省政府按照蒋介石的指示,积极进行恢复和备战活动,即大力安定地方及开展政权建设,恢复大地主资产阶级的统治。抗战胜利后,河北百废待兴的局面使当时担任国民党河北省政府民政厅厅长的孙振邦深感建设河北的任务极为紧迫,孙振邦认为:“河北首先陷敌,人祸天灾交集,地方破坏最烈,人民痛苦最深,兹者复员实施,环境既特殊,工作极艰巨,自非群策群力,坚韧奋斗,不足以克服困难,达成任务。”②他认为:“河北居华北枢纽地位,河北的安危,自然要影响华北的安危。所以要稳定华北,必先稳定河北。”②另外,抗战胜利后,为加强对河北地区的控制,国民政府于1945年11月:将全省划为14个行政督察区,后又增加第15个行政督察专区。:③(p210)然而,此时河北地区许多机构都面临重建,人才极为缺乏。相比之下“共产党政权,蒸蒸日上,尤其在当时的河北省,解放事业进行的如火如荼,河北的国民党政权成为汪洋中的一个孤岛。”④孙振邦认为:“方今内乱滋长,干戈扰攘,地方疮痍满目,人民困苦不堪。吾人侧身省府中,上未能达成中枢之付托,下不能安慰父老,负疚惶愧之不暇,何心侈言新河北之建设。虽然,吾人既不能忘情于国家,自当殷望国家拨乱返治。既不能忘情于桑梓,自当殷望河北和平建设。职是之故,吾人日日困扰于纷乱中,不可无长治久安之理想。日日困扰于破坏中,不可无复兴建设之志气,于河北地位之重要,今后发展之前途,正宜使其有理想、有希望。”②孙振邦认为要巩固国民政府在河北的统治,须加紧建设新河北,“以修明的政治,加速地方的进步,安抚与争取民众的信仰,以我们的教育力量,发挥爱国家、爱同胞的思想。”②
二、对战后河北省情的认识
建设河北,首先必须了解河北、认识河北。孙振邦根据战后河北省情分别从河北战略地位、经济社会状况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孙振邦认为抗战胜利后河北省政府一面要执行国民政府中央所付托的任务,一面要安抚战后沦陷绝境的同胞。他认为要做到这些必须制定一个大方针,即“先收复地方,安抚民生,再推行地方自治,发展地方建设。”②鉴于战后河北的形势,他认为战后河北建设推行起来困难重重,这主要表现在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首先,战后河北的建设必须有充分的财力,才能做出充分的准备与有力的措施,但是战后河北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财政困难,“我们所得到的经费,是平时普遍的预算,而有许多非常特殊的事故,均以无钱而一筹莫展,因为省发的经费有限,县财政又未整理好,以故财政极端困难,在生活上感受痛苦,在行政上不能放手措施。”②长期担任河北省政府要职使得孙振邦对河北地区的政治方面极为了解,他认为战后河北的政治方面存在许多缺点:“1.作风不能革新。当非常时期,应当有革命的作风,踔厉风发,冒险犯难,方能排除障碍,日起有功,而我们大多数习惯倒旧,奉行故事。2.权责不分明。各级机关理应权责分明,分工合作,我们有一部分背道而驰,以致浪费人力、物力,不能争取良好效果,党政之间,专署与县府之间,常有此病。3.干部不健全。各县佐治人员已感不足,而乡镇干部,尤为缺乏,如:思想陈旧,精神不振,决不能担当安抚地方推行自治之任务。另外,行政督察专员未能深入民间,很少周行辖县,躬亲督导县长未能苦下身段多在乡间,以致民间疾苦未能周知,团队纪律未能整饬,政权不易发展,民心未能掌握。4.缺少建设精神。战后河北建设之进步,方能安慰民心,领导大众。而地方残破不知收拾,零乱不知整洁,缺乏进取之精神,致少刷新之气象。”②对河北在全国范围的战略定位成为孙振邦建设新河北的基点,孙振邦认为虽然河北的发展还面临很多困难,但是,河北就战略位置、人文、政治等方面而言仍有其发展的优势所在。就战略地位而言,“河北省西依太行,东挟渤海,南跨黄河。有绾谷华北,雄视八方之姿势。”②因而,河北的建设对于整个国家来说战略意义重大。从农业方面来看,河北“平原千里,河流纵横,土地大都肥沃,农业富饶,而棉花产量,居全国之前茅,与江苏相伯仲。今后实施农业工业化,则农产棉产,将驾任何省份之上。将来太行山可造林发展,并以科学技术修治水库与渠道工程,则农田得到灌溉,变水患为水利,增加农产,裨益民生,可以预卜。”②从资源优势来看,“河北东北境之遵化,兴隆、迁安等县,金矿颇丰。丰润、卢龙、抚宁、临榆,及易县,涞水间,铁矿亦富;东部开滦一带,西部太行山之边线,北起长城,南至漳河,煤层蕴藏,绵延千里,战前产量之巨,甲于全国。渤海滨上盐滩毗邻,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之势。”②从交通环境来看,河北省境内“铁道有平汉、津浦、北宁、平绥、平热、正太德石各县,辐射四出。通达全国各地。水道则南运河而外,皆自北而南,自西往东,帆樯之便,亦甲于华北。河北已居华北优胜之地位。如将来北方大港兴筑,西北铁路系统发展,则更将成为中国北部神经中枢。且煤、铁、棉、盐等主要工业之资源在河北兼而有之,而煤、棉、盐,三种产量均丰,为其他各省所不及。”②另外,他认为河北人才优势明显“河北腹心中,北平市为数代故都,大学林立,人文荟萃,为全国之冠冕。天津市扼渤海咽喉,为北方巨埠,工业之繁,商业之胜全国第二。”②综合河北以上优势,他认为“河北之人力,物力,实为华北之骨干,而建设河北实为建设华北巩固边防之基础。”②
三、建设新河北之原则
一项事业的建设须有其根基、有其计划,战后河北的建设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社会工程。孙振邦认为建设新河北所依据之原则,约有三方面:“(一)三民主义。三民主义为救国主义,亦即举国奉行之建国最高原则。一省之建设,为建国之一部,故省之建设,必依国家建设为范本。三民主义,亦即建设新河北之最高原则。(二)国家政策。主义为一成不变之原则。政策为因时制宜之计划,主义如根本之法,政策如实行之法。以故国家各种建设政策,皆为建设河北依据之第二原则。(三)地方实际需要。中央政府之政策,皆具有一般性,而各省情况不同,其所需要者已异。诸如此类之实际需要,即为建设新河北所依据之第三原则。”②孙振邦关于战后河北建设原则的论述体现了其发展构想不仅要积极结合地方而且要做到统揽全局,其新河北建设原则体现了其建设思想的大局观。孙振邦认为新河北的建设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的社会工程,就建设内容而言,孙振邦认为要从文化、政治、经济方面入手,并且必须做到统筹规划。
四、建设内容
(一)文化建设方面
关于文化方面的建设构想,孙振邦认为:“人才多,则河北之建设,已有良好之基础。”②但是,发展地方仍须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尽量恢复扩充收复区的各级学校,并训练教师,以发挥教育功能。他认为发展地方教育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1.普设国民学校,推行强迫教育,辅以公费制度,使贫家子弟,能一同入学,以期教育普及。2.充实民众教育,扫除文盲,提高国民常识,以辅助建设之推行。3.注意卫生教育,以与卫生行政相配合,促进民众之健康。4.发展职业教育,提高科学技术,以适应本省经济建设之发展。5.筹设一完备省立大学,造就高等人才,以备国家及本省之需要。”②他认为运用教育组织,教导青年及人民,提高其德、智、体标准,使之成为健全之国民,则于管、教、养、卫皆能促进。从以上文化建设主张可以看出其发展教育的构想中教育门类设置合理,且十分注重发挥教育服务现实社会的功能。
(二)经济建设方面
孙振邦认为战后河北经济的发展要从本省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区域经济、交通优势。就经济方面来说,他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根本整治河流,在山地推广造林,建筑水库,在高处建立水塘、水渠、以消除水灾,发展水利。并推行古井,以辅助河流灌溉之不足;河北河流无不待理,雨量往往无期,水旱灾疫,不时发生;是以农田水利之讲求,为增加生产唯一之要务。2.利用广大平原,推行集体农场,采用工业化经营,以扩大生产。3.利用本省地下地面丰富物产,发展工矿业,与国家经建相配合,以谋工业化圆满之实现。4.发展水陆交通建设,以期配合农工矿业之发展,得运输之便利。5.提倡并发展省营县营事业,用以充实省县建设之财源。6.充实建设合作社系统,用以增加地方生产,调节分配,改善国民经济,民众生活。”②从以上几点我们可以看出,其主张是充分考虑河北实际的,他对战后河北经济发展的构想是结合农业、工业、交通运输各方面的,而且极为重视农业的发展,其发展集体农场、现代农业的构想更体现了其思想的高瞻远瞩之处。
(三)改良政治
战后,国共两党争夺河北战略要地的事实和对河北国民党政治现状的担忧,孙振邦不得不进行政治改良的工作,他的政治改良思想体现了检讨过去得失的原因与结合现实发展需要,以谋切实有效之改进。
1.改良河北政治之要领及纲要
孙振邦认为建设新河北之工作千端万绪,须有遵循之要领,他认为政治建设要领包括:“(1)依照国家法令,适应本省需要,建立繁简合理,效能强大的各级行政机构,尤须充实基层。(2)依据中央人事法令,兼采选贤任能要旨,甄拔各级行政干部,加以适当训练,合理使用,保障其生活,砥砺其节操;更导引人才,趋向地方,树立健全行政的基本。(3)建立简化合理有力的警卫组织,维持地方安定秩序,保障人民安宁生活。(4)由主管人员,以身作则,笃实践履,敦品励行,养成忠诚奋发的风气,并综合各项,信赏必罚,以达到休明前进的政治。(5)组织壮年民众,发挥固有刚健精神、增进现代军事知能,提高爱国情绪,内而保卫乡里,外而参加国防。(6)筹设各级民意机构,推行地方自治,以发展充实民主宪政之基础。(7)推行户政,清查户口,举办人事异动登记,以建立计划政治之基准。(8)清理地籍,推行地政,逐步实行土地政策。”②河北陷敌后,人祸天灾交集,地方破坏最烈,人民痛苦最深,战后环境既特殊,工作极艰巨,孙振邦认为改良政治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一环。他认为面对战后河北的现状,国民政府既不可讳疾忌医,亦不当掩耳盗铃,应以坦白忠实的态度,检讨各种重要工作。他认为河北行政人员应有以下意识:“(1)立志:复兴河北,建设河北,为河北父老兄弟解除痛苦,为河北父老增进福利。(2)决心:不怕吃苦受罪,不辞艰险牺牲,贯彻主义,达成任务。(3)精神:振作奋发,不萎靡,不消极。(4)生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刻苦节约,简单朴素,绝对戒除奢侈、贪鄙、腐化。(5)行动:守纪律、负责任、明礼仪,知廉耻。(6)工作: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有方法,把握时间,确实力行。”②他认为只有做到以上几点才能达到“政治修明,地方安定,成为民族强健,民权平等,民生康乐之新省区。”②国民政府在接收日伪政权的过程中,河北地区像战后国民党其它统治区一样“贪污盗窃,敲诈勒索,中饱私囊成风。收复区群众形象的形容为‘三羊开泰’,‘爱东洋、捧西洋、要现洋’和‘五子登科’(金子、房子、票子、车子、女子)。”③(p110)孙振邦认为,如果长此推演,“岂止损政府之信誉,失国民之同情,而破坏政府之清明,增重大局之纷乱,阻碍建设之推进,实为国家安危兴替之所关。”②他认为“澄清吏治,铲除贪污,实为责无旁贷之事。”②孙振邦认为战后河北特殊的环境,正需要绝对健全的各级行政干部体制,方能发挥行政力量,其条件是要具有行政知识与经验,只有这样才能改良政治。
2.改良政治的具体措施
孙振邦认为要改良河北政治既须采取现代国家之制度又须发扬中国固有之精神,既应保持儒家之政治哲学,更应善用法家之法制主张。他认为要改良河北地区政治须做到以下五点:
(1)建立现代人事制度
孙振邦认为改善河北地区政治,首先要做到“立制度”,即建立现代人事制度,一切公务员考选、任用、俸给、奖惩、进退、养老,均有合理之正规。他认识到国家久战之余,人才俱匮,完善合理人事制度,非短期所能建立,但可以从以下方面完善用人制度:“首先,做到慎重选用。使性行不正,认识不足之流,不能幸进入选。其次,做到俸给合理。使公务人员,月俸所入,能维持其家庭正常生活。再次,做到年功加俸。使守法从公人员之待遇,有与年俱增之希望,使忠勤服务公务员,达到相当年限,一旦退休,仍领年薪,不虑饥寒。”②他认为公务员如果不虑匮乏,各得其所,则“衣食足礼仪兴”,自无贪污之妄念也。
(2)选贤能、示风范
改良政治,建立人事制度,为用人之常经,而激浊扬清,风力末俗,尤应先事“选贤任能”,以期“贤者在位,能者在职”,使不贤不能者,知当局用人行政之趋向,因而自觉自励,而争上游,由是可收“舜举皋陶,汤举伊尹,不仁者远”之功效。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贪污之流,非匿迹潜形,亦将改途易辙。孙振邦认为各级当政者要做到:“‘整躬帅属’,‘以身作则’,正如儒家政治哲学之要点‘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便有极大之影响。如果反其道而行,即有‘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之现象,而生‘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之感。”②他认为凡此理论,“虽为儒家政治哲学之要点,验之现代进步国家之实际,大抵皆然。”②
(3)崇俭约、信赏罚
孙振邦认为“‘国奢示俭’,此为儒法两家共有的一种政治作风,而为今日工业发达、物力丰富之国家所不取。然而生产落后、民生凋敝之中国,仍有保持之必要。最高领袖倡导新生活,朴素为其中重要条目,其用意之深远,实超越于往代。但以往奉行未力,收效未宏。各级官员要积极的养成‘见利思义’,‘节用爱人’的风气。”②信赏必罚,为法家一贯主张。孙振邦认为要修明政治就要做到整饬纪纲,应倡导培植全面的、刚健笃实、勇往迈进的政治作风。他认为做到严明赏罚,须像孔明治蜀一样,做到“‘开诚信,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对于有功于国家者,应像张江陵当国一样‘虽千金之赏,通候之印,亦不宜吝。无功于国家,虽嚬笑之微,敝绔之贱,亦不轻予。’”②他认为立制度、选贤能,示风范,崇俭约,明考察,信赏罚,六大段都得到实施,则“风纪整肃,政治由此更新,建设由此进步,国基以固,国势以隆,而贪污可绝迹。”②
(4)完善行政机构及民意机构
孙振邦认为革新地方政治应破除困难,大量训练各级行政干部,以充实机构,健全人事,提高行政效率,同时储备训练人员,以便各区训练机关早期成立;要做到充实县以下区乡镇级行政组织,以利推行训练民众工作,做到“普遍成立收复区的各级民意机关,主动的推行民权,实行民主,争取民众的通力合作。”②他认为“运用管理组织及民意组织,训练人民,行使四权,民权主义则可以逐步实现;运用养育组织,推行建设,增加生产,调节分配,则民生主义,可以逐步实现。运用警卫组织,训练壮丁,增加其军事知能,爱国思想,小则保护乡里,大之捍卫国家,中国壮丁,人人能‘执干戈以卫社稷’,则民族主义可以实现。”②孙振邦认为建设新河北要充分发挥地方,特别是基层的作用,要完善基层组织则须完善新县制之组织,推行新县制要注意完善“县政府及乡镇保甲组织、教育机关及乡镇保各学校组织;生产组织,即建设机关及各级合作社之组织;警卫组织,即警卫机关及国民自卫之组织;民意组织,即县参议会,乡镇代表会,保民大会之组织。”②
结 语
孙振邦的建设新河北思想涉及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而且,他对战后河北的建设构想比较侧重政治的改良。从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这些建设意见从总体上看是正确的。概而言之,其建设河北思想有以下特点:(一)计划周密。孙振邦关于新河北的建设构想可谓计划缜密,其建设原则、建设内容的阐述体现了其对河北省情的准确把握,其建设构想涉及经济、文化、政治各方面,而且注重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二)因地制宜,发挥地方特色。孙振邦根据河北省情分别从河北战略地位、经济社会状况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其关于建设新河北的构想充分考虑了河北的实际。(三)注重“修明政治”,且突出基层政权建设。孙振邦认为:“吾人在职一日服务一日,必求有利于民众,有益于地方,有补于国家。因为在此严重环境中,我们种种条件缺乏之故。我们要以悲天悯人之胸怀,作艰苦卓绝之奋斗。”②他的改良政治主张充分考虑到完善基层组织,充实县以下区乡镇级行政组织,如:完善乡镇保甲组织、乡镇代表会、保民大会等基层组织。另外,孙振邦的建设新河北思想,是以近代资产阶级社会建设思想为基础的,同时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社会建设思想的营养成分。建设新河北的思想,反映了孙振邦在解放战争和战后河北地区国民党政治现状的大环境下,具有独特见解,而且较为系统的政治认识和社会建设构想。概而言之,他比较清楚地表明了地方建设的重要意义、思路方法、政策措施和目标任务等方面。孙振邦的建设河北思想既有反映、针砭和改变现实的优长,也有过于理想、脱离现实的不足。不足之处同样反映在多个方面。从根本上说,孙振邦建设新河北的构想和目标与战时环境、社会条件,尤其是国民党的政治现实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矛盾。孙振邦建设新河北的构想在国民党统治区域是极为罕见的,其建设新河北思想虽体现了时代的呼吁,具有一定的治政价值,但是受当时战争和政治环境的限制,终究也只能是一项新奇动人而在当时无法实现的政治设想。孙振邦的建设新河北思想在当时未能付诸实施,但给今人留下了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在当今仍具有明显的现实启迪意义。
注 释:
①《河北省政府社会处工作概况》,河北档案馆馆藏档案,全宗号:622,目录号2,卷号628。
②《建设新河北》,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全宗号:三四(2),案卷号:191。
③谢忠厚:《河北通史·民国下卷》,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12月。
④胡彦平:《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河北省普通公务员考试研究》,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5月。
[1] 朱汉国,杨群主编.中华民国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
[2]河北省政府秘书处第四科公报股.河北省政府公报[Z].第一卷,第四期,北平:河北省政府秘书处印刷所,1946.
[3]河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孙继民主编.河北省志·国民党志[Z].北京:中华书局,2005 .
[4]尚宏雁.民国时期河北历任行政长官[J].石家庄:档案天地,1999增刊.
[5]启跃编.国民党怎样丢掉了中国大陆[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
[6]杨俊杰,马彬.新疆城市史研究综述[J].和田: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5(6).
[7]刘志鹏.华北沦陷区国民党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5).
[8]〔美〕胡素珊.中国的内战:1945-1949年的政治斗争[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
[9]林代昭.中国近代政治制度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
[10]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015-07-12
杨俊杰(1986-),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闻永健(1986-),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