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隋炀帝对江南繁荣的影响

2016-03-16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6年7期
关键词:隋炀帝

李 政

(西北大学 丝绸之路研究院,陕西 西安 710069)



隋炀帝对江南繁荣的影响

李政

(西北大学 丝绸之路研究院,陕西 西安710069)

[摘要]在传统观念里,隋炀帝是暴君的代名词,但也有人认为他是一位有作为的君主,尤其是促进了江南的繁荣发展。隋炀帝出于对江南的热爱,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江南繁荣的措施,如开通隋朝大运河、重用江南人士、推崇天台宗、对江南的优待措施等,推动了江南社会走向繁荣。文章通过文献研究方法,运用大量史料来说明隋炀帝对江南繁荣的影响。

[关键词]隋炀帝;隋朝大运河;天台宗

千百年来,隋炀帝(杨广)作为历史上有名的暴君早已盖棺定论,但只以暴君之名来概括隋炀帝是不公正的。正如胡戟先生指出:“评价历史人物,功就是功,过就是过,功不折罪,瑕不掩瑜,归根结底要看他历史活动的社会意义,是进步还是反动。”[1]应该说,隋炀帝在封建历代君主中是一位有作为的君主,本文以江南为落脚点,论述隋炀帝对江南繁荣的影响。

一、隋炀帝重视江南的原因

(一)江南是隋炀帝政治生命的根基

开皇八年(588)冬,隋炀帝被任命为行军元帅,大举伐陈,陈被灭,天下重归一统。隋炀帝再次实现了大一统王朝的建立。从开皇十年(590)到夺嫡成功,隋炀帝在江都达十年之久。他充分利用在江南的十年时间,收纳江淮人士和江南佛道人物,阴谋夺嫡,且有割据江淮的政治图谋。在这十年间,隋炀帝培养了自己的政治势力,其中江淮人士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这不仅影响了隋炀帝执政期间的政策,甚至影响了他的归宿。

(二)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黄河流域作为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成为最早的经济中心。自东汉末年以来,南方得到重点开发,西晋末年“八王之乱”给北方经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而后出现的“衣冠南渡”把大量的劳动力带到了南方,特别是他们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他们同南方的汉族人民及山越等少数民族人民共同兴修水利、开垦荒地,到南朝末年南方经济开始赶上北方。据《隋书·地理志》记载,当时江南地区,“宣城、毗陵、吴郡、会稽、余杭、东阳,川泽沃衍,有海陆之饶,珍异所聚,故商贾并凑”。[2](P602)隋炀帝认识到南方快速发展的经济已经成为隋王朝的强大支柱,只有如此,才能保证隋王朝的生存和发展。

(三)隋炀帝对江南文化的热爱

隋炀帝虽然出身于关陇军事贵族,但是他有一位出自江左士族的妻子。史称萧后,“性婉顺,有智识”。[2](P741)萧后给杨广介绍了南方的生活方式,并促使他热爱南方,几乎到了着迷的程度。他效法东晋时期宰相王导,“言习吴语”,学习了一口流利的吴方言。他还令江南诸儒编撰《江都集礼》一书,“杨广则已成为南方文化的最大保护者和宣传者”。[3](P131)隋炀帝不仅是帝王,而且是一位诗人,在当时称得上是诗坛领袖,他的诗不仅具有北方的贞刚质朴,还具有南方的清绮纤丽,是南北文化交流融合的典范。其中以《春江花月夜》尤为著名。正是隋炀帝出于对江南文化的热爱,大量的江南文化士人得到重用,佛、道教人物被给予保护和赏赐,其中虽有很大原因是隋炀帝为了争当天子和巩固统治,但却不可否认的是,他确实对江南文化产生了好感,以至于着迷。

二、隋炀帝促进江南繁荣的措施及影响

(一)开通隋朝大运河

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历来被文人学者所诟病,他们认为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只是为了满足其穷奢极欲。唐代诗人秦韬玉在《隋堤》一诗中有“种柳开河为胜游”之说,认为隋炀帝种杨柳、开运河,只为了看琼花,可隋炀帝第一次下江南是在大业元年(605)八月出发,第二年三月离开,琼花在每年四、五月间开花,隋炀帝错过了琼花的赏花期。从而看出,隋炀帝第一次下江南并不是为了看琼花。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并非只为满足一己私欲,而是作为利于万世的宏伟工程而建造的。

1.隋朝大运河建造过程

隋朝大运河自北向南包括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其中,邗沟和江南河主要位于江南地区。大业元年(605)疏通邗沟,大业六年(610)开江南运河。隋炀帝仅用六年时间,就开通了一条北至涿郡,南达余杭,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的人工运河,大运河全程约2 000公里,迄今为止,依然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正如胡戟先生所言,大运河的开通“是我国古代国土规划中最宏伟的系统工程”之一。[1](P80)

2.隋朝大运河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隋朝大运河的开通促使运河沿线城市崛起、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便利了运河沿线城市的交通,又为大宗商贸交换的实现提供了方便。邗沟和长江交汇于扬州,进而将扬州和全国连接成一体,扬州成为东南地区的交通枢纽,至中、晚唐时期,扬州的繁荣达到鼎盛,史称“扬一益二”,成为“雄富冠天下”的一方都会。运河最南端的余杭,地处钱塘江畔,在大运河的影响下,从一个边境前哨地一跃而成为繁荣的商业城市。《隋书·地理志》载,杭州及其附近的城镇“川泽沃衍,有海陆之饶”。[2](P603)到了唐时,杭州已成为东南名郡。并且大运河的开通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可能,对江南的长期稳定局面产生了积极作用。

隋炀帝开通大运河虽然对隋朝并未产生太大的积极影响,但其功绩惠民于千秋万代,当评价历史事物时,需要以长远的眼光看待其在历史上所做的贡献。正如胡戟先生所说:“当他(隋炀帝)的名字和大运河连在一起的时候,他便是不朽的了。”[1](P90)

(二)重用江南人士

隋炀帝担任晋王期间,大力扩充自己的势力,形成了由其主导的“晋王府集团”,在晋王府藩邸之中,“本多江淮人士”,[4]隋炀帝出于政治需要和对江南人士的好感,大量起用江淮人士,主要体现在:

首先,旧陈宗室的政治地位有了极大的提升。据《陈书·陈伯山传》记载:“大业二年,隋炀帝以后主第六女婤为贵人,绝爱幸,因召陈氏子弟尽还京师,随才叙用。由是并为守宰,遍于天下。”[5](P251)据《陈书》统计,“大业中,陈宗室子弟得为县令者21人,郡守、通守者7人,郎官4人,卿5人。”[4]隋文帝时,宣华夫人陈氏同样为隋文帝所宠幸,陈氏子弟却并没有因此而走向飞黄腾达。显然,陈氏宗室政治地位的提高,是隋炀帝时期开始的。

其次,江淮人士参与隋朝高层政治。大业中后期,隋炀帝组织了一个新的宰相班子,名曰“五贵”,即:纳言苏威,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内史侍郎虞世基,御史大夫裴蕴,黄门侍郎裴矩。这五人中,苏威、宇文述代表关陇集团,虞世基、裴蕴代表江南,裴矩代表北齐、东部势力。也就是说,在隋炀帝中后期的宰相班子中,江南势力占了五分之二,虽然与关陇集团所占比例相当,但相对于文帝时期的关中本位政策,江南士人在最高权力中枢中所占的比例有了很大的提升。

再次,隋炀帝即位后,江淮人士在高级将领中的人数骤增。始兴人麦铁杖,隋炀帝授以其右屯卫大将军之职,“待之愈密”。[2](P1014)江都人来护儿“帝甚亲重之”,[2](P1016)在三次征战高丽的战争中,来护儿为水军统帅,足见隋炀帝对他是相当的信任。

隋文帝时期在用人政策上实行“关中本位”政策,南方人士很难进入权力中枢系统,也就不可能在中央出现代表他们的利益集团,南方人处于被排挤、被压迫的地位。隋炀帝登基后,晋王府的学士们得以入朝参政,形成了以江淮人士为主体的文武实力集团。无论是政界还是军界,江南人士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代表着江南人的利益,形成了代表江南势力的利益集团。大业年间,江南人士得到重用,取得了可观的效果,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江南没有发生大的叛乱,而是在稳定的环境下得以快速的发展。

(三)推崇天台宗

江南佛教自东晋以来已兴隆了几百年,在江南社会各阶层中具有极大的影响力。隋文帝曾大力支持佛教的发展,时任晋王的隋炀帝为了取得佛教人士对他的支持,更是大力地推崇佛教的发展。作为南方佛教的主要代表——天台宗,之所以能够在隋朝得到迅速的发展,是和隋炀帝的大力支持分不开的。

首先,支持智顗建寺和度僧。隋炀帝出任扬州大总管期间,在智顗的请求下,先后修葺和兴建了许多的寺院,其中天台、玉泉、东林、符天等寺尤为著名。而且隋炀帝还极力支持僧人剃度,执意弟子灌顶,在《隋天台智者大师传》中说:“大师所造有为功德,造寺三十六所,大藏经十五藏,亲手度僧一万四千余人。”[6]智顗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是和统治者的支持分不开的,尤其是隋炀帝的支持。

其次,物质支持,包括赠送佛经、佛像、法器等宗教用品。隋炀帝为晋王时,智顗请求将废寺水田赐与该寺,以扩充其基业。杨广派遣司马王弘办理此事,“施肥田良地”。[6]隋炀帝本人还直接提供一些寺院的供给,如慧日等四道场即由晋王“国司供给”。[6]隋炀帝对天台宗的关照可以说是无微不至,除了给予田产、房宇外,还赠予香炉、铜钟、绵绢、香料、果品等。

隋炀帝如此大力推崇天台宗,是希望其发挥“神通道力,照蔼皇家,宝柞灵长,覃被亿兆”,[6]即为巩固隋王朝的统治服务。天台宗僧众也确实对隋王朝歌功颂德,表示衷心的拥护,南方能保持长期的稳定,这和隋炀帝运用文化手段笼络南方佛教界有很大的关系。[7]

[参考文献]

[1]胡戟.隋炀帝的真相[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魏征.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99.

[3]袁刚.隋炀帝传[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4]何德章.江淮地域与隋场帝的政治生命[J].武汉大学学报,1994,(1).

[5]姚思廉.陈书[M].北京:中华书局,2011.

[6]杜文玉.隋炀帝与佛教[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1,(2).

[7]袁亚.西汉中后期对匈奴政策之争的探析——以《盐铁论》为中心[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3).

责任编辑:张庆

[收稿日期]2015-07-16

[作者简介]李政(1992-),男,甘肃定西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民族史研究。

[文章编号]1004—5856(2016)07—0124—03

[中图分类号]K2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4-5856.2016.07.028

The Influence of Emperor Yang of Sui on the Economic Prosperity in the Jiangnan Region

LI Zheng

(Northwest University,Xi’an 710069,China)

Abstract:Traditionally,Emperor Yang of Sui has been known as a tyrant. However,there are also some people who believe that he was a good ruler and he made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economic prosperity in the Jiangnan region. Emperor Yang loved this place very much and hence made a series of policies to push forward its prosperity,for example canalizing the great cannel,employing officials from Jiangnan region,respecting Tiantai Sect etc.,which contributed a lot to the prosperity in this region. With literature research,Emperor Yang’s contribution to Jiangnan prosperity is shown with a large number of historical documents and writings.

Key words:Emperor Yang of Sui;the great cannel in Sui Dynasty;Tiantai Sect

猜你喜欢

隋炀帝
唐人评价隋炀帝对后世的作用与影响
隋炀帝爱玩“假招子”
隋朝末年的“奇人”宇文化及
隋朝“江都之变”风云
南方文风与隋炀帝诗歌
李渊起义
隋炀帝「辽东之役」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