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翡翠黄金缕绣成歌舞衣
——浅谈贵州少数民族民间刺绣艺术

2016-03-16马丽亚

文化学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刺绣苗族图案

马丽亚

(贵州省民族博物馆,贵州 贵阳 550002)



【辨风正俗】

翡翠黄金缕绣成歌舞衣
——浅谈贵州少数民族民间刺绣艺术

马丽亚

(贵州省民族博物馆,贵州 贵阳 550002)

本文首先介绍贵州少数民族民间刺绣的历史基本情况及其民间刺绣工艺,并解读苗绣、瑶族刺绣、彝族刺绣、水族刺绣及侗族刺绣等贵州少数民族民间刺绣的图案含义,以期让我们对贵州的少数民族历史和文化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贵州;少数民族;民间刺绣;工艺;图案含义

刺绣作为中国的一项传统手工技艺,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尚书》中就有“衣画而裳绣”的记载,后来“章服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其发展。作为刺绣的典型代表,家喻户晓的就有“四大名绣”,然而,比之贵州的苗、土家、仫佬、瑶、侗、羌、白、布依和彝等少数民族民间刺绣,四大名绣也不敢独领风骚。一位哲人曾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贵州少数民族民间刺绣代表了民族,代表了历史及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贵州少数民族民间刺绣的历史基本情况

贵州少数民族民间刺绣历史悠久,有学者认为:“若从秦代算起,黔东南的苗族刺绣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1]关于贵州少数民族民间刺绣的最早记载可见于《后汉书·南蛮传》:“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制裁皆有尾形……尚斑烂。”这说明,最迟于秦汉时期,在贵州这块土地上生活的先民就已懂得刺绣技艺了。《隋书·地理志》载“诸蛮”“承盘瓠之后,故服章多以斑布为饰”;宋代《图画见闻志》中有“卉服鸟章俱集蛮邸”之说;明代《五溪蛮图志》《贵州图经新志》,清代《毕节县志稿》《黔书》《红苗归流图》《楚南苗志》及《黔记》等文献,均有关于贵州少数民族先民运用刺绣装点衣装的文字记载。

宋代鹭鸟纹彩色蜡染裙,现藏贵州省博物馆,1987年出土于贵州平坝棺材洞,为国家一级文物。该裙局部多丝线刺绣挑花,图案有花草纹、几何纹和条形纹等,技艺单纯,针法娴熟,它的出土不但印证了历史文献的相关记载,且有力地证明了贵州少数民族民间刺绣艺术的历史传承。这种传承是代代相传,主要作为服装、家居、宗教的饰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族的审美观和价值取向。如今,苗绣、马尾绣均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也是对贵州少数民族民间刺绣艺术的有力传承与保护。

二、贵州少数民族民间刺绣的工艺介绍

贵州少数民族民间刺绣工艺精湛、色彩绚丽、图案多样、寓意深厚,大抵可分为挑花、拼布、锡绣、锁绣、辫绣、绉绣、打籽绣、马尾绣、平绣和破线绣等。

挑花又称“数纱绣”,是少数民族民间刺绣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技法,不用画样,仅凭脑中的大致纹样,依绣布的经纬线计算运针,造型工整、对称,图案富于节奏感和几何韵味,技法有十字挑和平挑两种。

拼布也称“贴花绣”,是用各色布块剪成所需图案贴缀镶订而成的一种刺绣手法,绣法简单,图案以块面为主,风格别致大方。

锡绣是贵州少数民族民间刺绣中最具特色的技法,苗族运用居多。制作方法为,将特制的锡箔剪成箔条,卷边后钉于绣布之上,间有刺绣,形成黑底银花的绣片,堪称绣苑奇葩。主要流传于贵州剑河一带,以“万”字纹和“寿”字纹等符号为主,象征光明、吉祥。2006年锡绣被列为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锁绣是广泛运用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种古老的刺绣技法,图纹清晰牢固、古朴典雅,多用作边缘配花和锁边,技法有单针、双针之分。双针法流行于贵州雷山、台江、重安江一带;安顺一带的苗族妇女则擅长以单针表现花卉骨架,图纹清晰典雅。

辫绣又称编带绣,这是西周时期就已出现的中国传统刺绣技法之一,现存于少数民族民间刺绣技法中。它先将彩色丝线按六根、七根、八根,最多十五根为一组,编成辫带,再按稿样将彩色丝辫钉在绣布上。贵州清水江流域一带的辫绣工艺独具风韵、色彩斑斓,多以花卉、鱼虫、龙等图案为主。

绉绣与辫绣是并蒂姊妹花,在贵州黔东南台江、雷山、西江一带,将辫绣的丝辫按图样褶皱成形,再用丝线钉上,图案成浮雕状,厚实凝重,极富装饰效果。

打籽绣是用丝线缠绕绣针两三圈后插入绣布,形成丝线结,使绣面成颗粒状。贵州台江革一地区,惠水摆金一带的苗族妇女善用此法制作隽美衣饰,以“字”纹图案为主,绣品质感坚硬,经久耐用。

马尾绣属于缠绣(又称绕线绣或绞线锁绣)的一种,它以较硬的马尾梗线为内芯,外用打结法缠上丝线,再盘绣出各种纹样,针线固定,形成梳齿、环绕样的线条,极富浮雕感,图纹清晰,富丽多姿。

平绣是贵州少数民族民间刺绣中广泛运用的技法,常与剪纸结合在一起,其法为按样模以平针走线,单针单线,针脚排列均匀,纹路平整光滑。以贵州台江施洞、施秉、月亮山区等使用较多、工艺精湛。

破线绣为中国传统刺绣技法之一,又称剖线绣,贵州黔东南地区妇女尤擅此法,技艺精湛。她们将丝线分破成八至十二股细线,多用平针刺绣,绣品极为平整细腻。

三、贵州少数民族民间刺绣的图案含义

贵州少数民族民间刺绣色彩艳丽,写意抽象,历史传说、宗教崇拜、生产劳动、爱情理想、家庭生活,甚至草木花果、鸟兽虫鱼等,皆可刺绣,其图案经过艺术夸张和变形处理,往往具有介于似与不似之间的东方神韵。

(一)苗绣上的图案含义

苗族服饰被誉为“穿在身上的史诗”,源于其服饰上的刺绣图案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苗族的历史和文化,这就是苗绣,它伴随了苗族的产生和发展。远古时代,苗族先民因战争不断迁徙,为避免流失走散,便于族属识别,不同地域、不同经济条件的支系就用不同的刺绣图案来标识自己,后来定居下来的苗族就因地理上的大杂居小聚居分布格局,形成了不同苗族支系不同的刺绣图案。正如杨东升先生所言:“苗族服饰是在历史迁徙中形成和演化的,在生境适应中传承和发展的,是苗族历史文化的反映。”

苗族传说同样反映了这种以图案作为族属识别的现实需要。传说女首领兰娟为让民众记住迁徙所经过的山河路途,采用彩线记事的方式,服饰上的黄线代表黄河,蓝线代表长江,翻山越岭也绣个标记,最后抵达目的地时,从衣领、袖口、裙腰直到裤脚均已全部绣满,于是服饰上的刺绣图案也就成为了历史的记录和载体。

此外,苗绣中还有一些被广泛运用的刺绣图案,如“枫树”“蚩尤”“姜央”“十二古祖”及“蝴蝶妈妈”等,体现了生命起源和祖先崇拜。“菱形”象征“箭头”,“横纹”代表祖先所涉江河;坎肩上的“方形图案”是对故乡田园、树木、星星的向往以及对迁徙所过山河的追思;“印纹”为苗王大印,印上是苗王的名字。“方形背搭”体现了苗族人对故乡城池的记忆;民族英雄“务么细”的刻画表达了对真实英雄人物的歌颂等,这些图案往往与历史记载相一致,与口耳相传吻合,体现的是一种对历史的别样记录,图画板的真实。

(二)瑶族刺绣上的图案含义

瑶族刺绣图案虽然没有苗绣那样的华丽多姿,但同样蕴藏着丰富的含义,以人称“白裤瑶”的贵州荔波瑶山男装为例。其白色灯笼土布短裤上往往绣有五条长短不一的垂直红色条纹,有如人的五指,相传为其祖先在一次战斗中带伤作战,在裤脚上留下五个血手印。五指纹样一定意义上表达了对祖先功绩的怀恋和追思。此外,该地的女装也颇具特色,为两块青布组成的贯首衣,在衣背上绣有“田”或“回”形图案,传说是首领的大印,讲述了一段瑶族祖先曾因失去权力而受尽苦难的历史;衣角下的“米”字图案,象征了蜘蛛网,传说蜘蛛曾救过瑶族祖先,并教会他们织布缝衣。

(三)彝族刺绣上的图案含义

彝族刺绣图案不仅制作精美,同时还作为族群识别、年龄界定、社会角色的重要标志。以贵州水城彝族女长衫为例,在上衣的前襟、袖口、裙裾两侧皆有涡旋纹、几何纹、涡旋纹、几何纹及虎纹等图案,风格古朴粗犷,体现了彝族尚黑、崇虎的传统。刺绣镶边,据说还包涵着彝族姑娘争取婚姻幸福自由的美丽传说。

(四)水族刺绣上的图案含义

水族刺绣色彩浅淡素雅,以蓝、白、青为主,尤以马尾绣最具特色,体现了民族的谦恭和含蓄,内敛和低调。图案有刺藜花、白猛花、鱼纹等,朴素大方、简洁实用。已婚妇女的服饰上均有刺绣花边,传说一个叫秀的水族姑娘为了防范毒蛇,用彩线在衣领、袖口、襟边、裤脚等处绣上花边,以驱赶毒蛇,十分应验。此后,水族妇女就都在服饰上绣花边了。

(五)侗族刺绣上的图案含义

侗族刺绣喜用青、紫、白、蓝作底色,每一种花纹,每一个造型都蕴含着一个故事,包含着一个理想,寄托着一种祈望,是侗族智慧的结晶。以贵州黎平银朝侗族男子芦笙衣上的凤尾裙为例,其上刺绣的鱼纹,寓意人丁兴旺,多子多福。鸟纹,反映了侗族的鸟崇拜观念,表达了民族兴旺繁衍的愿望。

四、结语

通过回顾贵州少数民族民间刺绣的发展历史,对比精美斑斓的贵州少数民族民间刺绣艺术,我们发现,刺绣的美已不仅仅是图案的绚丽和多彩,更是镌刻在人们身上的古老历史和文化符号,也是在贵州这片美丽神奇的土地上,各族同胞共同书写的历史与传奇。

[1]张泰明.苗族刺绣的历史踪迹[J].贵州民族研究,1995,(1):141-143.

【责任编辑:刘亚男】

J523

A

1673-7725(2016)03-0045-03

2015-12-15

马丽亚(1984-),女,贵州平坝人,馆员,主要从事博物馆陈列展览及民族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刺绣苗族图案
贵州剑河 多彩刺绣添技增收
清新唯美的刺绣
画中谜
画中谜
画中谜
苗族古歌《仰阿莎》
盛大节庆——苗族牯藏节
李雅华:精美的石头能“刺绣”
苗族老照片
苗族芦笙制作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