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的整体性研究与解读
2016-03-16田成英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南宁530006
田成英(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南宁530006)
中国梦的整体性研究与解读
田成英
(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南宁530006)
中国梦是一个完整的理论,具有整体性特征。中国梦的整体性主要体现在中国梦的内涵、发展历程、空间布局及其与世界梦的关系等方面。
中国梦;整体性;系统论
系统论认为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部分)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具有整体性、开放性、自组织性、相关性、有序性、层次性等特征,而整体性则是系统论最基本的特征。中国梦是一个完整的理论,具有整体性特征。中国梦的整体性主要体现在中国梦的内涵、发展历程、空间布局及其与世界梦的关系等方面。从整体性的角度对中国梦进行研究和解读,不仅有助于深化对中国梦的理解,也有助于推进中国梦的实现。
一、中国梦内涵上的整体性
中国梦的内涵是要回答“谁在做梦、做什么梦、怎样实现梦”,即中国梦的主体、内容、实现路径三个方面的问题。从习近平关于中国梦内涵的论述来看,中国梦内涵的整体性主要体现在其主体、内容和实现路径上的整体性。
第一,中国梦主体的整体性。系统是事物存在的方式,系统由要素所构成,而这些要素又作为小系统而包含着其它更小的要素,进而构成次子系统→子系统→系统的层次递进关系。中国梦主体的整体性就体现在系统与要素之间的关系上。
中国梦的主体只能是中国,而不能是其他国家。然而中国作为一个整体,它又是由部分构成。习近平明确指出:“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1]16这意味着中国梦包括国家梦、民族梦和个人梦三个组成部分,其各部分的主体也相应是国家、民族和每个中国人。这三个主体并不是彼此割裂开来的独立实体,而是作为中国这一主体的要素或部分而紧密联系在一起。国家不同于氏族组织的地方就在于国家是按地域来划分国民的。所以,中国本身是一个整体,从国土上说,它由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地区构成;从国民上说,中华民族是中国的世居民族,而中华民族又是一个整体,它由56个民族构成,因而中国梦自然也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梦;从人口上说,中国拥有13亿人口,这13亿人口具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中国人,而13亿中国人又构成一个整体,即中国人民。可见,从主体角度看,中国梦的主体首先是中国,而中国这个主体是一个整体,它由“中国这个国家”、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三个要素或主体构成。其次,“中国这个国家”、中华民族、中国人民三个要素或主体本身又是一个整体,它们都包含有各自的构成要素。所以,中国梦的主体具有整体性。
第二,中国梦内容的整体性。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1]5。这实际上回答了中国梦的内容。从中国这个主体的角度来说,中国梦的内容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中国梦最直接、最本质的内容。从“中国这个国家”、中华民族、中国人民这三个要素或主体来说,它们所追求、所梦想的目标分别是国家追求富强、民族追求振兴、人民追求幸福,而这三个目标又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整体。相对而言,追求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大梦”,它体现国家的价值理念,并对人民的个人价值追求起到引领作用;人民追求个人成功、实现个人价值和幸福只是“小梦”。当国家价值理念引领与个人价值追求相统一、相一致时,“大梦”与“小梦”就会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构成一个命运相连、休戚与共的整体利益。只有将个人的小梦寄托于国家、民族的大梦之中,个人才有梦想成真的可能。每个人都怀揣梦想,都在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拼博,国家梦、民族梦才有实现的基础;同时,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2],“小梦”的实现也是“大梦”实现的前提条件。这正如习近平所强调的,中国梦“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1]3-4。所以,中国梦的整体内容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体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1]5。可见,中国梦的内容、中国梦的目标指向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第三,中国梦实现路径的整体性。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梦的实现路径是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道路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一条被实践证明符合中国国情、富民强国的正确道路。走在这条道路上,我国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我们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精神是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也是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精神动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不仅需要我们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来聚集力量,更需要发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来锐意进取、攻坚克难,争取更大的胜利。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感情纽带和精神支撑,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中国力量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力量的基础是13亿中国人的个体力量,只有把13亿中国人的力量汇聚在一起,才能构成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中国梦是民族梦,是13亿中国人共同的梦。而民族团结、人与人的和谐相处,是凝聚中国力量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必须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奠定基础。中国道路解决了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中国精神回答了实现中国梦的精神面貌,中国力量找到了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源泉,三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中国梦的实现路径,这也体现了中国梦实现路径的整体性。
二、中国梦时间维度上的整体性
中华民族曾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鸦片战争惊醒了大清王朝的天朝梦,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和不平等条约的签署,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当山河破碎、民族危亡之时,个人梦难圆。救亡图存、振兴中华,成为时代最强的呼声;争取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成为近代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1]4。为实现这一梦想,当时中国的各种政治力量都粉墨登场,进行了各种尝试。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分别是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改良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所进行的救亡图存运动。由于各种原因,他们的努力都失败了,都未能实现民族复兴的梦想,但他们的事迹却鼓舞着更多中华民族优秀儿女前赴后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民族复兴的事业多了一支新兴力量,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敢于担当的中国共产党以完成两大历史任务为己任,紧紧依靠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一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二是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三是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
这三件大事承前启后,既结束了近代以来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命运,又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壮大、走向复兴之路的历史征程。一方面,它把近代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联结起来。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前提和基础,它使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实现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为当代中国的发展扫清了障碍、创造了条件。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则是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目的,也是巩固和维护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物质基础。没有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国家就会陷入落后挨打的局面,民族就会遭受列强欺凌。另一方面,它又把历史中国和当代中国联结起来。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经过百年抗争,终于在1949年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但是,由于旧中国积贫积弱,新中国几乎是建立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由于缺乏经验,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也走了一些弯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纠正了“左”的错误思想,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经过艰辛探索,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在这条道路上,我们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如今中华民族还在沿着这条道路走,为实现民族复兴而阔步前行。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目标。从时间维度看,它和中国梦的关系是近景与远景、现实与梦想的关系。“两个一百年”离我们较近,可以说是现实,而中国梦相对而言离我们较远,是明天的梦想。从范畴上说,它和中国梦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中国梦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表现形式,“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中国梦的具体内容[4]。如果加上近代的百年抗争,就有三个百年。在这三个一百年中,有相联,也有交集。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近代史与中国当代史的分界线,它把鸦片战争以来的“百年抗争”与“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这两个百年联接起来。“建党一百周年”则与前面两个百年相交集,它凸显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样,中国梦就把历史中国和当代中国联结了起来。
总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提出,既是对近代争取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历史任务的继承,也是对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实的回应,更是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美好未来的展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它从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维度回答了中国梦提出的历史背景、现实依据和未来前景,表明了中国梦在时间维度上具有整体性。
三、中国梦空间维度上的整体性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5]。要实现中国梦,必须进一步审时度势,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来推进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政策。从中国梦的空间维度看,对内改革是要解决实现中国梦的内部协调问题,对外开放是要解决实现中国梦的外部环境问题。
对内改革必须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深化各项事业改革,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国梦是民族复兴梦,而民族复兴就不能仅是经济上的发展,而是整个国家的有序发展和整个社会的良性运行。就中国梦与“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关系而言,经济建设是中国梦实现的根本和前提,政治建设是中国梦实现的政治保障,文化建设是中国梦实现的精神支撑,社会建设是中国梦实现所必须具备的社会环境,生态建设是中国梦实现的基础。中国梦的实现不是任何单独一方面的实现,也不是向任何单独一方的偏离。“五位一体”的齐头并进、协调发展是实现中国梦的客观要求。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着力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发展和完善”[5]7。为了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深化改革,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并对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习近平强调:“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计划,加强各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5]88“全面深化改革是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不是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单项改革”[5]87—88。这意味着改革不是某个领域体制的调整和修补,而是各个方面体制与制度的深度革新,是全方位的改革和整体性的推进,最终解决实现中国梦的内部协调问题。
中国梦的实现还需要良好的外部国际环境,这就要求我们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积极参与国际竞争、融入国际社会。历史经验已经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可能实现国强民富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充分利用和平与发展的国际环境,以开放的姿态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使我国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得到明显增强,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得到不断提升。当前,面对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元化、文化多样化的国际形势,应该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持经济上合作共赢、政治上平等互信、文化上包容互鉴的原则来处理国际事务,通过争取世界和平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世界的和平发展是中国梦实现的外部环境,它也需要我们去积极营造。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分析国际形势发展和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构想。这一战略构想核心是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这“五通”充分体现了和平、发展、合作、互利、共赢的精神,并将“中国梦”与“世界梦”有机地衔接起来。同时,它也体现了中国“走出去”的对外开放的新姿态,“走出去”的战略将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更广阔的舞台,营造更好的外部环境。
可见,中国梦空间上的整体性要求我们要从内外两个维度上积极谋划解决中国梦实现的内部协调和外部环境问题,而全面深化改革可以更好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对内求和谐、求发展,对外求合作、求和平,从而在整体的空间布局上解决实现中国梦的内部协调和外部环境问题。
四、中国梦与世界梦关系上的整体性
从系统与要素之间的关系来看,世界是由各个国家构成的相互联系的整体,而包括中国在内的每个国家都是世界的一个不可分割的要素(部分)。同时,每个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它自身又包含民族、人民和个人等要素。追求和向往更美好的生活是人类的天性,因此,各个层次的主体都有各自的梦想。世界的发展有自己的愿景,即和平发展;中国的发展有自己的梦想,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世界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中国梦又由国家梦、民族梦、人民梦等构成。从中国梦与国家梦、民族梦、人民梦的关系来看,中国梦是整体,国家梦、民族梦、人民梦是部分。同样,从世界梦与中国梦的关系来看,世界梦是整体,中国梦是部分。在这个世界梦的整体当中,只有每个部分、每个国度的梦想充分实现,世界的和平发展梦想才能实现。同时,没有整个世界的和平发展,中国也根本不可能真正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和平,不是动荡;是机遇,不是威胁;中国梦与世界梦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相通的。“中国梦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包括美国梦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1]71。
从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来看,系统只有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系统内部才能有序,系统也才能得到进步和发展。中国作为世界的一个部分,中国的建设和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不能闭门造车,而必须在世界中进行建设,必须通过对外开放来实现与世界各国的互联互通,来实现对世界资源的充分利用而谋求自身的发展。同时,中国走的是和平发展道路,这是一条对内求发展、求和谐,对外求合作、求和平之路。它打破了“国强必霸”的大国崛起模式,不是借助殖民扩张和对外掠夺来发展自己,而是依靠自身的资源和力量,在顺应经济全球化浪潮中通过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通过与各国开展平等互利的合作来实现富民强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虽然可以改变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状,使中国更加富强,但中国梦的实现“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1]70。这是因为中国的人口众多、市场巨大,中国的发展将给国际社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有利于促进各国的共同发展。同时,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坚定力量,中国的和平发展会使世界局势更加稳定,使世界和平更有保障。当今中国与世界发展的事实充分表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和平发展也离不开中国,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已经形成休戚与共、相互联系的命运共同体。
综上所述,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通俗表达,也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亲切表达,它很好地让国内民众明白国家追求什么、民族追求什么、人民追求什么,让国际社会明白中国人拼命努力到底是追求什么。中国梦是一个完整的理论,具有整体性的特征。中国梦的整体性主要体现在中国梦的主体、内容、实现路径、发展历程、空间布局及其与世界梦的关系等方面。中国梦的提出,将有利于达成共识、凝聚民心、汇聚力量,从而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4.
[3]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7-02(02).
[4]蔡娟.“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铸就“中国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05-27(A05).
[5]习近平.习近平淡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郑好
10.3969/j.issn.1009-0339.2016.03.003
D610
A
1009-0339(2016)03-0013-05
2016-04-22
2014年度广西民族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gxun-chx201408)。
田成英,女,广西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3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