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工作相关问题研究

2016-03-16唐新红

环球市场 2016年2期
关键词: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环境

唐新红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工作相关问题研究

唐新红

江苏常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摘 要:本文对环评公众参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改进措施,对于提高环评公众参与工作的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

前言

环境保护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重要的战略部署,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关系到经济发展的长久性,所以要加强环境保护。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势必会对环境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就需要对这种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从而提前制定出有效的防范措施,减轻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并且对实施过程进行跟踪监督。为了提高环评的工作效率,可以实行公众参与制度,在项目开发建设的过程中,建设单位、环保主管部门以及各类相关部门的专家或者群体,可以对于项目的开发建设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交流,参与到政府管理环境中,能够更加全面而有效地提高环评工作质量。但是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所以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切实提高环评工作水平。

1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

1.1 公众参与作用边界被公众无限放大

公众参与对于环评而言本意是从公平公正的立场出发,为环评提供具有重要价值的建议,提高环评的质量。但是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各种建设项目广泛的开展,由此在社会中构成了诸多的矛盾。而公众参与对于环评来讲,是现阶段最为正规以及具有一定权威的手段,但是由于使用方式不当,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被人们无意地放大,立场有失偏颇,失去了公正性,其作用边界无限放大,违背了公众参与最原始的目的,由此导致环评工作质量受到影响。

1.2 信息公开时间过短

公众参与要想切实发挥作用,就需要对整个项目的细节进行详细的了解,通过对相关信息的分析研究,从而对环评工作的准确性以及合理性做出公正的判断。按照相关规定对于公众进行意见征求的时间为10 个工作日,但是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却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公众公开信息,或者根本就不公开,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公众无法了解相关信息,所以对于环评工作无法给出合理的判断。

1.3 参与对象缺乏代表性和广泛性

公众参与的本意就是发挥公众的力量参与到环评工作中来,从建设项目影响到的利益受损者中选派代表,从而得到最为真实有效的数据信息。但是有些建设项目为了回避环评工作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没有按照公众参与的规范要求执行,只是随意发放调查问卷来进行敷衍,没有从利益受损者中获取最为直接的信息,所以所获取的结果不具有代表性以及广泛性,无法真实地反映出公众的意愿,导致环评工作失去意义。

1.4 公示内容设置避重就轻

要想切实发挥公众参与在环评工作中的作用,公众就需要对建设项目本身进行深入的了解,项目建设后能够为社会创造的价值,项目在开发建设的过程中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影响的程度以及范围,通过防范措施能够获取的效果,这些都是公众在参与过程中所参考的依据。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单位在公示环评信息内容时往往会避重就轻,过分的宣扬建设项目所能够带来的积极作用,而对于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以及防范措施的效果等却没有深入的解释,由此会对广大公众造成误导,直接影响到环评结果的质量。

1.5 公众参与意识淡薄

由于我国在环评公众参与方面的宣传工作不到位,所以大多数的公众对于参与环评工作没有一定的了解,加之受到文化素质、所处环境的影响,对于公众参与的方式以及途径不够了解,所以自身积极性不高,在公众参与意识比较淡薄的情况下,对环评工作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2 改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机制的措施

2.1 健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在途径和方式方面的法律法规

为了提高公众参与环境评价的有效性和真实性,需要我国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和法规。明确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途径、形式和程序等,以确保公众参与环境评价工作的合法性。同时,还应该重点立法明确公民有权自愿成立公民环境保护社会团体或群众组织,并通过这类组织参与环境管理,开展环境保护活动。

2.2 合理设定公众参与的时间

我们知道,公众参与环境评价工作有效性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公众参与所获得的相关信息不够全面和真实。因此,应该合理地选择公众参与环评工作的时间。应该在政府对某项决策或规划事实上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时和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前介入,直到项目审批结束。

2.3 合理选择公众参与对象

公众的代表性与广泛性是影响公众参与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合理选择公众应兼顾公众的代表性与广泛性。广泛的代表性有利于吸取多方面的意见,便于决策者综合把握。因此,在选择对象时,高层次和基层的对象都要考虑,选择范围应包括直接受影响的人群、受影响团体的公共代表和其他感兴趣的团体。

2.4调整公众参与的程序和方式

2.4.1完善公众参与的程序

借鉴美国、日本等国家的立法经验,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可分为项目审查、范围界定、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草案、草案审查、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以及评价后的跟踪与监督等程序。而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程序仅仅是对需要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程序作了具体规定,而对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及登记表的程序没有详细规定。换而言之,后者情况公众根本没有参与程序的机会。另外,在环境影响评价程序中,由于缺少项目审查和范围界定程序的相关规定,公众也无法参与进来。

2.4.2保障公众的知情权

知情权是公众参与建设项目的前提,也就是说,只有公众对建设项目有所了解,才能很好地行使公众参与权。因此,信息公开的程度影响着公众参与的程度。如沪杭磁悬浮联络线工程,上海市有关政府部门只公布了环评报告的简本,关键信息缺乏,引起了公众的不满。在实际环评中,建设单位、环评机构、政府部门都负有信息公开的义务,在信息公开时应当及时、真实、全面,同时又方便公众获取,从而有力地保障公众的知情权。

2.5细化公示内容,完善公众意见调查表

公众意见调查表现无统一的格式和要求,在公众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所推荐的保护设施的态度及意见方面的调查比较薄弱。因此,应进一步细化公示内容,规范公众调查表及环境信息公告的格式,增加被咨询人员情况表,规范报告书简本内容。增加此方面的调查有利于向公众对规划和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措施、环境影响范围、程度有更明确的了解,从而使公众对项目或规划实施进行有效的监督,扩大和深化公众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的参与范围。

2.6加强环境宣传教育以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提高公众参与环境评价工作的意识是提高环评工作有效性的重要举措。应该从学校、社会等各个方面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公众的环境保护知识、环境保护的意义、环境保护的态度和环境保护的行为等公众环境素养。充分利用大众媒体的强大影响力,普及法律知识,培养公众的法治观念,提高法治素质,树立观念,有效监督政府决策和企业的环保行为。

3结束语

总而言之,环评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环境保护的发展态势,所以为了保证环评工作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应该切实发挥公众参与的作用,从利益受损者的角度出发,为环评工作提供更加全面而合理的建议,这种建议更加直观而有力,对于政府进行环境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公众参与环评工作还能够有效地提高广大公众的环保意识,从而积极地投入到环境保护工作中来,对环境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可有效提高环评工作质量,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余林康.公众参与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与探讨[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0,(4).

[2]李波.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绿色科技,2013,5.

[3]赵鹏展.分析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10.

猜你喜欢

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环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残膜污染防治与可降解地膜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互联网背景下公众参与农村食品安全治理的对策研究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中公众满意的影响因素研究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制度的有效表达机制的构建
“营改增”对国企税收的影响评价
公路沿线文化遗产影响评价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