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初中语文课改实施方略之一二

2016-03-16韩合娜

环球市场 2016年12期
关键词:综合性语文课文体

韩合娜

河北省文安县教育局

浅议初中语文课改实施方略之一二

韩合娜

河北省文安县教育局

分析中职生学习现状,通过让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师生亲密合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以及运用多种教学模式,促使学生爱上语文课,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语文可课改综合实践课程纠正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综合性实践活动是语文教学里五大板块之一的内容。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设置,该部分内容从第一学段就开始设置了。只不过,每个学段的目标、内容和形式各有差异。综合性实践活动是日常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短板。但是,这个版块处理到位了,对学生语文学习提升会很大。

一位善于学习的青年老师提到了自己不会上综合性实践活动,感觉农村学校无法开展。对于这个问题,我从课标要求、实际操作、课堂组织等方面,现场进行了解答。思维还算敏捷,语言表达也比较清楚,现在把当时的发言整理一下,免得时间久了就彻底遗忘了。其实,从语文学科的特点来说,综合实践活动特别能够锻炼学生的信息搜集能力,扩大学生的视野,并进一步拓宽语文学习的范畴。

综合性实践活动如果处理不到位,则比较容易流于形式,发挥不到“综合”和“实践”的功能。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学语言,用语言,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培养语感,提升语文素养。故而,语文的综合性实践活动的核心目标就是聚焦语言文字的运用,拓展语文学习的内容,创新语文学习的途径。

我曾经听一位老师介绍过综合性实践活动的错误做法。在走进月球这个主题中,某位老师的处理方式是:播放了人类登上月球的视频,持续时间长达一节课。至于以说这两个课例存在着问题,就是他们活动的指向没有聚焦语言文字的培训、积累、练笔。

再以“走进月球”为例,教师可以这样组织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与月亮有关的民间传说,比如嫦娥奔月。通过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第二个环节,可以引导学生复习温故与月亮有关的诗歌,进行吟诵月亮诗句大背诵比赛。教师先举例,“清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在老师的示范下,学生进行展示,这个环节是对以往古诗文重温。第三个环节,诵读一首与月亮有关的歌谣,“初一一根线,初二看得见,初三初四像峨眉,十五十六月儿圆。”或者猜与月亮有关的谜语;第四个环节,写出对月亮的句子。比如,十五的月亮像________;写出对月亮的描写语句。所有的环节都指向月亮,不同的形式都体现着运用语言文字。

以初一年级的“走进汉字”综合性实践活动为例,来谈谈这个版块到底如何设置,既不违背语文学习的规律,也能最大程度地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介绍中国的汉字起源,这是传说,学生对故事比较感兴趣。还可以把汉字对朝鲜文字、韩文、日文影响介绍给学生,增加学生文化认同感。当然,这些环节的实施,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储备为目标的。不主张对文化知识进行生硬的灌输,也不要求要全部掌握,熟烂于心。

农村学校的孩子,由于生活环境的制约,以及家庭文化底蕴的欠缺,他们的信息储备少,视野面狭窄,语言功底差。针对学生资源少的现状,教师提前做好安排部署,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室、网络、报纸等,把搜集的相关资料发放给学生,让他们掌握。结合学生的特点,班班内的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个小组自由分工。最后,由于准备充分,课堂上的展示活动就会顺利进行。

总之,综合性实践活动需要教师放宽视野,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这个菜园地只要精心打理,也会开放出灿烂的花朵。

二、纠正课程中的三种倾向

在笔者听课的过程中,发现目前语文课堂教学里存在着几种不好的倾向,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不利于课改工作的稳妥推行。

倾向一:重形式,轻内容。具体表现在授课教师不是认真研读课标、钻研教材、分析学情、设计教学,而是在形式上大费功夫。如制作色彩鲜丽的课件,在课堂上播放视频。明明是学生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却要进行分组讨论,而分组讨论还未深入又急忙进行下一环节。

倾向二:作文训练淡化文体要求。目前,各种考试中的写作都有“文体不限”之类的话语和要求,没有明确文体,给许多教师误解成 :既然不限制文体,就让学生写作文时自由选择。结果造成作文文体不明,记叙文不象记叙文,议论文不象议论文,说明文不象说明文|、、、、、写作形式混乱,导致学生不能写规范的任何一种文体。

倾向三:文本解读及对话重人文轻技能。说具体点就是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忽略了知识技能目标,对于语言学习的基础: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弱化。由以往教学中的过于强调语言的实用性(工具性),而倒向只注重理解、领会篇章的思想内涵。如淡化语法知识的讲解,以人教版初中语文为例,语法知识出现在附录里面。但是,部分教师误解为课改不需要生僻、枯燥的语法知识,也就不需要进行讲解。

语文课处理好“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文本解读既要进行人文熏陶,也要教给学生基本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课堂教学应回归到注重文本解读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当中来,授课必须兼顾二者,而不能有失偏颇;

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讲解基本的语法知识与修辞知识。课程标准不要求系统的讲解语法知识,但是明确规定:“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他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否则,语文课除了激情,缺少充实的语言功底注解这种激情,长期以往,学生的表达能力势必弱化,连语言学习的基本目的都达不到,创新又从何谈呢?

作文训练必须要强化文体训练。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文体后,即能规范的按文体要求某篇构章,再放手让学生选择。在九年级的时候进行“文体不限”的作文训练。七年级可以进行记叙文练习。八年级写说明文,九年级上写一事一议的议论文。这样的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渐进式上升到九年级时,在学生能熟练的写好说明文呢、记叙文、简单的议论文后,积累了一些写作素材,掌握了基本的写作方法后,再给学生放手自由选择的权利,给他们充分表达、展示自我个性的空间。

[1]熊细滚. 走入意境: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新路径——略论中学古典诗词的教学. 华中师范大学. 2003.

[2]黄赟.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验研究. 山东师范大学. 2005

猜你喜欢

综合性语文课文体
可怕的语文课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定制铺丝新工艺降低成本提高综合性能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若干教研文体与其相关对象的比较
模糊PID在离合器综合性能实验台中的应用
教师在综合性学习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