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金融改革路径反思与校正

2016-03-16黄蕾蕾

环球市场 2016年12期
关键词:商业化农村金融金融机构

黄蕾蕾

江苏银行南通分行计划财务部

农村金融改革路径反思与校正

黄蕾蕾

江苏银行南通分行计划财务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农村经济也不断的发展和改革。农村金融的改革是我国农村改革中的重要工作,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国农村金融经济的改革是历史遗留的问题,并且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慢慢的进行转化。中国共产党进行的第一次农村金融运动,在1921年拉开了帷幕,并且随着中国共产党的不断强大,农村金融改革也在不断的成长,经历了历史的洗礼和沉淀,已经走过了90多个年头,并且对中国革命和国家的建立具有积极的作用。

农村;金融改革路径;反思与校正;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正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从传统的方式现在正向着市场化、商业化、利益化的方向转变。实践出真知,商业化的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随着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发展的要求,但是和“三农”政策背道而驰,这种利益化的经济无法满足弄农村经济的发展需求,并且其缺点已经完全暴露出来。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对我国建设和共产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并且在解决农民的生活问题、生产问题、农村的发展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对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进行分析,不仅仅需要对农村金融改革的理论进行提炼,而且还需要对农村金融改革工作进行深化。

一、农村金融制度改革的路径存在偏差

1.改革的价值目标体系内部存在冲突

法律制度的基本要求就是价值目标。价值目标是根据农村金融的特殊性决定的。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具有不同的目标,但是商业化、利益化的模式与“三农”经济有直接的冲突:一是社会价值目标和社会经济目标相矛盾。站在金融企业的角度来看,商业化的股份制改革可以大大的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这是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但是从社会和谐发展和经济协调发展的角度来看。服务“三农”的方式是社会和谐发展,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经之路。因此,商业化的股份制改革仅仅盲目的追求经济效益而大大的忽略的社会和谐发展的目标,使得社会目标和经济目标相矛盾。二是整体目标和局部目标相矛盾。站在金融行业的角度来看。农村金融机构的商业化股份制改革并没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并且也符合金融行业的发展,但是从长远的经济发展角度来看,这种商业化的股份制和农村金融体系、经济体系之间的目标相矛盾,完全背离了城市和农村发展的整体性目标。

2.改革的价值目标与制度激励之间存在冲突

地方政府想要更快的发展,因此有可能对资金的动向进行干预。农村信用合作社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始终在进行着合作制和股份制的斗争,但是最终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方案还是偏向于商业化的股份制,将市场的需求作为主要目标。农村信用社在2003年将商业化的股份制改革作为试点工作,并且明确了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权利,统一由人民银行将权利下放到地方政府,权利下方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鼓励地方政府参与到农村金融改革工作中去。之前,金融管理权利是有人民银行统一进行管理,但是我国的农村信用社的网店比较多,资金不集中,中央政府难以管理,因此,需要地方政府积极的参与到管理中去,才能使得农村信用社顺利的进行改革。此外,地方政府参与农村信用社改革的过程中,希望将金融业扩大化,想要更多的去控制地方资源。因此,地方政府需要大力推动当地的金融行业的发展,积极的鼓励农村进行信用宣传。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虽然可以长期的进行发展,但是缺乏地方政府和单位的支持和鼓励。所以,地方政府在服务“三农”方面缺乏动力。各个省份制定的小额贷款公司也属于金融行业的一部分,其中关于服务“三农”的要求,由于资金和资源的限制,无法将其功效发挥出来。

二、农村金融制度改革路径校正的基本方向

1.基于内生机制为契合点的新时期农村金融改革方向

(1)不断的创新农村金融产品,满足农村金融贷款需求。目前,我国农村金融贷款表现出多样化的需求,主体的变化、贷款用途的不同和生产模式的改变,都给农村金融贷款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农村金融贷款业务已经无法满足当今时代的需求,如果不对现有的农村金融市场做出分析和对金融产品进行创新,那么势必会使得资源浪费和出现配置效率下降的现象。通过不断的开发新型的金融产品,及时的填补市场的空白,这样才能大大的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这是当下农村金融机构的最佳选择。农村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在进行创造、创新的时候,需要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和农村的具体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有针对性的设计金融产品。不同类型的企业在对资金的需求上都有不同的区别,并且对金融产品的期限、额度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小额贷款、物品抵押等模式都无法与新型的农村经济发展目标相一致。农村新型的企业在开始进行投资时,投入的资金量比较大,因此,需要的资金额度进行比较大,而且资金期限长。所以,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发和设计出对应的金融产品。

(2)加快农村支付结算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农村对现代化支付工具的需求。正常的支付结算体系,可以对资金结算秩序进行规范化,减少现金结算的频率,从而大大降低了支付的风险,促进了经济市场货比的流通和交易,使得农村资金的使用效率大大增强。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金融机构现有的支付方式、费用结算手段、支付工具和基础设施等都落后于当今社会,尤其是在经济发展速度快点的地方。因此,需要对农村支付结算体系进行不断的完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积极的鼓励农村金融机构向现有的金融支付结算系统中融入,并且将城市支付结算系统逐渐的向农村范围进行延伸;其次,国家需要加强对农村金融机构的资金投入,积极的促进城镇支付结算系统和农村金融系统两者进行对着,大力推进农村金融支付结算的业务,从而大大的满足农村居民的生活需求;最后,地方政府需要对农村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技能,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农村金融支付结算系统的使用率。

(3)拓展多元化支农投入渠道。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资金短缺。因此,如果对资金的渠道进行拓宽,借助多元化的方式来引入资金,这是地方政府和地方人民需要迫切解决的事情。第一,政府需要对农村经济的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将农村资金配置的效率发挥到最大化。国家资金用于农村经济发展主要是对农村金融机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产品进行大量的投入,并且锁着农村生产模式的不断变化,对其投入的资金量越来越大。第二,地方政府需要对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业务进行积极的引导,鼓励农民都借助这种方式来筹集资金。对现有的金融贷款机构进行创新,才能不断的推动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规模,充分的让农村金融机构在经济市场进行定位。第三,地方政府应该给农村金融机构建立良好的平台,将社会的资金引入农村金融机构中。仅仅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已经无法满足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也无法满足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需要借助市场机制,从多方面来引入资金。

2.培育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距今,合作金融已经有超过100年的发展历史,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国的经济体,并合作的金融组织成为世界各个国家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实践证明,合作金融打破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解决了农村金融机构无法满足资金的难题。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指出,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方向;2015年2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试点的请示》已经获得了国务院相关部门的批准,山东省成为我国开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的第一个试点省份。国务院批准的《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试点的请示》重指出,开展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互助业务试点工作的意义是为了更加的提高农民的收入、促进农村的发展和新农村的建设,为服务“三农”提供最前沿的金融服务。

三、结语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正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从传统的方式现在正向着市场化、商业化、利益化的方向转变。随着中国共产党的不断强大,农村金融改革也在不断的成长,经历了历史的洗礼和沉淀,并且对中国革命和国家的建立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对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进行分析,不仅仅需要对农村金融改革的理论进行提炼,而且还需要对农村金融改革工作进行深化。

[1]宗杰,矫江.我国农村金融供求失衡原因及对策探讨[J].理论探讨,2014,(04):78-80.

[2]周孟亮,李俊.“适应性”农村金融改革与民间资本突围[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1):49-51.

[3]任国强,刘刚,桂玉帅.中国农村金融组织创新研究评述[J].经济问题探索,2012,(03):61-63.

黄蕾蕾(1986-),女,汉族,江苏银行南通分行计划财务部,管理学学士。

猜你喜欢

商业化农村金融金融机构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5G商业化倒计时开始
5G商业化倒计时开始
农村金融要多些“乡土味”
借钱买房,是商业化行为,而不是啃老
我国金融机构股价和主要财务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社会化和商业化思维对新产品开发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