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驻马店市城镇化发展

2016-03-16屈海涛

环球市场 2016年12期
关键词:驻马店市县城城镇化

屈海涛

黄淮学院国际学院

浅析驻马店市城镇化发展

屈海涛

黄淮学院国际学院

驻马店市地处中原,是一农业大市,城镇化水平低于全国和河南省平均水平;存在着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民工文化素质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保障不够完善等问题。因此,本文在分析驻马店市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基础之上,找出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提出相应的措施。

城镇化发展;经济转型升级

一、引言

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各项事业都有长足的进步。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各城市用地面积在逐年增加,相应的城镇化水平在不断提高,从1978年17.92%增加到2015年的56.1%,城镇常住人口达到77116万人。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时期,也处于城镇化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但近年来,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大量的问题,城市交通拥挤,居民素质较低,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问题层出不穷。特别是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农业和农村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是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还体现在农村城镇化水平较低,不利于转移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

驻马店市作为中部地区农业大市,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显著成就。其中城镇化发展水平迅速,从1978年17.9%增加到2015年的39.2%。城镇化的发展带动了驻马店市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转移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但是,驻马店市城镇化水平较低,不但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而且远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因此,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落实落实中央、省委城市工作会议精神,驻马店市委市政府在2016年5月份召开了城市工作会议,会议提出要紧紧围绕打造“山水园林、生态宜居”的豫南区域性中心城市这一目标,大力实施城市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城市发展,完善城市功能,不断提升城市形象。市十三五规划中关于城镇化的发展指出要加快县城建设。把加快发展县城作为优化城镇规模结构的着力点,按设市城市的规模和标准,用现代城市的理念和标准规划建设县城。积极发展小城镇。以规划为引导,指导小城镇有序发展,改变脏乱差、无序发展的局面。因此,研究驻马店城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驻马店市城镇化发展现状

驻马店市近几年来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十二五”末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807.1亿元,五年新增753.4亿元,年均增长9.7%;人均生产总值由14112元提高到26024元。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近5000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5倍,年均增长22.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575亿元,年均增长15.3%。产业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三次产业结构从27.5:41.8:30.7调整为21.7:40.3:38,二三产业比重提高5.8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占GDP比重提高6个百分点,结构更加合理。科学载体功能不断完善,吸引力、竞争力、带动力持续提升,11个产业集聚区建成区面积达120平方公里。已成为全市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支撑;商务中心区、特色商业区建设加快推进,一批千万元以上商业项目建成投用,建成区面积已达4.7平方公里,服务业集聚效应更加突出。同时,二三产业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驻马店市经济发展迅速,GDP从2005年的500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807亿元,增加了两倍多。城市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在增强,2015年全市全年城镇新增就业7.83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24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12%;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6.73万人。全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量达到246万人。全市2015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39.2%,比“十一五”末提高9.4个百分点,是历史上城镇化进程最快的时期。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镇承载能力逐步提升,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8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70万人,5年新增建成区面积32平方公里;8个县城建成区面积18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120万人左右,5年新增建成区面积80平方公里;建制镇发展到72个。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启动建设,中心城市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壮大,中心镇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新农村扎实推进,城镇化体系逐步完善。

城市各种设施及制度在不断完善。城市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人均道路面积、住房面积、公共供水普及率、绿化覆盖率等指标大幅提升,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率均达到92%。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8.84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34.67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3.7万人;全年共有0.3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社会保障覆盖率达97%。

三、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城乡发展不平衡。2015年我国恩格尔系数是30.5%,而驻马店市的农村恩格尔系数为33.8%,超出我国的平均水平;且城乡恩格尔系数比还和1有一定的距离。在收入方面,城乡的收入比从2009年的2.82降到2015年的2.47,虽然收入比有所下降,但差距还有近两倍。在支出方面,城乡居民支出比从2009年的2.86降到2015年的2.46,差距也较大。从城乡收入支出比来看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还存在很大差距。主要原因是政府和社会对城镇的投入较多,近几年驻马店市区和各县都在大力发展产业集聚区,通过招商引资,出台各项优惠政策,引导资金投入城镇;与此同时,对于农业和农村的经济发展关注相对较少。从基础设施、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多方面来看,农村和城市都有一定的差距。

城镇化水平差距较大。近十年来,驻马店市的城镇化水平发展较快,从2005年的18.86%,发展到2015年底的39.2%,但还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6.1%,也低于河南省平均水平(46.6%);和东南沿海城市相比差距更大。这也说明了驻马店市是农业大市,农村人口依然占有重大比重;所以在新的历史时期,需要加快城镇化化步伐,提高城市容纳能力。

农民工素质较低。驻马店市的城镇化水平之所以较低,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民工的素质较低,鉴于农村的“教育无用论”的观念,他们平均受教育程度较低,挣钱是他们的唯一目的。所以,大量的农民工从事城市最基础、最劳累的工作。他们所接触的工友也是文化程度较低,素质不高。农民工素质的低下导致他们不能在城市长久生活下去,一旦发现该城市没有好的就业挣钱机会就会快速转移。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保障发展缓慢。驻马店市区虽然发展迅速,但是市区建成面积还不够,容纳人口的能力有限。目前市区建成面积接近90平方公里,和洛阳、郑州差距较大;各县城镇建成面积也都是20平方公里左右,城镇建成面积较低。城市道路、学校、医院、垃圾回收站等设施还不能满足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在社会保障方面,由于各种原因,进城农民及其子女在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都享受不到市民的同等待遇。

四、政策建议

加快县城建设。把加快发展县城作为优化城镇规模结构的着力点,按设市城市的规模和标准,用现代城市的理念和标准规划建设县城,促进全市县城面貌发生根本改变,整体进入全省中等行列,部分县城跨入先进行列。高标准规划建设县城新区,着力打造城市亮点。强化老城区改造,全面完成城中村、城郊村和产业集聚区内村庄改造,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强化产业支撑,推动产业集聚区、“两区”、县城新城区和老城区“四个板块”协调发展,以产促城、以城兴产,增强带动农村发展的能力。提高县城道路建设标准。支持各县建设大型热电联产机组,同步规划建设供热管网。大力完善市政基础设施配套,抓好医院、学校、文化和社区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加快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扩容升级改造,积极推进中水回用和污泥处置设施建设,推动有条件的县利用新型干法水泥窑等先进成熟技术建设生活垃圾和污泥处理设施,到2020年污水处理厂污泥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置。强化市际交界地区县城功能,支持建设市际交界地区中心城市。

积极发展小城镇。以规划为引导,指导小城镇有序发展,改变脏乱差、无序发展的局面。推进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供水和排水管网建设,大力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小城镇加快集中供热、供气管网建设,进一步完善乡镇垃圾收集收运体系,逐步推行垃圾分类处理。抓好小城镇科技、教育、文化、医疗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强化对周边农村的生产、生活服务功能。加快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赋予扩权强镇政策,在管理服务、财税、土地、投资、房地产、金融等领域先行先试。引导房地产开发向小城镇延伸。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乡土建筑的保护,丰富乡镇文化内涵。发掘根亲文化、红色文化、名人文化,打造“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河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大力发展新兴工业。鉴于工业对城镇化的促进作用,需要适应消费结构升级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的新要求,依托产业集聚区和骨干企业,大力发展市场空间大、增长速度快、转移趋势明显的食品、装备制造、化工等优势产业,加快承接产业链式转移,进一步增强对经济的支撑作用。

屈海涛(1982.01-),男,黄淮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驻马店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新型工业化视角下驻马店市新型城镇化研究,项目编号:204。

猜你喜欢

驻马店市县城城镇化
送伞
新田:红六军团西征攻克的第一座县城
驻马店市
追赶超越的“基础支撑”——数说陕西70年之“县城经济”
驻马店市锦程人力资源有限公司
九寨沟县城(外二首)
依纲扣本,返璞归真
驻马店市
家乡的城镇化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