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要素约束下高职经管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养成

2016-03-16

河池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顶岗导师阶段

周 明

(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1)



论要素约束下高职经管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养成

周 明

(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1)

在新人文环境的催动下,依托移动互联技术的企业、学校双导师制是解决实习阶段教育空间隔离问题的有效途径,营造阶段性育人文化环境,突破职业素养养成的客观制约,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

职业素养;高职经管类专业;顶岗实习

学生职业素养养成成效不高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一个普遍困惑的问题。学生在校整个受教育生命周期中与职业素养密切相关的是顶岗实习阶段,该阶段的教育设计对素养养成至关重要,而充分认识这个阶段中影响素养养成的要素制约是突破瓶颈的前提。

一、阶段性微观文化环境约束下职业素养养成

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来看,高职学生在其学校学习生涯中所经历的培养路径呈现阶段性特征,这种阶段性特征非常明显,前期在学校学习,后期(通常安排在学生毕业前最后一学期)在企业实习。这种培养模式把培养重点简单化,即重点培养学生单一方面的某项技能,弱化了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实际削弱了高职学生的培养特色,并且实习也给企业生产和管理带来了困难[1]39。这种困难体现为学生的职业素养养成不足以满足企业对于专业岗位人才的需求。职业素养是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主要呈现为从业者遵循职业内在要求,在个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具有的专业知识技能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作风和行为习惯[2]。

职业素养的养成与课程教育、技能教育不同,影响职业素养养成的相关因素非常复杂,如一个人的教育背景、家庭环境、人际沟通、朋友圈、社会环境等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学生行为表现,其中显性素养的外在表象与隐形素养的内在影响息息相关,在职业工作中的这种综合表现和当时的社会文化价值取向密切相关,尤其在顶岗实习阶段,学生素养是在一个包含学校文化和社会文化交互作用下的特定环境中得以养成,这种微观环境文化明显不同于在校期间的校园文化。虽然学生在校期间受过严格的专业教育、接受过各种短期实习实训和任务导向式的课程教育,但是这种教育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贡献度远比不上对学生专业知识的贡献度。

从学生视角看,顶岗实习阶段是在基础课程学习和课程模拟实训结束之后的社会实践期,是由集中学习到分散实习,独立于社会的起始阶段。这个阶段的文化碰撞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知识认知、性格认知、行为认知、社会认知。文化碰撞的结果会导致学生对于自我职业生涯的重定位与再思考,其中学生身处的校园文化与个体文化的交融在入校接受高等教育的前期2.5年内得以初步完成,碰撞磨合发生在顶岗实习阶段的半年,社会文化和企业文化进入学生发展生涯,由于学生自身的文化积淀不足,自身对于复杂社会现象和复杂企业行为的理解存在差距,这种差距的外显就是学生的职业素养表现,其中隐形素养在缺乏深入沟通和及时交流的情况下会相当程度地影响学生的未来职业选择。以高职经管类专业为例,企业经营管理所涉及的岗位类型就横跨管理岗、营销岗、人力资源岗、生产管理岗、财务管理岗等主要岗位类型,从一线员工到部门主管所涉及的职业素养都存在不同要求,学生从实习入职开始,就存在一定的升职空间和岗位转换的机遇,这种职业岗位的层次性决定对学生职业素养的要求也是分层的。这期间岗位需求的多样性和层次性,学生的分散性,学习的主动性,交流的及时互动性决定该阶段教育平台体系的搭建,反映了一所高职院校在学生学历教育最后一阶段的教育竞争力,这要求该阶段教育设计应有本质不同于知识讲授阶段的创新。

二、微观文化环境要素之间的互动效率决定职业素养养成成效

构成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微观文化环境关键要素为三个:学生、导师、企业。三个关键要素之间存在天然的空间隔离性,使得三要素之间互动效率相对低下,由于导师存在于学校、企业存在与社会、学生分散在不同企业单位,这种天然隔离性决定传统的教学设计和教育模式必须变革才能够适应顶岗实习阶段的学习环境特征。

这种需求使得该阶段凸显出两种显著的学习特征。首先是学生对与导师之间及时沟通的需求强烈,学生对实习期间遇到问题普遍渴望得到迅速有效的解决,如一件事情是怎样处理的,一个问题是如何解决的,一个矛盾是如何化解的等等,这些都区别于授课阶段的课程式教育,其中融入了大量的个性化需求,这些问题既有普遍性的也有特殊性的,这就需要导师根据不同情况给予不同回答。这种及时交流的远程学习在内容上、形式上及获取途径上都不同于在校学习,除对学生求知的主动性要求较高外,学习的互动效率还取决于导师的导学水平,导师的因材施教在这个阶段最为重要;其次,制约该阶段学习互动效率的是技术,在基于现代跨专业项目技术平台的需求上,学生的学习平台需要打破专业之间的区隔、打破在校期间班级之间的区隔,以专业群的方式,或者以行业属性、职位大类的方式构建平台,达到资源共享,人脉互通的目的。

从技术实现手段看,目前流行于教育界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开发,使得学生的沟通变得顺畅,出于资本总是向其增值方向流动的性质,这种基于现代通讯技术的知识、素养教育开发平台已经成为很多教育相关企业新的项目增长方向,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超过1700亿元, 预计2016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将达2260亿元。2015年中国移动教育用户规模达到2.49亿人,预计到2016年将达到3.32亿人。2015年52.9%的移动教育用户为男性,女性占47.1%;并且年龄以30岁以下为主,其中20-30岁占51.0%、20岁以下占26.4%[3]。易观智库统计数字显示:24岁及以下移动互联网用户占32.3%,25-30岁占38.5%,其中2015年大专以上学历用户占12.1%,学生占19%[4]。数字反映出平均大学毕业5年以内的用户累计占比是各年龄阶段数量最多的,这一巨大市场目前已经被以网易、腾讯、凤凰等为代表的门户网站开发,随着用户掌上终端的不断更新,2015、2016、2017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统计与预测分别为23134.5亿元、34575.3亿元、45220.9亿元[4]。

由于借助于这种技术可以使顶岗实习阶段的学生将碎片化的时间用于系统化的学习,并且能在这种学习中有效增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交流和互动效率,解决实习阶段教育空间隔离的问题,这也成为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的新趋势。

三、顶岗实习阶段的职业素养养成的核心是职业性与可持续

高职经管类学生的人才培养要求突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应用型在社会标准中就是人的职业性,在职业教育范畴内,应用型人才是应该基本符合用人单位的职业素养综合要求的。体现在教育与培养过程中,包含以下四个方面:拥有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职业技能。其中职业技能在常规化课程体系设计中已经在校完成,其余三个在校期间培养效果并不明显,这种情况一定程度上是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中的特定考核与评价机制所形成的。但是当学生完成课程阶段学习步入社会进入实习阶段时,这三个要素就变得十分重要,甚至成为学生关键能力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对于人才的评定一定程度上在于学生的素养情况。据多年对毕业生离职情况的跟踪调研发现,职业技能是所有影响学生职业生涯要素中并不明显的一个,影响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职业综合素养。由于学生实习岗位和实习企业的变动一定程度上成为常态,实习阶段的学生一定程度上必须依靠自身素养来解决工作生活中的诸多矛盾,鉴于学生自身的有限积淀,这种客观的局限性表现非常明显,此外还存在学生不认同企业文化离职或寻求更好发展的案例。这使得学生在校所受教育培养显示出其现阶段无法避免的局限性与学生个体追求发展的持续性之间存在矛盾冲突,冲突要求学生为完成自身追求必须主动寻求帮助和进行自身相关素养的完善与提升。

从高等职业教育的视角看,顶岗实习阶段人才培养的两大核心为:一是对已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即应用型人才的专业能力体现,二是新知识的学习能力即人的可持续发展。围绕这两大核心问题来设计顶岗实习阶段的教育路径是有效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关键。在学生顶岗实习“一学一用”的过程中,其职业必须的道德、意识、行为习惯就会展现出来,并一定程度的影响着学生的“学以致用”的行为效果,这个过程中学生必然产生很多与企业职业素养标准的冲突问题,会存在诸多疑惑,在尝试解决这些疑惑中,其求解渠道主要有企业领导同事、学校导师、自我尝试,试错过程将在一定范围内广泛存在,在这三个主要解疑来源中,剔除影响最大的利益关系方企业领导同事和尚不完善成熟的自我尝试,只有学校导师会超越利益、设身处地的帮助学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职业性和可持续发展的支持。

高职经管类课程体系的设计与课程的开发,相当程度上依据的是职业岗位需求分析,职业岗位需求是高等职业院校通过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的原始依据,因此,在人的素养培养上需要充分研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诉求,即凸显人才培养的职业性,同时兼顾人发展的持续性。考虑到高职院校学生初次就业岗位往往从基层开始的事实,在素养培养上不能急于求成,需认识到学生在实习阶段0.5-1年的时间约束内所能够达成的职业发展空间多数在企业中层以下,因此,对于宏观战略、领导能力等不必放置进必修培养设计中,但应该有选择的置于拓展培养中。

四、素养养成需借助文化实现

实践性是高职经管类学生的实习与其他专业不同的特征,实践效果的评判相当程度在企业方,而企业依据自己的战略发展目标、企业性质、岗位性质会对不同岗位的实习学生提出不同的素养要求,难以避免的是这种并不整齐划一的标准对部分学生会产生误判,如一名性格内向,循规蹈矩的学生在营销岗位上的表现可能会被判为一般,但是在事务管理岗位上同样一名学生就有可能判定为尽职尽责,类似这种主观性很强的评判对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发展都存在巨大影响。此外,企业性质多样,价值取向不一,如一家创办时间较短,正处于跨越盈亏平衡期的企业对人的要求与一家稳定经营的企业一定不一致,类似问题都反映出如何确定一名毕业生顶岗实习期职业素养的养成标准,这些问题凸显了该阶段环境特殊性所决定的不确定性。在不确定情境下培养个性不同,资质不同的学生个体所依靠的技术手段在于广泛普及、学生力所能担的移动终端,所借助的平台是企业培训及在线平台教育,所归属的氛围是育人文化。

顶岗实习阶段素养养成的育人文化的构建将成为学生职业素养的孵化保障,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培养上有着明显的行业区域特征,如机电类院校、经贸类院校、农业类、水利电力类院校等等,这些学校的毕业生在就业上有着明显的行业特征,在人才培养上除了通行的标准外,还需考虑到行业企业的特殊要求,因此,在育人上必须符合人才的成长规律,在实习就业的大文化背景下,营造适合自身院校学生的素养教育环境。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形成实习期间的培养计划,企业与导师之间建立高效联系渠道,学生和导师依靠移动互联平台实时解决问题,定期见面沟通,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自我完善与重塑的过程。

当前及时互动的学习没有现代移动互联技术的支撑,学校层面没有足够认识,财政缺乏足够支持,难以寻求合适合作企业共同开发技术平台成为又一约束。其关键约束是经过传统校园文化熏陶后的学生以及教师缺乏一种主动探究的自主学习文化,没有这种文化的后续延伸,学生一旦离开学校走入社会顶岗实习就会基本割断自身和学校的学习联系,仅剩下交论文、就业实习协议等事务性联系,不利于学生受教育生命周期的完整与完善。

五、结语

顶岗实习阶段职业素养养成的培养体系应以人为本、在移动互联技术的支撑下实行导师企业双元负责制培养模式。职业素养养成过程采用探究式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强调体验中的自我重塑,完善的是学生的职商,这个过程的设计需重点关注人的自我实现与发展,因此在社会公序良俗的框架下构建具有普适性的教育平台,同时针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强化导师引导,教育管理中引入CRM管理思想,重点在维护素养养成文化环境下的一种过程体验,导师不是纯教授者,而是帮助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引导者,这种身份的改变会让学生在沟通中变得自如,从而拉近师生距离,学生工作生活中的问题就更容易与教师沟通,消除了距离的沟通对提升沟通的效率,促进学生职业素养养成有着重要意义。

[1]龚小凤.后扩招时代高职院校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研究[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3.

[2]蒋乃平.职业素养训练是职业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特点[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78-83.

[3]艾媒咨询.2015-2016年中国移动教育市场研究报告[EB/OL].[2016-05-15].http://www.iimedia.cn/40589.html .

[4]易观智库.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分析2016(简版)[EB/OL].[2016-05-15].http://wenku.baidu.com/link?url=6YCjP4kPYiEJwYqg-GRkJYoSFGDjJ6a-xYiNm4Yw6TpPx4iEyOL6g9enJ2icg6rMr-mTsjeGuKFuiOu24OReQgVT_R0_dSq8k5vvtsjga_m.

[责任编辑 罗传清]

The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Majo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eneath the Constraint of Elements

ZHOU Ming

(Guangxi Economic&trade Polytechnic, Nanning, Guangxi 530021, China)

In the new humanistic environment, the School-Enterprise dual-tutorial system based on mobile internet technology is an effective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educational space isolationin internships. Constructing phrased cultural environment of education, breaking through the objective constraints of professionalism development as well as optimizing the talents training mode are crucial to the cultivation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major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ism; vocational management; internships

G718.5

A

1672-9021(2016)06-0106-04

周明(1971-),男,广西灵山人,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市场营销,企业管理。

2014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顶岗实习阶段高职经管类学生职业素养养成的研究与实践”(2014JGA366);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2013年职业教育专项研究课题“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营销专业职业技能提升研究”(GX1304)。

2016-06-27

猜你喜欢

顶岗导师阶段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V eraW an g
导师榜
从建构主义下分析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必要性
基于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校顶岗实习的安排与策划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爱情导师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