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都安作家群:大石山区崛起的一支文学劲旅

2016-03-16温存超

河池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作家群广西文学

温存超

(河池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 广西 宜州 546300 )



都安作家群:大石山区崛起的一支文学劲旅

温存超

(河池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 广西 宜州 546300 )

都安瑶族自治县为广西文学强县,都安作家群的形成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具有明显的带动性、连续性和不断发展壮大之趋势,且与地域和民族文化有很大关系;都安作家群队伍整齐,文学创作成就可观;都安文学创作对于红水河民族文化心理积淀内涵的挖掘与表现有望进一步深入。

广西都安;作家群;队伍构成;创作成就

地处桂西北山区的都安瑶族自治县素有“石山王国”之称,境内高山连绵,峰峦叠嶂,沟壑纵横,云雾缭绕,大河奔流,溪涧潺潺,风光雄奇,景象万千。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是一方神奇的土地,钟灵毓秀,人才辈出。自进入新时期以来,都安文风日盛,文学创作十分活跃,都安作家先后在全国各大刊物上频频亮相,抢滩登陆,攻城拔寨,斩获多种重要的文学奖项。在新时期边缘崛起的文学桂军中,都安籍作家不仅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且不乏领军人物和发展势头生猛的后起之秀。其创作阵营之整齐,创作实力之雄厚,创作成就之辉煌,令人刮目相看。这种奇异的文学现象与景观,很快引起了广西乃至全国文坛的高度关注。面对这种不争的事实,人们不禁惊呼:都安不愧为广西的文学强县,都安作家群已经形成,大石山区崛起了一支文学劲旅。

如今,在评论家们以文学地理学之彩笔勾画的文学版图上,都安县业已被涂抹上鲜艳的色彩,并在其中标注上一长串的作家名单:蓝怀昌、蓝汉东、凡一平、黄伟林、韦俊海、红日、李约热、周龙、潘莹宇、吕成品、韦优、潘泉脉、蒙冠雄、黎家粼、芭笑、蓝启渲、蓝书京、韦显珍、韦明波、韦绍波、谭云鹏、班源泽、蓝瑞轩、蓝蔚锽、蓝晶莹、蓝芝同、蓝永红、蒙松毅、韦奇宁、韦俊林、韦云海、陆辛、陆汉迎、唐红山、蓝薇薇、黄启先、陈昌恒、蓝宝生、寒云、苏华永、阿耒、蓝尹树、韦绍新、韦荣琼、谭绍经、黎学锐、黄宏慧、唐振科、鲁飞、潘丽琨、韦禹薇、唐爱田、审国颂、唐青麟、潘立平、谭惠娟、周锦苗、郭丽莎……

都安作家群之所以引人瞩目,不仅在于这一群体的不断拓展与壮大,而且在于这个群体的创作成就显著,在整个文学桂军崛起的过程中经常“跑赢大盘”,表现相当突出,并一直占据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开疆辟土,崭露头角

早在20世纪70至80年代,以蓝怀昌、蓝汉东、潘泉脉、黎家粼、芭笑等为代表的一批都安作家就已经开始迈开大步,跨入广西文坛,很快就取得了一席之地。

出生于铁匠家庭的瑶族作家蓝怀昌,1976年从部队转业回到河池,由文工团转到文化行政部门,由诗歌创作拓展到小说和散文领域,很快在全国各种文学刊物上连续发表了《双喜临门》《画眉鸟叫了》《格鲁花枝上的小米鸟》《竹报平安》《达努节之夜的婚礼》《在高高的木楼上》《画眉笼里的格鲁花》《钓蜂人》《曼里寨新歌》《布鲁帕牛掉下了眼泪》和《哦,古老的巴地寨》《相思红》《瑶王出山》《幽谷里的爱》等中短篇小说,迅速在广西文坛和全国少数民族文坛走红。蓝怀昌先后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相思红》,中篇小说集《广西当代作家丛书·蓝怀昌卷》,中篇小说《放飞的画眉鸟》,长篇小说《波努河》《魂断孤岛》《一个死者的婚礼》《北海狂潮》《残月》,散文集《珍藏的符号》和《巴楼花的女儿》,诗集《蓝怀昌诗选》和长篇纪实文学《一代战将李天佑》等作品。其长篇小说《波努河》获首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瑶族史诗《密洛陀》(与人合作)获第二届全国民间文学作品一等奖;中篇小说《相思红》获第二届广西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散文集《珍藏的符号》获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报告文学集《杨再勇:生命大境界》获中国报告文学学会2001年“共和国的脊梁”报告文学大型征文特等奖;电视剧《虎将李明瑞》获第三届广西戏剧文学奖一等奖、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题材电视暨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骏马奖。此外,由他作词的歌曲《总想给您写封信》获广西 “五个一工程奖”;《达努节之夜》获广电部、文化部创作奖;《高山大海紧握手》获第三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挑着好日子过山》获2002年全国首届中华民歌大赛创作二等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蓝怀昌的中短篇小说大多反映桂西北山区少数民族尤其是瑶族的历史与现实生活,塑造民族人物形象,刻画民族性格,在颂扬古朴美好的民族品格的同时,也鞭挞落后愚昧的陈规陋习,展现民族的进步与发展,往往在对民风民俗的描写中展开故事,表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体现出他对少数民族尤其是本民族的高度关注和深厚感情。其长篇小说《波努河》填补了瑶族没有长篇小说的历史空白,小说反映波努人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摆脱贫困和落后的艰难历程,展示了瑶族山寨的历史性巨变。小说人物性格鲜明,性格内涵丰富,在基本故事情节结构以外,大量穿插叙述布努瑶始祖密洛陀的创业、布努瑶的信仰崇拜和祭祀仪式等远古神话、史诗和古歌,并在每章题头摘录富有象征性和暗示性的文字。现实故事与神话相映生辉,写实与抒情共铸一炉,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画卷和历史文化内涵的展示,具有诗化倾向的轻盈的叙述,山歌一般流畅的对话,既生动活泼又别有韵味,使作品洋溢出鲜明的民族色彩。其另外一部长篇小说《一个死者的婚礼》则是瑶族支系格鲁苏巴楼人的史诗。小说中的梅里特梅作为一个坚强的瑶族女性形象,明显具有瑶族创世女神密洛陀的影子,体现出雄浑而悲壮的色彩。

对于民族魂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书写,体现民族品格的人物形象塑造,民族生活场景展现和民风民俗的生动描写,以及富有民族特色的语言运用,成就了蓝怀昌小说鲜明的民族风格。蓝怀昌由此奠定了他在瑶族文学史上的突出地位,成为广西文学创作成就辉煌的重要作家之一,在广西文坛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并出任广西文化厅副厅长,广西文联主席、党组书记,当选为全国文联第六届委员。蓝怀昌是都安作家群的领军人物和标杆大纛。

蓝汉东高中刚毕业就在《广西日报》副刊发表了短篇小说《婚事》,20世纪70年代初曾与著名作家秦兆阳合作反映都安农业生产运动的长篇小说《穿云山》,有幸得到秦兆阳的指导。此后他的创作不断,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和民间文学等各种体裁,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风流桥轶事》,散文集《太阳和月亮底下的世界》,中篇小说《汽球》和长篇传记文学《韦拔群》(与蓝启渲合作)等作品。其短篇小说《卖猪广告》获广西优秀作品首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优秀作品奖。1989年获中国作协、中华文学基金会颁授的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集《风流桥轶事》获1993年广西优秀作品奖,《韦拔群》获第三届广西民间文学优秀成果奖,散文《红水河之魂》《瑶山,有一个弩村》《山藤摇动大世界》分别获1990年、1991年、1992年广西12家报刊征文一等奖,《山藤摇动大世界》获全国中华大地之光征文二等奖。蓝汉东连任三届河池市文联主席,当选自治区文联委员和区作协理事。其时,广西和河池两级文联分别由同为都安瑶族人蓝怀昌和蓝汉东执掌牛耳,一时间成为广西文坛的一段美谈。

潘泉脉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就开始文学创作,除部分小说和散文外,主要从事诗歌创作,先后在全国各报刊上发表诗歌600余首,结集出版有《红水河母亲的河》《爱的呢喃》《心琴的交响》《黄土飞歌》和《情系红河山水间》等5部诗集,并参与合作整理出版瑶族史诗《密洛陀》。潘泉脉多次获地市级以上文学奖项,曾当选为都安县文联主席和河池市作协副主席。潘泉脉不愧为都安作家群中早期成绩斐然并在广西诗坛取得一定地位的壮族诗人,是都安诗坛和河池诗坛上的一面艳丽的旗帜。

黎家粼长期坚持文学创作,先后在《民族文学》和《光明日报》等报刊上发表了诗歌500余首,其诗歌作品多次获省级以上大奖,并出版有诗歌集《情满青山》,在那一时期的都安和河池诗坛中,创作成绩也相当显著。

历任都安县委书记、河池地委宣传部长、自治区民政干部培训中心主任的韦优,在繁忙从政的同时,也从事业余文学创作,结集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酒歌》、诗集《醉吟》和文化书集《铜鼓风尘》,他对于营建都安文学创作氛围和促进都安作家群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形成,起到了不可忽视的示范和支持作用。

此外,在那一时期,活跃于广西文坛的都安作家还有蒙冠雄、蓝书京、蓝启渲、韦显珍、芭笑等一批人,均有不俗的表现。

二、承前启后,奇峰突兀

都安作家群的形成具有明显的带动性和连续性,以及不断发展壮大的趋势。受蓝怀昌和蓝汉东等人的影响,在20世纪80年代进入文坛的一批年轻作者到90年代即脱颖而出,腾跃高位,不仅发表作品数量增多,而且质量很高,进一步扩大了都安作家的影响。其中,以凡一平和韦俊海成就最为突出。那一时期,都安作家群实际上已经雏形初现。

1981年,凡一平还在河池师范专科学校就读时就开始文学创作,从诗歌起步,处女作《一个小学教师之死》在《诗刊》上发表,即引起人们的关注,后来转向小说创作,先后在全国重要刊物上发表了《枪杀·刀杀》《浑身是戏》《随风咏叹》《卧底》《寻枪记》《理发师》《撒谎的村庄》《投降》《扑克》等中短篇小说,可谓成就斐然,从而一举成为文学新桂军横空出世的重要代表作家之一。至今,凡一平已经出版有长篇小说《跪下》《变性人手记》《顺口溜》《老枪》《上岭村的谋杀》《天等山》,中短篇小说集《浑身是戏》《寻枪·跪下》《理发师》《撒谎的村庄》《沉香山》和作品集《广西当代作家丛书·凡一平卷 》等作品,先后获第二届广西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优秀作品奖、第三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第五届广西青年文学“独秀奖”、第二届广西壮族文学奖、第十六届百花文学奖等奖项。其小说多被改编为影视作品,搬上银幕和荧屏,根据其作品改编或其担任编剧的作品有电影《寻枪》《理发师》《宝贵的秘密》《爱情狗》,电视电影《十月流星雨》《鲁镇往事》,电视剧《跪下》《无悔的忠诚》《最后的子弹》《山间铃响马帮来》等。其中,以中篇小说《寻枪记》为蓝本拍摄的电影《寻枪》创造了2002年国产电影最高票房纪录,《理发师》由著名画家陈逸飞执导,引起全国反响 。凡一平小说被影视界高度关注,因此被评为“2002年中国十大文学现象”之一,凡一平被称为“备受中国当代制片人、导演青睐的小说家”。

凡一平的小说大致上可以分为3大系列:反映现代都市生活的“新市民小说”系列,反映农村生活的乡土小说系列,取材于历史的新历史小说系列。其都市生活题材小说,以收入小说集《浑身是戏》中的篇章和长篇小说《跪下》《变性人手记》《顺口溜》等为代表,其叙事目标定位于现代都市的角角落落,展示五光十色的当代社会生活画卷,揭示都市中潜伏与暗流的各种人性欲望的极度膨胀,刻画在血红、墨黑、明黄的洪波中追逐的赤裸灵肉,以不同角色的人物和故事共同指证同一个叙事母题,即对当代文明、现实生存方式与生存秩序和现代价值观念的怀疑和批判,以及对复杂人性变异的深刻剖析,体现出强烈的现实主义批判精神和批判力量;其反映农村生活的乡土小说,以中篇小说《撒谎的村庄》《扑克》和长篇小说《上岭村的谋杀》等为代表,真实地反映桂西北农村生活状态,塑造各类乡镇人物形象,揭示复杂人性与亲情之间的冲突,反映特殊环境和际遇下的人物命运,读来催人泪下。这类小说包含着对乡村生活和淳朴民风的展现,挖掘民族文化心理,具有民族文化的审美内涵,体现出凡一平心中浓重的乡土情结,反映出民族地域文化在其创作活动中所发挥的巨大文化精神力量;其取材于历史的小说以中篇《理发师》《投降》和长篇《老枪》等为代表,这类作品生动地演绎历史故事,反映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和历史变迁,描写各种人物的历史命运,颇有新历史主义小说的特征。

凡一平的中短篇小说文体意识强烈,操纵自如,故事叙述得心应手。长篇小说创作也总在变换表现手法,变换结构形式。其小说故事完整,情节曲折丰富,结构灵活多变,具有极强的画面感,叙述如行云流水,语言轻盈而富有流质感,可读性强,既符合广大读者的阅读口味,又具有深刻的社会思想意义和文学品位,可谓雅俗共赏,体现出他善于构建故事、精于叙述、重视画面和突出对话的独特风格。由于他的小说具有影视手法因素甚至有意识地为影视改编而量身定制,因而得到当今影视界的青睐。凡一平现供职于广西民族大学文学影视创作中心,为驻校作家、编导专业方向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连任广西作家协会副主席,以其丰厚的创作实绩,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坛中的地位,成为文坛桂军的主力作家和领军人物之一,为彰显都安作家群的名声做出了十分重大的贡献。

韦俊海自20世纪80年代初进入文坛,先后出版有诗集《异性的土地》,中短篇小说集《苦命的女人》《河》《引狼入室》《广西当代作家丛书·韦俊海卷》《红酒半杯》,长篇小说《大流放》《浮生》《春柳院》《上海小开》(与人合作),影视编剧《黑哨》《玩家》《关爱青春》《给孩子下跪》等。其中,中短篇小说集《苦命的女人》《裸河》和长篇小说《浮生》先后获第二、第三、第四届广西壮族文学奖,中短篇小说集《广西当代作家丛书·韦俊海卷》获第三届广西少数民族文学奖,小说《等你回家结婚》获“人民文学·贝塔斯曼文学奖”二等奖,《很想看见你》获《中国作家》小说奖,中篇小说《族谱里多了一个女孩》获《小说选刊》全国小说一等奖。

韦俊海前期的中短篇小说多取材于桂西北山区少数民族生活,代表作品有《苦命的女人》《鱼镇》《高山那边的足迹》《猎人的枪声》《腰杆硬了》等,这些小说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一方面反映桂西北山区少数民族原始的特殊地域的自然和社会生活状态,表现少数民族文化心理积淀和文化品格特性;另一方面,也反映现代文明对山区原生态生活的猛烈冲击,揭示少数民族在走向现代文明道路上举步维艰的真实状况,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时代气息,与当时全国文化寻根的潮流同步,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民族风情色彩浓郁,体现出明显的地域文化小说的美学特征,由此而成为广西地域文化小说创作的重要代表作家之一。其第二时期的中短篇小说取材广泛,构思新奇,意蕴深刻,代表作品有《等你回家结婚》《地主》《引狼入室》《守望土地》《复仇的麻雀》《眼睛在飞》《族谱里多了一个女孩》等,被收入《广西当代作家丛书·韦俊海卷》和自选集《红酒半杯》。这是韦俊海最具分量和代表性的两部小说集。韦俊海一方面以细致的笔触反映桂西北和桂中少数民族的社会生活,守望土地,注重描写民族群体特殊的生存状态与生活习俗,揭示民族文化心理嬗变;同时,又注重揭示当代社会的人际关系,关注乡镇底层生活,注重人性挖掘与民族文化心态展示,关注人与土地、人与自然的关系,挖掘民族集体记忆,具有深刻的文化反思和社会批判意义。韦俊海善于将传统与现代性结合,以全新的面貌立于广西文坛,形成了他构思新奇、结构灵活、语言凝练、意蕴深沉的小说艺术风格。

韦俊海从都安的大山中走出,现为柳州市文联秘书长、创作室主任、柳州市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广西作家协会理事、广西作协电视剧创作委员会副主任,在广西文坛取得一定的地位。“文学尽头是故乡”,对于土地的执着守望,使韦俊海的小说创作始终植根于本土,而不断自省,又使他的小说创作实现了质变的飞越。他因文学改变了人生命运,又以自己辛勤的创作回赠故土。

三、继往开来,实力雄厚

进入新的世纪,都安文坛又呈现“江山代有才人出”的欣喜局面。2006年《广西文学》第5、第6期合刊隆重推出“广西小说新势力十一人作品展”,集中刊发了11位拥有强劲创作势头的广西青年小说家的作品。其中,都安籍作家就有4人入选。入选的都安作品为李约热的中篇《巡逻记》、红日的中篇《说事》、周龙的短篇《我们的诗人》和潘莹宇的短篇《和枪一起飞》——这是都安作家群在新世纪再一次奇峰突兀的一个显著标志。

现为广西作家协会副主席、河池市文联主席的红日,1983年起先后在《小说选刊》《小说月报》《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小说月报·原创版》《花城》《江南》《芳草》《广西文学》等刊物上发表中短篇小说一百多万字。至今,已出版有长篇小说《述职报告》,中短篇小说集《黑夜没人叫我回家》《说事》《文联三部曲》等著作。其中中篇小说《被叫错名字的人》和《钓鱼》分别获第二届、第三届“金嗓子”广西文学奖;小说集《黑夜没人叫我回家》获第三届广西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花山奖;短篇小说《越过冰层》入选广西签约作家作品集《这方水土》;中篇小说《报废》《报销》先后入选《2011年度小说月报原创版精品集》;中篇小说《报废》入选《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高级研讨班学员作品集》;长篇小说《述职报告》获第五届广西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花山奖、河池市首届刘三姐文学艺术奖。2013年12月,获得“2013广西年度作家奖”。

红日的小说多以桂西北城乡为背景,取材于当下现实生活,真实地状写纷繁的社会现象,反映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和官场中的复杂人际关系,揭示客观存在的社会问题和生活矛盾,反映中国当下民众多元纷存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刻画乡镇和县、市一级干部形象,聚焦“官场”,揭示政府和社会机构中的客观现状,确有“决意将幽默讽刺进行到底”的架势。因此,红日的一系列小说被人们称之为“官场风花雪月小说”,红日也被称之为当今的李宝嘉。由于红日有着丰富的基层工作经历,有来自于生活的深刻体验与深层思考,因此,他的小说直逼现实,以犀利的刀笔解剖具有普遍性的生活真相,以辛辣的讽刺揭示生活矛盾,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力量。红日的“新官场小说”一方面反映官场的阴暗面,借“官场”描写来“浇心中之块垒”,以言说百姓所关心的社会矛盾;另一方面又与其他官场和反腐败小说不同,除了暴露和谴责,更多一种人生观照——对那些境遇尴尬或承受着沉重压力和不平待遇的小官员们的理解与同情,更多的是对他们日常生活与精神面貌的真实写照,是对他们作为普通人复杂人性的形象剖析。红日小说的独特之处就在于所要表现的重点不在于对官场丑恶现象的简单揭露与谴责,而是在于对基层干部的形象塑造与人性刻画,注意表现这类人物心灵受到震动和得到净化与升华的过程,形象地塑造了有血有肉的“另类”的基层官员形象。这些人物在某种情境和场合中表现出来的圆滑与狡黠,实际上是由于官场的生存法则与官场生活打磨之使然,是由于对客观现实的无奈和为摆脱困窘不得已而为之的手段,是一种在夹道中行走被迫产生和运用的“官场智慧”。批判与肯定、讽刺与赞扬、愤世嫉俗与不泯希望,作为矛盾的统一体,并存于红日的小说之中,体现出作家不同流俗的生活态度、强烈的民间意识色彩和鲜明的草根立场。中篇《说事》和《蟒蛇生活在热带水边》是两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文本,借助桂西北民俗世相的描写,挖掘民族集体无意识,表现出一种本土化回归的自觉意识,进行了另一种意义的地域民族文化寻根。而“文联三部曲”(《报废》《报销》《报道》)为红日“新官场小说”的代表作品,分别从不同角度描述市一级文联工作以及与之相关的生活现象,揭露社会矛盾,一针见血地针砭时弊,达到相当的深度与厚度。其长篇小说《述职报告》以极其独特的形式,讲述一个等待提拔的干部的尴尬经历,小说全方位展现了当今基层官场的状况,对腐败官场人伦进行辛辣讽刺与批判,对现有体制禁锢下人性良知进行关照,体现出浓郁的忧患意识与人文情怀。小说故事情节生动曲折,大起大落,叙事节奏从容不迫,张弛有致;叙事语言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幽默风趣味道,具有个人机智性格的本色语言叙述,呈现出个人化叙事的独特优势。

鲜明的社会时代特征、富有深度与力度的现实批判精神、厚重的地域民族文化内涵、引人入胜的故事和机灵智慧的叙事策略的有机结合,构成了红日小说个人化叙事的艺术风格。这种风格只属于红日,在当下广西乃至中国文坛中无人可以替代。红日被公认为广西作家群中最接地气的作家之一,是当今广西文坛颇具实力的重要干将,是现今仍然留守于河池本土的桂西北文学阵营的主帅,是继蓝怀昌和凡一平之后都安作家群又一杆迎风招展的大旗。

李约热自2004年以中篇《戈达尔活在我们中间》闯入文坛以来,连续发表了《李壮回家》《涂满油漆的村庄》《巡逻记》《青牛》《火里的影子》等优秀作品。其中,《戈达尔活在我们中间》被《小说选刊》头条转载,入选“2004年最具阅读价值的中篇小说”和“2004中国年度中篇小说”,并获“第五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李壮回家》入选“21世纪年度小说选:2004短篇小说”和“2004最具阅读价值短篇小说”;《涂满油漆的村庄》入选“2005中国最佳中篇小说”,并获华语文学传媒盛典“2005最具潜力新人奖”提名和第二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最具潜力新人奖;《巡逻记》被《中华文学选刊》转载,入选“21世纪年度小说选:2006年中篇小说”;《青牛》入选2006年度多种小说选本,并获《小说选刊》2003-2006年度优秀短篇小说奖。李约热先后出版有《涂满油漆的村庄》《火里的影子》《广西当代作家·李约热卷》等中短篇小说集和长篇小说《欺男》,以其令人瞩目的创作实绩,迅速成为文学桂军新生代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除《戈达尔活在我们中间》外,李约热的小说都以桂西北乡镇作为背景,关注乡民的生存状态,在对乡村伦理追认的同时,亦不乏人性的自我反省,格调悲怆而不乏温情,表现出浓重的人文情怀。其小说大致上包含两大方面:一是反映当下乡村青年的思想情绪与追求,如《戈达尔活在我们中间》《李壮回家》《午后的苍凉》等,涉及理想与精神家园话题,形象地反映了社会转型期青年人的内心追求、迷茫与伤感;二是描写农村贫困景象,反映农民物质生存和精神生活的贫困状态,表现乡村道德伦理。这类作品以《涂满油漆的村庄》《青牛》《墓道被灯光照亮》《巡逻记》等最为深刻,所呈现的景象触目惊心,中国农村普遍存在的无序状态令人感到疼痛与忧虑,从而体现出李约热对于乡村经济与精神困窘状况的忧虑与悲悯情怀。值得注意的是,李约热有不少作品叙述偏僻小镇普通人的生活遭遇,描绘出一幅幅小镇众生相的图景,揭示偏僻小镇的古旧民风与文化心理,构成了他小说的“野马镇系列”。如《马斤的故事》《问魂》《焚》《这个夜晚野兽出没》《火里的影子》《午后的苍凉》等,都以“野马镇”为背景,《永顺牌拖拉机》的故事背景是“阳安镇”,《巡逻记》故事发生在“宜江镇”,《一团金子》故事发生在“黄村”,这些乡镇实际上都有都安县一些乡镇的影子。李约热的小说运用了近似于白描的手法讲述乡镇逸闻轶事,朴实简约的叙事并未十分明显地表现出自己的态度,但他对于乡镇小人物的生存状态的关注,对于乡镇人物平庸生活与空虚和无聊心态的揭示,都体现出他对于乡镇生活刻骨铭心的记忆,体现出他对社会与人生的独特认识,体现出他对于故土的依恋和关注。作为当今都安作家群中重要核心人物之一,李约热对于扩大和提升都安作家群的影响力功不可没。

周龙至今已经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好人从来不做媒》和中篇小说集《恋人不在服务区》,其中,《我们的诗人》描写的是校园生活,反映的却是人生意义的重大命题,叙事十分轻巧,给人一种在喝茶时轻松地聊天侃故事的味道,其根源为中国传统的说书,却少了几分夸张与造作;《面子问题》塑造一个“搅屎棍”的小科长形象,揭示了中国人颇为看重面子的文化心理。小说中的人物为“面子”不惜疲于奔命,心力交瘁,小说揭示的不仅是现实的层面,而且触及文化心理的层面。其小小说《朋友》获1995年度广西报纸副刊好作品二等奖,短篇小说《面子问题》获“金嗓子”广西青年文学奖,《我们的诗人》入选《广西文学》“广西小说新势力十一人作品展”,中篇小说《男女搭配》刊《广西文学》2012年第6期头条;2014年第4期《广西文学》又在头条位置推出周龙的中篇小说《谁是最可怜的人》,随后被《小说选刊》转载。周龙现任河池市社科联主席、河池文联副主席和作家协会副主席,并被遴选为广西第六届签约作家,创作势头不可低估。

潘莹宇出版有诗集《灵魂与家园》和小说集《跨越门槛的一种姿势》,诗集《灵魂与家园》获第三届广西壮族文学优秀作品奖,小说《戴罪杀人与我无关》获首届《上海文学》文学新人大赛短篇小说佳作奖,小说集《跨越门槛的一种姿势》获第七届广西壮族文学奖。其小说集《跨越门槛的一种姿势》授奖词云:“《跨越门槛的一种姿势》收录的十篇中短篇小说,是作者以虚构方式,再造了十个比真实更加贴近本质的生存空间;每一篇从立意命题到人物刻画、细节铺陈以及语言运用,都各有特色,别开生面,自成一体;每一篇小说的创作,都具有一种探索性的指向;这是作者凭藉自己的学养素质,形成一定的审美理想与经验,观察生活捕捉灵感,把想象力极致发挥的创作实践,是对当代创作同化性趋势的一次有力的回拨。”作为都安作家群“70后”实力作家代表人物,潘莹宇声名鹊起。

实际上,在新世纪广西文坛中表现活跃的都安作家并不只入选“广西小说新势力十一人作品展”的红日、李约热、周龙和潘莹宇4人,除他们外,还有一批都安作家乘势而起,跻身于当今广西文坛生力军的行列。

河池市作协主席吕成品,已在各种刊物上发表了《进京》《血光》《向阳生产队》《一条河流的情节》《早玉米,晚玉米》《马跃进的快乐时光》《幸福的源泉》《断手》《无话可说》等中短篇小说作品。其小说背景从20世纪50年代末,延伸到世纪末,复活了包括“大跃进”“文革”、改革开放初期、社会转型期等几个不同历史时期中人们的集体记忆,包含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内容,体现出他对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一段社会历史所进行的深刻反思,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忧患意识。其小说所展示的时代背景各有不同,取材也呈多样化倾向,讲究题材的选择和切入的角度,讲究叙事的策略与技巧,始终都将关注的目光对准人,或表现对弱小的同情,或刻画复杂的人性,或揭示现代社会对人性的异化,达到较为深刻的层次。

蓝瑞轩出版有小说集《关系》、散文集《生命中的白花菜》和歌词集《心香》等作品。其纪实散文《麻雀难找旧屋檐》获广西1999年度好作品奖,歌词《美丽的红水河》获河池市首届刘三姐文学艺术奖。中篇小说《野灵芝》描写出身于农村的一个追求地位的女子蒙铃铛的坎坷命运,故事情节曲折动人。野灵芝具有神秘而传奇的色彩,小说在塑造一个中国的女“于连”形象和感慨命运对于人的嘲弄与讽刺的同时,也对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到社会转型期社会环境与风气对人的命运和人的性格的巨大影响与限制加以充分的展现。小说明显表现了呼唤回归自然的情感。野灵芝一旦经人工栽培,也就不再是野灵芝,蒙铃铛就像一棵野灵芝,进入了另一种生长的环境,也就发生变异,失却原本,放回到原来的自然中或许还会得到重生。近年来,蓝瑞轩由小说和散文转向歌词创作,短短数年之间就创作出《美丽的红水河》《美丽的壮乡》《要看一眼》《山青水秀生态美》《一起去看七百弄》等一批优秀的歌词,并被合乐传唱,得到业界的认可和好评,并获广西区党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作为广西作协理事、广西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河池市作协名誉主席,蓝瑞轩是都安作家群中身为县级主要领导干部而坚持业余文学创作且成就斐然的一个典型。

毛南族作家谭云鹏出版有作品集《我心目中的一条河》和小说集《文工团的女孩》。其《文工团的女孩》收录了《情窦初开的季节》《雾里看花》《出门在外》《你一定要嫁给我》和《彩调王》《等你回家过年》《走出黑夜》《白太阳》等20个中短篇小说,其作品真实地反映社会基层生活,具有比较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浪漫情调。谭云鹏的报告文学《他为国徽添异彩》获全国党员教育刊物优秀作品二等奖,小说《心犀》获全国东方微型文学大赛三等奖,中篇小说《情窦初开的季节》获2006年“新视野”杯全国征文比赛优秀作品奖,山歌小品《暮年拾爱》获第四届全国残疾人文艺比赛创作三等奖。谭云鹏现任都安文联主席、河池作协副主席,亦为都安作家群中颇有创作实绩的作家。

除了凡一平、李约热和红日的长篇, 近年来都安还有3部长篇小说出版,即班源泽的《市长秘书马苦龙》、芭笑的《花非花蝶非蝶》和韦云海的《潮湿的记忆》。

班源泽的长篇小说《市长秘书马苦龙》以丰厚的生活积累、专业的行内话语和写实的笔法,通过对地级市长专职秘书马苦龙的一段工作、生活和情感经历的叙述,折射了当下社会政治与经济建设状况,再现了现实生活场景与各种人际关系,关注秘书群体的存在与命运,揭示道德与人性的命题。以秘书群体作为主要描写对象而揭示人生,聚焦秘书群体生活内幕以剖析人性,可谓首开先河。这部小说的意义在于它引起人们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关注和理解,具有一定的社会与人生认识意义,具有其特殊的文学审美价值。

在出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都安作家中,芭笑亦有较好的表现,他于20世纪80年代进入文坛,在《民族文学》《广西文学》和《百花园》等刊物上发表了小说《先有花还是先有蝶》《眼睛》和报告文学《农民城的启示》等作品,同时从事民间文学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曾任都安县文联主席。其创作一直延续到21世纪,其长篇小说《花非花蝶非蝶》叙述了“文革”十年浩劫中一个出身不好的女孩与一个有生理缺陷的少年相依为命的成长故事。近年来,芭笑转向文学评论写作,已经发表了《浅谈〈跪下〉的文体与语言》《超越与挥洒——凡一平中篇小说〈扑克〉读后》《笔墨别样出机杼——读凡一平〈非常审问〉》《〈报废〉:彰显小说想象力》《试论〈报销〉的文化品位兼议“性细节”描写》等一些颇显功力的文学评论文章。芭笑自称“农民写手”,现虽年逾古稀,仍然笔耕不辍。值得一提的是,同样有“农民写手”之称的陈昌恒先后当过代课教师、小学校长、村民委主任,打过杂工,现为县文化馆创作员,其人生经历丰富,30余年始终默默耕耘,守望文学,其作品曾在《广西文学》等刊物上发表,表现不俗。

韦云海先后在报刊上发表过数十篇文学作品,近年来潜心于网络文学创作,著有长篇小说系列《女人三部曲》之《命运》《逻辑》和《隐私》,并出版有描写农村出身的年轻知识女性的生活遭遇与情感创伤的长篇小说《潮湿的记忆》。韦云海在选择网络文学的创作新径方面,反映了都安作家群创作的又一种新的动向。

四、阵容整齐,色彩缤纷

都安作家群中不仅有小说家和诗人,也有散文家和评论家。

在散文创作方面,表现突出的有蓝怀昌、蓝汉东、韦奇宁、蓝晶莹和蓝薇薇等。蓝怀昌出版有《巴楼花的女儿》和《珍藏的符号》两部散文集,并以散文创作获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蓝汉东出版有散文集《太阳和月亮底下的世界》,并以散文《红水河之魂》《瑶山,有一个弩村》《山藤摇动大世界》分别获全区和全国征文奖;现为广西华锡集团文联主席、河池市文联副主席的韦奇宁,1983年进入文坛,先后在报刊上发表大量的散文作品,结集出版了散文自选集《推磨集》,包括“有色情缘”“天地歌行”“乡音不改”和“逸心斋语”4辑,选收散文作品40余篇,包括写人记事、见闻游记、乡情倾诉和咏物抒怀,生活气息浓郁,富有文学品味。蓝晶莹于20世纪80年代进入文坛,先是写小说,发表过不少的小说作品,进入21世纪以来,似乎更倾心于散文创作,在各级刊物上连续发表了《故乡的音律》《一面湖水》《流动河流的峡谷》《在仙山做仙》《花开花落》《别了,平腊》《另一种风景》《天路有仙行》《走进文字的河谷》《寻找跳崖的英灵》《没有秋天的海口》《神秘的草海》《读西林》等散文作品。其散文取材广泛,文笔清新,情感朴实,颇有意境。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美术系的蓝薇薇也在报刊上发表了数十篇散文,其散文《草原明灯》获第二届“爱我中华:文学艺术新星奖”一等奖,文学评论《山水真情写人生——读〈珍藏的符号〉》获广西文艺评论奖三等奖,并被遴选为第五届广西签约作家。上述这些作家大约可以视为都安作家群中散文创作的代表人物,他们的散文写作反映了都安作家群在另一方面所取得的不可忽视的创作实绩。

就职于广西民族大学的韦绍波出版有文学作品集《故乡的鸟声》《古村月影》《爱的痕迹》和长篇幻想神话小说《端屯三十梦》,以物理学教授之出身,在繁忙的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的闲余时间里,以低调的姿态创作,竟然也取得不菲的成绩,不禁令人羡慕与称叹。同样就职于广西民族大学的蓝芝同为广西文联委员、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广西瑶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理事,参与策划和责编《广西民间文学作品精选丛书》《瑶学研究丛书》《壮学研究丛书》等书籍,参与主编中国少数民族大辞典丛书《纳西族卷》《黎族卷》《瑶族卷》,以及大型散文集《都安人》,且还出版有哲理寓言集《蝙蝠贺喜》《鸡给狐狸拜年》《三个和尚挖水井》《天狗的命运》《狼来了之后》5部,曾两次荣获中国寓言文学创作“金骆驼奖”。而就职于广西师范大学的文学博士黄伟林,虽然出生在桂林,但其祖籍却是都安县,少年时他跟随父亲回到都安访亲认故,拜祖寻根,骨子里有大石山的基质,血液中有红水河的脉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黄伟林一直站立于广西文坛前沿,以其敏锐而机巧、理智而富于才情的批评文字为文坛桂军的崛起摇旗呐喊,做出了十分突出的贡献。黄伟林出版有《桂海论列》《孔子的魅力》《转型的解读》《中国当代小说家群论》《文学三维》《论20世纪中国小说的三种形态》《人:小说的聚焦——论新时期三种小说形态中的人》《文学桂军论》(合作)等文学论著。先后获第八届庄重文文学奖、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广西壮族文学奖、第三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广西文艺评论奖、第五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2006年被广西区人事厅、区文联记个人二等功。黄伟林现为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广西作家协会理事、广西文艺理论家协会副主席、桂林市文学院副院长、桂林市首届德艺双馨文艺家,是文坛桂军中最为重要的评论家之一。作为都安作家群中的一员,黄伟林在广西文化与文学研究领域中享有盛誉,而作为文艺评论家,他对都安文学的评介引人注目,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他在扩大都安作家群影响力方面都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黄伟林、蓝芝同、韦绍波等人可以说是都安作家群中拥有“学院派”身份的“山外兵团”,这也是都安作家群之又一种十分耀眼的文学景观。

除此之外,人们还欣喜地看到一种新的现象,即韦禹薇、唐爱田、谭惠娟、郭丽莎、周锦苗等一批年轻的都安籍女作家也分别在各级报刊上发表了为数可观的小说、诗歌、散文和文学评论作品,开始改变过去都安作家群中女作家身影罕见的旧观,值得我们期待。而更值得一提的是,凡一平的母亲潘丽琨也是一位新近涌现的令人敬佩的壮族女作家,她以75岁高龄开始小说创作,满怀深情地反映乡村教师及普通百姓生活,书写人生命运和生活感悟,迄今已经创作了中短篇小说计10余万字,并结集出版了小说集《忘却》。她的创作为都安文坛呈现了一道晚霞般色彩绚丽的奇异风景,也为广西文坛增添了一段佳话。

实际上,作为一个成形的作家群体,都安作家作品还远不止上述论及的这些,还有其他不少的作家均有良好的表现。随手便可以举例,如蓝蔚锽不时在各级报刊上亮相,连续发表了《数字》《游纳木错》等小说和散文作品;阿耒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消失在夜晚的曙光》,其短篇小说《刺杀网管阿狗》获梧州市第二届大中专院校征文大赛最佳小说奖,中篇小说《黑发里的白发》获《中国作家》第四届“金秋之旅”笔会铜奖,中篇小说《左手和右手》获《广西文学》“金嗓子”青年文学奖最具潜力新人奖,短篇小说《弟弟黄虎》获《广西文学》“金嗓子”青年文学奖;青年作家寒云已发表作品百余篇(首),出版了颇具分量的小说集《裸奔》,近年来他任河池市文艺理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涉足文学评论领域,发表了文学评论文章若干篇,已经渐入其境;苏法永的诗歌作品被多种选刊和选本选载,并出版诗集《王的城堡》和《草草集》(合著);身为葡萄酒国家级评委的黄宏慧以酿酒之法酿制文学,出版小品集《不敢陪领导喝酒》,并出资数万元,赞助第六届壮族文学奖。

据不完全统计,自从1997年广西启动签约作家机制以来,先后有凡一平、韦俊海、红日、潘莹宇、蓝薇薇、龙眼、吕成品、李约热8位都安籍作家获此殊荣。目前,都安籍的全国作协会员有9人,广西作协会员有40多人,河池市作协会员有50多人,可谓阵容整齐,实力雄厚。

事实证明,都安作家群具有很强的创作实力,同时,还具有进一步发展的潜力与壮大的空间。在广西文学的多元文化背景中,红水河地域民族文化最为丰厚,也最具有本土意义。都安作家群正是处于这一文化背景之下形成并不断壮大,这是根基,也是优势。评论家们认为,都安作家群之所以能够形成,与本地的历史和民族文化有很大的关系,都安是红水河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又是黔桂重要的历史文化长廊,汉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在这里相互交汇,互为交融,形成了多彩多姿的地缘民族文化地带,这种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文学艺术创作提供了优良的营养。得山水之灵气,承文化之底蕴,这是都安作家群崛起的有利条件。“雄心征服千层岭,壮志压倒万重山”是都安人精神的写照,“九分石头一分土,十个培养九成材”是对都安人聪颖和读书刻苦的描述,这种精神与韧性同样在文学创作方面表现出来,故都安出作家不奇怪,都安多出作家也不奇怪。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期待,随着都安作家群的继续挺进,都安文学创作对于红水河民族文化心理积淀内涵的挖掘与表现将会更加深入,都安作家群的创作将会再造新的辉煌。

[1]温存超,陈代云,李琨,等.广西当代文学[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4.

[2]温存超.追飞机的玉米人——凡一平的生活和创作[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温存超.边缘地带的解读——广西当代文学批评[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13.

[4]温存超.地域文化背景下都安小说的一种描述[J].广西文学,2009(1):95-98.

[5]温存超.时代特征与民族文化背景下的机智叙事——论红日的小说创作[J].河池学院学报,2009(1):101-104.

[6]温存超.历史记忆的复活与复杂人性的揭示——吕成品小说论[J].河池学院学报,2010(3):84-87.

[7]温存超.执著的守望与成功的转型——韦俊海小说论[J].南方文坛,2012(5):99-102.

[8]温存超.时代特征与地域文化背景下的个性化叙事——红日小说论[J].广西文学,2014(3):97-101.

[9]温存超.别出心裁的艺术叙事——评红日的长篇小说《述职报告》[J].河池学院学报,2014(1):52-54.

[责任编辑 韦志巧]

Du’an Writer Group: a Vigorous Literary Team Rising in Mountainous Areas

WEN Cunchao

( College of Literature and Communication,Hechi University, Yizhou,Guangxi 546300,China)

Du’an Yao Autonomous County is a strong literary county in Guangxi. The formation of Du’an writer group has gone through three stages with obvious driving force, continuity and development, which has a great relationship with the region and national culture there. The writers group is a good team in order and has considerable achievements. Du’an literary creations are expected to further deepen in exploration and manifestation of the psychological connotation about Red River’s national culture.

Du’an; writers group; team composition; creative achievement

I209.9

A

1672-9021(2016)06-0001-10

温存超(1952 - ),男,广西宜州人,河池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当代小说与广西当代文学。

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5JGB360)。

2016-11-16

猜你喜欢

作家群广西文学
广西贵港
我们需要文学
新世纪“小区域作家群”论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巨大的翅膀和可能的高度——“宁夏青年作家群”的创作困扰
文学自觉与当代文学发展趋势——从昭通作家群说开去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我与文学三十年
广西诗歌五人谈
昭通作家群的困境与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