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期财政支出的变化
2016-03-16钟源
钟 源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不同时期财政支出的变化
钟 源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财政支出的所作所为实质上是政府职能的具体化, 反映了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 一定时期的财政活动目标必须取决于这一时期政府职能的定位, 同时财政支出的规模、结构的合理与否, 反过来又影响、决定着政府职能的实现。
财政、支出、政府职能、转变
新中国1949年成立以来,不论当年财政收入多少,总是出现大量的赤字,但是,根据历史数据可以发现,我国自1949年以来,财政支出是不断增加的,除了有几年内财政支出有短暂下降,其他年份财政支出都是一直递增的趋势。这70多年中,财政支出的结构不断改变优化,在这期间,最大的变化就是财政运行模式由计划经济时期的生产建设财政,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共
1949年新中国刚刚成立,除了要为继续巩固国家安全之外,政府还要恢复战后国家的经济,要重新建设被战争毁坏的日常生活环境,因此,财政支出以国防为重,经济建设次之。此时财政支出体现的政府职能是巩固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
1950年到1978年期间财政主要用于基础建设支出的拨款以及承担为国营企业提供流动资金的任务。在此期间,政府错误地大包大揽最典型的是对大量一般盈利性企业的直接控制,此时政府职能对经济的干预职能非常大。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政府确定了“国防第一”的财经工作方针,为了使国家安全职能得到保障,在当年财政总支出中,国防支出远大于经济建设支出。
1952年的财政支出中,国防支出的占比有所下降,而经济建设支出比例则有所上升。说明国家的外交政治职能的减弱以及经济职能的加强。
1950年到1978年期间的特点是财政支出是以经济建设支出为主的“大而宽”格局。1953年“一五”计划开始后,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国家财政在社会资源配置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形成了以经济建设支出为重点、大而宽的支出格局。财政包揽各项社会事业,财政压力过重,政府职能偏向社会文化。
1953年到1957年, “一五计划”时期,在工业化体系而努力财政支出方面主要是以工业为投资重点,基本建设支出仅比国防费低一点点,建设了大量工业企业。政府确立的方针是“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就要国内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节约,通过财政手段筹集工业化资金。公用事业的支出比重在“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阶段中受到严重减损,直到改革开放之后才逐步恢复。
1956年中苏关系恶化,使得国内国防支出比重迅速提高,但社会文教支出并没有得到显著提升。 由于国家国际关系的变化,政府将职能重点中心转变到政治外交职能,以保护国民不受侵害成为国家主要目标职能。
1958年,“大跃进”时期,国家先是过于偏重基本建设投资,财政大部分被用于开发如重工业在内的经济建设,严重缩小了公用事业的支出,国家职能的发挥被严重扭曲。为了筹集足够的建设资金,国家通过财政、信贷等手段,使得出现大量财政赤字,国家职能因此也发生了偏差。
1961年开始,政府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政策,财政支出结构随之发生着积极变化:一是压缩基本建设投资,停建、缓建一些工程项目。虽然基本建设拨款总额增加的,但所占财政算出比例有所下降。二是合理分配资金,调整经济结构。三是大力支援农业。此时,国家重视农业,注意社会结构,政府职能已经转变到社会职能。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支出绝对规模在稳步增长,增长速度也逐步加快。1978年后,世界性组织对国防支出的制约,促使中国进一步减少国防支出比重。同时,公用事业支出被政治因素影响而被挤出的情况逐步减少。促进经济增长的唯一方法不再是财政投资, 财政的资源配置权逐渐下放, 企业自主权逐渐扩大, 企业和个人收入分配比重不断得到提高。国家也逐步开始重视财政用于人民消费的职能, 用于社会公共产品的投入在财政支出中则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说明政府在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同时弱化经济调节、市场监管方面职能。
1992年, 我国政府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在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的背景下, 制定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政策, 尤其是财政支出政策的变化是大势所趋。在此条件下, 传统资源配置方式发生了转换, 社会资源的主要配置者从政府变成市场, 财政传统方式配置资源能力不断被削弱, 财政职能逐渐转型以适应新的市场经济体制。
1994年, 我国实行了在财税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 这是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新的财税体制框架, 公共财政模式更加明朗化。这次分税制改革合理划分了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支出范围,调整了财力结构, 增强了中央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为财政提供更多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承担了财力保障。
1998年至2002年间,公用事业的财政支出比重又一次大幅下降。这是政治改革、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必然社会代价,也说明政府还没有深刻认识到公共事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合理调整、支持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各项社会失业发展方面的积极意义。这期间经济建设费用以及国防费用呈下降趋势,说明国家的经济和政治职能的下降,行政管理费用的增长趋势说明国家职能侧重到了社会职能。
2002年十六大之后,公用事业支出再次增加,这标志着市场经济转型前期的完成。公用事业支出的经常性被挤出也说明,在中国的改革过程中,政府职能无法稳定地发挥作用。 政府职能总是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之间不断变化,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侧重。
政府职能是随着社会经济背景的改变不断地转变和丰富的, 在当今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职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公共职能。主要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和发展社会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环保等事业, 以适应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需要;二是经济职能,通过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 干预经济活动, 实现国家宏观政策目标, 促进经济发展, 为实现统治阶级的统治和促进社会发展创造物质基础。三是政治职能,运用政治手段, 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和基本利益, 维护本国在国际上的主权和利益。
[1]苑广春:《对我国财政支出的分析认识》,《财政研究》
[2]张进铭:《我国经济转轨时期的财政支出与政府职能》,《理论月刊》
[3]万如意:《对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定量观—财政支出结构的视角》,《发展研究》
钟源(1993-),女,汉族,四川省内江市,研二学生,研究生在读学历,四川大学经济学院,研究方向:公共财政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