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论略
2016-03-16赵永明李全文张红
赵永明,李全文,张红
(阜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阜阳 23604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论略
赵永明,李全文,张红
(阜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阜阳236041)
增强“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为此要充分汲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智慧和实践营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重要理论遵循、把坚持个人小梦与国家大梦有机统一作为新目标、把对国家、社会、个人的重任作为新内容、把“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机结合作为新方法,从而实现“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工作的创新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作了“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讲话,指出:“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①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光明日报》2014年5月5日,第2版。“90后”大学生是当代青年的重要群体,是“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亲身见证者和全程践行者,肩负着助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任和使命。作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90后”大学生,就要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己的社会责任,而“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理论创新的源头,为“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提供丰厚的理论资源。
一、增强社会责任感是“90后”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
“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329页。“90后”大学生培养起自身的责任心是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思想保障,也是“90后”大学生走向社会的前提条件。
(一)增强“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才能使他们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由国家层面价值理想,社会层面的价值原则和个人层面的价值规范构成的内涵丰富、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理想,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反映了中国人民追求民族复兴的心声和愿景,指引和统帅着社会和个人层面的价值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原则,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表达,凝练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共同价值准则和行为取向,是国家和个人层面价值观的重要支柱和保证;“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它更多强调了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使人们找到核心价值观的“个人定位”,也是国家和社会层面价值观的实现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贵在知行合一,而认知认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的前提和基础。增强“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让其在充分把握自身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履行义务、担当责任,是促使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的重要途径。
从整体上来看,“90后”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是可托付的一代,正如习总书记所说,“当代大学生是可爱、可信、可贵、可为的”①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光明日报》2014年5月5日,第2版。。在各项重大事件和突发灾难面前,他们以志愿者的身份用自己的勇敢、担当与坚守彰显了“90后”大学生的良好的道德风范和高尚的社会责任感。但面对社会经济体制转型的冲击和改革开放下思想意识多样多元多变的新特点,再加上“90后”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其成长过程中,得到家长太多的关爱,自我意识较强、人生历练匮乏,自控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不足,部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出现弱化的趋势,如:在追逐个人理想的同时却淡忘了自身的历史使命、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却未能履行服务社会的职责。因此,只有增强“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不断提升其道德自觉和责任担当,才能使他们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在思想和认识上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己的主要社会责任。
(二)增强“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才能使他们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于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在于践行,其最大的感召力和说服力来自于完成“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动实践。“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资的力量只能用物资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资力量。”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9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为广大群众所掌握,才能转化为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强大物资力量。作为实现“中国梦”坚强力量的“90后”大学生,能否站在历史和时代发展的高度,肩负起自身的责任和使命,将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大业的成败。
“90后”大学生生活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全方位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中,其道德意识和价值取向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但容易受到市场经济“利益至上”的负面影响,从而在现实生活中他们更加注重“我的需求”、“我的实惠”,功利色彩较浓,认知和行为还存在着一定脱节。“90后”大学生肩负着对国家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对他人和自我的责任以及其它方面的责任,这些责任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责任要求。而当前提高“90后”大学生责任感和使命感,就是要不断增强其对这些责任的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使其上升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并始终出于这种责任感而自觉行动。当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越强烈,其在日常生活实践和奋斗历程中就会胸怀祖国、心系群众,将个人理想同祖国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联系起来,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选择和倡导积极健康和高雅的生活方式,使自己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践行者,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落实到行动中。
二、依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工作
(一)创新培育理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重要理论遵循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和价值理论在新时期和新阶段的具体展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充分汲取马克思主义理论智慧和实践营养,为“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工作提供了深厚的思想资源和重要的理论指引。
一是要遵循马克思主义责任观。努力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亲和和认同,使其正确处理好个人与自身、他人、社会和国家的关系,鼓励责任和权利对等,在驱使国家进步、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和利益。二是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特色的责任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其蕴含的本民族特色的责任观应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得到发展。例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担当、“舍生取义”的自我牺牲精神等等,这些都充分彰显了民族特色的责任观。因此,要深入挖掘、传承和创新中华民族特色的责任观,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90后”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并充分发挥其怡情养志、涵育文明的重要作用,使“90后”大学生在亲近传统文化中增强责任意识。
(二)创新培育目标:坚持个人小梦与国家大梦有机统一
“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每个中国人的梦。‘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①习近平:《习近平给大学生回信: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人民日报》2013年5月5日,第2版。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国家的大梦,而“90后”大学生对自己职业、生活和前途的梦想是个人的小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和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的完美统一,并指明了“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目标就是要把实现中国梦作为己任,在努力追寻个人梦想、实现自身价值的征程中推动国家梦、民族梦的实现。一方面,“90后”大学生的个人梦想是每个个体对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和追求,也是国家大梦实现的基础和驱动力。另一方面,“90后”大学生也要意识到,个人梦想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家大梦为行动指引和最终目标,才是有意义的小梦。
“90后”大学生要以助推中国梦的早日实现为己任。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振兴之梦,也是每一个大学生的成才之梦,中国梦让生活在这个时代的“90后”大学生与祖国人民一起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为此,“90后”大学生应成为科技创新的引领者、深化改革的倡导者、服务民众的践行者及建设先进文化的推动者。“90后”大学生要以实现成才梦为己任。作为国家公民,个人只有在集体中才能找到自己的归属和依托,在报效祖国、推动社会发展和服务群众的结合中才能丰富和提升自身的生命意义。“90后”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佼佼者,在求知、探索、创新与奋斗的同时必须意识到自己对国家民族、对人民大众、对生态环境的责任,只有通过履行自身的责任担当,并带动他人、影响他人,自身的青春梦想才会更加绚丽和饱满。
(三)创新培育内容:把对国家、社会、个人的重任作为基本内容
社会责任感的培育应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的要求,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出发,正确处理好个人发展与国家需求、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个人如果无法承担起对自身生存与发展的责任,那么更不可能承担起对国家民族、社会的责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丰富内容和实践要求的鲜活体现,为此必须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地位,构建起与之相适应的内容体系,其蕴含着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个体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这种责任是个体对国家的繁荣民族振兴所担负的责任和使命。为此“90后”大学生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主动了解国情,培养自身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学和探究能力,并在实践中增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二是个体对社会的责任。这种责任是个体对集体和他人的责任。“90后”大学生应积极投身于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激发自我担当责任的情感,提高自我担当责任的本领,关爱他人、助人为乐、诚实守信,并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三是个体对自身的责任。对自己负责是对他人和社会负责的前提和基础,一个人只有对自身负责,才能形成对民众、社会和国家强烈的责任感。因此,要引导“90后”大学生珍爱自己的生命,关注自我身心健康,在丰富阅历、增长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的人生境界。
(四)创新培育方法:“第一课堂”的导向功能和“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有机结合
要充分发挥“第一课堂”即理论课堂教学的导向功能,尤其是要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全过程,使其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真正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德化人,从而不断强化“90后”大学生的责任担当。思政理论课四门课程都承担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任务,但每门课程承担的重点和具体任务是有所差别的,因此需要统筹优化教学内容。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重点进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引领“90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做一个讲责任、有责任、负责任的守法公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重点加强自由、平等、公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讲清楚马克思主义的民主观、公平观、自由观,使“90后”大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上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及当代价值;“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重点加强中国精神教育,利用丰富的史实讲清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必然性,帮助“90后”大学生了解国史、国情,使其领会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着重进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90后”大学生理解和认识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理论,增强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在此基础上使其认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功立业。
“第一课堂”的导向功能解决的认知问题,使“90后”大学生明确自身对他人、集体和社会所应担负的责任和义务。“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实现的是责任认知和责任行为的统一。社会实践是“第二课堂”的主要形式,也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关键环节。高校要积极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迈出校门,参加社会实践,通过“三下乡”活动、志愿者活动、社会调查、社区服务等让“90后”大学生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关注民生,让学生在实践中激发了更好服务社会和他人的责任意识,又实现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标。
On cultivating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of the 90'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ZHAO Yongming,LI Quanwen,ZHANG Hong
Strengthening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of the 90's is required in the process of enhancing and implementing socialist core values.Taking socialist core values as its theoretical base,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of the 90's can be innovatively developed while absorbing theoretical wisdom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In this process,the integration of small individual dreams and big national dreams should be taken as the new target,responsibilities for nation,society and individuals the new content,the combination of"first class"and"second class"the new approach.
socialist core values;college students;social responsibility;cultivating
G641
A
1009-9530(2016)03-0119-04
2016-04-11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美丽中国视域下‘90后’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培育研究”(2014SK021);2015年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发挥法治在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中的作用研究”(AHSKY2015D06);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网络舆论交锋环境下安徽省高校思政教育研究”(SK2015A448)
赵永明(1976-),男,阜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李全文,男,阜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张红,女,阜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