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转复句“X是X,(P)”后分句P的隐现研究
2016-03-16谢晨晨
谢晨晨
(武汉大学 文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让转复句“X是X,(P)”后分句P的隐现研究
谢晨晨
(武汉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摘要:让转复句“X是X,(P)”是现代汉语中一类比较特别的复句,它的前分句是通过“X是X”格式来表达让步义的,而它的后分句P在特定条件下可以隐藏。文章主要从形式、语义和语用三个方面对让转复句“X是X,(P)”后分句P的隐现条件进行了相关研究。
关键词:现代汉语;让转复句;X是X,(P)
“X是X,(P)”让转复句是一种特殊的句式,先让步,后转折。对于“X是X”格式,邵敬敏[1]、杨艳[2]、齐沪扬、胡建锋[3]、周明强[4]等都曾进行过相关研究,研究主要集中在“X是X”的修辞特点、各种变式、进入“X是X”中X的成分、“X是X”格式的表达特点以及“X是X”对作为负预期量信息标记格式的论证及应用等方面。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学者对作为分句的“X是X”进行了研究。符达维[5]指出了作为分句的“X是X”有两种出现环境,郑懿德[6]分析了“X是X,就是……”让转句式,梅思斌[7]则对“X是X”在让步复句中的句法和语义进行了考察。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对于“X是X,(P)”这一特殊句式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前分句“X是X”上,对后分句P的研究较少。而让转复句“X是X,(P)”的后分句P并不总是强制共现,在一定的语境下,后分句P是可以隐藏的。因此,我们将以此为突破口,试图从形式、语义和语用三个方面来探讨“X是X,(P)”让转复句后分句P的隐现条件。
一、后分句P强制共现的条件
本文讨论的让转复句“X是X,(P)”中前分句“X是X”必须是表示让步义的,而能进入“X是X”格式且表示让步义的只有形容词、动词和名词。本文语料主要来自北大CCL语料库。我们根据形容词、动词和名词类别随机选择了一些词语在语料库中搜索,总共获得300条语料,其中前X是形容词的有163例,约占54%,如例(1)。前X是动词的有126例,占42%,如例(2)。前X是名词的有11例,约占4%,如例(3)。这说明表让步义的“X是X”中前X多为形容词和动词,名词只占很小的一部分。
(1)范英明说:“晚是晚了,可还是比死守好。”
(2)“我听是听到一些,就是听不清楚……”
(3)亲戚是亲戚,可是原则不能破坏。
后X的中心语一般与前X相同,如例(4),但后X还可以带补语、表量级词语、动态助词或宾语,如例(5)、(6)、(7)、(8)。
(4)“有是有,只是不好出口,你们妇人不许男人说直话。”
(5)梁大牙又是呲牙一笑,说:“学是学会了,可是轮到她画就不是那个样儿了。”
(6)冯永祥等金懋廉说完,他鼻子一哼,不同意金懋廉的意见:“市场好是好些,可不是马慕韩反映的。”
(7)队长回答:“说是说了,他可没说多会往下分,也没说一亩地一头猪分几斤。……”
(8)说是说强龙不压地头蛇,但也还有一句话:“好汉不吃眼前亏。”
通过分析语料,我们发现,让转复句“X是X,(P)”的后分句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共现的,前分句“X是X”表示让步义,预示后分句将有转折,且语义重心一般在后分句的转折义上。下面我们将对后分句强制共现的条件进行分析。
(一)前分句“X是X”为双项式(X不是名词)
只有少数表让步义的“X是X”为双项,且进入“X是X”双项式的只有形容词和动词,如例(9)和(10)。
(9)苦是苦点,累是累点,可我出来远征好开心。
(10)他又转过脸向邢老汉说:“说是说,笑是笑,你那条黄狗还是早撂倒好。”
名词不能进入表让步义的双项式“X是X”中,只能出现在表区别义、区别义+转折义、列举义的并列分句中,如例(11)、(12)、(13)。
(11)另外的人说:“爹是爹,儿是儿,棋还遗传了?”
(12)说到底道理是道理,事情是事情,碰上了事情,道理说上千千万又万万千也没有用,最后还是要回到那个唯一的结果上来。
(13)一般人上了年纪就没法看了,可妈即使到了八十岁的高龄,眉还是眉,眼还是眼。
当“X是X”为双项式时,让转复句“X是X,(P)”的后分句强制共现,进入这类让转复句中的X一般为形容词或动词。这类结构中的前X和后X有的完全一致,如例(10);有的并不一致,特别是形容词,一般后X带表量级词语或补语,如例(9)、(14),动词后也可带宾语,如例(15)。以上四例中的双项式“X是X”,前后两项是并列关系,但总体表示让步义,后分句仍是语义重心,不能省略。
(14)这种工作,笨是笨极了,苦是苦极了,但真正做学问的人,总离不了这条路。
(15)说是说它已从那凝固的哀痛中渐渐苏醒了,说是说它又变得几乎和我形影不离,但还是让我捕捉到了一个令人为之黯然的细节。
因此让转复句“X是X,(P)”,如果前分句“X是X”为表示让步义的双项式(X不是名词),后分句P必须出现。
(二)“X是X”在前分句中充当谓语成分
当谓词进入“X是X”格式,且在前分句中充当谓语成分,而非主宾同形,单独充当前分句时,让转复句“X是X,(P)”的后分句P必须出现。如例(16)、(17)、(18)。
(16)刘维祠笑是笑,心里却不是个滋味。
(17)许达伟说是说要把罗莉救出虎口,可他自己也正掉在“虎口”里。
(18)她一听这话,头上直冒火星,眼睛一楞,说:“我郭彩娣穷是穷,可不稀罕这个。”
(三)前分句“X是X”表让步义
让转复句“X是X,(P)”的前分句表示让步义,预示后面有转折。如果句中出现表示为难、疑问、警告等语义的词语时,后分句P必须出现,否则语义不全,如例(19)、(20)、(21)。
(19)转念一想,他又为难起来:“这办法好是好,时间这么紧,找哪个队搞好呢?”
(20)想是想明白了,却有疑问:“藩库的收入呢?”
(21)“你们去是去,”古应春半真半假地警告:“当心《申报》登你们的新闻。”
例(19)中说话人为难之处体现在后分句“时间这么紧,找哪个队搞好呢?”,如果省略就不能表达说话人所要表达的为难之义,所以后分句必须共现。例(20)中说话人心存疑问,如果省略后分句“藩库的收入呢?”就不能表达出说话人的疑问,所以后分句必须出现。例(21)中古应春的警告也是通过后分句“当心《申报》登你们的新闻。”表达出来的,不能省略。
(四)“X是X”前有先述话语
在让转复句“X是X,(P)”中,如果前分句中“X是X”前还有其他分句,后分句P强制共现。进入“X是X”格式的主要是形容词和动词,且“X是X”为单项式,如例(22)、(23)、(24)。
(22)他照着费亭美描绘,成熟是成熟了,成熟中却透出了衰老的气息,那眼角上的皱纹,那皮肤的松弛,胸脯的陷落和肩膀的瘦削等等,都不美。
(23)穗珠原先在一家制药厂数药片,工作闷是闷,但还清闲。
(24)这正如折花者,除尽枝叶,单留花朵,折花固然是折花,然而花枝的活气却灭尽了。
例(22)中“成熟是成熟了”前有一个分句,引出了评价的对象“费亭美”,语义重心在后分句中,将“成熟”与“衰老”进行对比,突出强调“衰老”,所以后分句不能省略。省略后分句,语义不足,给人以话没说完的感觉。例(23)、(24)同理可得。
在这类让转复句中,进入“X是X”中的“X”一般是性质形容词或动词,带有评价性质或述说行为,也有部分带有评价意味的名词可以进入这一类让转复句,如例(25)中的“淑女”就是带有评价意味的词语。
(25)你这样打扮,淑女是淑女,就是有点不像平常的你。
二、后分句P隐藏的条件
(一)说话人有意隐藏
“X是X,(P)”让转复句多出现在口语对话体中。受上下文语境的影响,从说话人的主观视角出发,说话人有意隐藏了后分句P,如例(26)、(27)。
(26)“我想在赵副主委面前提一下,一下子通了天,政府首长马上会晓得,说不定立刻就红起来了。”徐义德在梅佐贤面前毫无顾忌地暴露了内心的打算。
“好是好……”梅佐贤想起给徐义信的信上最后一段,没有说下去,怕扫总经理的兴。
“有啥问题?”
(27)赵得宝蹲下去歪着头看和花缸的眼子是不是完全开着。他看不清楚,问站在和花缸旁边的郑兴发:“底下的眼子都开着吗?”
“开是开着,”郑兴发注视着余静,没有说下去。余静知道他在探问是不是由于其他原因。余静没有吭气。
根据上下文可知例(26)中梅佐贤怕扫总经理的兴故意没把话说完。但“好是好”已经预示后面有转折义,所以听话人徐义德回应道“有啥问题?”。例(27)中郑兴用前分句“开是开着”回答赵得宝提出的问题,但为了试探另一听话人“余静”也有意隐藏了后分句,没有说下去。从“余静知道他在探问是不是由于其他原因。”可以知道听话人“余静”已经察觉出了郑兴隐藏的后分句的含义。
虽然例(26)、(27)中的让转复句“X是X,(P)”的后分句隐藏了,违反了Grice的合作原则中的数量准则,但是说话人留下的语义空白,需要听话人去推导说话人意欲表达的含意,这样交际会话才能完成。因此,说话人有意隐藏后分句P并不影响话语交际的进行。
(二)后分句P主体隐藏
在搜集到的语料中,我们发现有些“X是X,(P)”让转复句的后分句只出现转折连词或句子的一部分,后分句P的主体隐藏了,如例(28)、(29)、(30)、(31)。
(28)曹氏迟疑起来:“有倒是有,可是……”
(29)“好是好,就是……”
(30)“说是说,真干起来……”
(31)“对是对,”林宛芝咽下嘴里的蟹壳黄,说:“只是——”余静代她说:“没有能力?”林宛芝笑了。
例(28)、(29)中的后分句只出现了表示转折义的连词“可是、就是”,后分句的主体隐藏了。而例(30)、(31)中的后分句主体只出现了一部分,即“真干起来”和“只是——”,后半句也隐藏了。
以上现象都出现在口语对话中,我们认为这种后分句主体隐藏现象与说话人的主观性以及语境有关。具体条件要从语境中进行具体分析。
三、“X是X,(P)”后分句隐现的语用解释
从语法角度看,“X是X,(P)”让转复句的后分句P是正句,是句子的语义重心,必须出现,复句才能完整。但语言事实证明后分句P确实可以隐藏。因此如果我们仅从语法层面上进行分析,很难解释后分句隐藏的原因。由于“X是X,(P)”让转复句主要出现在口语语体中。所以我们应从语用层面上,对后分句P的隐现做出相关解释。
(一)后分句P强制共现的语用解释
说话人为了提醒听话人,使听话人从话语中得到有利于自己的信息,说出后分句。如例(10)、(21)。
(10)他又转过脸向邢老汉说:“说是说,笑是笑,你那条黄狗还是早撂倒好。”
(21)“你们去是去,”古应春半真半假地警告:“当心《申报》登你们的新闻。”
例(10)中说话人说出后分句是提醒邢老汉早点把黄狗撂倒为好,以防后患。例(21)中说话人说出后分句“担心《申报》登你们的新闻”,是为了提醒听话人“《申报》可能会登你们的新闻”,希望听话人做好周全的准备。总之,后分句都是为了提醒听话人考虑周全,使听话人从后分句话语中获得有利于自己的信息。
(二)后分句P隐藏的语用解释
(1)为避免刺激听话人,不说出来
有时说话人考虑到听话人的身份,为了避免刺激听话人,而不说出后分句。
(26)“好是好……”梅佐贤想起给徐义信的信上最后一段,没有说下去,怕扫总经理的兴。
(30)“说是说,真干起来……”
“好,我宣布,从现在起这个地堡借给我使用,没有我的命令谁也不要来找我谈问题。来,我也不见!小吴,把棋子给我!”
例(26)中梅佐贤考虑到总经理徐义信的身份,怕扫他的兴,为避免刺激听话人,说话人隐藏了后分句。例(30)中说话人考虑到军长陈毅的身份,怕冒犯他,隐藏了后分句的后半句。
(2)希望听话人能理解说话人的看法,不说出来
一方面,说话人希望听话人通过话语中表转折的连词理解说话人的意思,另一方面,为了避免刺激听话人,隐藏了后分句的主体内容。如例(28)、(31)。
(28)曹氏迟疑起来:“有倒是有,可是……”
(31)“对是对,”林宛芝咽下嘴里的蟹壳黄,说:“只是——”余静代她说:“没有能力?”林宛芝笑了。
例(28)中,说话人曹氏通过转折连词“可是”向听话人表达她的迟疑,但又不愿刺激听话人,隐藏了后分句的主体内容,希望听话人自己理解其中的意思。例(31)中说话人林宛芝通过转折连词“只是”向听话人表达她的顾虑,但又不愿刺激听话人余静,隐藏了后分句的主体。而从后续语句中可以看出听话人余静也理解了说话人的意思。
让转复句“X是X,(P)”是现代汉语中一类比较特别的复句,它的前分句是通过“X是X”格式来表达让步义的,而它的后分句P在特定条件下可以隐藏。本文主要对让转复句“X是X,(P)”后分句的隐现条件进行了分析,并从语用角度解释了“X是X,(P)”的后分句P的隐现情况。
让转复句“X是X,(P)”的后分句P强制共现的条件有四个:一是前分句“X是X”为双项式(X不是名词);二是“X是X”在前分句中充当谓语成分;三是让转复句“X是X,(P)”的前分句表示让步义,预示后面有转折,语义重心在后分句;四是“X是X”前有先述话语。而让转复句“X是X,(P)”的后分句P的隐藏条件主要有两个:一是说话人有意隐藏;二是后分句P的主体隐藏。
语用上,大致有三种原因导致后分句P的共现或隐藏:说话人为了利于听话人,必须说出后分句;为避免刺激听话人,不说出后分句;为避免刺激听话人,希望听话人能理解说话人的看法,也不说出后分句。
参考文献:
[1]邵敬敏.“同语”式探讨[J].语文研究,1986(1):13-19.
[2]杨艳.“A是A”格式的表达特点[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105-110.
[3]齐沪扬,胡建锋.试论负预期量信息标记格式“X是X”[J].世界汉语教学,2006(2):31-39.
[4]周明强.“X是X”和“X归X”格式的比较探析[J].汉语学习,2007(5):18-24.
[5]符达维.作为分句的“X是X”[J].中国语文,1985(5):423-426.
[6]郑懿德.“X是X,就是……”让转句式考察[J].语言文字应用,2008(1):75-82.
[7]梅思斌.“X是X”在让步复句中的句法和语义考察[J].大理学院学报,2010(11):48-51.
(责任编辑:倪向阳)
On the Implicit Clause “P” in Concessive-contrastive Clause “X is X, (P)”
XIE Chenchen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 China)
Abstract:Concessive-contrastive clause “X is X,(P)” is a kind of unique complex sentence in modern Chinese. The former clause expresses the meaning of the concession by “X is X”, but in certain circumstances, the second clause can be hidde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mplicit clause “P” in concessive-contrastive clause “X is X,(P)” based on a research on the form,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Key words:Modern Chinese; Concessive-contrastive clause; “X is X,(P)”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4476(2016)01-0062-04
作者简介:谢晨晨(1991— ),女,湖北荆州人,武汉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收稿日期:2015-10-15;修改日期:2015-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