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军长征经过广东相关问题研究

2016-03-16魏法谱

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长征广东红军

魏法谱

(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广东 广州 510623)

红军长征经过广东相关问题研究

魏法谱

(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广东 广州 510623)

红军长征经过广东是长征的重要组成部分。红军在广东不怕牺牲,英勇战斗,充分诠释了长征精神,突破了敌人三道封锁线。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为顺利进行长征奠定了良好基础。长征经过广东还传播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政策和政治主张,加深了广东人民对红军的正确认识,坚定了广东人民的革命斗志,推动了广东革命斗争和农民运动的持续开展。

红军;长征精神;广东

今年是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80周年。81年前的1934年,中央红军不畏艰难险阻,突破了国民党的围追堵截,行程两万五千里,保存和锻炼了革命力量,宣传了中共的主张,撒下了革命的火种,扩大了中共和红军的影响,胜利实现了伟大的战略转移。长征途中,红军指战员浴血奋斗、不怕牺牲、敢于与困难作斗争的长征过程中形成的长征精神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在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的时候,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将长征精神精辟的概括为: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1]

长征精神在红军长征经过广东期间得到了完美的诠释。尽管红军长征在广东的时间不长(中央红军从1934年10月26日进入广东南雄至1935年1月7日全部离开广东地界进入湖南止,历时74天。其中红军长征主力部队于11月13日离开广东,进入湖南,继续西进),但是红军在广东期间,先后经过了南雄、仁化、乐昌、连县四个县,充分发扬了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的精神,连续突破了国民党设置的三道封锁线,翻越了大王山等高山,保障了长征的顺利进军。

一、红军长征在广东期间,充分发扬了把人民、民族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怕牺牲,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

正是由于把人民和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胜,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怕牺牲,红军才能在困难的转战中坚持战斗,一往无前。在广东期间,红军先后经历了新田之战、城口突袭战、铜鼓岭伏击战、茶料阻击战等一系列战斗的胜利。成功突破了国民党设置的三道封锁线(第一道设在江西的远安、信丰和赣州、南雄之间的公路线上;第二道设在广东北部仁化县的城口至湖南东南部的汝城间;第三道设在粤汉铁路乐昌至宜章一线上),为胜利长征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田之战是红军进入广东进行的第一次战斗,此战歼敌20多名,缴获枪支弹药一批,成功打开了通向广东的大门;随后,红一军团二师六团与四团互相配合,乘敌不备,突然袭击,智取城口。城口是湘粤边境古道交通的咽喉,乃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是第二道封锁线南段的中心据点。是役俘敌100多人,缴枪几百支,子弹1万多发,煤油数千桶。晚上,红二师六团一部,绕至城口以南20公里的铜鼓岭北麓,3日拂晓,与粤军独立旅第三团彭智芳部遭遇,激战至4日,将敌牢牢地阻击在铜鼓岭南麓一线,掩护了红军主力安全通过城口一带。在完成了阻击任务后,乘夜向西北方向转移。是役,彭部伤亡80多人,红军伤亡140多人。这是红军长征在广东境内的最大战斗。奇袭城口和铜鼓岭战斗的胜利,红军摧毁了敌人设在仁化县境内的26座碉堡,胜利突破敌人的第二道封锁线。

突破第二道封锁线后,红军经过短暂休整进入乐昌。乐昌北部九峰山、大瑶山等高山林立,其中九峰山1000 米以上山峰共 99 座。如果不是红军充分发扬不怕艰难险阻,不怕牺牲的精神,很难征服这些高山。

大王山就是其中一座,最高峰海拔1500多米,山峰高耸,两侧悬崖峭壁,山腰森林茂密,荆棘丛生,中间一条崎岖的羊肠小道,山间雾浓霜重,寒风呼啸,气候经常变化。经过长途行军十分疲劳的红二师五团战士,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于11月5日下午冒雨翻越大王山。小路崎岖、弯多路滑,脚起泡了,衣服湿透了又没有饭吃,加上寒风凛冽,饥饿、寒冷和疲劳考验着每一个红军战士,可是谁也不叫苦叫累,而是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以惊人的勇气和毅力,以艰辛的步伐,经过十多小时的行军,终于胜利翻越大王山。[2]红二师五团越过乐昌大王山后,红一师跟进,6日到达九峰一带,10日到达乐昌三界圩,再进乐昌平田、二界圩一线。红一师经三界圩出简水、银子仙到田头,与红二师五团从南北两侧警戒,占领了白石渡。红一军团直属部队及红二师六团、红十五师相继翻越大王山到达陶竹一带。红二师四团于9日在茶料与李汉魂部追击部队发生激战,战斗持续10多个小时,把该敌遏制在九峰山南麓,掩护中央纵队从三界圩与里田之间安全通过,向湖南宜章开进。

12日,红军在白石渡附近击溃了从乐昌北上的余汉谋十二军两个师。13日凌晨,红十六、十七团占领了粤汉线上的重镇宜章县城,完全粉碎了蒋介石企图在粤汉线阻击聚歼红军的幻想,敌人的第三道封锁线被彻底摧毁。11月13日,红军长征主力部队离开广东,进入湖南,继续西进。

此外,红五军团十四师在广西全州、灌阳一带完成掩护全军通过湘江、潇水的任务后,遭到国民党湘桂粤军重兵堵截,部分未能渡过湘江、潇水,受到严重损失。12月25日,红十四师余部转入连县的黄洞山,在老茶坪等地修整5天后,进入湖南江华县。1935年1月初,又复进连县黄洞山、天光山一带,先后在小东口、牵牛练与国民党军李汉魂部发生两次战斗,因敌众我寡,力量对比悬殊,只好于7日转入湖南临武县的平溪洞等地打游击。至此,红军长征部队全部离开广东境内。

二、红军长征在广东期间,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保证了红军以最小的代价通过广东

红军长征开始前,周恩来和朱德审时度势,不顾李德的坚决反对,决定充分利用陈济棠和蒋介石的矛盾,和陈济棠派来的人员进行谈判。

1934 年10 月 67日,红军和谈代表潘汉年( 时任中共宣传部副部长) 和何长工( 时任粤赣军区司令员兼政委) 到达粤军驻地、赣粤交界的寻乌县罗塘镇进行秘密会谈。经过三天的会谈,双方商定:(1)就地停战;(2)用有线电互通情报;(3)解除封锁;(4)互相通商,必要时红军可以在粤军防区设立后方和建立医院;(5)必要时可互相借道,红军行动事先通知粤军,粤军后撤40里,让红军通过。红军人员进入粤军防区使用粤军护照,红军只借道西行而不入粤腹地。[3]

密谈的成功为中央红军长征初期突破国民党三道封锁线创造了有利条件。长征之初,红军领导人所以确先从广东的一隅突围正是因为有了这个秘密协定。以后事实证明,陈济棠基本上信守了这个协定,尽管有些战事发生,但只是粤军象征性的抵抗,规模都不大,使得红军相对轻松地越过了蒋介石的三道封锁线,顺利地向湖南、贵州推进。由于红军在广东几乎没有遇到军队抵抗,得以保存了有生力量。因此,这次成功的统战工作不仅对于红军本身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整个中国革命的胜利也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陈济棠与蒋介石的矛盾及其发展成为中国共产党对陈济棠统战工作取得成功的客观条件。而周恩来、朱德正确地估计了客观形势,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特别是正确地认识和利用了陈济棠与蒋介石的矛盾,采取了争取陈济棠的政策,是这次统战工作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三、红军长征在广东期间,充分发扬了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红军充分发扬了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得到了广东广大人民的热切拥护与支持。 红军所到之处,不仅以自己英勇善战的作风及不畏艰险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使群众为之赞叹,而且更以铁的纪律和对群众的关怀爱护的行动使群众感到红军与那些烧杀抢掠的军阀部队是完全不同的军队。红军长征在广东途中,每到一处都抓紧时间积极开展宣传工作,利用各种形式向群众宣传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性质、任务、纲领,宣传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政策,向当地群众宣传革命道理,并不失时机地发动组织打土豪、筹集军饷,救济劳苦大众。这些活动,又使群众认识到了红军是穷人的队伍,是为穷苦百姓的翻身解放而斗争的。

红军尽管长途行军、转战,十分疲倦,生活异常艰苦,但精神抖擞,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吃了群众的粮、菜,烧了群众的柴草,用了群众的物品,都以高于当时的价格付了银元或者苏维埃纸币,有时主人不在,就把欠款放在主人的菜地上、稻草堆或屋里。红军宿营,都是睡在屋檐下、田野里或牛栏、厕所里,晚上睡觉用了农民的稻草,用后又放回原处。在大王山,红军用一缸谷子换不在家农户一缸红薯干。在牛头洞,红军在农民廖长发、廖金良家各杀了一头猪,在廖山牛家碾米做饭,摘了农民的白菜,都给了钱。红军在沙坪宿营,吃了村民蓝文善家三担谷,就在他家的空酒埕里留下大洋,并留下一张纸条。红军住在蓝文恩家,临走时留给蓝文恩一件棉衣。

红军在广东期间,没收了当地地主、土豪的粮食、浮财、物品一大批,除了满足行军需要,把剩余的大部分粮食、食盐、煤油、布匹、等分给贫苦农民、店员、居民食用。群众见到红军纪律严明,斗争坚决,又亲自享受到斗争成果,很受感动。并且红军爱护人民群众,积极保护群众利益的行动给群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使群众受感动,因而受国民党反共宣传而出走的群众纷纷回来迎接红军,把红军当成自己的军队,积极帮助和支援红军的军事行动。他们用实际行动帮助红军排忧解难,支援红军的长征。

给红军当向导,作翻译,提供情报,为红军顺利作战和转移做出贡献。红军长征部队在仁化境内时,有31人主动为红军做向导,向红军介绍情况;长江、城口、红山等地共有1000多人主动为红军服务;乐昌麻坑陈家村的陈德相、张家村的张庚喜也给红军带路。在连县瑶区活动期间,有23名瑶人给红军带过路、送过信。在当地群众的协助下,艰苦转战的红军,在语言不通、纵横交错的深山密林中,如鱼得水,顺利地与敌人周旋,出奇不意地打击敌人。因此,尽管山高路险,森林密布,敌哨林立,但是由于人民的支援,红军总能畅通无阻,冲破敌人重重围堵,顺利进军。

积极在物质上积极支援红军。红军在广东期间,有的群众为红军磨谷,供给红军口粮,有的为红军解决蔬菜、稻草及用品,有的为红军烧饭、烧茶、送开水。在城口休整期间,城口镇的广和安商店店员易牛仔就经常为红军烧开水,招待红军,还替红军屠宰3头大猪,供给红军肉食,改善生活;在乐昌五山乡政府所在地麻坑宿营时候,红军将地主沈保森的粮仓打开,麻坑新屋村农民邱宝生帮助红军碾20多担谷子到天亮,红军给了邱宝生一箩米作为报酬。村里没有走的妇女、老人则帮助红军碾米、做饭。红军进入连县山区的部队供给不继,当地人民将茶油、蜂蜜、冬菇等土产换来了红军急需的粮食、生盐、布匹、草鞋等物资,使红军在辗转苦战中补充了给养,胜利进军。

为红军提供住所,安置、护理伤病员,收容失散红军,保留革命火种。红军经过广东时,有的伤病员掉队了,当地群众冒着生命危险积极掩护和精心救治伤病员,给他们送药送饭,使他们得以安心养伤,直到大部痊愈,并顺利赶上部队,继续长征。据粗略统计,仅在连县境内被群众收治的红军就有20多人。在仁化的马奢村,有13位红军伤病员住了几天,村里的群众争相给伤病员送药送饭。他们离开村庄时,群众都热情相送,给他们指路去追赶部队;在乐昌九峰山的战斗中,当地村民将受伤的红军抬到浆源偏僻处的田寮里藏起来养伤,村民冒着生命危险给他们煮饭送菜,请土医生为他们治伤。在五山,村民收留了六名受伤红军战士,村民每天用竹笋壳包着饭偷偷地给他们送去,同时还送去蓑衣、竹笠等生活物资。在村民的帮助下,红军战士的伤情渐渐好转,有些伤员痊愈后,赶紧跟随部队继续行军;有些幸存下来,在当地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

在城口休整的短暂时间里,红军还在城口做了大量群众工作。如访问、开会、演讲、写标语等,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宣传红军北上抗日救国的宗旨。发生火灾时,红九军团立即命令红三师八团两个营和军团部直属宣传队留下,一个营占领南北面高地担任警戒,保护军民安全灭火,一个营和直属宣传队和居民一起投入灭火战斗。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奋战,把火扑灭。在处决了纵火犯后,红军还把一批粮食和衣物分给居民。至今在粤北很多地方,仍然保留着许多红军当年留下的宣传标语,这些标语历久弥新,不仅是红军在广东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也对促进广东土地革命斗争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一,推动了广东革命斗争的发展。工农红军每到一处,都积极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积极发动群众打土豪劣绅,送武器弹药给地方组织武装,支援和直接帮助地方开展农民运动。

第二,坚定了广东人民的革命斗志。国民党反动派妄图消灭领导中国革命的共产党及其武装。然而,红军越战越强。在红军所之处,不少地方的热血青年踊跃参军,鼓舞了广东人民对敌斗争的必胜信心。

第三,加深了广东人民对红军的正确认识。通过国民党军在连县放火烧去数十间商店,红军在枪林弹雨下抢救百姓生命财产还用钱物救济受灾居民;红军在南雄城等地破监释放“政治犯”和革命群众,以及镇压地主恶霸,救济贫苦人民等事实,使广东人深深地认识到,工农红军是人民自己的军队。在许多战斗中,群众纷纷自发组织起来帮助红军。

四、结 语

红军长征在广东的时间虽然不是很长,但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它完美阐释了长征精神,不仅揭开了红军继续胜利进军的序幕,为日后的长征之路奠定了胜利的基础,而且传播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政策和政治主张,加深了广东人民对红军的正确认识,坚定了广东人民的革命斗志,推动了广东革命斗争和农民运动的持续开展。

[1]江泽民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90.

[2]中共韶关市委党史办公室.工农红军在粤北——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五十周年[Z].1986:166-167.

[3]何长工回忆录[M].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7:327.

[责任编辑:肖承罡]

K264.4

A

1671-6949(2016)02-0018-04

2016-09-03

魏法谱(1982-),男,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处主任科员,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长征广东红军
我们为参加“七大”走了一次“小长征”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少寨红军桥
十送红军
再唱十送红军
倔强的小红军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翱翔之星”搭长征七号顺利入轨
广东舆情
长征六号为何能快速发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