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心理视角下的巴纳姆效应
2016-03-16王伟
王 伟
(郑州大学 体育学院(校本部),河南 郑州 450001)
体育与心理视角下的巴纳姆效应
王伟
(郑州大学 体育学院(校本部),河南 郑州 450001)
通过运用对“巴纳姆效应”易受外界环境干扰的心理特点,推广学校体育以及课外体育锻炼的普及.让更多的学生和社会成员去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更多地认识到体育活动的健康效益,对提高学生的运动锻炼兴趣及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建设,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和借鉴意义.
体育健康;心理;巴纳姆效应
0 引言
巴纳姆效应(Barnum effect)是1948年由伯特伦·福勒通过试验证明的一种心理学现象,以杂技师巴纳姆的名字命名,认为每个人都会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非常适合他.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仍然认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哪怕自己根本不是这种人.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预和影响以及暗示,别人的行为方式作为自己的一个参照,从众心理便是一个很好的典型证明.由于人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常常借助于别人的行为特征以及活动方式看是否符合自己的身心特点,心理学研究揭示,人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以及周围人群的锻炼活动方式对自己产生的影响.
1 研究目的
通过对体育与心理方面的研究,揭示现代学生在体育与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和自发性的探讨研究,进一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2 研究对象
普通学校大中专在校学生.
3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大量查找学校图书馆资料及中国知网的期刊文献,获得了大量的信息,并从中获得了很多知识点.
2)逻辑分析法.将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分类与对比、归纳与演绎,并结合相关的知识点,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
4 结果与分析
4.1学生的心理健康阐释
心理健康指不仅没有心理疾病,而且能够很好地对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刺激做出适应反应的一种持续的、稳定的、积极的适应状态[1].
综合理论界对心理健康的描述,不难发现一些共同之处,那就是心理健康强调个体内部的协调,及其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心理健康包括以下4个方面:①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②心理与行为的整体性;③道德健康层次;④社会适应的健康层次.只有同时满足这样4个层次,才能成为真正的心理健康者,才能达到适应社会的完美状态[2].
4.1.1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
对于现在的大学生而言,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全国各个地方的高等院校或者是中学等各年级的学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3].
4.1.2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产生的原因
1)由于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得到明显的改善,但是在物质条件极大丰富的同时,学生们的精神方面得不到很好的满足,家人没有时间对孩子进行心理方面的辅导,没有及时对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很好的沟通,缺乏交流,这是家庭方面的原因.
2)学校方面的原因,如今的学校特别注重本校的升学率,只注重考试成绩,让学生每天就是复习、学习、考试,根本没有考虑或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
3)学生个人方面,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现在学生变得沉默寡言,不善于跟同学和老师进行沟通,一些问题和自己的看法总是埋在心中,造成抑郁.
4.1.3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评价标准
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评价标准主要有:
1)以病因与症状存在与否为标准;
2)以社会规范作为衡量标准,符合规定的行为规范为健康、正常,反社会规范为异常;
3)以个人主观经验为标准;
4)以生活适应为标准;
5)以统计学上的常态分配为标准.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智力正常.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的基本条件,同样地也是其适应社会环境变化所必需的保证,因此衡量时的关键就是能否正常地、充分地发挥效能,即有强烈的求知欲,乐于学习,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2)情绪健康.最为明显的标志就是情绪的稳定以及心情的愉快,包括愉快的情绪多于负面的情绪,乐观开朗,富有朝气,对生活充满希望;情绪较稳定,善于控制与调节自己的情绪,既能克制又能合理宣泄;情绪反应与环境相适应.
3)意志健全.意志健全的人在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力等方面都会表现出相对较高的水平.意志健全的大学生在各种活动中都有自觉的目的性,能适时做出决定并运用切实有准备的方式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能采取合理的反应方式,能在行动中控制情绪,而不是盲目地行动.
4)人格完整.人格指的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结构的各要素完整统一,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不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目标和行动统一起来.
5)自我评价正确.正确的自我评价乃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大学生的自我观察、自我认定、自我判断和自我评价,做到自知,恰如其分地认识自己,摆事实,认清自己的位置,既不以自己在某些方面高于别人而自傲,也不以某些方面低于别人而自惭,能够自我悦纳,喜欢自己,接受自己,自尊、自强、自制.
6)人际关系和谐.良好而深厚的人际关系,是事业成功与生活幸福的前提.其表现为乐于与人交往,既有广泛而深厚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心朋友;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和别人.
7)社会适应正常.个体与客观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秩序.做到客观观察以取得正确认识,以有效的办法应对环境中的各种困难,不退缩,还要根据环境的特点和自我意识的情况努力进行协调,或改革环境适应个体需要,改造自我适应环境.
8)心理行为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大学生是处于特定年龄阶段的特殊群体,大学生应具备与年龄和角色相应的心理行为特征.
4.2运动兴趣与巴纳姆效应
4.2.1运动兴趣
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一项体育运动的心理倾向[4].由巴纳姆效应可知,如果一个人对某一项运动产生了兴趣,那么相应地也会带动周围的人去积极地投入体育的健身运动中,这样便会扩大体育运动的锻炼人群,如对参与体育活动、观看体育比赛等方面的兴趣,可以归结为直接兴趣.间接兴趣,不是对体育活动本身产生的兴趣,而是通过其他人去锻炼身体感受到自己也有这方面的需求而去锻炼,在这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如何把学生的间接兴趣转化为直接兴趣,从而使他们认识到锻炼是终身性的,是自发的.
4.2.2情感的表现形式及对体育活动的影响
1)发挥情感的增力作用:在参加体育锻炼时情绪饱满,心情愉快,有助于动员身体各方面的潜力;
2)运用情感的强化效能:情感对人们的行为可起到强化作用;
3)发挥情感的感染效应:个体的情感具有感染其他人的情感的作用,也就是所谓的巴纳姆效应,因此对体育活动自觉性高、兴趣浓,具有积极情感的同学,应努力用这种情感去感染和影响其他同学.
4.2.3构建健康信念模型
健康信念模型认为,健康行为来自于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共同影响,它的核心部分是一套关于健康的个人信念[5].这些信念调节着人们对威胁的感知,从而影响他们采取健康行为的可能性.但是健康信念模型受社会经济状况、人口统计学因素和行为暗示的影响,可以通过环境的改变而影响,如大众媒体的宣传或是亲朋好友的带动等,这一系列因素都是由于巴纳姆效应而产生的.
4.3结论与建议
4.3.1学校体育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方面的发展
由于学校教育所具有的独特功能,决定了学校体育教育在学生心理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体育的教学形式,包含了教、学、练的相互结合,可以给学生“我学会了”的愉快,“我成功了”的那种兴奋,“我提高了”的欣慰,“我获胜了”的喜悦,给予参与者“集体”的力量,“自身”的价值,“锻炼”的舒心,“竞争”的开心,“观赏”的动心等.这种满足感能够增强学生的自制能力、自我意识,能够锻炼学生的意志,强化学生的身心健康,排除其他心理疾病的困扰等.
4.3.2预防和矫正学生的异常心理状态
造成当今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原因除了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一些因素以外,还有一切潜在的心理疾病,如果不加以及时诊断或者是进行正确的矫正,很有可能会造成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这就需要通过一些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积极走向运动场.在一些学生的带动作用下,充分做到让其他同学产生一种这样的心理:别的同学能跑10圈,而我要超越他,别人每天1小时健身,我要做到2小时健身,在一开始有少部分人积极带动其他同学进行锻炼,从而到最后让每个学生都加入到运动的大家庭中去.
4.3.3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和咨询
对于学生而言,在参加集体活动时都会有一种心理,就是“大家都参加了我也必须参加”,充分体现出一种重在“参与”的特点.学生们都可以通过这种集体组织的活动形式,不管是否“参与”到每一个活动中,都会抛开平时的隔阂和距离,一边玩耍,一边锻炼和沟通,通过参加体育活动,转移学生的一些负面情绪的困扰,通过巴纳姆效应让更多的欢快声传染给周围的每一位同学,从而更好地带动大家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4.3.4重视体育教学手段的娱乐性
只有一种体育活动充满快乐,改变以往死板的教学手段,加入新的元素,让教学活动变得比较新颖,吸引更多的学生去主动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去,这样才能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同样也会使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得到很好的改善和提高.
5 小结
学校体育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体育教师而言,只有摆正自己的健康观念,认识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了解体育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注重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学生自身也要注重体育锻炼与自我身心的协调发展,做一个真正健康的当代大学生.
[1]傅善业,蒋有倩.走出亚健康[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155-156.
[2]王极盛.心灵时代——心理主宰健康[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8:86-87.
[3]潘寂.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0:234-235.
[4]张亮.关于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6):165-166.
[5]袁存柱.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育教育干预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 (1):44-45.
Barnum Effect of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
WANG Wei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Main Campus),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01, China)
By using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arnum effect”, vulnerable to interference of external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maximize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and extracurricular physical exercise and radiation popularized. Let more students and enjoyment of social members to enjoy sports, more to realize that the health benefits of physical activity. It has certain promotion and reference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sports exercise and further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and enhenc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 level.
sports health; psychological; Barnum effect
2016-03-07
河南省社科联、经团联调研课题(SKL-2016-2947)
王 伟(1977—),男,河南新乡人,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校本部)讲师.
10.3969/j.issn.1007-0834.2016.03.021
G633.96
A
1007-0834(2016)03-007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