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期刊整期编辑实践与常见问题分析

2016-03-16吴芬芳

关键词:基金项目页码科技期刊

吴芬芳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编辑部,湖北 武汉 430072)



科技期刊整期编辑实践与常见问题分析

吴芬芳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编辑部,湖北 武汉430072)

从十余年的编辑工作实践中总结了整期编辑过程中的一些经验,提出了整期编辑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原则,对整期编辑各个阶段的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解决方法。希望能给编辑同仁和作者们提供有益的参考。

科技期刊;编辑;整期编辑;编辑实践;常见问题

1 引言

优秀的科技期刊是“形神俱备”的。“神”就是创新、可靠的论文内容,这个部分取决于作者所做的研究和审稿过程中的遴选;“形”即准确、易读的形式表达,这个部分取决于作者的文字表述和编辑的编辑加工。科技期刊编辑在文稿编辑阶段的工作就是辅助作者将创新、可靠的论文内容以易于理解的形式准确地呈现出来,即给科技期刊装配上“传神”的“形”。因此,编辑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编辑质量影响着论文内容的表达和传播。

整期编辑是在单篇文稿编辑的基础上进行的,其过程中需要考虑规范性、一致性等原则。笔者在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编辑部从事编辑工作实践十余载,敝刊采取的是责任编辑负责某一期的整期编辑全流程的方式,所以积累总结了整期编辑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对整期编辑各个阶段的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解决方法,希望能与编辑同行们共同探讨,给作者提供论文撰写时的参照,作者、编者共同协作,让科技期刊的“形”更“传神”。

2 整期编辑原则

整期编辑过程中,除了要考虑每一篇文稿的符合规范、准确无误、易于理解和传播的表达外,还应统一考虑整期期刊中每篇文稿在表达上的一致性,在编排上的易读性。

2.1规范化

科技期刊的整体编排和每篇文稿的内容格式都要做到符合各种规范。科技期刊编辑工作中参照的标准、规范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国家标准性的文献,主要有:

GB/T 3179-2009 期刊编排格式

GB/T 7714-2015 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GB 3100~3102-1993 量和单位

GB/T 7408-2005数据元和交换格式 信息交换 日期和时间表示法

GB/T 28039-2011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

GB/T 16159-2012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

GB/T 15835-2011 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

GB/T 15834-2011 标点符号用法

……

这些是科技期刊编辑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国家标准,也是编辑工作中的参照材料。第二种是非强制性的参考资料,比如我们编辑过程中常常用来参考的《科技书刊标准化18讲》,这本书对科技书刊编辑出版过程中涉及到的各种规范化问题做了比较系统、全面的讲解,对一些普遍存在,但目前尚无国家标准可依的疑难问题,也提出了比较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法。这类文献可以作为我们编辑过程中的参考,其中一些非国家标准强制的内容,采用与否,各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2.2一致性

保持一致性是连续性出版物编辑出版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在期刊编排格式、内容表述符合各种编辑出版标准、规范的前提下,在专有名词、简称缩写、表述习惯等方面要做到全部刊期尽量保持一致、整期一定保持一致。比如“阈值”与“门限值”、“鲁棒性”与“健壮性”,两者说法同一涵义,采取哪种说法都可以,但全期应采取同一种说法,保持一致性。又如“遥感”这个关键词的英文翻译,武汉大学的作者们习惯写作“remote sensing”,中科院系统的作者们多写为“remotely sensed”,二者角度不同,皆不为错,我刊全部统一为第一种写法。诸如“傅里叶”之类的英文译名,国家标准规范未作出具体规定,各刊可自行采取约定俗成的用法,但应全刊、整期保持一致,采用同一种说法。

2.3易读性

易读性也是编辑出版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将深奥的道理尽量表述得易于理解,有助于期刊内容的广泛传播。为了达到易读的目的,除了论文结构、语言表述和规范化表达方面的要求,在整期内容编排上也有一些要求。首先,所有论文应该按大专业分类,各大类内小方向相近的文章排在一起,水平较高的论文排在前面。以《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为例,其主要收录测绘相关专业的论文,每期发表的论文按专业一般可分为测量、遥感、GIS与制图三大类。每个大类内,又可将研究方向相近的论文安排在一起,比如大地测量中的GPS研究、遥感中的利用支持向量机进行的各种遥感图像解读分类等。将研究方向相近的论文编排在一起,有助于作者快速检索到尽可能多的感兴趣内容,还可对相关内容方便地进行比较阅读。其次,为了便于阅读和网上下载电子资源,每篇论文尽量保持整页码,需要转接的情况下,转接和被转接的尽量排得靠近一些,前往后转,少往多转。

3 整期编辑全流程实践

在这一章节中笔者将根据《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的实际编辑流程,总结十余载的编辑实践经验,介绍整期编辑全流程中各个阶段要完成的任务目标,分析各个阶段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

3.1原稿编辑

原稿编辑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粗读计划编辑为一期的若干篇论文,补全缺项,联系作者修改明显表述错误或不规范的地方,修改后的论文要求各部分内容齐全、表述清楚、图表清晰。主要步骤有:

2)粗读每篇论文,看看是否缺项或不符合规范,联系作者修改。需要注意的地方主要有:

题名太长(超过20个字)或不规范(“基于”、“研究”滥用,或包含不常见的英文缩写);

作者和单位缺项(可能缺作者简介、邮箱、基金项目,还可能单位表述不规范,如将“中国科学院”写为“中科院”,“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简写为“地测院”);

英文缩写词第一次出现时未给出中、英文全称;

文后参考文献要在文中按顺序标引,不能随意引用甚至不标引;

图、表名要有英文翻译;

图表中词汇用中文表达,不能用英文;

图要清晰可读,图的纵、横坐标表示的量和单位要表示,一般不能缺省;

表中数据的单位要明确;

公式要全文统一按顺序编号,不能分章节各自编号;

公式中变量第一次出现时要给出解释;

矩阵、向量要用黑斜体表示;

一般变量尽量用一个字母斜体表示;

单词缩写用正体;

文后参考文献要符合著录规范,要有英文翻译,实词首字母大写;

英文题名、作者、单位、作者简介、基金项目是否缺项;

英文摘要不能太短(10行以上);

根据费用判断文章页码是否大概差不多,太长的文章要求作者修改或补交费用。

3)作者修改返回后再粗看一遍,修改不符合规范的地方,加上DOI号和投稿日期,然后发给排版员出一校稿。

原稿编辑阶段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公式中的变量,有些作者表述不严格,将矢量/矩阵当做普通的数值来进行运算,编辑应该与作者核实,查清公式表达的正确含义,给出正确的表述。

3.2一校阶段

一校是整个编辑流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最花费编辑时间和精力的环节。一校做得好,后续的二校、三校就会比较容易进行,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然,一校中遗留的问题,越往后越难解决。所以,笔者建议一校工作要做细做好。一校阶段的关键词是“通读”,主要工作有:

1) 通读、细读每篇论文,修改语句不通、逻辑不通和不符合规范的地方,涉及原稿编辑阶段提到的所有需要注意的地方。不能解决的地方联系作者讨论、修改。对照原稿核对公式、图表。

2) 联系作者看校稿,强调公式、图表要仔细核对。

3) 判断图表的大小和位置是否合适。图表出现之前,图名、表名要在文中先出现。内容重复的图表可合并。

4) 公式中的变量第一次出现时是否已经解释,矩阵、变量是否黑斜体表示,公式的编排、转行是否合理(在符号处转行)。

5) 文后参考文献是否规范,是否缺项。

6) 量、单位的规范表示,数字的规范表示。

7) 英文基金项目的表示是否规范。

8) 每篇文章尽量保持整页码,多一点的地方联系作者删掉,或征求作者意见编辑自己删掉。

因为拼音输入法的广泛应用,文稿中谐音的错别字词出现的频率较高,编辑过程中要注意甄别修改。

一校是编辑与作者沟通交互最多的阶段,编辑可采用电话、Email、QQ、微信等各种通信手段与作者就论文修改问题进行交流,力求将主要问题都在这个阶段解决。

3.3二校阶段

在一校工作做得比较细致的前提下,二校阶段的工作是相对轻松的,主要工作有:

1) 对每一篇论文校红,泛读,查看是否有缺项和不规范之处。

2) 给作者看pdf格式校稿,征求作者意见,请作者查找错漏的地方。

3) 编页码。每期实际142个页码。将论文按测量、遥感、GIS与制图分成三大类,各大类内小方向差不多的文章排在一起。院士论文排最前,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学者的论文排前面。

4) 半页码转接的时候,前面的往后面转,少的往多的转。

5) 查中图法分类号。对于一些交叉学科的论文,尽可能给出涉及到的专业分类号,以提高论文的被检索率。

3.4三校阶段

三校是整个编辑流程的收尾阶段,要确保所有问题都在主编终校之前全部解决。

1) 校红。粗读论文。

2) 再细读一遍文后参考文献。

3) 细查每篇文章的标题编号、公式、图表标号、参考文献编号。

4) 细查每篇文章每行转行的地方是否将数字、符号断开了。

5) 核对中英文目录及页码。

6) 核对DOI号和投稿日期。

7) 送主编终校。

4 常见问题分析

十余载的编辑工作实践中,笔者也遇到了一些比较常见、有一定普适性的问题,在此与编辑同仁们探讨。

1)题名中“基于”、“研究”的滥用。中文科技期刊中,“基于……的……”是非常常见的题名用法,文献[1]认为工科类科技期刊论文中三分之一左右的文章以“基于…”开头,与笔者在原稿编辑阶段所见相符。对于题名中“基于”的过度使用现象,已有文献做出了相关研究[1-3]。“研究”类题名的情况类似于“基于”[3-4]。笔者认为,对于此类题名,“利用什么方法解决什么问题”是更适合的表达方式。

2)基金项目著录不规范。其实,一般的基金项目在立项时都会明确规定在资助论文发表时应该如何标注项目资助信息,包括中英文的标注方法。但很多作者并不认真执行,导致同一个基金项目的名称在同一期中可能有几种叫法,项目的英文译名更加随意,相当一部分是作者随手翻译的,而不是基金项目要求的正规统一译名。对此,编辑们除了在日常工作中积累常见的基金项目中英文名称外,还可以参考文献[5]。

3)新兴信息科学中的一些量和单位在国家标准中未涉及,例如计算机科学中的位bit和字节byte,在科技期刊中该如何表述,尚未有相关国家标准。对此类量和单位,笔者认为,各刊可根据本刊实际情况,选择一个统一的表示方法,全刊、全期保持一致即可。零矩阵的表示情况类似,也已有相关文献探讨过此问题,笔者认为用黑斜体的0表示零矩阵较为适合。

4)英文摘要的表述问题。一个中文期刊如果想走向国际化,英文摘要的重要性不可忽视。英文摘要不必单纯作为中文摘要的英文翻译,可遵照英文科技论文的习惯,表述得较为详尽充实。对于英文摘要的语言问题,可请作者自己或寻求帮助,修改得较为符合英文表达习惯,有条件的期刊可聘请英语母语的专业相关人士代为修改。

上述是笔者在编辑工作中总结出来的一些经验和想法,希望能对大家有些益处。

[1]李华.科技期刊论文标题中常见问题的分析[J]. 编辑之友,2011,176( 5) : 62~63.

[2]朱大明.“ 基于…… 的……”论文标题模式分析[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5): 807~809.

[3]刘永芳,单凤娇,杨兰芝. 中外地理学英文论文题名的结构及常用词比较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12):1 319~1 324.

[4]朱大明.科技论文标题中“研究”一词的使用原则[J]. 编辑学报,2006,18( 3) : 187~188.

[5]张小红,鄢子平.测绘科技论文中英文写作[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

2016—05—30

吴芬芳,女,湖北黄冈人,编辑,研究方向为科技期刊编辑与遥感图像处理.

G232

A文章编号:1009-2714(2016)03-0272-04

�系统中下载原稿电子版,每期25篇左右,登记每篇文章相关信息,包括

用于生成DOI号)、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投稿日期、联系电话、费用(用于判断文章页码)。

猜你喜欢

基金项目页码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Nonlinear Dynamic Analysis and Fatigue Study of Steep Wave Risers Under Irregular Loads
科技期刊的分类
常见基金项目的英文名称(二)
常见基金项目的英文名称(一)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CONTENTS OF 2020
感谢
Consequences of early adverse rearing experience(EARE) on development: insights from non-human primate stud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