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互联网+”的思维促进科技期刊的发展
2016-03-16王丽芳吴克力郭学兰肖唐华
王丽芳,吴克力,郭学兰,肖唐华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中国油料作物学报》编辑部, 湖北 武汉 430062)
用“互联网+”的思维促进科技期刊的发展
王丽芳,吴克力,郭学兰,肖唐华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中国油料作物学报》编辑部, 湖北 武汉430062)
学术期刊的
互联网+;学术期刊;平台思维;读者思维
“互联网+”是指利用互联网的平台、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从而在新领域创造一种新生态。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分享经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1]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科技期刊的出版也必须进行思维的变革,才能迎接“互联网+出版”的行业发展中的新机遇。
“互联网+出版”并不仅仅是出版的网络化,如建网站、进行网络化管理、建立数据库,编辑发行人员使用QQ、微博、微信进行联系、宣传、营销等[2-4],这些应该属于“+ 互联网”的范畴。而“互联网+”的核心是“创新驱动,跨界融合,重塑结构”。通过互联网与传统期刊出版的深度整合,达到1+1>2的效果。
出版行业的从业人员要应对“互联网+”时代的挑战,那么作为一名学术类科技期刊的编辑,具体怎么做呢?笔者认为,学术期刊作为科研成果交流与展示的平台,应该不断强化自身的信息传播力度,提高影响力。因此,学术期刊的编辑应该在努力编辑加工高质量的学术稿件的同时,应该强化互联网思维的办刊意识,实现从传统思维到互联网思维的转变、从碎片思维到内容思维的转变、从自我思维到读者思维的转变以及从封闭思维到平台思维的转变。
1 建立更深层次的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思维,不仅仅是借助互联网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更深层次的互联网思维,是要用互联网来改造传统行业,实现行业模式和价值观的创新。
要实现互联网+与学术期刊的深度融合,除了通过互联网提高工作效率之外,我们还能做些什么?期刊编辑应该学会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来挖掘潜在的作者、读者,或者寻找目前的科研热点或挖掘潜在的热点。就像我们在淘宝选购了一件商品,或者在当当购买了一本感兴趣的图书,当我们再次打开淘宝或当当时就会有大量的同类商品推荐给我们。那么我们当然也可以通过数据库找到关注或查阅我们文章的读者,然后实现读者感兴趣稿件的精准推送。科技期刊的一个特点,就是读者和作者往往是同一个群体,服务了大量读者的同时也会吸引一大批作者以及更加优秀的稿源,形成良性循环。
2 科技期刊仍然是以内容为王
虽然技术提供商在数字化出版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甚至向数字出版商的角色转移。但是阅读的核心仍然是内容,特别是对学术类的科技期刊来说,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必须由更专业的期刊编辑来统筹提供。而技术提供商则仍然会将内容的掌控权交由更专业的内容提供商。如何利用互联网+的思维有创意地挖掘本期刊内容的独特性,需要充分发挥编辑的特长,对自己的资源以及散乱的网络资源进行整合,以便挖掘这些内容的高附加值。
2.1 以平台思维打造学术期刊的生态圈
20世纪90年代,世界大型学术出版商及著名科技社团如,Elsevier, Springer,Wiley等的出版社相继创建了集稿件采编、在线出版与发布、全文数据库检索与导航、引文链接、开放存取、在线服务(个性化出版、速报服务等)于一体的一站式网络出版集群平台。我国也先后建立了一些期刊数字化平台,但是主要也局限在网络出版这个层次[6]。平台的核心是打造一个多主体共赢互利的生态圈,在这个生态圈中,编辑要成为平台的有创意的内容提供商、营销商,实现出版平台与编辑的共同发展。
要打造有创意的学术内容,必须打破封闭的思维,建立一种全新的平台思维。期刊编辑通过微信公众号、线下活动等方式,可以和作者、读者、审稿专家形成一个良性互动的学术圈子,不定期在圈子里形成一个热点话题,在激烈的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作者、读者可以获得灵感,而编者也可以获得优质稿件或发掘潜力作者。充分发挥平台的作用,不仅仅止于将其作为数字出版平台,更关键的是要将其打造成信息服务平台,借助自身资源和优势,把握行业发展态势,搭建完善的信息服务平台,促进产、学、研相结合。还可以借助平台圈定目标群体,定期推送本领域的热点信息,或者定期地举办或参与所报道领域的学术会议和专业培训,为该领域的科研人员搭建一个高效的交流平台,共同推进学科的发展。
2.2发挥编辑特长,挖掘学术期刊的高附加值
要打造有价值、可产生效益的内容,要从碎片思维发展到内容思维。随着互联网移动终端的快速发展,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地浏览各种信息,但是,这类的信息内容趋于碎片化发展,也许每一条碎片化信息都暗藏着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对于一些娱乐类或广告类的媒体来说,可以强化自身的碎片化思维,让读者快速喜欢上这些碎片化内容乃至相关品牌,同时可以通过提供更多有价值内容和个性化服务来进一步吸引读者更多的碎片化时间。但是碎片化的内容往往强调的是一些经验而不是专业,而且碎片化的思维往往导致归纳能力的缺乏,因此碎片化思维并不适合学术期刊平台的发展。作为学术期刊集群平台的内容提供者,编辑部要善于将碎片化思维转换成内容思维,善于从大量散乱的碎片资源中归纳或总结出有价值的内容,善于深入研究读者,了解读者的关注热点及核心需求,从读者的角度出发策划选题,并将其灌输到期刊产品中。开发平台的增值服务,例如,从读者思维出发,为不同的用户提供定制化的服务。如,就某一选题,对相关的学术论文进行深度开发,对论文实施信息挖掘和重组,形成不同的学术产品,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又或者以个人或机构的论文的产出量和质量为基础进行整合分析,出具相关的分析报告,以满足个人或机构用户的不同需求。还可以利用平台优势,整合学术信息、专家信息等其它资源,为科研机构和公司机构牵线搭桥,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为企业的产品研发及市场拓展提供学术服务等内容。总之,编辑部通过提供网络出版以外增值服务可以在发挥社会效益的同时也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
3 结语
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及自媒体技术的不断融合发展,为科技期刊带来了新的机遇。载体方式的改变和传播途径的快速与便捷,扩宽了读者群,为学术期刊探索商业化提供了可能。 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政府已经明确提出了“互联网+”的思维,作为科技期刊出版的一份子,也必须做好准备迎接挑战。本文从科技期刊编辑如何建立更深层次的互联网思维以及如何利用互联网思维打造高附加值的学术内容等几个方面,阐述了科技期刊编辑需要改进的地方,以通过自身的思考及努力,更好地适应“互联网+出版”行业的发展,创办具有高附加值的科技期刊,更好地为科技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1]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EB/OL].[2015-07-04]. Http://ne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7/04/c_1115815944.htm.
[2]曹健君,张肖克,姜萤,等. 利用网络优势 促进期刊发展[J].编辑学报,2005,17(4):260~261.
[3]刘敏,王莉,董邦国. 科技期刊在线投稿系统的发展趋势探索[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1,13(1):64~67.
[4]杨冬,葛建平,张丽辉,等. 科技期刊在线审稿系统的基本功能及扩展功能[J]. 编辑学报,2010,22(增刊1):95~97.
[5]谢文亮. 移动互联网时代学术期刊的微信公众号服务模式创新[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1):65~72.
[6]闫群,贾非,蒋超,等. 学术期刊专业化、集群化发展初步探索与实践—以“地球与环境科学信息网( EES) ”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6):736~739.
2016—05—31
王丽芳(1981—),女,在读博士研究生.
G237.5
A
1009-2714(2016)03-0030-03
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除传统出版之外,网络出版、自出版等多种新兴出版方式的快速发展对科技期刊的传播方式、产品形式、受众范围及运营体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大多数的学术期刊凭一己之力不具备开发新技术的条件,但是可以通过购买软件或者与第三方合作等方式实现编辑部网上采编系统,供作者网络投稿,及时查看审稿进度,这给编辑部与作者或读者及审稿专家提供了交流平台。近来也有不少期刊建立了自己的公众微信平台,更加方便了编辑与作者、读者的交流[5]。但是大多数的期刊编辑直接的经济收益微乎其微,主要办刊经费仍然来源于传统的渠道,甚至仅依赖于所属科研部门或高校的经济资助。在网络出版中仅仅扮演了资源提供者的角色,主要的目的也只是扩大刊物在本行业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作者或读者。因此大多数的学术类科技期刊在网络出版的过程中流于形式,缺乏积极性。
过程偏重于形式,缺乏一定的积极性,要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提升学术期刊的影响力,学术期刊的编辑应该建立深层次的互联网思维,借助互联网的优势打造以学术期刊为中心的平台思维等,挖掘学术期刊的高附加值,以更好地实现学术期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