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译文的中外表述差异及编辑处理方法探析

2016-03-16付湘宁赵秋云

关键词:原句译文科技

付湘宁,赵秋云

(长江水利委员会网信中心期刊编辑部,湖北 武汉 430010)



科技译文的中外表述差异及编辑处理方法探析

付湘宁,赵秋云

(长江水利委员会网信中心期刊编辑部,湖北 武汉430010)

科技译文编辑是一项含金量非常高的工作,在译文编辑过程中,必然涉及中外文化差异、中外有别的专业概念表述、特定的方向表示习惯、特定的年代表达、普通名词的专业化表达等等。通过笔者长年工作中累积的有代表性的11个实例,论述了中外科技论文中的表述差异、译文编辑中极易忽略的差错和易混淆的概念表达,简要分析了中外表述差异的历史文化缘由及正确的处理方法,供科技译文编辑工作者借鉴。

科技期刊;译文;中外差异;习惯表述;译文审校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不仅依赖大量科研人员的研究和创新成果,而且也离不开对大量国外成熟技术和先进经验的借鉴,而对这些经验的吸取和借鉴离不开科技译文这一重要载体。笔者从事科技译文(特别是水利水电领域的译文)的编辑和审校工作20多年,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常常遇到编辑人员由于缺乏专业知识或不了解中外文化差异而导致译文编辑出现不恰当专业概念,甚至错误概念的情况,这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影响了译文的准确性,同时也使译文期刊的质量受到影响。为此,笔者将科技译文稿件中经常遇到的一些编辑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归类,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提高科技译文的准确性,保证刊物的整体质量。

1 科技译文的质量标准

多年来,人们都把“信、达、雅”作为衡量译文质量的标准。然而,相对科技译文而言,“准确、通顺、简练”才是根本的衡量标准,它也是“信、达、雅”标准在科技翻译中的具体化[1]。科技译文不能像文学译文那样有一定的灵活性。表述准确,逻辑严密是科技期刊编辑过程中的关键。如果科技译文中的关键概念及表述不准确的话,极有可能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因此,编辑科技译文与编辑中文稿件相比,对一个编辑来说是有特定要求的。

首先,要求编辑人员要有良好的外语功底。这样在编辑稿件时才有能力核对外文原文,发现译文的准确性问题。如果稿件在意思上完全走样,不是原作者的本意,轻者会闹出笑话,重者会将读者引入歧途。

其二,要求编辑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背景。科技译文的编辑即使外语水平再高,而对专业背景完全不了解的话,那么在对科技译文进行编辑时,就难免不出错,甚至出了错误也很有可能还全然不知,这不仅会使期刊质量不能得到保证,而且还可能对读者产生误导。

第三,要求编辑人员有良好的知识修养和语言文化的积累。科技译文在通顺、简练的目标要求上与对一般编辑工作者的要求没有两样。但是编辑人员除了需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修养和语言文化常识。

从笔者多年的经验看,科技译文稿源的水平总是参差不齐的,更多的问题是出现在准确性上。由此看来,在科技译文稿件的质量评价上,应认为准确性是放在首位的,编辑人员应视它为重中之重。准确性的位置摆对了,再在此基础上润色加工,精练文字,这样的编辑工作才有实质上的意义。以下结合笔者在多年编辑工作中累积的一些典型实例,具体的、分门别类的探讨在编辑过程中遇到的中外表述上的差异问题及处理方法。

2 科技译文编辑中常见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2.1非专业化概念专业化处理

例1 原句:电站主坝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坝高170m,坝顶长1800m,体积1000万m3,水库体积630亿m3,表面面积1800km2(The main dam will be a 170 m-high RCC gravity structure, with a crest length of1800m. The dam volume will be 10x106m3, and the reservoir will have a volume of 63x109m3, and a surface area of 1800km2)。

修改:电站主坝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坝高170m,坝顶长1800m,混凝土方量1000万m3,水库库容630亿m3,水面面积1800km2.

上述例句会涉及水利水电专业的一般概念知识。一般编辑在编辑这类译文时,即使有疑问反查外文原文时,看到dam volume,reservoir volume中volume是体积的意思,可能会认为没错,也就想当然的一放而过。其实不然,带有专业性的科技译文,不能将专业领域的行话按一般词典中的几何概念来理解。上句中讲的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坝体体积实际上应为“混凝土方量”,水库体积应为“水库库容”,水库有一水面,表面面积也就是“水面面积”,因此编辑人员在处理这类译文时要多加留心。

再举2个类似的例子如下。

例2 原句:该坝使用RCC总体积为40万m3(The total RCC volume of the dam is 400000 m3.)。

修改:该坝RCC浇筑总方量为40万m3.

例3 原句:面板对称硬填坝与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比较 (comparing faced symmetrical hardfill and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修改:带面板的对称干硬填筑坝与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比较。

2.2普通词义的专业化表述

在编辑科技译文的过程中,有一定专业头脑的编辑人员有时会发现文章读起来较为奇怪,其中,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原译者只是片面地用了原文中的常用词字面含义,而忽视了其在一定的专业领域中所蕴含的专业性意义。这时,译者所用的意思就不是原作者的真正用意,甚至词典中根本就找不到这种专业术语的表达,由此造成了译者对原文意思的曲解。面对这种情形怎么办?补救的方法只有靠编辑人员想方设法在书本上或网上学习一些相关的专业知识或请教专业人士。请看下面2例。

例4 原句:混凝土防渗墙一般由墙元素连接而成 (Concrete diaphragm walls are generally constructed by connecting wall elements.)。

修改:混凝土防渗墙一般由各单元墙段连接而成。

显然,“墙元素”这个词看起来就很离谱,外行人也猜得出是不对的。原来在建混凝土防渗墙时,是先建若干个单元墙段,然后在各墙段间采用一定的接头方法连接而成。在特定的语境下elements是一专业术语,称单元墙段,用的是复数,表明为多个墙段的之意,而不是“元素、要素”意思,所以应将原句进行修改。

例5 原句:在电解过程中,我们必须使用电池 (In the electrolysis, we must make use of cell.)。

修改:在电解过程中,我们必须使用电解槽[2]。

了解了化学知识后就知道,原句中电池的说法是不对的,实际上这里的真正含意是“电解槽”,因为物质电解必须在电解槽中进行,而不能查原文看到cell这个词就想当然认为“电池”是对的。

例6 原句:采用抽水蓄能的方法提供平衡电容 (to use the pumped storage approach to provide balancing capacity.)。

修改:采用抽水蓄能的方法来平衡电力系统。

上例原句中,“提供平衡电容”是完全说不通的,但到底如何修改则是编辑们最棘手的问题。回查外文原文可知,原稿也是片面地用了原文中capacity这个词的普通含义,即电容、容量等,没有基于一定的专业背景知识去理解此句。如了解了水利水电专业中抽水蓄能电站的一般知识就得知,抽水蓄能方法是利用电力系统多余的电能,把下库的水抽到上库储蓄起来,需要时再从上库放水至下库进行发电,起到了对电网调峰和平衡整个电力系统的作用。所以一定要学习和了解一定的专业知识,才能修改好一些带有专业性的句子。

2.3相近概念的精准化区分

例7 原句:N.D德朗电站设计发电量900MW,年发电量2.5 亿 kWh,计划于2018年底投运(The power station is designed with an output of 900MW, to generate around 2.5 billion kWh of energy per year. The plant is scheduled to become operational by late 2018.)

修改:N.D德朗电站出力900MW,年发电量2.5亿kWh,计划于2018年底投运。

在实际编辑工作中,常常会遇到与利水电工程相关的译文,涉及到发电量、装机容量、电站出力等等,即使有疑问去反查外文原文,一般的编辑也往往难以分辨,即使结合外文去区分发电量、装机容量、电站出力等等,缺乏专业知识的编辑也会一筹莫展。从上述原句中看,事实上也不难看出问题:设计发电量和年发电量连在一起说,前者单位是MW,后者是kWh,而且量值相差很大,错误明显。稍学习一下专业知识就可知,一般情况下,有MW单位的绝不可能是“电量”,一般指的是电站装机容量,或是电站出力(output, 即指一座电站所有机组装机容量的总和),只有有kWh单位的才是电量,也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多少“度”电。其实上述问题在“水利水电”和“电力”行业类的文章中是经常遇到的,一旦彻底搞清了这一容易混淆的概念,在今后的工作中遭到同类问题时,就能做到准确把握,提笔编辑时得心应手。

2.4特定的方向表述习惯及正确表达

例8 原句:坝后水位下降,水流停止下泄4周,以便对前池、闸门等设施进行检修 (Water levels behind the dam were drawn down and the falls shut off for four weeks while repairs were made to the forebay, gates etc.)。

修改:坝前水位下降,水流停止下泄4周,以便对前池、闸门等设施进行检修。

上例原句中,编辑在编辑文稿时,十有八九都不会看出问题,即使反查原文,也确认是“behind the dam”,直觉上都不会认为有错,但恰恰相反,这里所说的“坝后”就完全错了。从水利水电专业知识可了解到,只有降低了坝前水位,才可停止水流下泄,然后进行相关的检修工作;如果译成坝后水位下降,那么句子后面的话就全说不通了,技术人员如读了此文也会感到莫名其妙。

其实在中、外文化中,所谓的“前”“后”往往是不同国家长期以来对事物定义形成的一种习惯,这里不对历史原因进行深究,但从文化习惯的表述上看,不管是中文所说的“坝前水位”,还是英文中所说的“levels behind the dam”,都指的是上游水库与大坝接触的那一侧水位,如果不明确这一点差异,那么就有可能出现译文中“坝前”与“坝后”的方向性混乱,影响人们对文章的正确理解。以下再举一个大家所熟悉的三峡工程关于正常蓄水位的表述例子。

例9 原句:三峡工程坝后水位将上升到175米 (For Three Gorges Project, water level behind the dam will be raised to 175m.)。

修改:三峡工程坝前水位将上升到175米。

这里的一字之差,如果编辑不具备专业知识和对水利工程中“前”、“后”真正含义的理解,可能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差错。

2.5特殊人名的特殊化处理

在中译英译文中,常常会出现一些特殊的人名。这些人名的翻译按一般常理是按“名+姓”的方式翻译。但有时也存在某种特殊情况。如笔者在一篇报道体育赛事的英文文摘中看中国体育明星姚明名字的英译,译作“Ming Yao”,当然从地道的英语翻译来说也无可非议,因为英语国家人的姓名是由“名+姓”两部分组成。但很多专家认为,这样翻译不妥,究其原因,就得略谈点中英两种文化的特征差异,即 中国人的姓代表着宗族、血缘关系,必须放在前;而英语国家的人习惯强调个性,而“名”就是个性的体现,所以将名放在前。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人是炎黄子孙的后代,即使是在英文文献中,也应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所以建议编辑在这样一类文体中,应将上例中的“Ming Yao”改为“Yao Ming”,以此类推。当然,人名翻译在强行按照英译习惯和尊重中国的文化传统这两者的分歧上,还有进一步探讨的余地。

此外,在中文名字英译的处理上,还存在另一种情况。例如,一些历史上有影响力的特殊人物,像孙中山、蒋介石等,译成英文时常被译成“Sun Zhongshan”、“Jiang Jieshi”,这样的译文在外国人看来,就不知道是谁了,遇到这种情况时,编辑人员应该知道对于这类特殊人物的姓名是有特定译法的,如孙中山译成英文时,应该译为“Sun Yat-sen”,蒋介石则应译为“Chiang Kai-shek”。这样的译法,主要是因为中国清末至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公布前,中国的人名、地名等,在国内和国际上都流行采用英国威妥玛式拼音来拼写的,而用汉语拼音来英译名是在80年代后才有的正式规定,这之前某些有影响力的历史人物在英文语言文字中早已成形,并已为人们所广泛接受,加上外文文献中已顺理成章地大量运用,因此,编辑人员应该了解这些常识,并尊重历史上形成的习惯译法。

2.6年份年代的规范化处理

在科技英语表达中,经常会出现“1930s”、“1970s”、“1980s”等等,这些表示年份年代的概念应如何翻译也成为译文中常出现的错误。如:

例10 原句:统计方法在水文学上的应用出现在19世纪中叶,以气团分析为基础的可能最大降水概念则出现在1930年代 (The use of statistical methods in hydrology emerged during the middle part of the 19th century. Concepts of probable maximum precipitation based on air mass analyses originated in the 1930’s)。

修改:统计方法在水文学上的应用出现在19世纪中叶,以气团分析为基础的可能最大降水概念则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

这里的1930’s显然不应该译为1930年代,况且中文里也没有1930年代这一说法。其实在英文的表述中,其所要表达的应该是“20世纪30年代”,所以编辑人员应该了解中英两种语言的表述差异。遇到英文中的“1970s”“1980s”等,编辑人员应仔细查对译稿,并将其改为“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等等,而不能将首两位数字是19而望文生义译为19世纪××年代的句子一放而过。再看下面一例。

例11 原句:我们也因此将1900年代末康托和费利克斯·克莱因的梦想带入了21世纪 (we are bringing the dreams of Cantor and Felix Klein, dreamed in the late 1900s, into the 21st Century.)。

修改:我们也因此将20世纪初康托和费利克斯·克莱因的梦想带入了21世纪。

3 结语

通过上述11例的具体分析不难看出,在译文编辑过程中,不仅涉及中外文化差异、区分与普通名词的专业概念、特定的方向习惯、特定的年份年代表达等问题,同时也存在普通名词的专业表达方面的问题。因此,要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译文编辑工作者,必然要在外语、专业、语言文字上下功夫,并且平时工作中遇到特殊而成功处理的实例时,要注意保存分类,总结规律,只有通过不断的积累,多多学习,虚心请教,才能将一篇篇译文编辑成为准确、通顺、简练并符合中文表达习惯的好译文。

[1]任楚威. 审校科技译文要多在“准确”二字上下功夫[J]. 中国科技翻译,1997,(3):39~41.

[2]石春让,胡晓静. 英汉科技翻译中的语用失误及规避方略[J].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11,(9):180~182.

2016—05—30

付湘宁,男,高级工程师.

G232

A

1009-2714(2016)03-0243-04

猜你喜欢

原句译文科技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译文摘要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I Like Thinking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托福阅读句子简化题解题策略
强调结构面面观
单元知识中考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