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亚太传统医药》期刊建设远景展望

2016-03-16宋勇刚李岚春尹晨茹魏晓王尚勇

关键词:亚太办刊医药

余 婷,宋勇刚,李岚春,尹晨茹,魏晓,王尚勇

(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亚太传统医药》编辑部,湖北 武汉 430071)



《亚太传统医药》期刊建设远景展望

余婷,宋勇刚,李岚春,尹晨茹,魏晓,王尚勇

(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亚太传统医药》编辑部,湖北 武汉430071)

2005 年8月,由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与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联合主办的《亚太传统医药》杂志正式创刊,11年来,《亚太传统医药》立足湖北,面向全国,以“弘扬传统医药文明,推动国际交流合作”为理念,走出了一条特色化、品牌化办刊之路。在当今建设健康中国,继承创新中医药的时代背景下,《亚太传统医药》作为湖北省以传统医药尤其是中医药为办刊主旨的期刊,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总结《亚太传统医药》创刊11年来的历程和经验,提出期刊建设的远景规划,为期刊的创新发展提供思路和建议。

《亚太传统医药》;期刊建设;远景展望;健康中国

《亚太传统医药》创刊于21世纪初,我国将传统医药现代化、国际化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第一部中药现代化发展纲领性文件《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经国务院正式批准后于2002年11月颁布,确立了中医药既要造福国人,更要实现国际化的战略目标,《亚太传统医药》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潮流中孕育而生[1]。11年来,《亚太传统医药》以“弘扬传统医药文明,推动国际交流合作”为理念,以“传统医药”为办刊思路,搭建起医院、高校、专家学者之间汇聚智慧、学术探讨的桥梁,走出了一条特色化、品牌化办刊之路。

1 《亚太传统医药》创刊11周年回顾

2005年8月,由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与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联合主办的《亚太传统医药》杂志正式创刊。原卫生部部长钱信忠担任本刊荣誉顾问,为创刊题词“弘扬传统医药文明,推动国际交流合作”;联合国亚太技术转让中心主任、本刊总顾问Se-Jun 先生也发来贺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中国中药协会会长、本刊总顾问房书亭教授题词“发展传统医药,增进人类健康”。

创刊初期,《亚太传统医药》持续关注中医药在国际医药领域的发展态势。2006年第5期杂志,在全国率先报导中美中医药合作纪实专辑,系统介绍了中国与美国及拉美各国和非洲等国在传统医药领域的合作情况。2006年10月,由中华中医药学主办,《亚太传统医药》协办的纪念《本草纲目》出版问世410周年暨李时珍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李时珍故里——湖北蕲春举行。本刊编辑编校出版了纪念《本草纲目》出版问世410周年李时珍国际学术论文集。为弘扬中华传统医药文化,加速中医药走向世界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2012年,本刊编辑部撰写了《复兴之路——世界传统医药与中医药国际化综论》,由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系统地介绍了世界传统医药体系及中医药在世界各国的现状,不仅让国人了解世界传统医药,也让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各地,受到了中医药学术界的广泛认可与好评。2013年10月24—26日,由中国药学会主办,《亚太传统医药》协办的纪念李时珍逝世420周年及中国药学会药学史分会成立30周年暨第十七届全国药史本草学术研讨会在李时珍故乡湖北蕲春隆重召开。积极参与中药学领域的学术会议, 促进了《亚太传统医药》杂志融入行业、 提高期刊知名度和影响力。

11年来,《亚太传统医药》紧紧围绕“传统医药发展”和“中医药实践”两大主题,突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术性与临床性相结合的特色,坚守“质量是期刊的生命线,效益是期刊的生命力”的方针,创新求变,在期刊界领先提出了“办刊为主,多元经营”等发展思路,探索走出了中医药期刊学术化、产业化、社会化融合发展的特色办刊之路,实现了学术质量、经营收入、期刊品牌的多赢。

2 期刊建设远景展望

中医药是中国最有原创优势的科技领域,在这个领域取得产生世界影响的科研成果是很有希望的,值得我们深入挖掘[2]。我国传统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实践经验与智慧结晶,是一个巨大的宝库,需要用现代科技挖掘和研究。《亚太传统医药》作为湖北省以传统医药尤其是中医药为办刊主旨的期刊,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由此,回顾《亚太传统医药》创刊11年来的历程,借鉴相关医学期刊的办刊经验,提出期刊建设的远景展望,为期刊的创新发展提供思路就显得尤为迫切。

2.1指导思想

1)坚持正确导向。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把住学术出版关口,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牢固坚守党的意识形态阵地,将《亚太传统医药》努力建设成为我国传统医药文化研究的坚强阵地。2)坚持改革创新。进一步加快编辑转型,改革运行机制和刊社管理体制,深入推进面向市场的创新,加快培养新人,鼓励新锐,敢于站在学术前沿,引领学术潮流。3)坚持质量第一。始终视学术质量为生命,做优良学风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强化精品意识,在内容和形式上体现出鲜明的自身特色,保持期刊“国内一流”的水平。4)坚持面向世界。关注世界传统医药文化发展态势,介绍国外最新学术思想和优秀成果,成为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媒介与平台,着力推动我国传统医药成果走向世界,扩大刊物的国际影响,向国际知名期刊看齐[4]。

2.2发展目标

1)逐年提高《亚太传统医药》的“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基金论文比”等期刊评价指标,进一步提升《亚太传统医药》在国内外期刊界和学术界的影响力和美誉度,成为在医药学科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在同类期刊排名位居前列的优秀期刊。

2)坚持“双效”并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协调发展。在持续提升期刊质量的同时,努力激发编辑部的活力,背靠政府,面向市场,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提质增效。抓住屠哟哟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和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的时代背景,结合传统医药优势,突出民族医药特色,积极拓展业务新领域。充分利用新媒体交互性、即时性、共享性、海量性的特点,整合纸质媒体和科技声像资源,积极开发移动终端APP软件应用,将《亚太传统医药》微信平台升级为移动的医药服务平台,及时推送当期中文摘要及全文,设置优秀文章鉴赏、养生资讯、学者专栏、论坛活动、名医在线等专栏。立足传统医药的继承学习与创新发展,将《亚太传统医药》打造成为集中展示中医药文化成果,汇聚国内外传统医药研究的新思维、新理念、新成果,充分反映中医、中药和中西医结合的发展研究动向,及时报道国内外传统医药学术交流活动的学术服务平台。

2.3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

1)内部质量建设:严格筛选稿件,好中选优,优中选强,对实践性强,创新性强的稿件优先发表,微信、官网等移动终端平台优先推送,严格执行编排的规范化和出版标准,力争做到无差错,保证编校质量。调整栏目设置,围绕办刊宗旨,紧抓时代脉搏,兼顾办刊特色,使《亚太传统医药》在特色中求新求强。充分发挥编委会的作用,争取每两年召开一次编委会,确定重要选题,为提高办刊质量等关键问题建言献策。围绕建设健康中国2020战略的实施,推动“保障国民健康”、“促进国民养生”的新浪潮,重点打造“传统医药文化”、“国际传统医药”、“民族医药”、“临证经验”等特色栏目,不断扩大《亚太传统医药》的国内影响力,发挥科技期刊在中国医疗事业发展中的服务作用,使中医药在传承中发展,在创新中提升,借助科学技术为全人类的健康作出更大贡献。

2)“走出去,请进来”:主动与国内中医药学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联系约稿,发挥编委会的影响力,获取高质量稿源,力争每期《亚太传统医药》有几篇名家力作。进一步发挥《亚太传统医药》编委、理事会的作用,打造“传统医药文化论坛”品牌,每年可根据情况设置不同的论坛主题,积极主办、协办、参加中医药领域学术会议,掌握本领域前沿研究成果,开辟热点话题讨论专栏。进一步加强与相关科研院所、医学高校和中医院的联系,充分发挥理事会的作用,设置联络员,积极开辟稿源,组织优秀稿件。积极加强与国内学术界、期刊界及各级业务主管部门和各级期刊协会学会的联系和交流。

3)坚持为读者服务的理念,与各级期刊管理部门及同行业期刊保持密切联系,完善内部制度建设,包括期刊质量、人力资源、运行机制、财务管理等。

2.4保障措施

1)加强制度建设。按照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制定的《出版管理条例》、《期刊出版管理规定》和《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3],参照《科技期刊质量要求及评估标准》和《期刊出版形式规范》等标准的要求,加大对编辑部的管理力度。完善《亚太传统医药质量管理规定及编辑职责、考核、奖惩办法》等规章,奖惩并重,规范管理。若期刊“影响因子”明显提升,可按相关规定给予编辑部相应奖励;对积极开拓市场,促进新业务领域增长的编辑予以相应奖励;对忽视期刊质量工作,不接受整改意见或整改效果不佳的编辑给予相应处罚。建立依法办刊,按章办事,规范管理,奖励先进,民主议事,和谐发展的良好运行机制。

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高层次人才为重点,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人才结构调整和优化为主线,按照重点突出、分类管理、培养和使用相结合的原则[5],整合人才资源,加速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开展对编辑的培训,分期分批选送编辑参加国内相关领域的培训和学习,鼓励编辑参加国内相关领域的学术会议,培养一批专业基础扎实、有较强业务能力和较高学术造诣、能起到骨干带头作用的编辑。

3)创新体制机制和管理模式。贯彻国家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方针,紧跟国家文化体制改革步伐,进一步深化期刊社的体制机制改革,探索适合《亚太传统医药》的发展管理模式,创建开放型、高水平的学术期刊。

3 结语

近年来,《亚太传统医药》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也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与兄弟期刊社相比,特别是与国内中医药类核心期刊相比,我们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

2016年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我们应以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有关会议精神为工作指导,用创新性举措推动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我们有信心和决心,对比核心期刊,找出差距,找准着力点和发力点,力争取得更大的成绩,为我国科技期刊的强大,为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为全人类的健康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1]亚太传统医药编辑部.在传承中拥抱辉煌——贺《亚太传统医药》杂志创刊十周年[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16):封二.

[2]吴晶,王思北,胡浩,等.这是中国科技走向世界的新开端——屠呦呦获诺奖引起强烈反响[N].新华社,2015-10-06(8).

[3]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EB/OL]. http: / /www. gapp. gov. cn /news /1303 /87163.shtml[2012-07-30].

[4] 在《法学研究》创刊三十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EB/OL].http://www.iolaw.org. [2009-12-26].

[5] 夏晓勤.15年来新闻出版人才工作规划的启示[J].出版发行研究,2014,(8):24~25.

2016—05—31

余婷(1990—),女,湖北荆州人,编辑,研究方向为新闻传播学.

G232

A

1009-2714(2016)03-0193-03

猜你喜欢

亚太办刊医药
亚太首个拜耳“耘远农场”揭牌
对亚太城C地块二期工程勘察与分析
《粮油食品科技》办刊理念视觉表达
全省首届少儿期刊办刊经验交流会在长沙召开
传统医药类非遗
医药下一个十年 创新为王
坚持开门办刊,讲好行业故事
亚太九号卫星发射成功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