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科技期刊编辑校对质量控制措施与管理

2016-03-16隽,方

关键词:编校科技期刊一致性

关 隽,方 华

(湖北省医学会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辑部,湖北 武汉 430071)



医学科技期刊编辑校对质量控制措施与管理

关隽,方华

(湖北省医学会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辑部,湖北 武汉430071)

医学科技期刊作为科技期刊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其特殊性和规范性。为了进一步提高医学科技期刊的编辑校对质量,并针对我刊编排过程中常见的错误进行总结,提出规范编辑校对的工作流程和质量控制重点,以期进一步提高医学科技期刊的编辑校对质量。

医学科技期刊;编辑;校对;质量控制

校对工作是编辑出版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是对编辑工作的继续和补充[1]。校对工作不仅要修正校样稿件与原稿不符的文字、标点符号、公式、图表等各方面的错误,还要发现编辑在对原稿加工工作中没有发现的数据、格式、版式等方面的问题,以便及时解决,保证不发生原则性、科学性等错误。对于医学科技期刊而言,校对工作不仅是对文字的仔细斟酌,更是针对实验方法的认真梳理和对实验结果的具体数据的认真检验,是保证医学科技期刊整体出版水平和出版质量的重要环节。因此,校对工作必须高度负责,认真细致,树立严谨周密、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现结合自己在《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辑校对工作中的体会总结如下。

1 理顺编、排、校三者关系,建立顺畅的稿件编排通道

在编辑人员职能分配方面,多数医学科技期刊处于编校合一的工作现状,这种特殊的分工现状首先是由医学科技期刊的特殊性决定的。医学科技论文因其具有科学性、实践性、规范性和学术性,在稿件处理过程中需要编辑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理论知识和编辑实践能力水平,在稿件的编排处理过程中对一篇科技论文的连续性处理可以保证编辑对文章知识构架的完整理解和对数据的准确解读。但是编校合一的处理模式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在处理过程中可能容易形成单一的思维模式,顾此失彼,很难做到查全[2]。所以我刊在编校合一的基础上,建立二校+改样+互校+改样+三校+改样+清样核红的责任校对制度。

1.1理顺编校关系,加强对文章一致性的把握

随着科技期刊事业的发展,校对方式已由专一校对逐步转向了编辑校对,校对的模式也向着编辑化发展[3]。所以,目前医学期刊很难将编辑和校对工作两者完全区分。医学论文是一种严谨的文体,对全文一致性的把握在编辑处理文章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

1) 编辑工作一致性的要求:其中包括了文章体例的一致性、目录与正文的一致性、方法与结果的一致性、计量单位的一致性及参考文献的一致性等[4];

2) 校对工作一致性的要求:除了上述主要一致性的要求外,在校对过程中还需注意文题与正文内容的一致性、专有名词使用的一致性、结果数据的一致性、中英文摘要的一致性、图表与文中内容一致性等几个重要的问题。

1.2合理安排校对重点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的编校流程分配:第一校主要为与编辑加工稿核对,集中精力做到逐字逐句校对,对文字和图表进行规范化修订、数据的核实。本刊这一校对主要在Word版本上进行,这样对文章中有疑问之处方便与作者进行沟通。现在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节省了文章的处理周期,但是专业排版软件在与作者沟通时可能会形成壁垒,所以一校稿件以大家广为接受的Word版本能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个阶段中对文字和数据的核实是一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也为后续校对工作打下基础。在一校过程中的另一项工作重点是对文章图表的选择和完善。二校过程主要是进入研读的过程,我刊在这一过程中就要对全文的版面版式进行更为细致的修改,针对此次校对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责任编辑及时和作者进行沟通,查疑补漏是这一阶段的工作重点。第三校就进入了比较轻松的通读过程,这时工作的重点主要放在错别字、标点、移行等问题上。

1.3加强刊出后审读制度

加强刊后审读制度是提高科技期刊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审读可分为出版前审读和出版后审读[5]。出版前审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毋庸置疑,出版后审读往往对编辑部整体质量的提高具有特殊的指导性意义。我刊所属的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具备完善的刊后审读体系,每年抽调专职人员对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进行出版后审读,及时提出杂志的共性问题,并给出详尽的审读报告,并提供横向比较的平台,这为全面提升杂志质量,提高编辑人员自身知识素养、培养良好的编辑习惯有很好的效果。

2 注重校对过程中发现问题的解决,进一步提高编排质量

校对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来自作者的错误,如笔误、遗漏、逻辑混乱等;2)来自编辑加工的错误,如错改等;3)来自排版者的错误,如文字输入的错漏、错排、格式不统一、字号错误等。在我刊的校对过程中这3种问题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忠于原稿和对作者校样的认真核实是解决前两类错误的主要手段,至于第3种错误的解决主要依赖于排版者认真的工作态度和编辑人员在3次校对过程中认真细致的修改。

我刊在校对中需要重点排查的问题:1)署名与作者单位。这一项涉及到文章的著作权,所以为了避免出现纰漏,我刊会采取核实原文、作者签名的著作权转让协议书、文章介绍信三者一致为原则,避免纠纷。2)实验方法名称的规范和统一。由于我刊投稿文章涉及的实验方法普遍为分子生物学领域的实验方法,所以在方法名称的统一上做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比如简单的聚合酶链反应(PCR)就可分为: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SqRT-PCR)等。所以在杂志中规范每种方法的名称,不仅需要与作者反复核实,也需要编辑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3)图表的规范。如三线表的应用、表中主谓项的倒置、图中横纵坐标的标识以及图表中统计学表描述的规范标识等。这些错误在我刊投稿论文中比较常见,如何准确地识别和解决是编辑人员必备素质之一。

3 互校过程中建立良好的伙伴合作关系,保持正确的心态

互校的过程能够避免同一编辑在反复阅读时因视觉疲劳而出现“熟视无睹”的现象,互校过程是查疑补漏的有效手段之一。我刊编辑部在互校过程中能以增加沟通、提出共识、完善知识为原则,以将问题“消灭”在刊出前是对杂志和同志最大的帮助为认同,以不断提高稿件编排质量为目的,提高互校工作的效率。

4 逐步建立统一的校对质量管理体系,加强校对质量控制

管理出效率。建立健全统一完善的校对质量管理体系,对提高杂志质量和核心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医学科技期刊以内容为王,对一份医学期刊的评价也主要是读者、专家、同行及上级主管部门对其内容、编排规范的评议。所以,构建针对医学科技期刊质量的主客观评价体系,及时沟通和交流,才能实现持续改进的目标。

4.1衡量医学科技期刊质量主观评价体系:主要是指业务主管部门及期刊编辑部内部建立定期对期刊内容、栏目设置、版面版式、编校质量、印刷质量等方面的评估体系,并定期对期刊进行综合评定,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2衡量医学科技期刊质量客观评价体系: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同行评议:参加新闻出版总署、期刊协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组织的各种评比活动,对期刊质量在同行业中进行比较,找差距。2)社会评价:主要为权威统计机构对期刊论文的引用率、影响因子等进行统计,进一步体现刊出内容的时效性和科学性。3)读者评价:通过对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热心读者发放问卷的形式,对期刊内容、编校质量进行评判,不断提出改进意见。

医学科技期刊编辑是先进医学知识的传播者、学术的领航人。我们将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提升编辑素养,以提升本刊的编校质量为己任,为我国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1] 崔庆喜.校对是编辑工作的延伸和继续——浅谈“对原稿负责”[J].出版科学,1994,(3):41~41.

[2] 张元芬,俞军,杨志明.正确认识和处理科技期刊编校合一[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0,11(6):401~403.

[3] 黄静.回归校对本义,应对“校对编辑化”趋势[J].科技与出版,2012,(5):26~28.

[4] 张美慧.英文科技期刊常见逻辑错误例析——以《光电子快报》(英文版)为例[J]. 天津科技, 2015 ,(6):79~80.

[5] 童华峰.科技期刊出版后刊社审读:作用·意义·组织实施[J].编辑学报,2012,24(4):384~386.

2016—05—16

关隽(1982—),女,主要从事医学科技期刊编辑工作.

G232

A

1009-2714(2016)03-0086-03

猜你喜欢

编校科技期刊一致性
科技期刊的分类
关注减污降碳协同的一致性和整体性
注重教、学、评一致性 提高一轮复习效率
科技期刊的分类
IOl-master 700和Pentacam测量Kappa角一致性分析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把编校质量的弦绷得更紧
Finite-time Synchronization of Memristor-based Neural Networks with Discontinuous Activations
基于事件触发的多智能体输入饱和一致性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