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社交现状调查
2016-03-16胡志海朱路国
胡志海,朱路国
(黄山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安徽 黄山245041)
大学生网络社交现状调查
胡志海,朱路国
(黄山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安徽 黄山245041)
网络社交以互联网为媒介,打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营造平等、开放的社交环境。大学生作为网络社交中活跃的群体,表现出对社交网络极大的热情;同时相较其他群体,大学生网络社交行为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运用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从网络社交工具使用、网络社交工具在课堂中的使用、网络社交与现实交往之间的联系等多个方面入手,深入了解大学生网络社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为大学生如何合理使用网络社交工具提出建议。
网络社交;大学生;互联网
一、引 言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的交往方式也正发生着重大的变革。网络社交是指网民以计算机、网络为中介,以数字化的符号为载体进行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1]75人们对交往方便性、时效性、跨区域性等方面的要求促进了网络社交工具的发展。网络社交工具的多样服务功能、开放式的交流方式、信息动态迅速更新等方面的优势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广泛追捧,逐渐成为大学生生活学习、娱乐消费的活动平台。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6次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68亿,半年共计新增网民1 894万人。网络社交群体占总网民的19.2%,其中网络社交中学生群体的占比最高,为24.6%。[2]
关于大学生网络社交的相关研究有很多,主要涉及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危害以及相应的对策,或者针对网络社交对大学生人格和人际关系进行相关研究。关于大学生网络社交现状的调查却相对较少,即使存在也只是以某单一的社交工具为切入点(如以人人网为研究对象)。[3]149其中包括一些逐渐被淘汰的社交工具,缺乏说服力和时效性,无法准确解释当前大学生网络社交存在的问题。所以准确了解当代大学生网络社交的现状,把握其新特点显得尤为重要。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取自安徽省某本科院校206名大一到大四的在校大学生,其中男生108名,女生98名;大一到大四学生分别为62名、50名、56名、38名。
2.研究工具
采用《大学生网络交往调查问卷》,该量表是由平凡编制,共有26题,包括网络社交自我知觉、网络自我表露、网络人际关系以及网络交往依赖4个因子,总量表和4个因子的Cronbachα系数为0.78-0.90,重测信度为0.70-0.88,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4]712
3.统计处理
数据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完成频次统计、比较分析等系列分析。
三、基本结果
1.网络社交工具使用倾向分析
调查发现,在人人网、开心网、腾讯QQ、腾讯微博、移动飞信、微信等6个国内比较常见的社交平台中,腾讯QQ、腾讯微博和微信最受大学生的青睐。在调查的206名大学生中,有192名学生使用腾讯QQ,占总人数的93.2%;有156名学生使用微信,占总人数的75.6%;有84名学生使用腾讯微博,占总人数41.6%;有35名学生使用移动飞信,占总人数的17.4%;使用人人网和开心网的学生分别占总人数的16.4%和8.5%。由此可见,作为即时通信工具的腾讯QQ、微信使用量最大,其个性化的设计、齐全的功能、简单和方便的操作能较好满足大学生的需求,所以备受青睐。
2.网络社交工具使用时长分析
对调查的206名大学生网络社交工具使用时长的统计分析如下:有39.4%的学生每天使用网络社交工具时长大于2个小时;34.2%的学生每天使用时长在1-2小时之间;26.4%的学生每天使用时长小于1个小时。可见多数大学生每天使用网络社交工具的时长是合理的,但也有少数大学生使用时间偏长。
3.网络社交工具使用的目的分析
调查发现,大学生使用网络社交工具的出发点不同,具体如下:82.1%的学生表示选择使用是为了方便联系朋友或同学;54.5%的学生表示是为了结交志趣相同的朋友,以便相互学习、拓展人脉;57.7%的学生表示是为了关注、了解好友的最新动态;46.3%的学生表示是为了娱乐和休闲。与以往调查结果明显不同的是,有35名学生表示自己使用网络社交工具是为了发布产品或服务信息,是以追求商务目的买卖商品。他们占总人数的17.5%,体现了部分当代大学生可以很好地利用社交网络平台从事商业活动,这与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在一定程度上是吻合的。
4.网络社交工具使用对现实交往影响的分析
网络社交的快速发展对大学生现实交往产生多大影响,二者之间是否存在一定关系等问题值得探索。[5]7调查发现有21.1%的学生表示网络社交与现实交往没有差异,其余78.9%的学生均表示有明显的差异。网络社交与现实社交之间的差异具体体现在交流时间和交流次数两方面。有136名学生表示使用社交网站和聊天工具后现实中的交流次数和时间明显减少,占总人数的66.0%;有32名学生表示使用网络社交工具后现实中的交流时间和次数有一定程度的上升,占总人数15.6%;其余37名学生认为使用网络社交工具后现实交流的时间和次数没有变化,占总人数的18.4%。
5.网络社交工具在课堂使用情况的分析
调查发现,在206名学生中仅有14名学生表示课堂不使用网络社交工具,占总人数的7%;有136名学生表示会使用但时间很短,占总人数的66.0%;有40名学生表示经常使用并且持续时间很长,占总人数的19.5%。课堂使用社交工具的原因如下:有50.4%的学生认为教师讲课无聊,所以不想听课;有17.9%的学生认为教师讲课的内容太难,自己听不懂;有29.4%的学生认为是由外界原因造成的,包括受他人影响和流量太多;有52.1%的学生表示是为了与好友进行即时通讯。课堂使用网络社交工具无疑会对课堂的授课效果产生很大影响,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入手。
四、讨 论
1.网络交往对现实交往和个人心理健康的影响
网络社交工具的使用一方面能弥补现实交往中的不足,但另一方面也会对现实交往产生很大的影响。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学习压力的加大,大学生用于社交活动的时间并不多,而网络社交工具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人们多结交朋友的心理。不少大学生在QQ、微信等社交工具上的好友数量达三位数,给人一种交友广泛的假象。但事实上在众多好友中真正保持密切联系的却很少,更难找到几个可以深层次交流的对象,会使人陷入“空虚交友,交友更空虚”的怪圈。[6]102
在调查中发现,78.9%的学生表示使用网络社交工具对自己现实交往产生很大影响。大学生易把社交工具视为获得他人关注和展现自我的平台,他们期待自身成为朋友圈的主角,会不时记录自己身边的琐事或者大量编写、转发网络信息,时刻关注并回复他人对自己动态的评价,这些占用了他们大量的学习时间。[6]100为吸引他人关注,他们不仅使用修图软件美化自己的照片,而且尽力美化自己的生活,只把虚假的个人幸福生活场景展现在好友面前,易造成价值观的扭曲。若无法获得所期望的关注,就
会产生一种挫败感,同样不利于身心健康成长。
调查结果表明,不少学生在课堂上与手机形影不离,甚至出现“人机合一”的现象。课堂上频繁使用网络社交工具,无疑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习,也会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这一问题亟待解决。
在调查中有106人表示对社交媒体中的信息会选择性吸收和利用,占总人数的51.4%;有67人认为这些信息都有道理,对与错没有明确的界限,占总人数的32.5%,表明大学生对网络谣言缺乏明确的评价标准,易受误导。社交网络实名制注册的普及加大了私人信息泄露的风险,利用社交平台来欺骗亲朋好友的现象不时发生,包括个人身份信息被窃、恶意软件植入、垃圾邮件、未经授权的密码修改等。在调查的206名学生中,有56名学生表示曾有过因信息泄露造成不良后果的经历,占总人数的27.1%。在使用社交网络的过程中,不经意公布个人的真实信息的现象也值得关注。有100名学生表示在社交网站中公布个人真实姓名,占总人数的48.8%;有91名学生表示公布了个人照片,占总人数的43.9%;分别有21.9%和19.5%的学生公布了自己的通讯方式和自己的学校信息。以上情形无形中加大了受侵害的风险。
2.对策与建议
大学生作为网络社交活动的使用主体,首先要培养自己对待网络社交工具的正确态度。要认识到社交工具只是现实生活的一部分,是为了弥补现实交往不足而产生的,不是生活的全部。应明确网络社交工具是一个加强沟通和交流的平台,而不是获取他人关注的舞台。大学生应合理地使用网络社交工具,把更多的时间应用到对自己更有价值的地方去。网络本身带有一定的虚拟性,面对各种虚假及不良信息,大学生应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面对社交平台上的各种言论,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有自己的评判标准,不被谣言误导。
针对课堂上网络社交工具的频繁使用问题,应从学校、教师和学生等方面入手。学校应制定针对性的课堂管理制度,规范学生手机使用行为,同时注意引导其合理使用网络社交工具。教师应为授课做充分准备,充实课堂教学内容,注意授课形式多样化,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更重要的是学生要自觉自律,应端正学习态度,集中注意力,珍惜宝贵的大学学习生涯。
大学生在使用社交工具时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在申请账号填写个人信息时,注意对敏感信息的保密,如姓名、联系方式、住址等;不随便添加陌生人为好友;聊天时尽量不涉及私人信息,不传播危害国家安全的信息。社交网络运营商应建设和维护好其网站,发现漏洞及时予以修复,防止个人信息外流。政府应积极发挥调控作用,保证社交网站健康、有序地竞争和发展,积极引导用户正确使用网络社交平台。
[1]王洪波,胡璇.大学生网络社交现状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3(11).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5-07-22].http://www.cnnic.net.cn/hlwfzyj/ hlwxzbg/hlwtjbg/201507/P020150723549500667087.pdf.
[3]陈栋.社交网络对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影响调查报告——以人人网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
[4]平凡,韩磊,周宗奎.大学生网络交往问卷的初步编制及信效度检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9).
[5]张嘉文.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与社会资本关系的实证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
[6]蒋建国.微信成瘾:社交幻化与自我迷失[J].南京社会科学,2014(11).
责任编辑:吴夜
A Survey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Social Networking
Hu Zhihai,Zhu Luguo
(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s,Huangshan University,Huangshan245041,China)
Taking the Internet as the social media,social networking breaks space and geographical restrictions and creates an equal open social environment.College students,as an active social networking group,show great interest in the social network.Meanwhile,college students,social networking behavior is special compared with other groups.The paper,through a combination of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probes in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in college students,social networking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use of social networking tools,the use of social networking tools in classroom,the connection between social networking and real communication,and proposes suggestions on how college students should make rational use of social networking tools.
social networking;college students;internet
C913.5
A
1672-447X(2016)04-03
2016-03-16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项目(SK2016A0879)
胡志海(1970-),安徽屯溪人,黄山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网络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