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拨”,搅动语文课堂这一池春水
2016-03-16田立琴
●田立琴
“四拨”,搅动语文课堂这一池春水
●田立琴
叶圣陶先生曾说,一篇文章,学生也能粗略看懂,可是深奥些的地方,隐藏在字面背后的意义,他们就未必能够领会。教师必须在这些地方给学生指点一下,只要三言两语,能使他们开窍就行。由此可见,教师精要的讲授和适当的点拨,能使课堂焕发生机,提高课堂效率。
一、巧设支点拨重点
教学重点是教材中主要和关键的内容,是课文中起纽带作用的知识点。如果我们能根据杠杆原理,寻找合适的支点,针对教学重点设计出关键问题,巧妙点拨,就能辐射全文,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目的,从而撬动课堂这个“地球”。
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这课,笔者把理解课文的思维支点定在标题上,教学伊始就直奔重点,在导入环节后,就问学生:“知道什么样的人称为‘壮士’吗”?学生自由发言后,归纳出“壮士”是指勇敢,有英勇举动的人。笔者继续问:“课题为什么不用‘狼牙山五战士’,你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他们是‘五壮士’?”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寻根究源。于是学生找出文中描写五位壮士语言、神态、动作的词句来体会他们的壮言、壮举。以此之“点”,牵动的却是对整篇课文全“面”的梳理,使得中心突出,避免平推式和繁琐的分析,激活学生的思维,课文的重点也得到落实。
二、搭桥铺路拨难点
教学中某些知识点比较抽象,不易理解,或所涉知识面广而深,或者由于学生年龄、阅历、思维、认识水平等因素的局限,以及客观事物的发展尚不充分而致使难以理解的问题成了教学的难点。准确分析难点在何处,有针对性地采取迂回的方式,搭桥铺路进行点拨,可起到化难为易的作用。
《七律长征》的颈联“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暖”与“寒”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大多数学生的理解只停留在字面上,认为是指金沙江的水很暖和,大渡桥上的铁索寒冷,理解稍微深一点的认为是红军渡过金沙江后很高兴,而过大渡河很艰难,显然这些理解不够透彻。笔者课前就充分进行预设,特意准备了五分钟的微课帮助学生加深理解。首先让学生读阅读材料《巧渡金沙江》,了解长征中红军几乎每天都有一次遭遇战,可是巧渡金沙江没费一枪一弹!“暖”字表现了毛主席与红军战斗后的喜悦。紧接着是介绍泸定桥,观看《飞夺泸定桥》的视频,把学生带回那激烈而悲壮的战斗场面,感受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的艰难与惊心动魄,以及毛主席经过泸定桥时悲痛沉重的心情,“寒”正是此心情的体现。微课这座桥,让学生理解了一“暖”和一“寒”心理感受的对比,既表达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了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更加突出红军战士长征中面对艰难险阻英勇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顺利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三、渗透运用拨方法
要想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我们必须在教学中时刻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学习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运用,形成学习的能力,这也是学生终身学习的迫切需要。
在《临死前的严监生》这课中,可以渗透写作方法的点拨,教学生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师: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刻画了严监生的守财奴形象的呢?(板书:动作、神态描写)具体来说有哪些?(伸着两个指头、摇了两三摇、狠狠摇了几摇、摇头、指着不动、点一点头、垂下、睁的滴溜圆)
师:即使同一个摇头的动作,三次的描述略有不同,所表达的心理也不一样。像这样,抓住人物的一个表情或动作展开的描写,就叫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可以使我们刻画的人物有血有肉,生动传神。
师(课件出示图片):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下面就请大家仔细观察画中人的神态、动作,想象他的语言,通过细节描写,用几句话刻画其形象!
对于高年级的课文教学,更是要注重学习方法的点拨。如《最后一头战象》教学中,在学生浏览课文后,教给他们通过概括小标题梳理出主要情节,把情节用简练的语言联系起来就是课文主要内容。这样也便于教师长文短教。
四、渲染气氛拨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所以语文教学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更需要创设教学情境与氛围调动学生情感,让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巧妙统一。特别是对于一些情感浓厚的课文,教师要为学生渲染一种氛围,使他们尽快进入角色,达到最佳的点拨效果。
例如在《一夜的工作》教学中,因为学生的年龄特点,对当时的时代背景不理解,再加上对周总理生平知之不多,即使通过电视、电影或书籍有一些感性认识,也比较浅。而对文章人物没有很深的感情基础是很难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的,对课文的理解也不会深刻。因此,激发学生的情感对于理解本课尤为重要。笔者首先通过剪辑的视频《十里长街送总理》导入。挂着黑纱缓缓行驶的灵车、失声痛哭挤满街道的群众、低沉凄婉的哀乐,再加上教师声情并茂的导语,一下子渲染了课堂的气氛,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为课文的学习做了铺垫。而在课堂结尾部分,再次通过课件展示周总理生命的最后历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看到周总理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在工作,还用微弱的声音吩咐医生去照顾别的病人。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周总理那高尚的精神品格和人格魅力,情感得到充分升华,纷纷拿起手中的笔,写下了自己内心的感动与震撼。
由此可见,进行情感点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有利于加深对课文深层次的理解。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渗透学法、升华情感,如果每节课都能通过有效巧妙的点拨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我们的语文课堂还会是一池平静的春水吗?
(作者单位:钟祥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