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苗族腊烟传统文化的内涵

2016-03-16项正文

红河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礼俗苗族内涵

雷 丽,项正文

(1.文山学院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心,云南文山 663000;2.文山州第一中学,云南文山 663600)



浅谈苗族腊烟传统文化的内涵

雷丽1,项正文2

(1.文山学院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心,云南文山 663000;2.文山州第一中学,云南文山 663600)

摘 要:苗族腊烟传统文化在飞速发展的社会中,已被大多数苗族群众遗忘了。文章结合云南省文山州苗族腊烟传统文化的来历、栽培、配制、制作、功效、抽吸方法和腊烟礼仪象征方面进行简单阐述。目的是让人们了解苗族腊烟传统文化的内涵。

关键词:苗族;腊烟;文化;内涵;礼俗

第一作者:雷丽(1970-),女,云南麻栗坡人,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文化、民族教育以及语言应用。

苗族腊烟传统文化,在不同地域的苗族群体中,其内涵有所不同。在云南省文山州苗族生产生活中,有“一撮腊烟,一项责任”的传统习俗。这一习俗在婚丧嫁娶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如果没有这撮简单的腊烟,需求办事的苗族人家将一事无成。随着社会的变迁,文山苗族腊烟传统文化在苗族群众中逐步消失,越来越多的苗族人已经不懂苗族腊烟传统文化的内涵了。本文旨在抢救、传承和发扬文山苗族腊烟传统文化的内涵,让研究苗族腊烟传统文化的专家学者更好地了解文山苗族腊烟传统文化。

一 腊烟来历的传说

据考证,中国人吸烟始于明代,且为外国所传入。清代大名士王士祯《香祖笔记》载:“今世公卿士大夫逮舆隶妇女,无不嗜烟草者,田家种之连畛,颇获厚利。考之《本草》 《尔雅》,皆不载。姚旅《露书》云:吕宋国有草名淡巴菰,一名曰金丝醺(薰),又名曰香草,醺烟气从管中人喉,能令人醉,亦避瘴气。捣汁可毒头虱。初漳州人自海外携来,莆田亦种之,反多于吕宋。今处处有之,不独闽矣。”①于此可知,吸烟一事,始于明朝,传自吕宋,据说,上海人至今还称雪茄烟为“吕宋”,而民间仍有称烟草为香草的。清朝乾隆年间,全国各地均有烟草种植。这是资料记载腊烟源起情况。

文山苗族腊烟来源,有个传说:很久以前,有个孤儿叫“多”,在花山场上结识了名叫“奏”的姑娘。他俩一见钟情,结为夫妻。不幸的是一年后“奏”患病去世,“多”很伤心,哭了七天七夜才把“奏”埋了。“多”思念“奏”,每天必到“奏”坟边哭一场才回家。一晚,“奏”托梦给“多”说:“你思念我,那你明天到我坟边,见我坟头上长有一棵草,你把叶子摘回去,晒干切成丝丝,找节竹筒吸,这样就可以解除你对我的思念了。还有你遇到困难,带上“一撮丝丝”给别人,别人就来帮你了。你把它的种子留下来传给后世,这样,后世人们需要帮忙时,拿“一撮丝丝”给别人,别人就会来帮忙了……”说完,妻子不见了。第二天天刚亮,“多”跑到“奏”坟前,果然发现坟头上长了一棵草。“多”按照“奏”说的做了。当他吸第一口时,呛得喘不过气,烟雾浓,辣味重,他便把这株草喊做“腊烟”。这样,“腊烟”由此而得名并传了下来。当他遇到困难需人帮忙,他给别人递上“一撮腊烟”,别人就来帮他了。②

社会发展到今天,这“一撮腊烟”的习俗,在文山苗族社会生活中成了一个不可或缺的信物,特别是在苗族社会的婚丧嫁娶红白喜事中,这“一撮腊烟”最关键,不管对方抽烟与否,这“一撮腊烟”必须敬到位,否则事情就办不成。所以,现在在文山地区的苗族办重大事情时,总要先把“一撮腊烟”递到对方手中,对方一般都不会拒绝,并且收了这“一撮腊烟”后,也就知道自己责任重大,会尽力办好所托之事。

二 腊烟栽培的料理

腊烟栽培料理分育苗、移栽、管理、收割、晒干、捆扎、收藏七个环节。农历二三月,文山苗族人会在山旮旯里开出两三个平米的荒地。在地上撒些灰,撒上烟子。一周后,烟子陆续长出芽。烟芽出土后,要精心管理。烟苗长到约10厘米,便可移栽。移栽时,旮旯地不讲究株、行距。平地讲究株距、行距。移栽成活后,要施肥,一般用猪粪、人尿和尿灰。烟叶长到约10片,要剔掉烟稍,去除侧芽,以助烟叶片的成长壮大。

七八月收割,从烟稍开始,即从上到下,一片一片的割,割一片烟叶要连叶柄带烟杆的部分割下,以便捆扎和晾晒。捆扎时,要用一根竹竿和一根细绳,把绳的一头固定在竹竿的一端,以固定端为起始,用绳子绕杆,每绕一周就要夹一片烟叶(夹烟叶的叶柄),这样做直到夹完为止。晾晒时,早晨拿到野外先让它吸收潮气,等太阳出来后又让其晒干。这样反复,烟叶色彩黄中透红,烟味厚重。等叶柄都干透后,就可解下来收藏。

收藏时,把晾干的烟叶取下来,叶片不摊开,随之卷起,叶柄和叶稍并齐,垒在一起,一堆垒到2—4公斤时,用几张较好的干烟叶,将其摊开,将烟叶一捆一捆地包裹起来,再用干棕叶绕紧,从叶柄开始扎起,扎到叶稍,再绕回来,最后拴在中央,再将其放在竹箩里,挂在火笼边收藏。

三 腊烟味道的配制

用腊烟时,取下一捆腊烟打开,根据所需分量拿出烟叶,将烟叶叶柄和粗叶脉去掉,摊宽后拉平,并将几片烟叶垒在一起,折成叠,折叠时压紧,看烟叶的多少,反复的折叠到一定量时,就用薄刀(一般为菜刀)将折叠好的烟叶从中间切成两半,接着将其切成烟丝。在切烟丝时,还需配上两种配料,一是干包谷须须,二是地石榴叶。加配料的烟丝,切好后,还要将其搅合均匀。在搅合混合烟丝时,还要用一个燃得正旺且没有火烟的木炭来捂,一边搅合一边捂,捂的时候速度要快,不要让烟丝被烧焦,否则抽烟时,有糊味。搅好后,将火炭取出来,留下的烟丝香味无穷,这样做出来的烟丝乃为腊烟之上品货。用烟斗抽,使用腊烟时,不一定切成烟丝,可直接取出烟叶,将叶脉轻轻抽取,将叶片摊平,再将它卷裹起来,然后切成节,每节约2—3厘米便可。

四 腊烟烟具的制作

抽腊烟的工具,在文山苗族地区,有水烟筒和旱烟斗。水烟筒由筒身、烟嘴两部分组成,一般用竹子做。筒身长80~100厘米,直径为5~10厘米。在筒身下部约20~35厘米处,切一斜口,插入一节直径约2厘米、长25~40厘米的竹管作烟嘴,烟嘴小孔周围包铜片一圈,同时在小孔处用铜片做一个烟锅,以防止抽烟时,燃烧着的烟把竹管烧坏。水烟筒上最讲究的部分莫过于烟嘴,烟嘴竹管插入筒身的位置是该烟筒好抽与否的关键。如插入位置过高,则因入水较浅而翻不起水,插入过低,则因入水过深而翻不动水。所以筒身的长短粗细,准确选择开口位置,必须高低适中,深浅适合。抽起来不费劲,响声低沉厚重,烟丝燃烧均匀,烟雾浓郁,这样才是最好的水烟筒。

旱烟斗是用竹根做成的。长短不一,长的达1.5米,短的有5厘米左右。这种烟具的制作稍难一些,首先选择材料就难,要找一根一头弯曲,另一头长得很直的老竹根,是不容易的事。这样的竹根只有在有坎的竹林里才有机会找到。找到材料后,要将其皮和根须去净,磨滑,然后再用钢丝烧红将其芯钻通,因为是老竹根,它的竹节相当密集,硬度很强,只有一点一点的钻。烧得通红的钢丝钻进竹根中时,吱吱作响,冒出阵阵青烟。钻通后,要做烟嘴和烟锅,烟锅设置在弯曲的一端,烟嘴设置在笔直的一端,一般都用铜片制作。设置烟锅的一头还要用铜片包一周,这样美观耐用。烟斗长短各有好处,短的便宜随身携带,长的便宜点火。如坐在火笼边,将烟放在烟锅里后,不需要勾腰,直接可以将烟锅伸到火炭上点燃烟丝。所以有的老人床就铺在火笼边,睡在床上就可以将烟斗撑到火里点烟抽,很方便。

五 腊烟烟丝的功用

腊烟烟丝是一种很好的外用止血消毒药,对于牲畜的外伤很有疗效作用。当牲畜遇到外伤时,只要用一撮腊烟丝敷在伤口上,伤口就不再淌血,也不会发炎了。③烟斗里的烟膏,是防治和治疗虫咬虫蛰的良药。当碰到虫咬虫蛰时,只要把烟斗里的烟膏涂抹在被咬的伤口部位,就可以消肿去毒,还可起到清凉的作用。④在深山密林里,带着腊烟,可避瘴气,驱赶蚊虫。将腊烟叶捣汁还可毒头虱,⑤这在过去社会里相当管用。如遇发痧,在刮痧时用水烟筒水醮在手指上,除痧效果很好。

六 腊烟抽吸的方法

抽吸水烟筒讲究手和嘴的功夫。烟丝的装填要不紧不松,这是手上的功夫。吸烟的力度要均匀适中,善吸者能吸得有板有眼,这是嘴上的功夫。抽吸的人,把烟筒斜置,一手持火捻兼把持烟筒,另一手揉搓一小撮烟丝于烟嘴锅里,均匀盖住烟锅小孔。火捻举到嘴前,撮口一吹,发出噗声,火捻则应声燃起一朵小火苗。待火苗点燃烟丝,同时吸气,空气穿过烟丝而助燃,只听筒中呼噜呼噜水响不止。约二三十秒,烟丝燃尽成灰白色,满筒里青烟弥漫,然后抬嘴一放,自肺中呼出烟气。稍歇片刻,再空吸一两口,把筒中残留青烟大部分吸尽吐出。至此算得一个回合。

吸水烟筒有两个独特功效:一是烟筒过水,可过滤有害成分,让烟气较为清爽地进入肺部走一趟。二是满足了眼、耳、口、鼻、肺的需求,做到了五官受用。

烟筒还有趣话。老人讲,过去,苗族群众住的是茅草房,常常遭到贼偷贼抢,有一天夜里,两三个贼围住一家苗族,大声呼叫:“快拿钱出来,否则杀了你全家”。听到外面的贼叫喊,情急之下,这家男主人急中生智,大声对自己的老婆说:“婆娘,快拿我的‘家伙’过来。”随接拿起烟筒,将水倒出,抓起一把包谷子,放在烟筒里抖两下,外面的贼听见包谷子在烟筒里滚响,误认为是主人在铜炮枪里装铁砂了,大喊一声,这家有枪,拔腿就跑。烟筒挽救了这一家人。

七 腊烟礼的象征

文山苗族腊烟礼内涵深邃,很有特色,它是文山苗族婚姻、丧葬中不可缺少的礼仪之一,办事之前,给对方敬一撮腊烟,以表自己的情意。

在苗族婚嫁上,腊烟礼是情意的象征。如果男方看上哪家姑娘,父母要叫儿子带一撮腊烟请媒人去说媒。这一撮腊烟就有五层含义:一是表示对这门亲事是真心实意的,是一件相当严肃的事;二是说明儿子长大已到了娶妻结婚的时候了;三是表示儿子的父母同意儿子去说亲了;四是表示儿子的父母同意媒人领儿子去说亲了;五是表示希望这个媒人要尽力帮助说成这门亲事。去说亲,进了姑娘家的大门后,要先给姑娘的父母每人一撮腊烟,它表达了来说亲是真心诚意的,是父母同意后专门赶来的,而不是途经路过,随便进来看看。就这样,一撮腊烟就把男方真诚心意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了。如果姑娘的父母接了这撮腊烟,那么,这门亲事也就基本确定了。⑥

在苗族丧葬中,腊烟礼是必不可缺少的信物,更是不可忽视的一个礼仪。在丧葬中,它不仅是责任的一种象征物,而且还是联系亲人朋友情意的纽带。如果老人过世了,就得先请一个人来切腊烟,没有腊烟的人家也要想办法找到。来帮忙和上祭的人,不管男女老少,不管抽烟与否,都要向他们敬烟,表示感谢。尤其是在丧葬活动中,任命各负责人时,这一撮腊烟更显重要。上至“家长”,下到一般的“差吏”,都要先敬一撮腊烟后任命。否则受托之人就会说:“我没有见到那一撮腊烟,不关我的事。”任命各级“官吏”而敬的腊烟是表示尊敬和责任;向献祭的亲人朋友敬的腊烟是表示人情;“差吏”去喊逝者的亲人朋友来吊丧而敬的腊烟是表示认亲;向吹唢呐、芦笙和敲锣打鼓的人敬的腊烟是表示人人都有父母、家家都有老人,在老人去世时,大家要互相关心、尽力帮助,共同出力帮助安葬老人;把祭牛交给“厨官”而向他敬的腊烟则表示责任,也就是要“厨官”看好牛,不可有半点马虎,否则“厨官”要负责任;杀祭牛时,向屠夫敬的腊烟则表示希望,即主人希望屠夫把牛迅速杀死,以表吉利;把代表死者福分的牛肉分给死者的女儿和舅舅而向他门敬的腊烟则表示联亲,也就是说死者虽然死了,但死者的儿子依然认他们做亲戚,今后仍然来往,患难与共。“家长”与“总官”互相敬烟则表示感谢和顺利,即表示他们互相配合,顺利完成了对老人的安葬工作。一撮普普通通的腊烟,竟有如此丰富的含义,可见苗族腊烟礼的文化内涵之丰富,意义之深刻,是令人惊叹的。⑥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苗族人民已经认识到吸烟有害健康,种烟的人少了,抽烟的人也少了,但腊烟礼却仍然保持着。它是苗族婚姻丧葬习俗中不可或缺的礼仪之一,是任何东西都不能替代的。苗族腊烟传统文化可以说内涵丰富,意义深刻。从它的来历传说、细心栽培、精心配制等到腊烟礼仪在社会生活中的体现,无不灿烂可言。

注释:

①[清]王士祯.香祖笔记(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6(1):153.

②此故事是笔者在调研过程中听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董干镇普岔村委会小弄村民小组102岁的王天能老人讲述记录的.

③杨本登编.中兽医药物学.农业出版社,1983-8(1):167.叙述如下:“腊烟对牲畜的外伤很有疗效作用.当牲畜遇到外伤时,只要用一撮腊烟丝敷在伤口上,伤口就不再淌血,也不会发炎.”

④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编.中兽医治疗学.农业出版社,1963-1(1):86:“当牲畜碰到虫咬虫蛰时,只要把烟斗里的烟膏涂抹在被咬的伤口部位,就可以消肿去毒,并且腊烟对牲畜还有抗菌、消炎、促进创口愈合等功效.”

⑤[清]陆耀.烟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8(1):6第一章:“生产第一”中记载:幽烟草“辛温有毒”,又可“治风寒瘁湿、滞气幸雾.”

⑥王正委.苗族腊烟礼.中国民族报,2003-7-25(7)“文化周末/相约周末”.

参考文献:

[1]国家民委.苗族社会历史调查 [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

[2]张宇丹.云南18怪寻踪[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3.

[3]颜恩泉.云南苗族传统文化变迁[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

[4]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苗学发展研究会.文山苗族[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8.

[5]马关县苗族学会.马关苗族[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9.

[6]熊玉有.苗族文化史[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3.

[7]雷丽,项正文.苗族传统蜡染的现状与保护对策[J].文山学院学报,2014(1):27-30.

[8]张龙会.探讨苗族文化传承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文信息,2015(1):101-104.

[责任编辑 贺良林]

The Cultural Tradition of Miao Tobacco

LIE Li1, XIANG Zheng-wen2

(1.Ethnic Cultur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Center, Wenshan University, Wenshan 663000, China;2.No.1 Middle School of Wenshan Prefecture, Wenshan 663000,China)

Abstract:Less and less Miao people smoke their traditional tobacco, La tobacco, in this rapidly developed modern society.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origins of Miao tobacco culture in Wenshan, Yunnan Province, China.Additionally, it describes the tobacco’s cultivation, function, smoking etiquette, etc.with the purpose of showing people the cultural tradition of Miao tobacco.

Key words:Miao ethnical group;Cultural tradition of Miao tobacco;Meaning;Smoking etiquette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128(2016)03-0054-03

DOI:10.13963/j.cnki.hhuxb.2016.03.014

收稿日期:2015-12-11

猜你喜欢

礼俗苗族内涵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松滋礼俗——毛把烟、砂罐茶
活出精致内涵
CLOSE TOHEAVEN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墓与塔——南北朝丧葬礼俗的新变化
挖掘习题的内涵
苗族古歌《仰阿莎》
盛大节庆——苗族牯藏节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苗族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