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电工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2016-03-16黄凯峰淮南职业技术学院信息与电气工程系安徽淮南232001
黄凯峰(淮南职业技术学院信息与电气工程系, 安徽 淮南 232001)
高职《电工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黄凯峰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信息与电气工程系, 安徽 淮南 232001)
[摘 要]《电工基础》课程是高职电类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的对电类专业人才培养有很大的影响,通过学生构成情况调查和电类专业用人对于学生能力素质需求单位调查为依据,针对《电工基础》课程教学中的诸多难题提出了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的具体途径,通过教学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模式改革; 高职教育; 电工基础
《电工基础》作为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电气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在各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起到引导学生认知基本电工元件,掌握基本仪器仪表,了解基本电工常识的作用。由于生源的变化及课程涉及各专业学生文理兼收的基本情况,学生基础薄弱、基本知识技能非常欠缺,学好电工技术课对大一新生成功开始专业知识的学习,从而构建良好的专业知识技能基础,为后续课程开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一、《电工基础》课程建设基本思路
(一)《电工基础》课程建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电工常识与技术,认识电路基本元器件、了解电工测量的相关知识、了解基本电路定则与定律及其应用、理解正弦交流电路基本性质、了解功率因数的提高、电路谐振的性质和作用、了解三相交流电路特点。
职业技能目标。使学生能熟练使用常用电工具及仪器、仪表,能够对电阻器、电容器、二极管、三极管进行正确判读与简测,掌握基本焊接技巧,掌握三相电功率的测量方法。
职业素养和基本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准章守纪,认真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熟悉劳动安全方面的必备知识,比如防止触电的方式,触电急救的操作。
(二)课程教学大纲、授课进度计划的制定与修订
《电工基础》课程教学大纲制定时基于近年来入学新生情况,学生就业行业要求,后续课程知识技能的满足,体现素质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的培养,能力转变,在教学知识点上不再重点讲解复杂的电路模型计算,转而多讲与实践相关用途广泛的知识,在基本技能教学上,加强实验教学力度,突出学生基本元器件认知能力、电工工具及仪器、仪表的使用能力,掌握基本电子焊接技能,掌握三相电功率的测量方法。
二、《电工基础》课程改革的策略
(一)设计教学模式
强调以素质能力本位取代知识本位。《电工基础》课程教学衡量学生学习好坏,不仅仅是看知识的系统性完备性,还要看会不会干、会不会用。突出素质能力本位的教学特点,强调理论够用为度,突出实践,动手优先,强调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理论教学为辅的教学理念。
加强理实一体化教学,力争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在教学中,打破了教室与实验室的界限,淡化理论和实践环节的界限,在实验室里组织教学,在课堂里也进行示范展示,如元件展示、仪表使用操作展示,使理论教学内容能很快得到实践的验证,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加快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取代顺序教学模式围绕一个实际的三个基本教学目标开发三个教学项目模块,重视课内实验示范性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模仿提高,然后再回到具体的课程实践中,即走示范—模仿—实践的波浪式前进方式。
(二)创新教学手段
强化实践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手段和环节,丰富教学手段,以学生基本从业素质为培养要求,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加大学生课内实验,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实践锻炼。培养学生的分析基本电路、使用基本仪器仪表、完成基本焊接操作、认识交流电特点、知道安全用电知识。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巩固和应用已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综合应用与创新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针对性的开展志愿者活动。除了课堂讲授外,课余应引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志愿者活动,让学生参与实验室的整理元件、修理实验设备、制作常用耗材,学生不仅能学以致用,而且能发挥其智慧,开拓创新。
(三)改革教学内容
摈弃传统的电工基础课程重理论知识、重公式推导,理论部分占很大的教学内容安排,改革教学内容,把原来作为重点的基尔霍夫定律、电路定理和解复杂电路降到次要位置,把认识电路、认识元件、认识工具、认识仪器仪表、认识用电安全标志的作为教学内容重点,适应学生整体基础水平变化,适应行业企业用人单位要求。把课程难点作分散、简化、降低难度,讲清基本的概念和应知的有关知识即可。同时,加大实验课教学内容,合理分配理论与实训的学时分配。
(四)编写校本教材
根据《电工基础》课程建设三个主要教学目标的要求,选择传统哪种面面俱到,“全”而“深”的教材肯已不合适。因而在系部统一部署下遵循最新编制的《电工基础》教学大纲,《电工基础》精品课程建设成员重新编写了新的《电工基础》和《电工基础实验指导书》。
现行教材是第二次改版的试行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有目的的删减了理论内容,加大了实践教学,同时用电路基本元器件简介和电工测量的相关知识等内容替换了“电场与磁场*电感*电容”这部分学生学习起来十分困难的传统内容。
增加了“安全与节约用电”这一项目旨在是学生知道人体的触电方式,紧急情况会能按触电的急救方法进行操作,清楚预防触电的常用措施,知道工业节电所采用的措施和日常照明节电的常用措施。
(五)改革课内实验课程
本课程作为电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实验实训一直是课程建设的重点。传统的电工基础课程重理论知识、重公式推导,理论部分占比例很大,没有实践教学内容。通过引入标准、明确教学目标《电工基础》课程建设成员设计了“任务一:电阻器、电容器、二极管、三极管的判读与简测”;“任务二:焊接工艺实验”;“任务三:仪器仪表认识”,“任务四:三相电路功率的测量”共四个课内实验。加大了实践部分教学内容,满足了该课程的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结语
《电工基础》课程建设从找准定位打破固有思维大刀阔斧的改革,从本课程的三个教学目标着手,努力工作,认真负责。在未来几年内,《电工基础》课程建设将更加深入,更加适应学生情况,更加适应行业要求,更加适应社会要求。具体希望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搞好课程建设:
本课程直流内容部分的改革较为成功,基本符合了课程建设的初衷,但还需好内容的充实和丰富。交流内容部分的改革分歧还较大,理论课程的开设偏多偏难,学生学习难度大,必须统一思路加大改革力度。课内实验课程还应加大,同时应加强课内实验课程设计的细化,使实验课的目标更加明确,应关注学生对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实施调整实验课的教学方法。增加课内展示元器件、工具、仪器、仪表及相关使用视频的收集和编辑工作,多采用现在学生喜爱采用的新媒体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参与涉及电工类相关志愿者学生活动的能力水平,加大指导力度。
参考文献:
[1]王淑娟,蔡惟铮.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全方位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5,27(2):10—13.
[2]刘晓静,刘建平.关于电工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S2):93—94.
[3]刘景夏,郑学瑜,胡冰新.“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再思考[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5,27(3):18—21.
[4]沈翃,于荣贤,班玉成.浅议《电工与电子技术》精品课程建设[J].职教论坛,2004(08 X):41—42.
[5]陈雅萍.专业基础课程项目式教材开发——以中职电子电工类专业基础课程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5):41—43.
Taching Mode Reform and Practice of the Core Curriculum“Electric Basis”
HUANG Kai—feng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an d Electric Engineering,Huainan Vocational&Technical College, Huainan Anhui 232001)
Abstract“The basis of electrotechnics”is the core course of higher vocational electronics majors. This course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talent cultivation of electronics majors.Based on students'composition structure and human resources quality demand statistics in enterprises,aiming at many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The basis of electrotechnics”course,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ode and method.There are good effects in teaching practice.
Key wordsteaching mode and method reform;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basis of electrotechnics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733(2016)02—0094—03
DOI:10.3969/j.issn.1671—4733.2016.02.028
[收稿日期]2016—01—29
[基金项目]2015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项目编号:KJ2015 A376)
[作者简介]黄凯峰(1982—),男,黑龙江鹤岗人,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安全科学与工程,电话:13855449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