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区红色文化在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实现困境及路径探析

2016-03-16陈德钦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12期
关键词:三明苏区红色

陈德钦

(三明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三明 365004)

苏区红色文化在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实现困境及路径探析

陈德钦

(三明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三明 365004)

三明苏区红色文化在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实现存在三大困境:即政府、社会和高校对苏区红色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够;大学生对苏区红色文化的认同程度不够;苏区红色文化传播缺乏科学性和实效性。破解价值实现困境的路径有创新联动机制,加强对苏区红色文化资源的发掘和利用;完善多元平台,提高大学生对苏区红色文化的认同程度;遵循传播规律,增强苏区红色文化传播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三明苏区红色文化;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困境;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告诉我们,要把红色基因渗入我们民族的血液,进入我们民族的心扉。三明苏区红色文化是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秀红色基因,蕴涵独特的教育价值。经过研究梳理发现,其独特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三明苏区红色文化可以为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优质载体,提供生动素材,提供理想实践教学范式。要实现这些教育价值,我们必须破解影响价值实现的困境,探索价值实现的路径。

一、三明苏区红色文化在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现状

三明地方高校有三所(三明学院,三明职业技术学院和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生近三万人。通过调研得知,三明苏区红色文化在三所地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应用,并且取得一定成效。应用的方式主要表现在:一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四门主干课程中,任课教师依据自己对三明苏区红色文化的粗略了解,结合各门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将三明苏区红色文化与各门课程教学内容相关的部分结合到课堂上讲解。二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用。每逢重大革命纪念日会采用简单程序化方式进行红色文化宣传。如带学生参观革命战争遗址、革命博物馆、革命纪念地;带学生去扫烈士墓并在陵墓前举行宣誓仪式;组织学生观看红色电影、听老红军的红色专题报告、唱红色革命歌曲、读红色书籍、讲红色故事比赛。以上这些活动结束后,要求学生写观后感、读后感或心得体会深化对红色文化的认识,但是没有制定统一的考评体系。三是在社会实践中偶尔应用。三所地方高校团委有时会利用每年的暑假组建社会实践团队,带着调研主题深入到苏区、农村基层,探寻苏区的革命历史传统,体会苏区红军路上的艰辛,净化心灵、开阔眼界、提高个人素质和修养。通过以上这些做法,使地方高校的学生对三明苏区红色文化有了大致的印象和了解。但是由于缺乏明确的规划方案、统一的实施原则、效果评价体系等内容,这就容易导致三明苏区红色文化在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用中形式化,从而使学生对苏区红色文化的理解是支离破碎的,很难全面把握精神内核,效果不尽人意。由此可见,三明苏区红色文化所蕴藏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在价值远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二、三明苏区红色文化在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实现面临的困境

(一)认知困境——政府、社会和高校对苏区红色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够

1. 政府层面: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不够

三明苏区红色文化资源地大多数处在经济欠发达山区,有些县还属省级贫困县。尽管三明的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但因资金、人才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主要表现在:第一,对红色文物征集和保护不够。文物既是历史的见证,又是民族的瑰宝。从三明的12个县已征集到的革命文物的类型和时间来看,涉及的文物内容还不够广泛,大多是早期的征集品,还有一些散存在民间的可以移动的革命历史文物尚未得以征集。已征集到的革命文物虽然各县都有博物馆储存,但面积不大,设施简陋,管理手段不尽科学,无法真正保护好革命文物。有些有重要纪念意义的红军革命旧址和革命家居住地,多属私有房产,因修房造屋被改变或拆毁,有些因缺乏修缮而破烂不堪。第二,红色旅游开发偏重经济化。改革开放以后,国人生活水平大幅提升,旅游逐渐成为一种时尚,旅游经济也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增长点。有些地方政府领导在思想上存在短视行为,开发红色旅游景点,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使红色文化成为了经济的附庸,用经济效益取代社会效益,为了迎合游客需求,随心所欲地改扩建,违背了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规律, 使得红色经典的东西被曲解, 损害了红色文化的崇高感和神圣性。第三,红色文化发掘流于形式化。有些地方政府官员对红色文化的内在价值和作用认识不足,把发掘红色文化当成“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只重形式、不重内涵,实际上是抽空了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这对真正发挥红色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的作用极为不利。[1]第四,馆藏文物利用率不够高。三明各县的馆藏红色文物利用的手段大多采用陈列展览为主,而陈列展览的内容和形式大同小异,无法很好吸引大量观众;博物馆藏品信息库建设速度慢、规模小、规范性不高、联网水平低、更新速度慢,无法实现信息数字化、集成化、系统化和网络化;各县已陈列展览的革命文物,因受展馆规模、配套设施简陋、交通不够方便等因素的影响,还处于闲置或半闲置状态。

2. 社会层面:红色文化传承和发展深受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

近年来,全球化的不断扩展,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引发社会思想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有所“抬头”,在各个领域内掀起不小的波澜。一些人以“重新评价”为名,诋毁、嘲弄中国革命历史,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否定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及其伟大成就,认为红色文化已经过时甚至否定红色文化。[1]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红色文化传承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冲击红色文化的指导思想,要求取消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实行指导思想多元化;影响人们对红色历史的理性认知,特别是影响青少年对红色历史的认识和对党的认知;动摇广大群众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导致对红色经典和红色文化教育的恶搞。[2](P93-94)

3. 高校层面:地方高校对苏区红色文化的应用不够充分

主要表现在:第一,红色文化教育缺乏科学规划。三明苏区红色文化教育已走入地方高校,进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然而,三所地方高校的红色文化教育缺乏科学的统筹规划,没有统一的实施方案、实施细则、效果评价体系等内容。在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红色文化教育普遍存在随意性和碎片化,无法形成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长效机制。第二,苏区红色文化教育缺乏系统教育体系。三明苏区红色文化的教育与宣传,学校起到纽带的作用。三明苏区红色文化为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优质载体,但是,目前尚未形成系统的教育体系,无法进行全面系统的教育,导致三明苏区红色文化的内在价值不能很好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得到应有的发挥,许多大学生并没有理解三明苏区红色文化精髓,更不用说如何领悟其中深刻内涵并以其为精神向导从而进一步完善自我。

(二)认同困境——大学生对苏区红色文化的认同程度不够

通过调研得知,三所地方高校的大学生对红色文化有不同程度的认同。具体体现在政治认同方面,有80%以上大学生认同红色文化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的解放和自由的历史进程中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而生成的独特文化和观念意识形态,对社会发展有积极作用,要继承和弘扬,有高度的政治敏感度和较强的爱国主义精神;情感认同方面,有过半大学生认为愿意学习苏区红色文化;价值认同方面,大多数学生对于红色文化存在的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是持肯定态度的;行为认同方面,有65%以上大学生认同红色文化对自己的日常行为有重大的引导作用。

但是 “90 后”的大学生,生活在物质丰裕、文化多元的新时代,他们没有革命先辈的经历和感受,更没有接受过革命文化的洗礼,有些大学生对物质匮乏的革命年代所孕育的红色文化表示质疑,有的甚至抵制和反感。因此,造成部分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程度还显得不够。主要体现在:第一,对红色文化的记忆趋于淡化。任何一个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民族,都离不开本民族历史记忆所蕴含的具有独特个性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3](P77)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必须牢记历史,方能开创未来。但是,对于红色文化,部分大学生认为那是革命战争年代的产物,在和平年代红色文化已经过时了,没有存在必要了,应该退出历史舞台。第二,对红色文化的教育漠不关心。红色文化教育以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为主要内容,是塑造优秀正直人格的精神根基,是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宝贵知识。但是,调查结果让人心酸,有37%的大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因为红色文化教育对自己没有任何作用。还有45%的大学生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他们对红色文化教育漠不关心。第三,对红色文化的内涵一知半解。三明苏区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苏区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三明地域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只有认真学习领悟,才能真正全面准确把握。但是,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三所地方高校有将近15%的学生表示从来没有听说过红色文化这个概念,不知道什么是红色文化,有将近73%的学生表示只是听说过红色文化,但具体概念不是很清楚,对红色文化的内涵更是一知半解。第四,对红色文化的内化态度不够积极。红色文化要发挥育人价值的关键在于能否用红色文化引领灵魂建构,也就是把红色精神内化于心。可是,调查资料显示,部分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存在表面性问题,大部分大学生对三明苏区红色文化的认同不是建立在对历史背景与过程的了解上,红色精神没有在内心深处影响大学生的精神世界,爱国人物没有成为大学生个人人格的一部分。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只是简单的意识层面的认同,在日常生活中,很少以红色人物与爱国英雄为榜样, 仍然存在自身艰苦奋斗意识不强,懒散拖沓,浪费奢侈等现象,这说明部分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内化态度还是不够积极。

(三)传播困境——苏区红色文化传播缺乏科学性和实效性

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离不开红色文化的传播。只有科学有效地传播红色文化,红色文化的应有价值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来。在信息社会里,传播媒介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播领域正在发生巨大的变革。在这样的背景下,红色文化的传播面临了诸多困境。其一,传播过程缺乏规律性。任何文化的传播都有它的规律性。红色文化的传播过程缺乏对传播规律性的把握,特别是欠缺对90后年轻人心理特征和成长规律的了解。红色文化传播主要是通过政府主导,通过政治干预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把文化作为任务,采用行政手段强行让大学生接受,不是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讲述方式,以诗性和艺术性的表达方式,而是以单纯强调思想教育和宣传,削弱了红色文化传播的感染力和生命力,大学生不仅不能对红色文化产生同振共鸣,相反会产生逆反抗拒心理。其二,传播内容缺乏时代性。时代性是红色文化本质规定,是红色文化的理论内核。[4](P59)时代在变迁,社会在进步,人们的审美情趣也在不断提高。目前,红色文化传播在内容上比较陈旧、枯燥、刻板、教条、单薄,多以空洞的布道式的说教为主,标签性、口号性、政治性、理论性比较强,有时甚至脱离实际的一味拔高,离人们的现实生活有很大的距离,不能接地气。三明6个红色网站内容更新慢,有的几年都没更新,点击率低,在内容传播上存在大、空、泛现象,缺乏时代感。其三,传播形式缺失立体化。从调查结果来看,目前红色文化的传播主要通过学校教育、报刊、广播、电视、参观革命历史博物馆和红色旅游等传统形式进行。其中,参观革命历史博物馆、瞻仰烈士陵园是大学生获取红色文化知识的最重要形式。尤其是近年来兴起的唱红歌、红色旅游热等,使红色革命精神教育的形式更加灵活多样化。但是在信息化社会里,新媒体迅速发展的时代,对手机媒体、移动电视、互联网、微博、微信、QQ、播客等现代传播形式却利用较少,红色文化传播形式仍很传统陈旧,没有科学应用新媒体传播功能,无法形成传播立体化的形式融合,红色文化传播处于低效状态。

三、三明苏区红色文化在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实现路径探析

(一)创新联动机制,加强对苏区红色文化资源的发掘和利用

红色文化资源的发掘和利用是一个系统的复杂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和学校等有关部门的通力协作、统筹兼顾,形成联动机制。

首先,从政府层面看,要科学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对红色文化的发掘和保护。一要抓紧对红色文物的征集。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文物和史料因为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人文环境的动荡遭到了严重损坏,还有随着时间的推移,革命事件的见证者相继去世,革命史实的核实工作愈发艰巨。因此,政府要抓紧时间创造条件,对部分散落在民间的可移动的实物、史料要抓紧进行收集入馆,并使其得到有效的保护。对革命事件的真实历程要抓紧核实并编撰成书,力求使当地革命事件得到最真实的记录和最广泛的传颂。二要加强对红色革命遗址进行修缮和保护。保护、开发和合理利用革命遗址是党和政府责无旁贷的义务和责任。因此,政府要建立革命遗址的保护、开发和利用联席办公会制度,定期召开联席办公会,研究解决突出的困难和问题。要开展好革命遗址普查,逐一造册登记,摸清红色遗址底数,针对普查出的问题,及时进行保护、开发、环境整治等,确保革命遗址、遗迹得到有效保护和充分利用。三要合理开发红色旅游资源。三明12个县都是红色文化资源的产生地,有着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要充分发挥市和县两级政府的协同作用,行政资源与经济手段相结合,既注重经济效益,又注重社会效益,且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各级领导在思想上要提高认识,不能把发掘红色文化当成“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要避免红色文化资源过度开发造成的人为破坏;要注重整合资源,加强公路、藏馆改扩建等基础设施建设,方便人们出入参观;要加强区域合作, 培育以革命文物为支撑的研学旅行和体验旅游精品线路,把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民族文化(客家文化、朱子文化)旅游等相结合,打造综合型旅游品牌,以增强红色文化资源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四要加强馆藏文物的特色化和信息化建设。为了拓宽教育范围,扩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三明各县的革命纪念馆陈列的红色文物要突出地域特色,有特色才能有风采,特色是文化的魅力和生命力所在,红色文化要坚持有址可寻、有物可看、有史可讲、有事可说,应避免千篇一律。革命纪念馆或博物馆是面向社会、服务于公众的文化教育机构和信息资料咨询机构。因此,要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主要从信息网络平台建设、馆藏品数据库建设、网站建设、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等方面下工夫,[5](P47)尽快实现红色文化信息数字化、集成化、系统化和网络化。

其次,从社会层面看,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要消除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因为学校作为社会大组织里面的一个子系统,是与社会密切相连的。而生活在这个子系统中的大学生,也会受到社会中存在的一些错误思潮的影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文化强国的历史进程中,面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不良影响,传承和发展红色文化,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规范红色经典改编,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构建红色文化教育体系,切实提升广大群众的文化自觉意识和自信态度,提升中华文化的创造力。[2](P94)在各种不同文化激烈碰撞的时代,我们要正确的处理好红色文化和其他文化的关系,坚决反对西方各国文化的霸权主义,冷静分清是非荣辱,明辨美丑善恶,不断增强红色文化的语言环境和话语表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最后,从学校层面看,地方高校要充分利用苏区红色文化资源。一要搞好红色文化教育总体规划。对红色文化教育,地方高校党委要牵头制定统一的实施方案,包括实施原则、实施细则、经费保障、人才队伍、效果评价等。地方高校还要争取得到地方政府各部门的支持,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建好红色文化实践基地,便于地方高校教师和学生前往参观考察、理论研究和人员进修等。同时,地方高校要为地方旅游资源,包括红色旅游的合理开发、旅游精品路线的设计、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实现互利共赢。二要构建系统的红色文化教育管理体系。地方高校要形成党委领导、马克思主义学院主抓、相关部门配合的齐抓共管的组织管理体系。组织专家编写用于地方高校的三明红色文化校本教材,将红色文化教育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和校园文化建设体系中,制定科学的评估考核制度,将学生红色文化的学习成绩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总学分中,提高学生学习红色文化的积极性和实效性。

(二)完善多元平台,提高大学生对苏区红色文化的认同程度

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必须借助一定的载体平台才能被传递感知和认同。为此,要完善以下教育平台:

首先,完善课堂教育平台,使红色文化教育的落实具体化。课堂教育平台是地方高校进行红色文化教育的主阵地。因此,要加强课堂教育的统筹设计,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手段,使红色文化教育得到具体落实。首先,要确保“三明苏区红色文化”进课堂。一要把红色文化素材融入四门思政课主干课程中。高校教师要根据各门课程的特点和学生实际选择有代表性的三明苏区红色文化素材与教材相关章节有机融合,采用讲授、视频展播等方法,使红色文化在课堂中得到多样化的展示,多角度、全方位地使学生深刻体会,入脑入心,从而增强教育的针对性、生动性、形象性和实效性,提高红色文化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二要编写三明苏区红色文化校本教材。思政课教师要充分挖掘三明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尤其是利用三明12个县革命纪念馆的史料编写“三明苏区红色文化教材”,纳入课时或发给学生自己阅读,让学生对三明苏区红色文化有个系统的了解,这有助于强化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历史记忆。其次,要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要彻底改变课堂思想政治教育“灌输说教、脱离实际、手段落后、不计实效”的做法,应将启发式、问题式、研究式、案例式等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引入课堂教育,增强教育的活力和生机,同时还要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增加教学的吸引力,提高教学实效性。

其次,完善校园文化平台,使红色文化教育的渠道多样化。校园文化平台是高校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的重要渠道, 它对大学生的影响、熏陶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因此,要把红色文化教育更多的融入到校园文化活动中,营造浓厚的校园红色文化氛围。一要精心组织。充分发挥校党团组织、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组织在领导、组织、协调方面的作用,搞好校园文化建设规划设计,利用党的重大节日、纪念日等时机,切实将红色文化教育纳入到校园文化活动中,确保宣传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二要巧用设施。把苏区的英雄形象、红色象征物、红色画作、伟人诗词等通过校园的宣传橱窗、宣传长廊、标语牌、显示屏幕等设施展现出来,烘托校园的红色文化气氛,增添校园的红色意境。三要多元文化结合。善于将红色文化活动与校园其它文化活动有机结合,如利用高校学生文学艺术团体,指导学生创作红色文学艺术作品,编排各种红色音乐剧或舞台剧,举办红色艺术报告会与作品鉴赏等,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红色文化内涵,领略先辈风范,体悟红色艺术与文化魅力,实现寓教于乐。使大学生们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感知认同红色文化,弘扬红色文化。

第三,完善实践教育平台,使红色文化教育的空间拓展化。“实践教育法就是实践锻炼法,是与理论灌输法相对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基本方法之一。是组织、引导人们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的方法。其实质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达到改造主观世界的目的。”[6](P144)可见,实践教育是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能力的必经途径。因此,要提高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程度就要拓展延伸教育空间,用好实践教育平台。一是到基地社会实践。就是依托三明当地的革命圣地、革命旧址、红色文化展馆、国防教育基地等平台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和教学目标组织大学生进入基地接受红色文化教育。主要釆用红色旅游、参观访问、课题调研等形式来进行实践教育。一方面能让大学生了解苏区人民为民族解放事业所作出的贡献,另一方面可以使大学生对革命老区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状况有一个近距离的了解。二是体验红色生活。在校外,可以利用寒暑假等时间, 组织大学生到当地的红色老区举行“重走长征路”活动,大学生穿红军服、吃红军饭、住红军塌、行红军路、唱红军歌、听红军课、做红军战士,回归红色年代体验激情燃烧的岁月,体验艰难困苦,切身体验革命老区生活。在校内,可以开设红色食堂,在食堂里煮好红米饭、南瓜汤、萝卜粥、苦菜饭等让学生品尝。在生活优越的年代,利用这个忆苦思甜的平台,大学生更能体会到如今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总之在体验中学、学中体验,润心无声。

(三)遵循传播规律,增强苏区红色文化传播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传播学派的理论先驱莱奥·弗罗贝纽斯指出: 文化没有脚,文化是靠人们的传播而对人类产生影响的。红色文化也是这样,有红色文化,就有红色文化传播。[7](P242)红色文化传播要注意以下三点:

首先,传播过程要把握规律性。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可循的。红色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的传播要遵循文化传播的基本规律。因此,在高校进行红色文化传播要契合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能够满足大学生追求崇高、求知探索的心理需求,要用年轻人的审美去设计、解读和传播红色文化。譬如,对大学生进行红色文化传播,要避免布道式的枯燥说教和形而上学的空洞宣传,必须采用鲜活的事例,生动感人的材料,并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表现形式,传播红色文化,使大学生愿意接受并在接受中主动受到熏陶。

其次,传播内容要体现时代性。任何一种文化若脱离了时代发展潮流,忘记了历史所赋予的时代使命,若不去把握时代的内容、集中反映时代的本质特征从而体现时代精神的精华,若不以时代性要求自己、发展自己,就将缺乏发展和创新的动力,就无法将文化的种子播撒到人民群众的土壤中生根和发芽。[4](P59)因此,红色文化传播内容要体现时代性。为此,一要坚持党中央对文化宣传部门提出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红色文化传播的内容要结合时代特征和人民的需求,精心提炼具有贴近性、富有感召力的红色文化精品。二要结合时代发展需要,充分挖掘红色文化的新内涵与新特质。注意用红色文化蕴涵的先进性理论解决当今社会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将红色文化传播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同发展经济与改善人民生活紧密结合,不断提高红色文化传播的能动性和自觉性,从而增强红色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第三,传播形式要注重复合性。一要复合巧用传统传播形式。在红色文化展厅中,通过图文并茂、展示红色实物向大学生传播红色历史知识,阐释苏区精神历史内涵;在集会广场中,通过主题宣誓、发表演说、举办红色文化艺术活动,将红色文化内化到大学生的心灵深处;在影视厅中,通过观看《红色宁化1934》、《我的军号》等以三明革命斗争为题材的红色电影获得历史场景感知,使大学生感悟到红军在峥嵘岁月的艰辛。二要复合应用现代传播媒体。在当前以先进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快速发展的新媒体时代,新媒体传播速度快,形式多样,内容多元,双向互动,集商业、娱乐、学习、时尚于一体,以通俗形象、轻松诙谐的方式展现在大众面前,深受人们的喜爱。因此,红色文化传播要充分复合应用好新兴媒体“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8]新媒体种类很多,主要有门户网站、电子邮箱、搜索引擎、虚拟社区、网络游戏、博客、维客、播客、手机短信、手机电视、网络电视、数字电视、手机报、网络杂志等。我们要根据红色文化的特点和90后年轻人乐于接受和风细雨、润物无声的心理特征,科学选用新媒体种类,使红色文化传播与现代传播媒体有机融合。在高校可以通过红色微博、红色电影、红色动漫制作、红色网站、红色短信等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红色文化,实现红色教育的无纸化和虚拟化,使红色文化教育在悄无声息的隐形教育中进行,这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者的教育意图越是隐蔽,就越是能为教育的对象所接受,就越能转化成教育对象自己的内心要求”。[9](P81-85)从而增强红色文化传播的实效性。

[1]韩玲.红色文化的价值意蕴[N].人民日报,2013-08-01(07).

[2]马静.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传承红色文化的影响及对策[J].实事求是,2015(3):93-94.

[3]张首先.红色文化的价值资源与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认同[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3).

[4]曾长秋,李霞.民族性、时代性、人民性与红色文化的传播[J].湖湘论坛,2012(5).

[5]黎巍巍.浅谈现代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内容[J].决策管理,2009(13).

[6]刘新庚.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44.

[7]李霞.文化自觉与红色文化的形成与传播[J].江西社会科学,2013(1).

[8]习近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N].人民日报,2014-01-01( 01).

[9]管仕廷.以红色文化引领大众文化的健康发展[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2(6).

On the Plight and Way of the Value Realization of the Soviet Red Culture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t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HEN De-qin

(Shool of Marxism, Sanming College, Sanming 365004,China)

There are three major dilemmas in the value realization of the Red Culture of Sanming Soviet Area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t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irstly, the government, society and universities do not attach much importance to the Soviet Red Culture; secondly, college students’ recognition of Soviet Red Culture is not high; thirdly, the spreading of Soviet Red Culture lacks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way. The ways to breaking the plight of the value realization includes the innovative linkage mechanism, strengthening the explor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red cultural resources in the Soviet Area; consummating the multi-platform and improving college students' recognition of Soviet Red Culture; following the rules of dissemination, and finding a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way to spread Soviet Red Culture.

Red Culture of Sanming Soviet Area;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value realization; dilemma; way

2016-05-15

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常规重点课题“三明苏区红色文化在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研究(项目编号:FJJKCGZ15-040)”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陈德钦,教授,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913

A

1009-1734(2016)12-00105-06

猜你喜欢

三明苏区红色
红色是什么
红星照耀下的湘鄂赣苏区
苏区人家
红色在哪里?
苏区创业致富人
追忆红色浪漫
任弼时与湘赣苏区的“肃反”
“三明联盟”能走远吗
“三明联盟”不是梦
三明医改应避免昙花一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