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生活化的数学教学

2016-03-16赵立新

西藏教育 2016年1期
关键词:密铺影长大树

◆赵立新



谈生活化的数学教学

◆赵立新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件出发”,这就要求教师把学生的生活和数学的学习进行有效的融合,使数学教学具体、直观、生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现实生活中理解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的趣味,体验数学的魅力。

一、巧用生活情境,抽象数学模型

“数学是关于模式的科学而不仅仅是关于数的科学”,数学教学应该把数学模型的建构和应用作为有效教学的首要目标。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从生活原型出发,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去体验数学模型的生成过程,学生就会觉得畅晓易懂。

例如乘法结合律的教学,可以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原型引入,“我班分4个学习组,每组2排课桌。每排有8张。一共有多少张课桌?”先让学生从生活原型抽取出数和量:4组,每组8行,每行6张;再让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写出算式:8×2×4、2×8×4、2×4×8、4×2×8、8×(2×4)、4×(2×8)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观察特征比较异同,学生经过自主探索与交流得出:乘的顺序不同,积都相等。于是便有了乘法结合律的数学模型:(a×b)×c=a×(b×c);最后再应用运算律解决问题。

用具体生活问题来引导学生列式,并研究其中规律,再抽出数学模型,显然能使学生更准确地认识模型的基本特征,有利于学生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

二、列举生活现象,揭示数学本质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教师应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数学实例,并作需要性的处理,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让学生从生活现象中自主探究数学,揭示数学本质,认识数学的价值。

例如:教学《奇妙的图形密铺》就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密铺现象,分五个层次进行教学,来揭示密铺的本质。(1)列举生活中的密铺现象,使学生初步感知图形的密铺、理解密铺的含义。(2)让学生选择一种图形进行密铺操作,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密铺的特点。同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圆与正五边形不能密铺,给学生留下了自主探索的空间。(3)在一种图形不能密铺的情况下,提出两种图形密铺的问题,为学生探究正五边形与圆怎样能密铺的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加深了对图形密铺的理解。(4)鼓励学生运用图形密铺的特点进行设计,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空间想象力。(5)欣赏生活中的密铺,感受图形密铺的神奇和美妙,陶冶了情操。

学生在思考、实践、再思考、再实践的过程中,经历了“生活现象”到“数学本质”抽象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欣赏数学美、创造数学美的能力。

三、联系生活实际,加强数学应用

数学的生命在于应用,而学生往往没有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意识。作为数学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思考问题作为一项重要的数学目标,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例如:学习了《比和比例》后,可以问学生,大树随处可见,要知道一棵大树有多高,你有办法测量吗?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和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学生通过讨论,觉得直接测量大树的高度不太现实,可以先测量几根竹竿的高度,找到竹竿高度与影长的关系,再测量大树的高度。通过量量比比,学生发现同一地点,同一时间,一样长的竹竿影长相等,不一样长的竹竿,它们的高度和影长的比值是相等的。这样要测量出大树的高度,只要有阳光的时候,在树的旁边,立一根竹竿先量出它的高度和影长,同时量出大树的影长,再根据同一地点,同一时间,不同高度的物体,它们的高度和影长的比值是相等的关系,就能计算出大树的高度了。

原来,测量大树的高度可以用到比和比例的知识,这就让学生体会到了生活离不开数学,只要我们善于去观察分析,把所学的知识正确合理地应用到生活中去,就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四、开展生活实践,拓展数学空间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生活实践,使学生能更多的接触生产和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既可以巩固知识,又能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拓展学生的数学学习的空间。

例如:在教学《数字与信息》时,我安排了这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4人一组去各自了解自己家庭成员的出生日期和身份证号码,了解之后在小组内交流并讨论:(1)你能从身份证号码中看出一个人出生日期吗?(2)不同的身份证里面有相同的部分吗?你知道这部分包含了什么信息吗?(3)你知道身份证的数字编码有哪些用处吗?经过调查和讨论,再让学生说说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数字编码表达信息的例子?用数字编码表达信息有什么好处?最后请学生用学到的编码知识为今年入学的新生编排学籍号。

在这个过程中,我注意让生活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所用,使学生了解、感知生活中的编码,并站在数学的高度上去探究、提取生活中数学知识,进一步认识、学习编码,最终应用数字编码传达信息来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拓宽了学生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回归生活问题,引导数学思考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测、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和其它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普通的生活问题中去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测、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例如:教学《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之后,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某公司的33位职工的月工资(以元为单位)如下表:

职务人数工资董事长1 5500副董事长1 5000董事2 3500总经理1 3000经理5 2500管理员3 2000职员20 1500

公司因业务发展还想招聘“职员”,招聘广告是这样的:本公司工资待遇丰厚,人均工资1800元(人民币)以上,现因业务发展需要招聘男职员工十名,年龄四十岁以下,高中以上学历。欢迎有志的你来公司面试。请你用所学的知识分析一下,这个公司的广告中是否存在欺骗行为?你有什么想法?你认为哪个统计量更能反映这个公司员工的工资水平?

这里我们关注的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得,更多的是学生的成长,更培养了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让数学真正地回归到生活中去。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江长州

猜你喜欢

密铺影长大树
图形的密铺教学设计
“拐弯”的影子
密密铺
密铺图形里的秘密
大树的日常
平行光下物高与影长问题的解法
大树
抓住关键点,突出实效性
——《密铺》教学及思考
基于多元非线性优化理论的影长定位